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兩漢戰爭與三國之爭,哪個更精彩?

齊世海


首先發難反秦的,是陳涉;用暴虐的手段滅秦的,起自項羽;撥亂除暴,平定天下,最終登上帝位,成事於漢家,還未曾有君主受命像劉邦這樣快的。

漢高祖劉邦,故憤發其為天下雄,安在無土不王?這就是書中所傳所講的大聖人嗎?豈非天哉!豈非天哉!如果不是大聖人,誰能夠在這樣的亂世承受天命做皇帝呢?

項籍者,今江蘇宿遷人也,字羽。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其叔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項羽引兵渡河救趙,破釜沉舟,燒廬舍,持三日糧,以必死之心與秦軍決戰,大破秦軍,使作壁上觀的諸侯軍人人惴恐。秦軍破,羽召見諸侯,眾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

傳說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項羽難道是舜的後代子孫麼?為何他興起的如此迅猛呢?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傑蜂起,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之地,乘勢起於民間,三年,遂率五國義軍把秦滅亡了,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生,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

鴻門宴上,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樊噲壯士斗酒彘肩,劉邦看風使舵逃之夭夭。可嘆!項羽一通操作猛如虎,不如劉邦裝條狗。

項王軍壁垓下,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高祖還歸,過沛、留。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酒,酒酣高祖擊築,自為歌曰: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習之。高祖乃起舞,慷慨傷懷,泣數行下。

項羽垓下悲歌,高祖衣錦還鄉高唱大風歌。精彩!

後世三國有詩曰:高祖提劍入咸陽,炎炎紅日升扶桑;光武龍興成大統,金烏飛上天中央;哀哉獻帝紹海宇,紅輪西墜咸池傍!何進無謀中貴亂,涼州董卓居廟堂;王充定計誅逆黨,李榷郭汜興刀槍;四方盜賊如蟻聚,六合奸雄皆鷹揚。

孫堅孫策起江左,孫權逞雄佔一方;曹操專權居相府,牢籠英俊用文武;威挾天子令諸侯,總領貔貅鎮中土;樓桑劉備本皇孫,義結關張願扶主;東西奔走恨無家,將寡兵微作羈旅;先取荊州後取川,霸業圖王在天府。

精彩!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遁;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弔空牢騷。


霧都溼氣


三國吧!聽得多!兩漢!聽得少!




用戶5502164027


不分伯仲,都非常精彩

西漢建國曆經七年,其中三年滅秦,四年滅楚,比起三國紛爭時間要短,但是同樣精彩絕倫,下面我們來簡單探討一下。

一、劉邦一介布衣,小小泗水亭長,吃喝玩賭,犯了秦國重罪,逃入芒碭山,落草為寇,幾年之後卻成為大漢開國皇帝,這本身就是千古傳奇美談。

二、傳奇兵仙韓信,一介士卒,一躍成為響徹華夏的傳奇將軍。

三、霸王項羽與劉邦的恩怨情仇,人生反轉,也成為後人的趣談。

我們再來說說三國吧,三國有陳壽和羅貫中的加持,故事的精彩絕倫,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從古至今都是茶餘飯後,臺上戲下的話題。

所以說非要說哪個更精彩,見仁見智吧





歷史邂逅


這個問題有問題。兩漢之戰,乍一看,以為兩漢之間發生過戰爭,其實兩漢是指的劉邦建立的西漢和劉秀建立的東漢。中間隔了一個王莽篡權建立的大新政權,但不為史學界承認。兩漢之間並未發生戰爭,他們基本是順序的關係。但是兩漢對外戰爭卻是十分精彩。擊敗了匈奴遊牧軍事帝國,迫使其西遷。

劉邦在秦朝末年的農民起義中崛起,最終擊敗項羽建立了漢朝,史稱西漢;到了西漢末年,皇室外戚王莽勢力做大,取而代之,建立了大新,大概十多年,此時天下大亂,最終西漢皇室後裔劉秀趁勢崛起,平定天下各方勢力,重新建立了漢朝,史稱東漢。

至於三國,那是東漢末年皇室式微,宦官做大,天下大亂,各方勢力都想挾天子以令諸侯,最終曹操、孫權、劉備,相機建立了魏、吳、蜀三個地方割據勢力,演繹出了三國爭霸的一個時段。

在我看來,我更喜歡漢朝擊敗匈奴的事件,因為那是外戰,是農耕文明擊敗遊牧文明的大事件。是確立和鞏固漢族、漢文明的基石。

至於三國時期,基本以內戰為主,不過人物較多,在文學創作上教為豐富,在民間更為廣為流傳。


玉之溪


說到這個話題,史學家們也眾說紛紜。總起來一句話:夠亂!亂成一塌糊塗,。勾心鬥角,諸侯之問,將官之間,。兄非兄,弟非弟,君非君,臣非臣。人倫常理,蕩然無存。為一己之私利,而大打出手。各路小醜跳樑而出。是人不是人的都想出人頭地,爭權奪勢屈出不窮 。。。當然,也湧現出了可歌可泣,可悲的各路英雄。唉!歷史之痛,厲厲在目緬歷後人,以史為鑑,奮發立身,。供參考吧,!


志剛237


我覺得三國之爭更為精彩。

首先,夠亂,三國末期,劉漢衰落,各地武裝紛紛自立,割據一方。各地武裝之間紛爭不斷,最後三分天下歸為一統。

其次,文臣武將輩出,魏蜀吳三國出現了大量的謀臣,武將。

魏國有張遼 、徐晃、夏侯惇等大將,文臣有荀彧、郭嘉、賈詡等;蜀國,文有諸葛亮,武有關張趙馬黃五虎上將;吳國,文有魯肅、張昭、諸葛瞻,武有黃蓋、周泰、甘寧、徐盛。

再者,三國時期出現了好多歷史故事,傳唱至今。例如,我們熟悉的劉關張桃園三結義,諸葛亮舌戰群儒,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等等。

所以說,三國之爭要更加精彩。


保定阿龍


兩漢之爭和三國之爭,一個是,一家人解救被人綁架的人質:一個是,三個流氓爭奪一個孤寡老人的財產。

這倆案例,應該是哪個更復雜、曲折、驚險、殘酷。

如果用精釆比喻,該算是三國時期,年限跨度大,戰爭次數多,各種人才的能力都發揮到了極致。


古鏡5


你說的兩漢戰爭是指哪場戰爭?不明白什麼意思,三國之爭大家都知道,

你是不是字寫錯了,是楚漢相爭吧?


比李白白


戰爭是殺人的事,伏屍百萬,能活下來的都是萬幸,哪有什麼精彩不精彩的,提這個問題的真把歷史當遊戲,做了亂世人你就明白哪個精彩了,唯恐天下不亂不亂的小子


szliuyun


哪個更精彩不好說,但對我的來說,三國更有魅力。不管是演義,野史還是正史都是蠻精彩的;不管是前期,中期還是後期都是人才輩出;不管是君主,武將還是謀臣,各個色彩鮮明,紛爭天下,風雲莫測。我愛曹操的雄心,愛關羽的忠義,愛周瑜的儒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