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很抱歉,這個時代沒有給“面目模糊”的人太多機會


【本文原創首發於個人讀書公眾號:深夜書桌(ID: shenyeshuzhuo)】


昨天,我一口氣讀完了李尚龍老師的新書《人設》,然後“人設”這個詞就一直在我腦子裡揮之不去。

我想了很多,以前我只把這個詞和娛樂圈八卦聯繫在一起,看完這本書我才發覺,原來“人設”是我們這個社會的關鍵詞。

只不過安在明星頭上,叫“人設”,安在職場人身上,叫“核心競爭力”,安在自媒體人身上,叫“個人IP”,安在公司頭上,叫“品牌形象”。

它們本質上是一個東西,是幫助人、商品、公司區別於同類,而得以被識別,被記住的屬性。


01

沒人設,等於沒有影響力

很抱歉,這個時代沒有給“面目模糊”的人太多機會

為什麼我們需要人設?因為匱乏的時代早就過去,現在是所有東西都被過度供應的時代:

明星被流水線地造出來,偶像是月拋、半年拋、年拋式的,粉絲換老公的速度比換隱形眼鏡還快;大學生也被流水線地造出來,2019年的大學生843萬;微信公眾號有兩千萬個,朋友圈裡人人都想塑造個人IP。

很抱歉,這個所有東西都被過度供應的時代,沒有給“面目模糊的人”很多機會,因為只有脫穎而出的人才有機會。

什麼樣的人能脫穎而出?有鮮明人設的人才能脫穎而出。

為什麼人要簡化成人設呢?因為簡化的東西,重點突出,容易傳播,容易記憶。

《人設》這本小說裡,有個叫王子齊的當紅明星,他拼命維護自己的人設,其實他的拼命是出於強烈的求生欲,他說的一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死亡不是結局,遺忘才是。我們絕不能被人遺忘,遺忘就意味著死亡。”

這句話讓我想起一個著名的哲學問題:森林裡的一棵樹倒下了,沒人聽到,也沒有人看到,那麼這棵書存在過嗎

很殘酷的一件事是,娛樂圈的無名之輩,可能對觀眾來說,相當於沒有存在過。

這是個人人都是商品的時代,不止明星是商品,普通人也一樣,所有人都需要把時間和才華變現,就算是最普通的職場人,也把自己的時間和才華明碼標價為工資出售。

在職場沒有存在感的人,他永遠是無名之輩,他不會有升職機會,他可能幾十年都在低門檻低薪的崗位徘徊;

做自媒體的人沒有形成個人IP,他花了很多心血寫的文章閱讀量可能不過百,他給別人寫稿也許只能拿到兩三百塊的稿費。

可是立人設,是一件特別需要積累的事:

名校畢業生這個人設,需要一個學生寒窗苦讀十幾載才能立起來;

營銷高手這個人設,需要操盤出一個又一個成功的項目才立得住;

自媒體知識IP這個人設,需要持續、穩定、高質量地輸出文章,在這個基礎上的日更有多難,試過的人才知道;

好演員這個人設,需要靠過硬的演技和一部又一部的紮實作品來說話。

網紅這個人設,是一張又一張精修的照片堆出來的,一個又一個費盡腦細胞精心策劃的視頻造出來的。人前的風光,需要人後付出巨大的工作量。

女神這個人設,哪怕只是做好最表面的花瓶工作,也是長年累月在健身房揮汗如雨,長期節食,護膚,是高度自律的產物。別小看這種自律,要知道普通女孩,可能會因為出門要洗頭,而放棄出門。

就算是《水滸傳》裡宋江的“及時雨”人設,也是一次次仗義疏財、救危濟困而闖下的名頭。


02

崩人設,不過是原形畢露

很抱歉,這個時代沒有給“面目模糊”的人太多機會

人設可以幫助我們快速地被記住,所以就有人想跳過積累階段,走捷徑來立人設。

我們討厭“賣人設”,並不是討厭人設本身,而是討厭虛假人設。

《人設》這本小說講的就是一個娛樂圈人設集體崩塌的故事。但就像小說裡說的那樣:“哪有什麼人設崩塌,不過是原形畢露。”

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翟天臨事件。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他演員當得好好的,非要去讀博士後,其實如果沒有弄巧成拙的話,這是非常聰明的定位策略。

人設這個詞,在傳播學理論裡可以找到一個相對應的概念叫“定位”,傳播學經典之作《定位》這本書裡給“定位”下的概念是:“在潛在顧客的心智中佔領一席之地。”

而進入心智的捷徑是成為第一,搶佔先機;如果無法成為無法撼動的第一,那就找空位,成為某個較窄領域的第一個。這個也叫冠軍策略。

翟天臨之前的人設是演技派,參加《我是演員》且有幾個角色頗受認可,但是演技派這個人設太多競爭者了,娛樂圈那麼多影帝影后,如果按演技排名,他是排不上號的,他頂多是放在流量明星堆裡鶴立雞群。

所以他沒有記憶點,我之前就經常把他和另一個長得跟他很像叫馮雷的演員混淆。作為普通觀眾,我看到他的反應是:這人好眼熟,我好像看過他演過一個什麼劇。

所以他找了一個空位:演藝圈學歷最高的人,立了一個學霸人設。

有這層身份加持,他一下子就被記住了。

但是“德不配位,必有遭殃”,因為就像林肯總統說的,“你可以一時欺騙所有人,也可以永遠欺騙某些人,但你不可能永遠欺騙所有人。”

只有盛名難副的人,才會崩人設,名副其實的人,人設只會越來越穩。


03

打破人設,是探索更開闊的人生

很抱歉,這個時代沒有給“面目模糊”的人太多機會

打破人設不是否定人設,這是立人設的進階版,打破人設是在立新的人設,更豐富的人設。立人設是在回答“我是誰”,打破人設是在回答“我還能是誰”。

《人設》這本小說的作者李尚龍就是一個不斷在打破人設的人。他從軍校學生到新東方老師,再到創立考蟲網的創業者,從勵志暢銷書作者,再到轉型連續出版了《刺》《人設》兩部小說,他在不斷打破自己的人設。

在《逆商》這本書裡,把人分成三種:放棄者、紮營者和攀登者。

放棄者是一開始就放棄努力的人,大家都知道這樣的人沒救。但很多人注意不到,讓一個人走不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做出一些成績之後,選擇紮營不再攀登,止步於已有的成績。這是更隱蔽的毀掉一個人的東西。

在我一無所有的時候,我以為最難的是從0到1的突破,當我也有了一點點小成績之後,我發現更難的是從1,到2,到3的不斷攀登。

我們需要從0到1突破的時候,有一種飢渴感,但我們一旦走過最初的階段,就很容易丟失這種飢渴感,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心安理得的惰性。我才真的明白喬布斯說的那句“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是什麼意思。

尚龍老師是一個永遠的攀登者,對於攀登者來說,人設就是用來打破的。他永遠在探索和嘗試新的可能性,每次見到他,他都帶來新的東西,他都變成一個又不一樣了一點的他。這是他特別給到我力量的地方。

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他對我的這種影響:因為我認識他,見過他,時時在朋友圈看到他的狀態,他給到我的這種力量,反而比寫在歷史書上的那些偉人給到我的,更真實,更有影響力。

最後我想對這篇文章的讀者說:很抱歉,這個時代沒有給“面目模糊”的人太多機會,所以請從現在開始給自己打造一個強有力的人設。

什麼樣算人設立起來了呢?當你優秀到讓人無法忽視,你的人設就立起來了。

而如果你的人設已經立起來了,那就到了打破這個人設,超越這個人設,去擁抱更開闊人生的時候了。


【本文原創首發於個人讀書公眾號:深夜書桌(ID: shenyeshuzhuo)】


- The End-


李小墨

前海南特區報記者,職業讀書人,新書《請停止無效社交》全網熱賣中。

個人讀書公眾號:深夜書桌(ID:shenyeshuzhuo

個人日記公眾號:李小墨的日記(ID:lxmmovie

我相信,一個人的閱讀史,往往就是他的思想成長史和能力發育史。

每看完一本書就寫一篇深度解讀文章,每個月一份高質量書單。不賣劣質雞湯,不說正確的廢話,歡迎關注、星標和置頂。

我們一起讀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