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明星進入“人設”時代,我想念範偉

小時候明明覺得他平平無奇,只是一個普通的中年肥男配角,看到這張熟悉的臉,他的那些經典角色就像幻燈片一樣在我腦海中閃回。

想到一年比一年沒勁的小品,越來越心浮氣躁的娛樂圈。

說真的。

薛微有點想念他。

明星進入“人設”時代,我想念範偉

提起範偉,你們都先想起什麼呢?

趙本山的黃金配角?電影裡的典型囊系東北男人,還是經常在你打遊戲時候彈出來煩你的範偉打天下?

在我心裡,他是一個很嚴肅認真的演員、藝術家,而且是文藝片那一掛的。

1962年,範偉出生在遼寧瀋陽,比劉德華還小一歲。剛出道的範偉選擇了相聲行業,但因為不適應相聲的演出方式,沒能成為一個很好的相聲演員,直到被趙本山發掘,範偉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發展方向。

明星進入“人設”時代,我想念範偉

在趙本山眼裡,當時的範偉不但長相特別符合東北農村青年的形象,能抖包袱也能賣傻,演出的時候還能拿得住火候,絕不搶戲,絕對是一顆好苗子。

就這樣,範偉逐漸成為了趙本山的小品御用配角。

1995年,範偉跟著趙本山第一次登上了春晚的舞臺,在《牛大叔提幹》裡塑造了一個精明諂媚的秘書形象,和他的出身不符,卻毫無違和感。

明星進入“人設”時代,我想念範偉


明星進入“人設”時代,我想念範偉

△ 在1996年春晚小品《三鞭子》裡,範偉帶上黑框眼鏡又成了仗勢欺人的司機小吳

明星進入“人設”時代,我想念範偉

△ 1997年的《紅高粱模特隊》,範偉又搖身一變,成了設計服裝的潮男口碑

明星進入“人設”時代,我想念範偉

△ 2001年後,《賣柺三部曲》讓範偉名氣徹底達到了頂峰。範偉、趙本山和高秀敏組成的東北鐵三角讓全國人民都津津樂道

其貌不揚的範偉,靠著自己對配角的演繹和典型的藝術形象在春晚上攻城掠地。

靠著春晚小品的紅火,本山大叔趁熱打鐵,要通過電視劇將東北鄉土文化輸出到全國去,範偉自然被納入了這張宏圖。

觀眾的眼睛是最雪亮的,看了《劉老根》裡範偉演的藥匣子,《馬大帥》裡的範德彪,《鄉村愛情》裡的王木生,雖然都是配角,但是看過的人都說他把這角色給演活了。甚至有的人乾脆把這些電視劇叫成《藥匣子》《範德彪》。

彪哥的經典語錄,如“槓槓的”“不按套路出牌”,在全國範圍內流傳,範偉在農村的文化輸出中完成了對城市的包圍。

明星進入“人設”時代,我想念範偉

△ 東北地區第一狠人:彪哥

明星進入“人設”時代,我想念範偉

△ 5塊一包的紅梅也能被他抽出南京九五至尊的感覺

東北文化的火爆從《鄉村愛情》的熱播中就可見一斑:這部劇從2006年拍到2017年,一共播出了十季,總收視率80億次,已經成為東北老友記一般神奇的存在,其中範偉對王木生的演繹不可謂不精彩。

明星進入“人設”時代,我想念範偉

當範偉被問到為什麼不再上春晚時,他以半開玩笑的方式自嘲道:“有一天我走在街上,有個人在他後邊說,腦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伕!他們都不知道我是範偉。”

明星進入“人設”時代,我想念範偉

他還提到,就連自己去菜市場買菜,菜市場的小販都要讓他“走兩步”。

因為出演了太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小品和電視劇,範偉的熒幕人格開始逐漸定型了,在觀眾眼裡,範偉就是一個動不動就尬舞的土味大叔;說話大舌啷嘰的農村二混子;裝瘋賣傻的農村神棍,觀眾一看見他就能笑出聲來。

但這種根深蒂固的人設卻讓想嘗試更加立體角色的範偉感到深深的孤獨,邁過春晚小品和趙氏喜劇這兩關,所以範偉拍完《鄉村愛情》第三季之後就決定離開趙本山。

不過範偉並不知道,在2019年的今天,範德彪、藥匣子、王木生,竟然成為社交媒體的寵兒,土味視頻大行其道,很多年輕人依然會被電視劇裡的梗、表情包被吸引到。

這是不是因為範偉太超前了呢?

明星進入“人設”時代,我想念範偉

如果堅持走第一條路,也許範偉的知名度會比現在高很多倍,但是他沒有。

因為他心中給自己的定位是一個正劇演員,不想只做一個只演小品和搞笑片的演員,所以範偉在來到北京之後,把目光放在了文藝片上。

2008年,範偉出演了一部張猛導演的文藝片《耳朵大有福》。

明星進入“人設”時代,我想念範偉

雖然範偉演過很多小角色,但他的範德彪、王木生都是現實感很弱、生活在一個烏托邦式世界裡的人物,範偉習慣於用肢體語言表達感情。

但在《耳朵大有福》裡,範偉卻表現的非常剋制,為了讓情緒不外露,除了基本的臺詞和動作,他幾乎利用上每個鏡頭裡的眼神和神態變化,活活把下崗工人給演成中國版“垮掉的一代”。

明星進入“人設”時代,我想念範偉

△ 真正的演員連嘴唇都是戲,一個吃魚骨頭的動作就把王大耳朵的窮酸勁給體現出來了

明星進入“人設”時代,我想念範偉

△ 用細節刻畫角色,吸吮溢出的啤酒花也是範偉飈演技的瞬間

明星進入“人設”時代,我想念範偉

△ 頭頂美刀,嘴抽菸屁,迷茫的小人物站在車水馬龍的十字路口

明星進入“人設”時代,我想念範偉

△ 唱戲時,生活的艱辛全體現在他悲憤的眼神裡,淚光晶瑩,眼淚就是不掉下來

這部電影講述了退休鐵路工人王抗美的一天,用很短的時間跨度折射出極大的時代背景。在東北衰敗的工業背景下,範偉塑造的角色完美展現出了整個階級的窘迫和狼狽。

這就是現在微博大V天天討論的東北下崗潮,卻也是範偉當初一眼就相中的劇本。

可惜,範偉作為一個初出茅廬的非人民幣玩家,很難撐起電影的票房,所以這部經典作品在當年只有兩百萬的票房,幾乎無人知曉。

不過,這個曾經的小品演員竟然對劇情片和文藝片有著超乎常人的熱愛,他在接片的時候往往不在乎片酬和預期票房,只要劇本具有文學色彩和精神內核,角色具有更打動他的特質,必定來者不拒。

他說:“我是特別願意演《耳朵大有福》《看車人的七月》這樣的電影,我特別願意演。哪怕我們條件艱苦點,什麼各方面條件都不談,只要有這樣的人物,我覺得我就愛演。”

明星進入“人設”時代,我想念範偉

△ 《看車人的七月》中的杜紅軍也是範偉對市井小人物的一次成功塑造

範偉成熟多變的演技也讓他逐漸獲得商業片導演的青睞,雖然很多都是一閃而過的角色,他也樂得其所。

比如《天下無賊》裡傻呵呵的搶劫犯;《老大的幸福》裡憨厚的足療師傅;《我不是潘金蓮》裡一開口就是包袱的果農,有時候只有幾秒鐘的鏡頭,三五句臺詞,他也要反覆研讀劇本,理解角色,把人物性格立起來。

明星進入“人設”時代,我想念範偉

這也是草根玩家追趕人民幣玩家唯一的機會:人家掃個碼就能買到的裝備,草根玩家得熬一晚上硬肝出來。

這也是範偉毫無爭議的獲得2016年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的原因。

明星進入“人設”時代,我想念範偉

而讓範偉獲得金馬獎的角色——《不成問題的問題》中的丁務源,更不是範偉在觀眾心中慣常的市井小民,是一個城府極深的農場主任,範偉需要把身上幾十年來養成的表演風格統統拿掉,還要克服觀眾看到他容易出戏的壓力。

但範偉依然做到了。

明星進入“人設”時代,我想念範偉

老舍先生在原著裡這麼描述丁務源:

“四十來歲,中等身量,臉上有點發胖,而肉都是亮的。他臉上那點發亮的肌肉,已經叫人一見就痛快,再加上一對光芒神足、顧盼多姿的眼睛,與隨時變化而無往不宜的表情,就不只討人愛,而且令人信任他了。”


明星進入“人設”時代,我想念範偉

△ 打麻將的時候,範偉一句話都沒說,但眼神和動作從沒斷過

想要單刷高難度的副本,勇氣、耐心、細節和運氣缺一不可。但人生不是遊戲,失敗後不能從頭再來,所以範偉做出的每一個決定、塑造每一個角色都需要數倍的勇氣和耐心。

電影裡,範偉不再像《鄉村愛情》的王木生一樣“大舌啷唧”,而是普通話、上海話、四川話和英語樣樣精通,臺詞功底極強。他也不再像範德彪一樣“渾身抽搐”,而是分寸感極強,像是從民國穿越回來的。

明星進入“人設”時代,我想念範偉

△ 聽到絕處逢生的消息,眼睛一下就亮起來了

金馬獎評委會主席許鞍華這樣評價範偉的表演:“誠懇的可怕。”

成功端起影帝獎盃的範偉,和當年站在春晚舞臺上的小品演員大不一樣了,他看上去儒雅而謙虛,頭髮已經斑白,說話時尾音格外的清楚,擲地有聲。

那一年,獲得最佳男主角提名的,有演技派梁家輝、張學友和許冠文,也有話題十足的柯震東,但無一例外,全都輸給了那個野蠻生長起來的的範偉。

明星進入“人設”時代,我想念範偉

時代在變、市場在變、觀眾的口味也在變,金馬獎是評委對範偉的肯定,那麼觀眾呢?

很少有人理解他。

大眾對範偉的刻板印象是顯而易見的,也是無可奈何的。

在拍電影之前,陳凱歌同樣和範偉探討過這個問題,他問範偉:“最初作為小品演員來演戲,最大的障礙是什麼你知道嗎?”

範偉以為是小品的痕跡,而陳凱歌的回答則是“成見”。因為拍了大量具有鄉土氣息的影視作品,觀眾逐漸對範偉產生了難以抹去的刻板印象,甚至有人一看見他就想笑,很多導演也不敢請他來演正劇,怕觀眾出戏。

儘管很難擺脫觀眾刻板印象帶來的成見,範偉也從來沒有放棄自己對電影藝術的追求,用一個個生動的角色說話。

明星進入“人設”時代,我想念範偉

△ 範偉在《私人訂製》裡出演了一回大人物,同樣傳神

再回到2016年的金馬獎主舞臺,拍照的時候,頭大脖子粗的範偉站在周冬雨和馬思純中間,畫風格格不入,給人一種穿破次元壁的奇幻觀感。

明星進入“人設”時代,我想念範偉

當消息傳出之後,大眾的關注自然又落在了範偉的身上。

獲獎之後,媒體還是要在標題上打出“恭喜彪哥”的字樣,即使範偉的演技再精深,依然會有人跳出電影,用範偉演過的小品和長相給他的電影下定義。

明星進入“人設”時代,我想念範偉

範偉的演技明明不比張國立、陳道明和唐國強們差,但可惜的是他演過的好片幾乎沒有人會走進電影院去看,還經常放下身段去出演一些配角,這使範偉很難得到和其他老戲骨們一樣的地位。

除了觀眾,範偉也不是資本的寵兒。

《芳香之旅》票房一百萬,《耳朵大有福》票房兩百萬。

《不成問題的問題》票房700萬,範偉當上影帝了,投資人急了。

範偉主演過電影的觀眾數,甚至遠遠比不上一場春晚小品,但他還是為了心中的藝術追求,在默默選擇一條看上去更加艱難的路,卻好像步步都踩在了錯誤的節奏上。

明星進入“人設”時代,我想念範偉

範偉在中國的知名度很高,但是追隨他的影迷卻不多,他在娛樂圈也沒什麼朋友,因為他從來不拉幫結派,你在xx局、xx大婚的新聞裡很少能看到他的身影。

因為在這個年輕演員不再追求演技的浮躁時代,一個十年磨一劍的好角色,甚至遠遠比不上一句“範偉打天下”的影響力,範偉這樣踏實的演員太容易被那些徒有其表的光芒所掩蓋了。

我相信,影帝所帶來的關注度,也並不能給他的電影帶來多少票房,所謂的金馬影帝頭銜,在範偉心裡,遠不如多幾個能夠走進電影院認真欣賞他電影的觀眾。

明星進入“人設”時代,我想念範偉

人人都想當創造者,人人都想要打天下。在市場、觀眾和資本三足鼎立的局勢下,範偉所謂的天下成了鄉間的一畝三分地,很快被淹沒在大潮之中了。

就像說唱詩人小老虎在歌裡唱的:“人人都擔心著演出被打斷,人人都擔心著冷場的出現,人人都盼望著演出被打斷,人人都想象著散場的混亂,人人都設想著下一場演出,人人都成了編劇演員和監督,人人都化了妝上了場走進燈光,人人面面相覷。”

這個時代的所有人都太忙了,誰來為範偉鼓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