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銀川市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國家公佈的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銀川

住建部


銀川市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國家公佈的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銀川市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1986年國家公佈的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銀川位於黃河上游寧夏引黃灌區中部,東臨黃河,西依賀蘭山。轄3區2縣1市,市域總面積約9025.38平方公里,市轄三區約2007.6平方公里,中心城區約400平方公里。銀川市始建於公元前112年,距今已有2100多年曆史。銀川自古河網密佈,湖泊眾多,素有“七十二連湖”之說。寧夏是我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區,作為首府城市,回族的建築、禮儀、習俗等傳統文化在銀川得以集中展現。這裡曾是神秘西夏古國的都城,現存的西夏王陵、西夏文字、西夏巖畫、西夏文物等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的規模和影響。多種文化集聚交融,形成了銀川“西夏古都、回鄉風情、塞上湖城”三大城市特色。

一、名城規劃

一箇中心:以西夏曆史文化為中心。

兩大片:西夏古都和西夏王陵。

三條線:具有悠久歷史的灌溉渠系—唐徠渠,反映傳統歷史文化的沿賀蘭山東麓旅遊線,體現古城風貌特色的一條街—中山南街南段。

五片重點保護區:西夏王陵,海寶塔及寺院,承天寺塔及寺院,玉皇閣及鼓樓,南薰門樓及廣場。

二十六個保護重點:海寶塔、承天寺塔、拜寺口雙塔等。

二、整體保護歷史文化名城

銀川市歷史城區位於興慶區老城區,其所在範圍是銀川市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建築密度和人口密度都比較大。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銀川市常住人口約199.3萬,其中興慶區常住人口約67.8萬,佔全市人口比重的34.0%。近年來,隨著銀川行政辦公等公共職能西拓的戰略,通過老城內功能疏解、老舊小區改造、新區建設等措施,歷史城區內人口逐步得到了疏解。截止2016年底,銀川市常住人口約219.1萬,其中興慶區常住人口約74.0萬,佔全市人口比重的33.8%。

歷史城區範圍

(1)歷史城區及歷史文化街區。銀川歷史城區為清代寧夏府城與南關所構成的範圍,保護範圍的具體邊界為北至北京東路、南到南薰街與長城東路、東至清和南北街、西到鳳凰南北街,總面積約5.1平方公里。在城市規劃及建設過程中,銀川歷史城區保護範圍未發生變化。由於老版《銀川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中未劃定具體的歷史文化街區,原有的歷史街區內建築均為土木結構,在八、九十年代的舊城改造中也幾乎全部被拆除,故從嚴格意義上講銀川歷史城區內沒有一處歷史文化街區。新版《銀川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5-2030)》結合銀川實際,劃定了鼓樓—玉皇閣特色商業街區、承天寺特色文化街區、藏經樓—清真中寺特色居住街區、南燻門特色商業街區與中山公園特色街區共五處特色街區。

(2)不可移動文物。2011年,經國務院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確認,銀川市登記在冊的不可移動文物點約434處。公佈的各類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10處,其中,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處(西夏陵、賀蘭口巖畫、拜寺口雙塔、海寶塔、水洞溝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承天寺塔、磁窯堡古窯址、納家戶清真寺、宏佛塔、銀川玉皇閣、明長城),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5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4處。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

銀川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眾多,其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6項、自治區級25項、市級62項,涵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五大類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眾多,其中國家級傳承人4人、自治區級25人、市級73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