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正宗的廣式早茶有哪些套路、規矩或規定動作?

李薔薔


廣東這邊還是蠻適合安逸養老的,只要有錢有閒的話,廣式早茶真的不要錯過。其實現在早茶好像不太有那麼多的所謂“套路”、“規矩”之類的,畢竟享受的是美食和悠哉悠哉的時光,太過苛責就沒啥必要了。

不過真要說起這些“規矩”、“套路”之類的,還是能想起幾條來的,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歡迎廣東本地的朋友補充、說明。

不要忘記“lǒng碗”

其實不光是早茶,基本上這就廣東地區的一個餐前習慣,就是會用茶水把碗碟筷子燙一遍。這個做法我猜想最初應該是出於衛生的考慮,畢竟廣東地區夏天漫長,蚊蟲很多也容易滋生細菌,以前也沒有現在這種密封好的餐具之類的。之後久而久之這個習慣就留下來了,現在好像不洗洗都不好意思點菜了,反正入鄉隨俗嘛。

很久之前我爸媽來廣東玩的時候,就對這個“lǒng碗”的事情可好奇了,一直問我“為啥還得要洗碗啊?”、“他們後廚都不洗碗的嗎?”、“這不是消毒洗淨封膜的嗎?”,那個時候也沒細想過這個事情,最後我被逼的沒辦法了,就跟他們說這是一個民俗儀式,總算是應付過去了。

別人給自己倒茶要表示感謝

這個其實是在哪裡的餐桌上都會有的基本禮貌,不過在廣東這邊大多是用手指輕敲桌面表示的。這個好像是被稱為“扣指禮”,一般對待長輩倒茶給自己,是五指併攏拳心向下輕敲桌面3下(相當於五體投地,表示尊敬);平輩之間是用食指和中指併攏,輕敲桌面3下(相當於抱拳拱手,表示尊重);如果是晚輩給自己倒茶,一般只用食指或者中指的其中一個輕敲桌面一下就行了(類似於點頭示意),如果是自己比較欣賞、喜歡的晚輩一般也敲3下。

另外茶水喝完之後要加水也不用高喊服務員過來,只要把壺蓋拿起來斜著一點架在壺口上,服務員只要看見了就會主動過來幫你加水的。不過現在好像不太講究這個了,畢竟有時候人多等太久了,喊服務員過來加水也挺正常的。

骨頭、殘渣放在碟子裡。

這個我覺得還是有必要說一下的,因為我當初剛到廣東的時候就覺得這個事情很奇怪,在北方的時候我吃飯一般碟子是用來暫時放菜的,骨頭之類的東西要麼就放旁邊桌面上,要麼專門有個盤子丟進去。所以我剛來廣東的時候跟我一個年輕的同事吃飯就很好玩,我看著他心裡想“這人好怪哦,骨頭竟然放碟子裡。”,他看著我心裡想:“這個人好怪哦,骨頭竟然放桌子上。”,後來實在忍不住互相說開了,才發現我們看對方都覺得有點奇怪,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習慣不同罷了。

以上就是我目前能想到的,現在早茶多少還能用得到的“規矩”了,下面簡單推薦幾個我覺得早茶必點的茶點吧,應該有合你口味的。

【蝦餃】

蝦餃是我個人的最愛之一,澄粉製作的外皮晶瑩剔透,賣相就十分不錯,引人食慾大開。餡料一般以鮮蝦仁、豬肉和筍為主料,滋味鮮香濃郁口感飽滿彈牙,算是在眾多茶點中集色香味於一身的存在了。

【叉燒包】

標準早茶的配備是“一盅兩件”,即一壺茶加上兩份點心,而叉燒包就是這“兩份點心”裡最常被點的一種了。而且以前早茶基本上是從早上7點左右開始,飲茶、聊天、看報慢慢消磨時間到11點左右,不點個包子吃也撐不住啊(這個是玩笑啦)。叉燒包肉嫩多汁、香甜濃郁、外皮鬆軟,確實是十分值得一吃的美味。

【豉汁鳳爪】

鳳爪也是茶樓每天售賣最多的點心之一,經過煮、炸、蒸等工序處理之後的鳳爪軟嫩非常,輕輕一吮柔嫩的肉質就脫骨入口,而且十分的入味,吃過之後也是齒頰留香的。如果本身就喜歡吃鳳爪、豬手這些富含膠原蛋白的食物,那麼豉汁鳳爪絕對是早茶必點的一件。

最後還有個事情要說一下,就是現在有很多茶樓裡點心還是以“小、中、大、特、頂、超、美”等來標註的,這指的不是分量,而是點心製作的繁複程度,所用原料的高低。所以自然價格也是從低到高的,具體價格就得看茶樓的消費水平了,一般小點可能五六塊錢,再往上中點7到10塊左右,以此類推吧。

以上就是這次關於廣式早茶的內容了,如果有時間來廣東這邊的話,很推薦起個早去體驗一下早茶生活,很值得一試哦。

對於美食、健康飲食和美食趣聞軼事有興趣的朋友,懇請幫忙轉發、點贊和關注支持一下,以後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關內容!


啞巴美食家


喝早茶可以說是廣東很重要的一種飲食文化,親朋好友幾乎都是以這種方式交流,

其實沒什麼規矩!喝早茶喝的就是隨性,當然,很多酒樓酒店為了提升服務質量,都會有茶藝師這個職位,在當然,普通的喝茶是沒有這項服務的,你懂的

三五好友,一家老小,都可以

至於說規矩,還是有一點的

1,可以自帶茶葉沖茶,也可以用酒樓的茶葉

2,洗碗筷:用滾水自己沖洗碗筷,

3,替老人家沖洗碗筷,

4,自己點喜歡的點心,每份點心兩三塊,這點非常好,因為每個食品都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

基本就這些了,其實這種文化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解釋的完的,這種深入骨髓的飲食文化,要親身感受幾年才能明白其中的精神!

還有點粥要告訴服務人員,要不要蔥姜

要,就不用理會,默認加蔥姜,不要就要說走蔥走姜,不過現在服務人員都會跟你確定是否走蔥姜,










威廉SoHappy


廣式早茶是很有特色的,是廣東飲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朵奇葩,也是廣府人生活的一部分,所以說,廣式早茶是嶺南民間飲食風俗。



其實,廣東人早上去茶樓喝茶是一種傳統,無論是家人或朋友聚會,總愛去茶樓,泡上一壺茶,要上幾件點心,如此茶點品茗,潤喉充飢,妙趣橫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情,深受大家的喜愛。



廣東人飲早茶,有的是當作早餐的,一般都是在週末,全家老小圍坐一桌,共享天倫之樂。有的則以此為休閒方式的,大多為賦閒在家的退休老人,他們一般來得最早,離去最遲,從早上茶館開門直坐到茶市結束。在珠三角的有些地方,酒樓還給茶客們劈開專門放酒和其他物品的小地方,省的茶客的麻煩,茶客也把茶樓當成了家的一部分。帶一份好心情,一張報紙觀天下,幾份愛吃的點心,是人們快樂一天的開始。品一壺清茶,話半天閒事,其樂融融,好像任時間推移是他們的一種態度,隨性生活是他們快樂的本身,自然恬淡總相宜。



廣式早茶比較受歡迎的品種有叉燒包、腸粉、薄皮蝦餃、幹蒸燒賣、蒸排骨、奶黃包、瑪拉糕、姜撞奶、蘿蔔糕、皮蛋瘦肉粥、流沙包、鳳爪等等。各地又會根據自身的食材進行微調,但是不論怎麼調整都不會脫離廣式早茶的特點,所以,廣式早茶能夠保持傳統流傳下來,是很有意思的。



廣式早茶中,也保留了很有趣的規矩。例如,對方為你酙茶時,要用手指輕敲桌子表示感謝。茶水用完了,揭開壺蓋子,服務員看到了,就會知道茶壺需要加滿開水了等等。廣式早茶文化彷彿是人間煙火氣息的一個縮影,大家品茗美食,淡談相聚,閒情逸致,透出人世間的和諧與熱鬧,令人感到溫馨快樂。


FFP68241816


Hello,大家好,我是喜歡美食,熱愛烹飪,鑽研廚藝的小廚阿騫,這是我關於美食的第236條原創回答,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廣式早茶的規矩。

在廣東,即使你不去品嚐別的美味,也不得不去品嚐一次“早茶”。早茶最早的時候,是類似於茶肆的存在,門口牌子上掛著“茶話”二字,主要供應茶水供客人歇腳、聊天,順帶供應一點點心。後來,規模慢慢變大,發展成茶樓,供應的點心品種也越來越多。廣東人上茶樓喝早茶的習慣也就是這時候興起來的。早茶發展到現在,點心品種越來越多,製作越來越精緻,茶水已經成了配角。隨著經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都會在閒暇的時候去茶樓坐坐,品品點心,喝點茶,聊聊天。

由於廣州在很長一段時間貿易都是很繁榮的,所以很多人都會選擇在茶樓喝茶、吃點心來談生意。一般老年人,晨練之後就約上三五好友,泡上一壺茶,叫上幾樣點心,喝茶、聊天、看報,九十點的時候去買菜,回家做飯,日子過得閒適又充實。早茶的供應一般會接著午市,一直供應到下午兩點左右。所以,有的人會在茶樓待上半晌,早飯、午飯都一起吃。

說起早茶的規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去吃早茶的流程吧~!

首先,你進門的時候,領位小姐會詢問你一共多少人,然後根據人數帶你到合適的位子上,給你一張卡片,記錄有多少人,按人數收取茶位費,現在一般每人五元吧。

然後,就開始點茶,茶的價格不等,有貴有便宜,龍井、鐵觀音、普洱、菊花等等,當然,也可以自己帶茶葉。

然後,就是點點心了。有的地方會給你一張菜單,在你想要吃的點心後面打鉤,然後交給服務員打單,等一下就會有人把點心送到你的桌上,上過的菜服務員會用小印蓋個章子,證明此菜已經上過了。

有的地方是由服務員推著小車在大堂內轉,車上擺著各式點心,走到你面前叫著,然後挑選自己喜歡的點心就好了,服務員蓋印章在一進門給你的卡片上面的,最後數印章的數目結算。(本文由Famer許首發於悟空問答)

點心一般分為幾個檔次“小、中、大、頂、特、超”,價格由低到高,小點三五塊,超點十幾二十塊不等,材料越貴,製作工藝越複雜,價格也越貴,當然,也越好吃。(純屬個人看法)

接下來就要買單了,買完單之後,有的地方服務員會在你桌子上放一枝花插在花瓶裡,證明你已經買完單了。買完單之後,可以繼續坐著聊天、喝茶、看報。

關於別的一些規矩、習慣:

1、廣州人早茶講究一盅兩件,一個人,一壺茶,兩樣點心就夠了。

2、桌子上有一個大碗,是讓你用來洗碗,然後把水倒進去的。

3、別人幫你倒茶的時候,要用手指輕點桌面,表示謝意。

4、當你的茶壺裡沒水的時候,將蓋子揭開,服務人員就會來幫你把水加滿。

講一講早茶茶點

早茶茶點一般分為乾點和溼點兩大類,乾點有餃子、粉果、包子、酥點等,溼點則有粥類、肉類、龜苓膏、豆腐花等。推薦幾款值得一試的茶點吧~!

煎餃

叉燒酥

燒麥

蝦餃皇

叉燒包

排骨

鳳爪

艇仔粥

金錢肚

腸粉

好了,關於廣式早茶,就講到這裡吧~!你有什麼喜歡吃的早茶點心嗎?歡迎評論區留言哦~!

碼字不易,覺得本文不錯的話,點個贊再走唄~!我是阿騫,專注美食,每天都會分享一些美食的做法以及小技巧,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哦~!

食無定味,適口者珍,沒有正宗,只言傳統,廚無止境,精益求精

最近發現好多網站搬運阿騫的文章,阿騫深惡痛絕,再次申明“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Famer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