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當前情況下,你覺得如何幫助大家做好防疫期間的心理調適工作?

心理諮詢師馬俊


如何增強心理免疫力?

己亥年末,庚子年初,華夏大地病毒肆虐,傾舉國之力,與病毒展開生與死的較量。身為學生的我們不能去一線與病毒做鬥爭,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在家好好待著,不給國家添麻煩。但我們在家待了20多天了,我們自己都煩了,是不是有人特別想上學,是不是有人特別想和朋友去聚會?是不是和父母因為莫名的原因發生爭吵?是不是最愛想玩的手機如今也不想玩了。面對疫情,我們不能去一線與病魔戰鬥,唯一做的就是在家好好待著,但種種負面的情緒又會接踵而來。這時就要看誰的心理防禦系統強大了。

那面對疫情,我們該如何做好心理防禦系統呢?

今天我們從三方面談談:

一、從心理學理論來理解我們的“無症狀感染”

二、增強自己的心理免疫力

三、多角度自我心理自救

一、從心理學理論來理解我們的“無症狀感染”

這次疫情對我們來說是不可預計的,在這種應激狀態下,人的心理中會出現一些情緒和行為的反應。那應激狀態的出現總伴隨著哪些的心理和行為反應呢?有人通過研究發現,應激使人的情緒向低落或高漲兩個方向發展。情緒低落時,人的面部表情冷淡,幽默感降低或消失,常有憂鬱、絕望、消沉、沮喪等感覺。情緒高漲時的心情則特別激動,或興奮,或暴躁、憤怒、怨恨、嫉妒、恐懼,並常常不分場合地表現自己。這種情緒極度低落或極度高漲的不正常情況是某種應激狀態的必然反應。

.行為表現

(1)攻擊性行為。這是人們在應激時常採取的一種與憤怒行為有關的行為。攻擊可以直接指向造成應激狀態的人或事物,稱為直接攻擊。其方式可為嘲笑、漫罵或動手打人,甚至殺人。攻擊行為也可採取間接方式,當攻擊的目標過分強大,惹不起或不能攻擊時,就把攻擊的對象轉向弱小對象,即所謂找“替罪羊”。魯迅筆下的阿Q惹不起假洋鬼子便去欺負小尼姑,就是典型的攻擊轉移的行為反應。間接攻擊還可以指向自身,如採取自我懲罰,甚至自殺的行為。

(2)抑制或逃避性行為。應激狀態下較多采取的一種與抑鬱和恐懼等情緒有關的行為反應。抑制性行為表現為活動減少、沉默寡言、不愛交往、表情呆滯、行為退縮、躲避現實、疲乏無力等。嚴重時出現木僵狀態,麻木不仁,陷入不能自主的深度抑制狀態。逃避反應常常是出於害怕的恐懼情緒,但有時也是出於判斷和思考的一種策略,即“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3)刻板式行為。這常常發生在緊急應激狀態下,由於伴隨著理智上的混亂,傾向於重複無效的行為動作,又稱為“病態固著習慣性失眠行為。它發生在一個人經歷了多次應付後仍不能解脫強刺激的挑戰,而認為自己無能力改變現狀的時候,表現為軟弱無力、無所適從、無所作為和消極被動的行為,或在處於慢性應激狀態時尋求精神寄託,信仰宗教迷信,求神拜佛以求神靈保佑。

(5)傾吐和發洩行為。處於應激狀態的人往往尋求向親朋好友訴說苦衷。一是發洩內心的積憤,二是求得別人的同情與安慰。

(6)特殊反應行為。有人吸菸猛增以驅散憂慮和煩惱;有人喝酒甚至酗酒,以便一醉解千愁;有人則要求大劑量服用鎮靜藥;有的人則暴食。事實上這些對於應付應激是徒勞無益的。

通過以上的知識大家就會發現,其實我們最近也會聽到無症狀感染者。也就是每天我們都會在新聞中、微信中等看到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等數字,這時我們就會出現焦慮,情緒病毒的蔓延更可怕。

2、情緒緊張

面對疫情我們感受到是失去了健康失去了自由,而且還會擔心自己會得病,面對疫情我們有

太多的不確定性了。比如何時復工復學不確定,何時可以自由出去旅行不確定,等等,所以我們會擔心會緊張因而就會害怕。

3、為什麼會出現緊張害怕的情緒

任何情緒都是我們人類的一種正常情緒反應,正所謂人有七情六慾嗎。

就是因為疫情打破了自己的平衡和承受能力超越了自己的應對和預期的能力,其實任何哺乳動物都會出現“應激”情緒的。比如狗急跳牆。

二、增強自己的心理免疫力

從心理學的角度說人有六種恐懼心理:對貧窮的恐懼

對批評的恐懼、

對疾病的恐懼、

對失去愛的恐懼、

對年老的恐懼、

所以如何增強我們心理的免疫力呢?可以採取一些小方法

1、可以在家做一些有氧運動

2、在紙上寫上自己的煩惱與憂傷

3、可以在廚房做作飯等

4、可以和朋友打電話聊聊天。

對於我們個體來說,最大的免疫系統是內心的力量的強大,我們在危機中成長,在成長中應對,給自己定一個計劃定一個目標,慢慢地你的心理免疫力會逐漸強大起來的。

三、多角度自我心理自救

面對疫情我們要提高自己的自救能力,其實看這次疫情中治癒的患者中,他們的內心自救能力很強,三分治七分養嗎?

1、表達自己

可以一點一滴地把事情的經過向關心自己的人傾訴。如果在傾訴過程中禁不住哭泣,不要剋制,這對撫平心靈創傷也有幫助。當然,也可以把創傷的經歷寫下來,可以只給自己看,也可以與別人分享。

2、要有耐心

疫情留下的心理創傷,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癒合。一定要留給自己足夠的時間:接受所發生的一切,學會帶著這種事實去生活,也要留給自己充分的時間為失去的一切而感到悲傷。

3、接納自己

經歷疫情,可能會感覺自己“不像以前的自己了”。要面對現實,接納自己和自己的一切反應,這樣會慢慢感覺好受一點。不要試圖裝作什麼也沒有發生,也不要回避自己的感受。對於自己的心理反應,要順其自然一點,不要自責。

4、尋找情感支持

不要獨處太長的時間,不要脫離社會生活,應該儘量正常地生活,疫情期間多利用互聯網和親朋好友交流。或者趁機整理一下以前的日記或相冊,回憶過往的美好點滴。

5、照顧好自己

保持規律的生活,保持一日三餐,注意營養均衡。儘可能睡好覺,在家裡堅持做適度的體育鍛煉。不喝咖啡,不吸菸,不通過飲酒、吸菸等方式麻醉自己。

6、學習新技能在疫情期間,可以跟著網絡學一些以前沒來得及學的手工技能、管理知識或才藝,可以看一些擱在書架上一直沒有來得及看的書,讓學習的充實感來沖淡你的恐慌。疫情過後,你會發現自己站在了人生新起點上了。

最近特別流行的一個詞叫逆行者。我們大家會說:醫生是逆行者,公安幹警是逆行者,科學家是逆行者,其實我們的孩子也是逆行者。我們聽從國家的安排,不出去玩,在家安心學習,我們也是偉大的逆行者。所謂逆行者可以理解為:逆私情行公益者。

“世事滄桑心事定,胸中海嶽夢中飛“

所以這時就要看我們的定力,當這種非 這時就要看我們的定力,當這種非常態的日子過去後一切都會變得常態,所以我們現在為什麼不思考一下未來該如何做才能更好的更有效的報答祖國呢。


蘇日娜的生涯工作室


在疫情時刻,每個人做好自己工作的時候,關心家人、同事、朋友,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對於那些疫情防控人員的辛勤勞動表示一聲感謝。即使戴著口罩,也不能阻斷我們給他們一個微笑,一句鼓勵,給他們一張卡片,給家人一個擁抱,這樣相互幫助的行為,也會減少焦慮,帶來安全感。


高燃動作


讀一讀 短歌行


傻語文


多陪陪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