02.29 “我運即國運”——一首《書憤》看盡陸游的悲壯人生

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1127年金國的鐵騎攻入北宋的首都,擄走了徽、欽兩位皇帝,至此北宋滅亡。這一年陸游剛剛兩歲。

皇帝被俘,這簡直是奇恥大辱。對於廣大文人義士來說這種恥辱簡直就是垂在心口的利刃,時時刺痛人心。

出身於書香門第的陸游,從小就見識了父輩們提起"靖康之亂"時目眥欲裂、咬牙切齒、痛哭流涕的情態。這使得陸游很早就養成了"舉身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家國情懷。

年紀輕輕的陸游一腔熱血,只想殺退金兵,一雪"靖康之恥","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然而他抗金救國的理想隨著紹興和議的簽訂破滅了。

宋向金俯首稱臣,就連趙構這個皇帝之位也要由金朝來冊封才算數,每逢大金國主的生日以及歲末年初,南宋需要派遣使臣去往金國朝賀,而後割地、納貢、殺岳飛。這無疑是繼“靖康之恥”後的又一次蒙羞。南宋朝廷軟弱無能,偏安一隅,讓許多士人寒了心。他們開始寄情山水,迴歸書齋,詩作中也漸漸不再提及家國大事。

舉朝投降,文人避世,山河破碎,內憂外患之際陸游像是一個鬥士,依然在大聲疾呼,依然主張收復失地,以戰強國。

這樣悲壯的愛國情懷貫穿了陸游的一生,也浸透了陸游的詩歌。《唐宋詩醇》中形容陸游"其感激悲憤、忠君愛國之誠,一寓於詩,酒酣耳熱,跌宕淋漓。至於漁舟樵徑,茶碗爐燻,或雨或晴,一草一木,莫不著為歌詠,以寄其意。"

“我運即國運”——一首《書憤》看盡陸游的悲壯人生

陸游畫像:中原北望

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陸游說得出也做得到,他真的從軍去了。他在瓜州渡口痛擊金兵,在樓船戰艦上揮斥方遒,指點江山;他也曾多次親臨大散關前線,在秋風中縱馬馳騁,激昂文字:

"念昔少年時,從戎何壯哉。獨騎洮河馬,涉渭夜銜枚。"這是從軍的壯烈與豪情。

"我曾從戎清渭側,散關嵯峨下臨賊。鐵衣上馬蹴堅冰,有時三日不火食。"這是從軍的艱辛與堅毅。

抗金前線緊張,跌宕的昂揚氣氛激盪起陸游的心中建功立業的宏偉抱負、憂國憂民的熾熱情感,使他的詩歌風格向著宏肆奔放一路高歌猛進。

陸游在晚年時回憶"四十從戎駐南鄭"這一段時光時說自己"詩家三昧忽前見,屈賈在眼元歷歷"。確然如此,在從軍抗金的壯烈經歷的洗禮下,陸游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詩歌創作的真諦,詩歌與他的靈魂更加緊密地契合在了一起。

與詩歌境界的提升相對應的是現實的慘烈:張浚集結的十三萬北伐軍最終還是失敗了:軍隊內部主將內戰,消極抵抗,因而在宿州符離宋軍大肆潰敗,南宋的軍事再一次遭受衝擊,萬般無奈之下,朝廷再次乞和,與金人簽訂了繼紹興和議之後的又一個屈辱和約——"隆興和議"

割地賠款之後,“隆興和議”為宋朝帶來了四十年的和平。同時,這也意味著陸游從軍救國的理想再一次受到了衝擊,北伐的夢想也宣告破滅了。

“我運即國運”——一首《書憤》看盡陸游的悲壯人生

南宋北伐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投身軍旅的陸游曾以長城自許。他要成為大宋最堅固的邊防,拒金兵於塞外,可是時光匆匆而過,大宋依然是那個孱弱的大宋,而曾經壯志勃勃的少年已經花白了頭髮。

北伐失敗後,陸游也在宦海中幾度沉浮,但最終還是被彈劾罷官了。

寫作這首《書憤》的時候陸游已經六十一歲了,垂垂老矣,被罷官還家已經有六年了。

徒有虛職的陸游蟄居在故鄉,只能在草廬中讀書、寫詩、苟且,滿心家國大義卻只能鬱結於內。

這首《書憤》雖表現了陸游時不我待,壯志未酬,憤恨難言的悲情,但同時也流露出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報國之情。然而現實是殘酷的,此時的陸游哪裡會預料到66歲以後他將會在山陰農村閒居長達20年之久,及至終老也不會再被起用。

閒居中的陸游會在破草廬中深夜無眠,靜聽風雨時懷念戰場上的鐵馬冰河。直到去世之時他也要寫下一首《示兒》來告誡子孫如果南宋得以收復失地,一定要"家祭無忘告乃翁"呀!

可是,南宋最終也沒能收復失地,甚至連最後一寸土地都失守,舉國傾覆了。

“我運即國運”——一首《書憤》看盡陸游的悲壯人生

陸游畫像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表示:"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

其實,這也正是陸游想說的話。他想告訴皇帝,告訴朝廷,告訴世人:請讓我去討伐金兵吧,我定會不辱使命的。

可是,沒有人會重用他。這是必然的,這是南宋積貧積弱、政治腐敗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這樣的命運似乎在很早之前就已經註定了:當年29歲的陸游參加進士考試,僅僅因為名列秦檜的孫子前面,就遭到了秦檜的嫉恨,被罷了頭名,慘遭貶落。一代抗金名將岳飛慘遭殺害,就連辛棄疾也因為與主和派政見不合而被多次彈劾,最終只能黯然歸隱。這已經不僅僅是個人的壯志難酬了,這更像是一個王朝的悲劇。

若以文學成就來論,陸游無疑是成功的:他的詩歌兼具了李白的飄逸豪放與杜甫的沉鬱頓挫,並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詩歌風格。劉克莊曾評價他"古人好對偶被放翁用盡"。可若以人生經歷來論,陸游無疑是失敗的:不是因為他的才幹不夠,而是因為他生長在了一個昏暗懦弱的時代。

在電視劇《潛伏》中李涯曾黯然神傷地感嘆:"我運即國運"。我想這句話用在陸游身上也同樣適用:陸游的命運就是南宋的命運。

最後我想說一個時代最大的悲哀不是孱弱落後,而是讓許多明珠在傾軋中暗淡!

“我運即國運”——一首《書憤》看盡陸游的悲壯人生

陸游畫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