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恭親王和咸豐並非一母同胞,為何恭親王生母被尊為皇太后?

天山在的來客


按照清朝慣例,皇帝去世,除中宮皇后或嗣皇帝生母能夠被尊為皇太后外,其餘妃嬪只能被尊封太妃或者皇太妃。

然而,在清朝歷史上,卻有一位皇太后既不是先帝的中宮皇后,也不是嗣皇帝的生母,只是因為撫養過嗣皇帝而晉尊為皇太后。她就是康慈皇太后,即道光帝的靜妃、恭親王的生母。

靜妃雖出身不高,但是頗受道光帝寵愛

靜妃,博爾濟吉特氏,比道光帝小三十歲。父親花良阿是從五品的刑部員外郎。道光五年,年僅14歲的博爾濟吉特氏入宮服侍已經44歲的道光帝,博爾濟吉特氏並非出身名門,初入宮僅被封為貴人。然而,她卻憑藉自身的傾城之貌和聰慧,讓道光帝盛寵了七年。

於是,博爾濟吉特氏和烏雅氏並肩成為道光帝后宮生育子嗣最多的后妃。

道光六年,靜貴人生下皇次子奕綱;

道光九年,靜貴人生下皇三子奕繼;

道光十年,靜貴人生下皇六女壽恩固輪公主;

道光二十年,靜貴人生下了皇六子奕。

短短的七年,博爾濟吉特氏為道光帝連續生育了三個皇子和一個皇女。對於清朝皇室而言,妃嬪為皇帝生育皇子,是一份不可磨滅的功勞。為了獎勵妃嬪為皇帝繁衍子嗣,一般都會將生育皇子的妃子晉升位分。因此,靜貴人有孕時就被封為靜嬪,皇次子奕綱剛誕生就從靜嬪晉升靜妃,在生育皇六子奕以後,又從靜妃晉升為靜貴妃。博爾濟吉特氏出身並不高,其位分的不斷晉升除道光帝對她的寵愛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其所生的皇子給其帶來的巨大榮譽。

當時,道光的後宮並沒有皇貴妃,因此,靜貴妃成為後宮的二把手。道光二十年,中宮皇后去世,靜貴妃獲封皇貴妃,攝六宮事,而實際上,博爾濟吉特氏就是不戴皇后鳳冠的皇后。

咸豐帝為什麼晉尊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太后?

道光二十年,皇后鈕祜祿氏崩逝於儲秀宮。當時,奕詝只有十歲,道光帝命29歲的博爾濟吉特氏撫育皇四子奕詝。雖然博爾濟吉特氏子女眾多,但是前二子都先後夭折,所以,靜皇貴妃視奕詝如已出,奕詝也待她如生母,他們之間建立起深厚的母子感情。

後來,道光去世,初繼位的咸豐帝,雖然面對內憂外患,安立不安,但是他沒有忘記對自己有養育之恩的博爾濟吉特氏,道光去世剛七天,嗣皇帝的登基大典還沒有舉行,他就發出了一道上諭封皇貴妃為皇貴太妃:

“皇貴妃侍奉皇考,淑慎素著,允宜加崇稱號,以申敬禮,謹遵封為康慈皇貴太妃。所以應行典禮,各該衙門察例豫備,屆期蠲吉舉行。”

另外,咸豐帝還按照皇太后的禮遇對待博爾濟吉特氏。咸豐帝不僅對博爾濟吉特氏的生日格外重視,而且幾乎每天都要到她的宮中問安。按照清朝規定,皇帝只會對皇太后每天問安,行禮跪安。 咸豐帝甚至覺得這樣做還不足報答博爾濟吉特氏對自己的撫養之恩。於是,在咸豐五年,咸豐晉尊康慈皇太妃為康慈皇太后,諭旨是這樣說:

“諭惠親王綿愉等,朕維禮緣於義,首重慈闈之尊養。孝本乎誠,宜崇母範之鴻稱。欽惟康慈皇貴太妃,侍奉皇考廿餘年,徽柔素著。撫育朕躬十五載,恩恤優加。雖懿德撝謙,而孝忱難罄。今謹上尊號為康慈皇太后,福履無疆,長承愛日之暄。壽考有徵,永協億齡之慶。一切應行典禮,著該部察例具奏。”

這大概意思說皇貴太妃撫養咸豐帝15年,待他如親生子,為了報答養育之恩,尊封皇太貴妃為皇太后。而實際上,在這之前也有撫養過幼帝的先帝的妃子,如康熙帝的愨惠皇貴妃撫養過乾隆、乾隆的慶恭皇貴妃撫養過嘉慶,但是她們並沒有晉封為皇太后,而咸豐帝卻破例晉尊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太后,這足以表明,咸豐帝對皇太后的感情十分深厚。

不過,也有史學家認為,咸豐帝之所以晉封康慈皇太妃為皇太后,是因為恭親王奕“頻以宜尊號太后為言”,而博爾濟吉特氏又似乎不尊為皇太后不瞑目之意,咸豐帝迫於形勢,不得不晉尊其為皇太后。對此,你又是怎麼看待呢?


古今歷史觀文


先來看看問題,問的是恭親王的生母為什麼能夠被封為皇太后。在小編看來只有一點,那就是因為她撫養過當朝皇帝,咸豐皇帝。

先來說說皇太后。

在清朝,被封為皇太后的,一般為皇帝的生母或者是嫡母。就像同治皇帝一樣,因為不是皇后所生,因此在同治皇帝繼位後,先封當時的皇后鈕鈷祿氏為皇太后,過了兩天又冊封自己的生母懿貴妃為皇太后,為了區分兩位皇太后以及兩位皇太后的位分,將兩位皇太后分別稱為東太后,西太后。但是恭親王的生母不是當朝皇帝咸豐的生母,也不是當朝皇帝咸豐的嫡母,死後在冊封為皇太后,實屬清朝的第一位。



先來看看恭親王的生母 恭親王的生母,

道光皇帝的妃子。入宮的時候被封為靜貴人。一生生育了3子1女,深得道光皇帝的喜歡,一步步從貴人爬到了靜皇貴妃。在沒有皇后的後宮中,靜皇貴妃負責打理後宮。因為孝成全皇后早逝,留下了年僅10歲的奕詝。道光皇帝心疼這位皇子,於是思慮良久,將奕詝交給當時的靜皇貴妃撫養。而且靜皇貴妃對奕詝悉心照顧,視如己出。因此也得到奕詝的喜歡與尊重。在道光三十年在圓明園慎德堂病逝,在當年的正月26日,奕詝繼承皇位。咸豐皇帝繼承皇位,僅僅是冊封靜皇貴妃為康慈皇貴太妃,以皇太后的規格奉養,並沒有晉封皇太后。對於靜皇貴妃的晉封,應該來說地位沒有任何變動,道光皇帝的后妃們,活著的都被尊為了什麼太妃。



靜皇貴妃晉封為皇太后

因為靜皇貴妃,在道光朝的時候,有著皇后的實權,卻沒有皇后的名分。到了咸豐朝的時候,有著皇太后的規格,卻沒有皇太后的名號。真是悲慘呀!原本想著咸豐皇帝念著自己撫養過他,會被尊奉為皇太后,等到的結果卻真是皇貴太妃。因此靜皇貴太妃也很是不滿。也沒有什麼辦法。就這樣到了咸豐5年的時候,靜皇貴太妃生病,且病入膏肓。恭親王請求冊封,咸豐皇帝支支吾吾。恭親王以此為理由,向禮部傳旨封自己的額娘為皇太后,準備冊封禮儀。咸豐皇帝收到信息後,感覺已經於事無補,只能被迫講究。在冊封為皇太后8天后,病逝。靜皇貴太妃終於如願以償的走了。



但對於靜皇貴太妃的身後事,卻又出現了各種風波。不繫道光皇帝的諡號,“成”字,也就是不承認靜皇貴妃是道光皇帝的皇后,神為不祔太廟。就是不能接受後人的供養。也由此看出咸豐皇帝並非真心實意的想冊封自己的這位養母。也正是因為冊封的事情。恭親王在自己母親喪事辦完之後,就被以在皇太后葬禮時禮儀疏忽,被免去了軍機大臣,內務府大臣等一一系列的職務。

所以說恭親王的母親被封為皇太后,是自己兒子恭親王全力爭取來的。並且咸豐皇帝真心實意的晉封。


蟶子歷史


清咸豐五年七月初一,已經患病數月並逐漸病入膏肓的道光皇帝后宮妃嬪、恭親王奕訢生母康慈皇貴太妃博爾濟吉特氏,被咸豐皇帝以“侍奉皇考廿餘年,徽柔素著;撫育朕躬十五載,恩恤優加”為由,特旨尊封為康慈皇太后。而且,咸豐皇帝還特意在尊封諭旨中予以了“福履無疆,長承愛日之暄”的尊封目的說明,也就是說,對於養母博爾濟吉特氏的尊封根本目的在於“沖喜”。

注意,博爾濟吉特氏並非咸豐皇帝生母,也並非前朝皇后,即使按照咸豐皇帝的說法,對其有著長達十五年的養育之恩,也斷無尊封皇太后的先例和道理。即使對於以“仁孝治天下”的清朝皇帝而言,對於博爾濟吉特氏“孝本乎誠,宜崇母範之鴻稱”的尊封理由也並不成立。

那麼,咸豐皇帝不惜打破清朝祖制尊封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太后,僅僅是為了“沖喜”或者“養育之恩”?其實,這是咸豐皇帝被架在“孝義”名義上下不來的無奈結果,咸豐皇帝真正的想法從其事後對奕訢的處理態度就能明顯看出。

咸豐皇帝和博爾濟吉特氏之間的關係

道光二十年,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崩逝於鍾粹宮,時年10歲的皇四子奕詝被道光帝送往靜貴妃博爾濟吉特氏所在永和宮撫養。三個月以後,靜貴妃獲封皇貴妃,成為道光帝后宮之主,並一直撫養奕詝到其登基為帝。

在被博爾濟吉特氏撫養期間,奕詝一直將其視為生母,將博爾濟吉特氏所出皇六子奕訢為同胞兄弟,感情非比尋常;即使在皇位爭奪中,奕訢逐漸成為奕詝最大的競爭對象,也依然未能改變其對博爾濟吉特氏和奕訢之間的感情。

奕詝成功升級為咸豐皇帝以後,也立即尊封博爾濟吉特氏為康慈皇貴太妃,並在尊封冊文中予以了“淑慎垂模、慈愛為懷”的高度認可。對於這位養母的感情,咸豐皇帝曾經親作御詩“十五春兮蒙撫育,廿年歲也幻雲煙。自今無復問安事,常此空餘雪涕漣。”予以正面積極認可。

博爾濟吉特氏獲尊皇太后的真正原因

咸豐五年以來,博爾濟吉特氏逐漸病入膏肓,咸豐皇帝數次“上詣壽康宮、問皇貴太妃安”,以示誠孝。據相關史料記載,在咸豐皇帝親臨壽康宮問安的時候,博爾濟吉特氏誤將其當成了自己的兒子奕訢,給出了“阿瑪本意立汝,今若此,命也。汝宜自愛”的勸諫之言,讓原本就對奕訢這個昔日政敵充滿敵意的咸豐皇帝,進一步確認了奕訢對錯失皇位的心有不甘。

咸豐五年七月初一,博爾濟吉特氏已經進入彌留之際。趁此機會,恭親王奕訢再次向咸豐皇帝提出尊封生母為皇太后的請求,並給予了“沖喜”、“彰顯仁孝”兩大讓咸豐皇帝不能拒絕的理由。但這畢竟是有違祖制、事無前例的大事,咸豐皇帝只是予以了含糊回應,並未明確認可。

可奕訢趁著咸豐皇帝含糊不清的態度,立即“呈上旨意”,傳旨冊封。於是,就有了《清實錄·文宗實錄》中的尊封諭旨:

諭惠親王綿愉等、朕維禮緣於義。首重慈闈之尊養。孝本乎誠。宜崇母範之鴻稱。欽惟康慈皇貴太妃。侍奉皇考廿餘年。徽柔素著。撫育朕躬十五載。恩恤優加。雖懿德撝謙。而孝忱難罄。今謹上尊號為康慈皇太后。福履無疆。長承愛日之暄。壽考有徵。永協億齡之慶。一切應行典禮。著該部察例具奏。  

注意,這裡對於博爾濟吉特氏的尊封只是沿用皇貴妃封號的臨時行為,想要成為正兒八經的皇太后還必須加之正式的皇太后封號,以及崩逝後的附加帝諡。

但這畢竟是咸豐皇帝被架在“仁孝”和“養育之恩”名義上下不來,有違祖制的尊封結果;再加上奕訢未經咸豐皇帝明確許可,就擅自進行皇太后的尊封,明顯觸及了咸豐皇帝的底線。所以,在博爾濟吉特氏崩逝後,咸豐皇帝就開始了極力挽回。

尊封奕訢生母的負面結果

諭旨已發,木已成舟,無法更改,但在八天以後,博爾濟吉特氏崩逝,咸豐皇帝在給予其追封諡號的時候,將自己的不滿情緒全部表達了出來。

咸豐五年八月初十,咸豐皇帝追諡康慈皇太后為“孝靜康慈弼天撫聖皇后”,並明確了不予“升祔太廟”的決定。啥意思?不附道光皇帝之“成皇帝”諡號,並不祔太廟供奉,這個皇太后基本等於沒尊封一樣。

咸豐皇帝對於此等做法,還在追諡諭旨中予以了“大典攸關,列聖相承,具有定製。朕不敢以一己之感恩,致違大行皇太后謙沖之盛德”的理由說明,幾乎直接表明了對尊封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太后有違祖制的不滿態度。

就算如此,咸豐皇帝被“脅迫”的不滿,還沒有發洩完。在安葬了博爾濟吉特氏的第二天,咸豐皇帝立馬以“於一切禮儀,多有疏略之處”為由,對奕訢進行了嚴厲懲治:

著毋庸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宗人府宗令、正黃旗滿洲都統、均著開缺。並勿庸恭理喪儀事務。管理三庫事務。仍在內廷行走。上書房讀書。管理中正殿等處事務。俾自知敬慎。勿再蹈愆尤。以副朕成全之至意。

自此,奕訢終咸豐一朝再也未得重用,更未能進入決策機構,甚至在咸豐皇帝駕崩之後,也未能成為被其唯一託孤重任的“贊襄政務八大臣”行列。有此,足以證明咸豐皇帝對奕訢的怨恨之深。 

參考文獻:《清實錄·文宗實錄》、《清史稿·列傳一·后妃》、《清史稿·列傳八·諸王七》、《奕訢年表》


正說清代十二朝


滿清後宮的典制規定,皇帝的母親為“皇太后”,祖母為“太皇太后”,嗣皇帝繼位時,中宮皇后要進一格,尊封為皇太后,嗣皇帝的生母也會尊為皇太后,等於說,要想成為皇太后,要麼本就是皇后,要第是新皇帝的生母,除這兩條外,再無他法,不過凡事有特例,那就是咸豐時期的康慈皇貴太妃,也是恭親王奕訢的生母博爾濟吉特氏,既不是皇后,也不是咸豐帝的生母,但被尊為了皇太后,僅此一例。

圖為康慈皇太后年輕畫像。

博爾濟吉特氏是有機會正兒八經的成為皇太后的,她本是道光的妃子,為其生3子1女,封為靜皇貴妃,僅次於皇后的存在,深受道光帝的寵愛,在她前面道光已有3任皇后,都死了,皇后位置空了下來,本可以輪到她,但滿清皇帝有孝祖的傳統,當年乾隆不想打破康熙在位61年的記錄,所以禪讓當了太上皇,自己在位60年,道光也有類似的考慮,那就是康熙一生有4任皇后,後世不想打破這個記錄,所以道光一生也僅有3任皇后,不再立第4任,靜皇貴妃徹底錯失了皇后夢。

恭親王奕訢。

當然,道光在別的方面也彌補靜皇貴妃,比如讓她總攝後宮,成為名副其實的六宮之首,就差“皇后”二字,道光死後咸豐繼位,靜皇貴妃被尊為康慈皇貴太妃,咸豐母親孝全成皇后死得早,咸豐小時候被靜皇貴妃撫養過,所以咸豐繼位後報答養育之恩,把康慈皇貴太妃尊養在壽康宮,並按照皇太后的禮儀奉養,並且壽康宮也是道光時期恭慈皇太后的居住地,道光把不是生母的孝和睿皇后晉封為恭慈皇太后,並尊養在這裡,所以康慈皇貴太妃在道光時期,雖無皇后之名有皇后之實,咸豐時期,無皇太后之名,也有皇太后之待遇。

皇太后的陵墓是要另建的,但這位臨死9天冊封的康慈皇太后的陵墓,是在妃園寢改建的,皇太后的尊號也並未落實,頗為尷尬。

所以康慈皇貴太妃能晉升一格,成了她和兒子奕訢最大的願望,據傳聞奕訢曾明裡暗裡向哥哥咸豐討要,均未果,直到咸豐5年,康慈皇貴太妃病重,眼看著快不行了,咸豐帝為了沖喜,實現了康慈皇貴太妃最後的願望,尊其為康慈皇太后,也僅在9天后,康慈皇太后就歸西了,皇太后的尊號一點沒享受到,都是在床上渾噩度過,皇太后的墓地按滿清規制,是要另建陵寢的,但康慈皇太后是葬在道光的慕陵妃園寢,並沒有另建,葬禮也弄得馬馬虎虎,可見康慈皇貴太妃被尊為皇太后,並不是咸豐心甘情願,僅為面子工程罷了,並且葬禮一完,咸豐就擼了奕訢。


圖文繪歷史


毛筍應邀答題:

文宗的生母孝全成皇后.幼時隨父住蘇州,長期受蘇州人的影響,溫柔明慧,深受宣宗(道光)敬重。由全嬪進位全貴妃。道光十三年四月,繼後佟佳氏崩,晉升為皇貴妃,攝六宮事;十四年十月,正位中宮。二十年正月十一崩,時年三十三歲。孝全之崩,亦為清宮一謎,《清宮詞》:

如意多因少小憐,蟻杯鴆毒兆當筵。溫成貴寵傷盤水,天語親褒有孝全。(原注:孝全皇后由皇貴懾六宮事,旋正中宮,數年暴崩,事多隱秘。其時,旻寧(道光)之母孝和太后尚在,家法森嚴,宣宗亦不敢違命也;故而諡之曰:"全"。)

宣宗既痛孝全之逝,遂不立他妃嬪之子而立文宗為儲君,以其孝全所嫡出,且於諸子中年齡較長。

孝全崩時,文宗方十歲;為恭親王奕訢生母靜皇貴妃所撫育。王壬秋《祺祥故事》記:

恭忠王母,文宗慈母也。全太后以託康慈貴妃(靜貴妃);貴妃舍其子而乳文宗,故與王如親昆弟。意思是靜貴妃撫育文宗如己出,勝過自己的嫡子奕訢。恭王只小文宗一歲;文宗與恭王同在靜貴妃照科之下,同起同臥,同玩耍,同讀書,親如兄弟。

猜嫌之源,首先是恭王未得大位,(兄弟倆在爭皇位的過程我在前面答題中已敘,故略)。宣宗亦必想到,恭壬才具遠勝文宗,立了文宗,有點委屈了奕訢,因此在立儲密詔中加了一句:"封皇六子奕訢為恭親王。此一硃諭與傳位的密詔,同置於金盒中,藏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為清代前所末有的創舉。

封號用"恭",固為戒飭恭王;同時亦為提醒文宗,"兄友"則"弟恭"。宣宗受父祖的薰陶,及曹文正公(曹振鏞)、穆彰阿的影響,玩弄文字,是很在行的。

康慈(靜太貴妃)太妃病重,恭親王日夜陪伴在側,一日,文宗省視太妃,太妃睡末醒,文宗至,宮監將告之,文宗搖手令勿驚。太妃見床前有身影,以為恭王,即向曰:"汝何尚在此?我所有盡予汝矣!他性情不易知,勿生嫌疑也。″文宗聽罷,知其誤會。隨即叫了一聲:"額娘"。太妃聽了,回面一視,仍向內臥不回言。從此文宗對恭親王便產生猜忌,而恭親王卻渾然不知"

又一日,文宗赴靜太妃處問候,遇恭王從裡面出來,文宗問額娘病況何如?恭王跪下泣言"已彌留之間,不肯嚥氣,欲待封太后上諭床宣。″文宗不置可否地:"哦!哦!"恭王誤以為文宗同意為靜太妃上尊號,遂擅自赴軍機處擬旨:"封康慈太妃為皇太后",上諭在太妃床前宣讀,靜太妃聽了,臉上露出一絲欣慰之色,遂嚥下了最後一口氣,安祥地閉上了眼睛。後文宗得知,以為恭王要挾制他,竟敢矯詔。十分不悅。下旨將恭王逐出軍機,罷免一切職務,入上書房閉門讀書。並減殺太后喪儀。自此將恭王同其他諸王一樣對待。

後禮部具奏,文宗如果拒絕,將蒙受不念撫育之恩的惡,不得已而七月初一正式明詔尊為康慈皇太后。但不許進太廟,此即"減殺喪儀"也。康慈皇太后崩於壽康宮;設靈慈寧宮,後移靈靈綺春園通暉殿,末幾下葬。

恭王退出軍機後,肅順代恭王而起,歷史將朝慈禧垂簾聽政方向移動。如果沒有冊封靜太妃事件,恭王也不會退出軍機,那麼顧命八大臣中必有恭王一席。以後慈禧要執政,恐怕沒有那麼容易了。

那麼"辛酉政變"為什麼恭王助慈禧那麼起勁,因為他也閒極思動,想進入最高中央集權,慈禧垂簾聽政,他當議政王秉政,這是他和慈禧互相默契換來的條件。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雙贏"

圖片自左至右:咸豐、恭親王、孝全成皇后、康慈皇太后。






毛筍56561098


恭親王奕訢,道光帝六子,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833年1月11日)出生,生母為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與咸豐帝奕詝屬異母兄弟。但奕詝生母孝全成皇后早死,奕訢的生母靜貴妃受皇后託孤遺命撫養皇四子奕詝,弈訢與奕詝自幼生活在一家,情同親兄弟。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道光帝下令在妃子園寢內為恭親王之母靜皇貴妃修墓,親令皇貴妃死後必須葬於妃園寢,不得更改,由此排除恭親王繼位之可能。道光帝三十年(1850年),道光帝召十重臣公啟錦匣,立皇四子奕詝為皇太子,封皇六子奕訢為親王。

咸豐五年(1855年)七月初一日,恭親王母孝靜成皇后病重,奕訢請求咸豐帝為母晉封皇太后,咸豐帝含糊其辭,奕訢即傳旨冊封,為此咸豐帝不滿,與奕訢矛盾加劇。咸豐帝死前遺詔,兒子載淳繼位,將奕訢排除在顧命“八大臣”行列之外。

奕訢協助慈禧太后政變,被授予議政王。





在水一方88367096321


恭親王和咸豐並非一母同胞,為何恭親王生母被尊為皇太后?

這個題目看起來有些奇怪了:自己的兒子不是皇上,卻被尊稱皇太后,這看起來不合常理,也是史上沒有的事!但是瞭解了咸豐跟恭親王生母的關係後,答案就有了!



一,咸豐皇帝的母后鈕祜祿氏早逝,小小的咸豐由靜貴妃撫育!

咸豐,就是奕詝。生於1831年,是道光帝第四個兒子。母后是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

由於聰慧,識大體;由於長相嫵媚,又懂溫存,鈕祜祿氏得到了道光帝厚寵!

公元1840年,鈕祜祿氏病死,當時的咸豐才十歲!

在道光帝安排下,咸豐由靜貴妃,也就是後來的恭親王奕訢生母撫養!靜貴妃雖生了三個兒子,除了恭親王,另兩個早夭!

賢淑的靜貴妃視咸豐為親生,甚至是對他的照顧比對自己親生兒子還要好!也可以說,咸豐的茁壯成長跟靜貴妃的照顧和疼愛是分不開的!也正是靜貴妃那種不是母親但是甚似母愛的愛,讓咸豐生死相依!

也就是從那時起,咸豐的心中已把靜貴妃當做自己的生母了!



二,咸豐登基,回饋靜貴妃!

公元1851年,咸豐有驚無險登基了!

也可以說,咸豐是大清歷史上最後一位有實權的皇帝!

登基後的咸豐,勤於政事,力主改革!

同時也沒有忘記回報對他疼愛有加的靜貴妃!

1,將靜貴妃的生辰定為“慈壽節”。

2.尊養母靜貴妃為康慈皇貴太妃,奉養在萬春園。原因是:

撫育朕躬十五載,恩恤優加!

3,咸豐五年,尊康慈皇太貴妃為康慈皇太后!

同年,皇太后去世,咸豐親擬太行皇太后諡號為:孝靜康慈弼天撫聖皇后!



由此可見:咸豐這樣做,對待養母靜貴妃還算是有良心的人!縱觀歷史,絕無僅有!唯有咸豐與靜貴妃!

【古今多少事,都在歷史中!歡迎關注!我是媚之夭夭!】


媚之夭夭


康慈皇貴太妃博爾濟吉特氏封太后,是在生前臨終。系諡袝廟,則是在辛酉政變之後。

一、事關祖制。啟功先生在《口述歷史》中說過,按清朝祖制:凡后妃生了孩子,必須交由其他的后妃撫養,親生母親不能直接撫養親生兒子,以避免母子關係過於親密而聯合起來有所企圖。所以,咸豐皇帝奕詝的養母——靜貴妃,就是恭親王奕訢的生母。

二、兄弟較少。道光皇帝旻寧只有9個兒子,其中,第五子出嗣。除四、六、七、八、九,其他的都早夭。老四奕詝與老六奕訢年齡相近,幼時感情最好。

三、兄弟鬩牆:

1、爭儲失和。

儲位爭奪戰中,奕詝獲得帝位,而旻寧在遺詔中提出“皇六子奕訢封為親王”。

2、母子離心。平心而論,奕詝對博爾濟吉特氏仁至義盡。請安問候等各種禮儀待遇一樣不落。然而孝靜表現讓人不敢恭維。

據王闓運《祺祥故事》記載,有次咸豐前往探視博爾濟吉特氏,她正在休息,背對咸豐,將其誤認為奕訢,說:“汝何尚在此?我之所有,盡與汝矣。彼性情不易知……”這件事,讓咸豐皇帝意識到,“母子並不同心”。

四、尊後風波。

靜妃染病,上問如何?王跪泣言:“已篤!”意待封號以瞑。上但曰:“哦,哦!”王至軍機,遂傳旨令具冊禮。奕訢在向奕詝轉述母親臨終意願時,奕詝不置可否。但是奕訢立即指示擬旨。奕詝如拒絕,將鬧成大笑話,所以不得不依奏。而奕訢的“傳旨”,起於誤會,跡近要挾,令人不快。

《清史稿·文宗本紀》咸豐五年秋七月壬戌朔:“尊皇貴太妃為康慈皇太后”。七月庚午(初九),皇太后崩。據《清史稿·禮志》記載,“帝持服百日如制”。“減殺太后喪儀”,最主要的是不繫宣宗諡,不袝廟。一方面表示已經報恩,另一方面表示嫡庶有別。

五、系諡袝廟。

1861年,兩宮皇太后(指慈安和慈禧)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政變,捕殺顧命大臣,垂簾聽政。為了政局穩定並得到奕支持,兩宮皇太后於同治元年四月初八(1862年5月6日)以同治帝的名義發詔,為恭親王的生母孝靜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加諡懿昭端惠,系道光帝諡號“成”字,神位升附太廟。


致遠君說


按照清朝慣例,皇帝去世,除中宮皇后或嗣皇帝生母能夠被尊為皇太后外,其餘妃嬪只能被尊封太妃或者皇太妃。

然而,在清朝歷史上,卻有一位皇太后既不是先帝的中宮皇后,也不是嗣皇帝的生母,只是因為撫養過嗣皇帝而晉尊為皇太后。她就是康慈皇太后,即道光帝的靜妃、恭親王的生母。

靜妃雖出身不高,但是頗受道光帝寵愛

靜妃,博爾濟吉特氏,比道光帝小三十歲。父親花良阿是從五品的刑部員外郎。道光五年,年僅14歲的博爾濟吉特氏入宮服侍已經44歲的道光帝,博爾濟吉特氏並非出身名門,初入宮僅被封為貴人。然而,她卻憑藉自身的傾城之貌和聰慧,讓道光帝盛寵了七年。

於是,博爾濟吉特氏和烏雅氏並肩成為道光帝后宮生育子嗣最多的后妃。

道光六年,靜貴人生下皇次子奕綱;

道光九年,靜貴人生下皇三子奕繼;

道光十年,靜貴人生下皇六女壽恩固輪公主;

道光二十年,靜貴人生下了皇六子奕訢。

短短的七年,博爾濟吉特氏為道光帝連續生育了三個皇子和一個皇女。對於清朝皇室而言,妃嬪為皇帝生育皇子,是一份不可磨滅的功勞。為了獎勵妃嬪為皇帝繁衍子嗣,一般都會將生育皇子的妃子晉升位分。因此,靜貴人有孕時就被封為靜嬪,皇次子奕綱剛誕生就從靜嬪晉升靜妃,在生育皇六子奕訢以後,又從靜妃晉升為靜貴妃。博爾濟吉特氏出身並不高,其位分的不斷晉升除道光帝對她的寵愛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其所生的皇子給其帶來的巨大榮譽。

當時,道光的後宮並沒有皇貴妃,因此,靜貴妃成為後宮的二把手。道光二十年,中宮皇后去世,靜貴妃獲封皇貴妃,攝六宮事,而實際上,博爾濟吉特氏就是不戴皇后鳳冠的皇后。

咸豐帝為什麼晉尊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太后?

道光二十年,皇后鈕祜祿氏崩逝於儲秀宮。當時,奕詝只有十歲,道光帝命29歲的博爾濟吉特氏撫育皇四子奕詝。雖然博爾濟吉特氏子女眾多,但是前二子都先後夭折,所以,靜皇貴妃視奕詝如已出,奕詝也待她如生母,他們之間建立起深厚的母子感情。

後來,道光去世,初繼位的咸豐帝,雖然面對內憂外患,安立不安,但是他沒有忘記對自己有養育之恩的博爾濟吉特氏,道光去世剛七天,嗣皇帝的登基大典還沒有舉行,他就發出了一道上諭封皇貴妃為皇貴太妃:

“皇貴妃侍奉皇考,淑慎素著,允宜加崇稱號,以申敬禮,謹遵封為康慈皇貴太妃。所以應行典禮,各該衙門察例豫備,屆期蠲吉舉行。”

另外,咸豐帝還按照皇太后的禮遇對待博爾濟吉特氏。咸豐帝不僅對博爾濟吉特氏的生日格外重視,而且幾乎每天都要到她的宮中問安。按照清朝規定,皇帝只會對皇太后每天問安,行禮跪安。 咸豐帝甚至覺得這樣做還不足報答博爾濟吉特氏對自己的撫養之恩。於是,在咸豐五年,咸豐晉尊康慈皇太妃為康慈皇太后,諭旨是這樣說:

“諭惠親王綿愉等,朕維禮緣於義,首重慈闈之尊養。孝本乎誠,宜崇母範之鴻稱。欽惟康慈皇貴太妃,侍奉皇考廿餘年,徽柔素著。撫育朕躬十五載,恩恤優加。雖懿德撝謙,而孝忱難罄。今謹上尊號為康慈皇太后,福履無疆,長承愛日之暄。壽考有徵,永協億齡之慶。一切應行典禮,著該部察例具奏。”

這大概意思說皇貴太妃撫養咸豐帝15年,待他如親生子,為了報答養育之恩,尊封皇太貴妃為皇太后。而實際上,在這之前也有撫養過幼帝的先帝的妃子,如康熙帝的愨惠皇貴妃撫養過乾隆、乾隆的慶恭皇貴妃撫養過嘉慶,但是她們並沒有晉封為皇太后,而咸豐帝卻破例晉尊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太后,這足以表明,咸豐帝對皇太后的感情十分深厚。

不過,也有史學家認為,咸豐帝之所以晉封康慈皇太妃為皇太后,是因為恭親王奕訢“頻以宜尊號太后為言”,而博爾濟吉特氏又似乎不尊為皇太后不瞑目之意,咸豐帝迫於形勢,不得不晉尊其為皇太后。對此,你又是怎麼看待呢?


憶史官


這個問題非常好,恭親王奕訢的確和咸豐皇帝不是一母同胞,恭親王的母親在道光時期是位同副後的靜皇貴妃,咸豐皇帝的生母是道光皇帝的孝全成皇后。不過由於孝全成皇后早亡,咸豐皇帝就一直被寄養在皇貴妃膝下,後來皇貴妃生下了恭親王奕訢。事實上,咸豐皇帝繼位之後並沒有封養母為皇太后,而是尊為康慈皇貴太妃。這當中也是有原因的,在清朝皇帝可以有多位皇后,康熙皇帝最多,一共有四位皇后,所以康熙之後的皇帝再冊立皇后時就會注意不要達到四個以比肩聖祖,藉此表示尊重。但是道光生前就已經有了三位皇后,如果尊靜皇貴妃為皇太后,道光的皇后數量就會比肩康熙,這對於道光是一種不孝之名。所以,咸豐在一開始沒有尊當時依舊健在的養母為皇太后。

實際上,筆者認為咸豐從始至終都不想尊奉靜皇貴妃為皇太后,這其中有陰差陽錯的問題。這還要從靜皇貴妃臨終時說起,本來奕訢和咸豐皇帝的關係很好,手足情深。可是,就因為母親遲遲得不到皇太后的地位,使得奕訢也非常著急。在靜皇貴妃臨終時,奕訢冒大不諱,一次咸豐皇帝來探病,問奕訢,“皇太妃的病如何了?他便答道只怕不行了,但皇太妃心中有遺憾,就是等著封皇太后呢!奕詝神情恍惚,只是“哦”了一聲就進了皇太妃的寢宮。奕訢便藉著自己是軍機大臣的條件,說奕詝那個“哦”是表示同意立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太后,於是他矯詔封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太后。奕訢利用咸豐帝話語中的漏洞,以及自己手中的權利,算是矯詔讓自己的母親被封為太后。

這一段記載雖然傳奇,可是卻也是有據可查。咸豐帝為康慈皇太后擬定的諡號為孝靜康慈弼天撫聖皇后,是諡號最短的皇后,而且不繫道光帝諡,也就是不加道光帝諡號——“成皇帝”中的“成”字,不稱“成皇后”,神位不祔太廟。她的喪禮辦完後,咸豐帝借奕訢在辦理皇太后葬禮時禮儀疏略,罷去了他的軍機大臣、宗人府令和正黃旗滿洲都統職務,退回上書房讀書。這也可以視為是一種懲罰和訓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