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感覺以前養孩子叫野生,現在養孩子叫家生,是這麼回事嗎?

手心我心bxl版


以前生活條件不好,而且每家的孩子也多,養孩子都是散養,只要吃飽穿暖就行。孩子多也管不過來,自然管的就少一些,只要沒啥大問題,就放任孩子自己去發展。

而現在經濟條件,生活環境都好了,人們注重優生優育。而且現在社會飛速發展,對孩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孩子不再是越多越好,每家基本都是一個到兩個,而且開始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重視。吃飯講究營養均衡,在學習和為人處世上父母也會多加引導。對孩子的身體發育,身心健康,學習等等都照顧的格外細緻。

總體來說,現在養孩子的方式,相對於以前是好太多太多了,孩子生下來就要對他負責,當然要在各個方面給他最好的教育,以便以後能跟上社會的腳步,不至於被社會淘汰!!!




蘑菇貓仔仔


感覺以前養孩子叫野生,現在養孩子叫家生,是這麼回事嗎?

我是嘟媽貝貝,一名80後,同時也是兩位孩子的寶媽一枚,對於題主所描述的這個問題是深有體會,感覺也確是如此。

先說說我們小時候那會兒的成長經歷吧!

我是土生土長的山村娃兒一枚,下面還有一個弟弟,僅比我小|歲。記得小時候家裡條件不是很好,一年到頭都難得穿上一件像樣的衣服,這好吃好喝的就更甭提了,而那會兒最期待的就是過年了,不光是因為過年會有新衣服穿、會有很多好吃的,最重要的是還不用幫忙幹農活,而且忙碌了一年的爸爸媽媽也可以陪著我們玩兒了。

再後來漸漸長大了,到了上學的年齡,每天揹著書包要走好幾裡的山路才能去上學,除了書還得背飯和菜,天晴下雨都得靠自己,這有時候趕上下雨家裡農活又忙,還得自己冒雨跑回去,而碰到農忙時節,放學回到家還得馬不停蹄地幫忙幹農活。

而且記得我們上學那會兒也不像現在還這補習班、那補習班的,這就連在學校上課也不像現在這麼嚴,像是碰到採茶旺季,老師還會帶領我們一起體驗“採茶樂”,有時候是一個星期都難得上上兩節課,就更甭提這作業了,是少之又少。而且那會兒爸爸媽媽也從來都不會去管我們的學習,什麼都是靠自己摸索,可比現在的孩子要自由、快樂多了。


如果說當時的我們是“野生”的話,那麼現在的孩子就是“家生”的沒錯了,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記得我們小時候哪有人專門照料啊,就像我和我弟,聽我媽他們講的最多的就是小時候幹農活沒人照顧我們,他們都是揹著我們在地裡幹活,動不動就從揹簍裡摔出來了。再看看現在哪一家的孩子不是好幾個人專門在家照顧呀?而且從小到大都是錦衣玉食的,吃穿用也都是最好的,和我們那會兒比,簡直就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

再來說說現在這孩子,大了、上學了,動不動就是車接車送,這不光書包有人背,連吃穿用啥的也都是家長給提前準備好了,孩子就只差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了,而且是什麼事也不讓他們幹,就深怕他們給累著了。

若要說這唯一的不同就是現在的孩子壓力比我們那會兒要大,而且也沒我們那會兒自由了。除了課外的這補習班、那補習班的,就連學校任務也重,作業也多,就像我家大寶,今年四年級,這週一到週五放學回來,每天光是一個作業都要做到七八點,這週六週日的除了上補習班也還有其他作業,幾乎是都沒什麼時間玩。



這就是差別,而對於題主的這個問題我想我和我家孩子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這樣相比較看起來當初的我們確實更像是“野生”的,什麼都是靠自己,而不像現在的孩子,什麼都是家長給安排好了,你只需要照辦就行了。

但其實說起來相比現在這種“家生”的教養方式,我更喜歡當初我們的那種“野生”的教養方式,因為這樣教出來的孩子會更具有獨立性、自主性,而這些對於孩子的成長和他們將來踏入社會也都是會大有幫助的。

個人認為若真心為了孩子好,那麼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妨試著將“野生”和“家生”兩種教育方式相結合,這樣會更加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嘟媽貝貝


應該叫放養吧,我是家養的,我妹子放養的,有個哥哥或姐姐真的很幸福,我妹子我走過的坑,她完全沒走過,學業很輕鬆阿,關鍵時候拉一把,結局很好,我的壞毛病她也有,我妹子的教育,我告訴我爸媽別管,我教她就行了,她作業基本不做,補課不存在的,連學校老師組織的補課,她都沒去過,請假全班最多,過得真的輕鬆,我小孩馬上出生了,我也要放養,我前幾天去我表哥家,幼兒園舉辦六一,家長陪著練了三個月舞蹈,我去,神經病啊,平時還要陪著做手工畫畫,教跳舞,我孩子我得找老師談談,別人跳舞,她就負責攝影剪輯吧,也怕她什麼都不參與,其他孩子排擠她,啊家長好難吶,但我小孩就得放養。


創靈輕遠


現在的孩子和咱們小時候可不一樣了,咱們小時候那就和散養差不多,每天能吃飽飯就行了,自己和幾個小夥伴一起跑著玩大人幾乎不用怎麼去管,上學了都是孩子們自己去沒有大人接送的。那時候一個家庭可以養活好幾個孩子。現在呢生了孩子父母身體好點的能幫著帶帶那就很不錯了,在城市裡生活父母不在身邊的那沒人幫著帶只能自己帶的也有好多,一個人掙錢養活一家也有壓力,孩子大了上學各種花費和課外班什麼的也不少花錢,二胎開放有多少要二胎的,有了二胎壓力也很大。而且還要面臨養老問題,苦逼的80後沒辦法



不施粉黛


野生和家生翻譯過來說的難聽點就是散養和圈養,其實事物的某種現象並不是一個兩個原因造成的,野生變成家生的原因也很多,舉個簡單的例子,過去孩子的活動範圍很廣,甚至大街上都可以做孩子的遊樂場,為什麼?第一過去的人很樸實,很實在,極少存在拐賣兒童的現象,第二過去的汽車擁有量很低,都以自行車為主,要不怎麼稱為自行車大國呢,所以也極少存在車禍夭折的現象,那時的大人把孩子放出去很放心,孩子自己玩耍大人還能幹活,何樂而不為呢。

而現在呢,車來車往,大人尚且屢屢出車禍,拐賣兒童這麼猖獗,哪裡安心讓孩子出去撒野。

以上僅僅是野生變為家生的一兩個原因,其實還有諸如:為了贏在起跑線,除了孩子學習時間長,興趣班就把孩子日常時間填滿了,還有網絡電視,平板,電腦,手機每個現代科技都是把孩子困在家中的一把利器等等等。

但是不管野生也好還是家生也罷,都有各自的有點和缺點,簡單來說,野生注重孩子的自我成長,童年歡樂多,家生注重家長對孩子的培養,幾乎沒有童年。


居家超級奶爸


以前經濟不好,各家都還為吃飯努力,孩子這塊只能隨他亂跑了,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慢慢的走向小康,對孩子的教育和關心也更有時間,還有就是社會工作壓力的曾加,大人都希望孩子多學一些才藝,對孩子的管教就更得從小開始抓了,這是我個人的理解,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e515ed35002d43faaa81f5d8f367d931\

農村小李vlog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一下的回答是我身為99後的親身體驗和感悟!第一;90年代的時候普遍都比較窮,家庭教育方面不發達,接受事物和信息量都非常低。所以對孩子的生活和教育方面都達不到要求。我們小時候接觸的事物就只有田野和河邊,玩具也很簡單玩泥巴、拾豆子、跳皮筋。而現在由於社會發展的很快,對知識的硬性要求,所以更注重家庭教育和培養,只為孩子能考一所好的大學,所以對孩子的教育要求也很高。也是因為現在的家庭條件都變得很好,也能給予孩子更好的娛樂體驗,比如智能手機和家庭電腦,這是一個質的提升。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謝謝!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90d7870952e24d8eb1cb60564ed365e8\

尤黎鬥vlog


如果說野生是任孩子自己成長,家生是讓孩子時刻在父母的關注中成長的話。好像是這樣。原因大約是以下幾點:1.社會原因(佔比可能大一些):人們的經濟條件普遍提升,對於文化,人文素養等精神層面追求更甚,於是人們對教育孩子有了更多的關注。其次,隱在的社會分工系統導致收益區別較大,因此,父母對孩子的成長有了更多的焦慮。畢竟“盼子成龍,盼女成鳳”還是父母的普遍期待。2.學校教育:待孩子入了學,會深刻體會到其他孩子的父母會不盡餘力地和孩子互動,一起成長時,自身壓力更大。便被裹挾著焦慮前進,偶爾會覺得精疲力盡。便感嘆:以前養孩子野生,現在養孩子家生。但細細一思量,家生的孩子會有很多不同,野生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力量。如果能二者融合,把握分寸,孩子是否成長得愉悅而自由?😄😃


遇見年少的我


以前因為是個農業大國啊,要很多的勞動力,所以呢,父母要去農田耕作,基本上是沒有什麼時間來管孩子,相當於是自自生自滅一樣,只要餓不死,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c09e0f1d56674b3bb16af1d7fa6ecb67\

浮生一R


首先還是贊同這個觀點的,那為什麼會存在這樣的差異呢?接下來我們就從以下方面進行比較

1.經濟條件

從前:都在為填飽肚子而生,更沒有精力去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

現在:隨著經濟條件的快速增長,人們不再為了生計而奔波,而是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

2.身心發展

從前:只是希望孩子吃飽穿暖,能夠健健康康的成長

現在:父母不僅重視孩子身體發展,更關注孩子心理的感受,並且重視對於孩子的智力培養

3.優生

從前:認為人多力量大

現在:少而精

4.網絡爆炸

以前:基本以書信的方式進行交流,信息的更新和接收能力都有限

現在:即刻能獲取實時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