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為何明朝朱棣皇帝的孫子朱瞻基的名字不帶《金木水火土》,有違祖訓啊?

曹孟德青梅煮酒論英雄


大哥這基字是那兩個字組成的你看清楚了嗎,上面是個“其”字,下面是個“土”字。你是不是把下面的“土”字看成“士”字了[靈光一閃]



清風捲沙


為何明朝朱棣皇帝的孫子朱瞻基的名字不帶《金木水火土》,有違祖訓啊?

人家明宣宗朱瞻基的名字哪裡就違背了祖訓呢???一個“基”不就體現了金木水火土當中的土嗎——基礎基礎,打地基哪裡不離一個土的因素呢?

寫到這裡我突然明白了題主真正的意思——題主是不是覺得必須要名字裡面帶著金木水火土的偏旁才算符合祖制啊?

那筆者不妨告訴題主,還真不是。舉個例子,朱元璋的孫子朱高煦(朱棣的二兒子)。這人都聽說過吧,人家名字裡面有帶火的偏旁不?沒有啊,可這名字你說它難道沒有火元素嗎?和煦春風,陽光明媚,豈不是火元素!你要非轉牛角尖說人家這名字有四點水所以是水元素,那就真走進死衚衕了。

朱元璋制定的這個祖制說實話,在皇族內部沒有必要違背的——再說了,人家皇族內部人才濟濟,實在不行還能找一下經史子集,取個名字那不是分分鐘的事情嘛,不就是要滿足“金木水火土”因素含義嘛,真不難的。

所以啊,其實人家朱棣的孫子朱瞻基,這名字不違背祖訓的,很正常的滿足朱元璋祖訓。題主明白了嗎?


戴老師講歷史


顯然並沒有違背祖訓。

在朱元璋登上皇帝寶座後,就開始了一系列的包裝。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他爸名朱五四,爺爺朱初一,曾祖朱四九,高祖朱百六,五世祖朱仲八,這是元朝時下層百姓常見的取名套路。作為普通百姓是沒問題的,但是現在已經當了皇帝,再取類似的名字就不合適了,所以,朱元璋就寫了二十幾首詩,一個兒子一首,實際上這些詩就是名字的字輩,他要求只要是

朱家的子孫就得按照這些字輩一個字一個字的輪下去。

比如留給太子的是: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

留給燕王的是: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並且自漢朝起就很流行朝代五行說。而當時他的兒子的那一代,名字都是“木”字旁,剛好是五行中的“木”。“木生火”、“火生土”……

而最終是燕王這一脈當了皇帝,到了朱瞻基這一輩就要名字的第三個字為土字旁。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明朝皇帝世系是這樣的。正好符合朱元璋給朱棣的詩。

題目中說而朱瞻基的名字違背祖訓,顯然沒有。“基”字的偏旁正是“土”,是符合五行規律的。

我是阿斗,文物考古聊歷史,歡迎點贊關注!


文物考古聊歷史


明朝皇帝起名字都是根據金木水火土來的定的。 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五行屬火德,五行中,木能生火,所以朱家第一代繼承人名字中帶木,也就是說永樂皇帝叫朱棣,“棣”字裡面就有木,建文帝的父親叫朱標,都是木字旁。 繼續往下來,木生火,意思是建文帝叫朱允炆,“炆”就帶火字旁。和他同輩的仁宗皇帝叫朱高熾 火生土,宣宗皇帝叫朱瞻基。

土生金,所以明英宗才叫朱祁鎮。他的兄弟叫朱祁鈺,都是金字旁。 金生水,所以憲宗朱見深。 水生木,也就是孝宗朱佑樘,木生火,武宗朱厚照,照下面四個點就代表了火。 火生土,穆宗朱載垕(hou四聲),土生金,萬曆皇帝朱翊鈞。金生水,光宗朱常洛。 水生木,熹宗朱由校。滿清來了,於是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皇帝出場,是朱由校的兄弟,朱由檢。

自大明王朝的第二個皇帝起,雖然朱棣最後沒有找到朱允炆,但朱允炆仍然是明朝的第二個皇帝,朱允炆中的炆就帶火字旁。

明朝的第三個皇帝朱棣,他的名字中的“棣”字有木,其次就是明仁宗朱高熾,然後是明宣宗朱瞻基,再就是英宗朱祁鎮、朱祁鈺、朱見深、朱佑樘等等已經後來的朱翊鈞、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檢,都是按照金木水火土起名字的。

將這些皇帝名字中的一個字提取出來,炆、棣、熾、基、鎮、鈺、深、樘、鈞、洛、校、檢,我們就可以一目瞭然。除了這些當皇帝的人之外,朱元璋的後裔都是按照五行偏旁命名的。

朱元璋作為一個皇帝,他的子孫肯定非常多。以至於有五行偏旁的人根本就不夠用。所以有的人只能自己造字。結果,現在很字體我們都不認識,也打不出來。後來很多字體都被廢除了,並沒有流傳下來。後來,連起名字造的字都不夠用,所以朱元璋的後來有一部分人只有姓沒有名字。


公元前


明太祖朱元璋,明朝皇族以“金木水火土”命名就是他的主意,所以朱元璋不在五行之內;

明惠帝朱允炆,本來應該是木字旁的兒子輩接替,但是朱標死了,就變成火字旁的孫子接替;

明成祖朱棣,木字旁;

明仁宗朱高熾,火字旁;

明宣宗朱瞻基,土字旁;

明英宗朱祁鎮,金字旁;

明代宗朱祁鈺,朱祁鎮弟弟,屬於同一輩分,所以也是金字旁;

明憲宗朱見深,水字旁;

明孝宗朱祐樘,木字旁;

明武宗朱厚照,火字旁,在古時,“灬”是歸在“火”部的,比如照、煦(朱棣的兒子朱高煦)都是屬“火”部的。在古代“灬”是由“火”演變而來。

明世宗朱厚熜,朱厚照堂弟,所以也是火字旁。

明穆宗朱載垕,土字旁,好像土字旁都不是正規以土字為偏旁,只能算有土字;

明神宗朱翊鈞,金字旁;

明光宗朱常洛,水字旁;

明熹宗朱由校,木字旁;

明思宗朱由檢,朱由校親弟弟,木字旁。

所以朱瞻基的“基”字算有“土”字在裡面,沒有違背明朝皇族命名原則。


陳子帥菌讀文史曰


沒有違背祖訓。

朱瞻基的“基”字等於“其”+“土”。他的名字中間帶有五行之中的土。


明朝皇帝的名字中唯一讓人有點摸不清的是朱厚照的“照”字,乍一看好像不帶五行。

但“照”字下面的四個點也是漢字,“灬”字讀作“huǒ”或者“biāo”。

讀(huǒ)時,通“火“字。讀(biāo)時,是烈火的意思。可引申為貨 、傢伙的意思,比如“二貨”就可以寫作“二灬”。

這樣看下來,明朝皇帝的五行順序是:木火土金水。

第一代:朱元璋→無五行。

第二代:朱標、朱棣→木;

第三代:朱允炆、朱高熾→火;

第四代:朱瞻基→土;

第五代:朱祁鎮、朱祁鈺→金;

第六代:朱見深→水;

到這裡一個輪迴完了。

第七代:朱佑樘→木;

第八代:朱厚照、朱厚熜→火;

第九代:朱載垕→土;

第十代:朱翊鈞→金;

十一代:朱常洛→水;

到這裡第二個輪迴完了。


剩下的十一代、十二代朱由校、朱由檢以及朱由檢的兒子朱慈烺、朱慈烜、朱慈炯、朱慈炤,分別是木和火。


Mer86


歷史的發生,為歷史發聲!

朱元璋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為偏旁,為子孫名字定下了祖制,明宣宗朱瞻基名字並未違背祖制。

朱元璋信奉傳統

朱元璋和劉邦一樣,是社會最底層出身,一路篳路藍縷,打敗了張士誠、陳友諒兩勁敵,又挫敗了元軍,將蒙古人趕回了草原。

朱元璋深受傳統思想的影響,信奉五行八卦,也是憂慮子孫、朱家大業的皇帝。為此,朱元璋為子孫後代編纂了《皇明祖訓》,也算是對後世的訓誡。其中,就包含他為二十多位兒子的二十代子嗣的名字賜字,用在名字中間,名字最後一字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來取。



特取幾東宮及幾位藩王為例:

東宮位下

允文遵祖訓 欽武大君勝 順道宜逢吉 師良善用晟

秦王位下

尚志公誠秉 惟懷敬誼存 輔嗣資廉直 匡時永信惇

晉王位下

濟美鍾奇表 知新慎敏求 審心鹹景慕 述學繼前修

燕王位下

高瞻祁見祐 厚載翊常由 慈和怡伯仲 簡靖迪先猷

朱瞻基五行分析

我們通過上面的名字賜字、五行來看:朱瞻基名字中的“基”字,取的是五行中的“土”。

再將明代自明成祖之後的皇帝按照五行來拆字:

明成祖朱棣,取“木”

明仁宗朱高熾,取“火”

明宣宗朱瞻基,取“土”

明英宗朱祁鎮,取“金”

明代宗朱祁鈺,取“金”(朱祁鎮與朱祁鈺為兄弟)

明憲宗朱見深,取“水”

明孝宗朱祐樘,取“木”

明武宗朱厚照,取“火”(明代“灬”算火,如朱高煦)

明世宗朱厚熜,取“火”(朱厚熜為朱厚照堂弟)

明穆宗朱載坖,取“土”(《明實錄》以及嘉靖、隆慶年間的史料,朝鮮保存的檔案,明穆宗名諱為“朱載坖”,朱載垕為衡府齊東安和王)

明神宗朱翊鈞,取“金”

明光宗朱常洛,取“水”

明熹宗朱由校,取“木”

明思宗朱由檢,取“木”(朱由檢為朱由校弟弟)



結語

朱瞻基按照祖制,名字最後一字取五行中“土”字為偏旁或含“土”字,“基”字未違背祖制,只不過我們按照固定思維認為“基”字並非“土”字偏旁。


歷史的發生


能提出這個問題,說明是瞭解朱元璋給子孫制定的起名規則,既然知道有這麼一個起名規則,那實在不應該犯這個低級的錯誤。明宣宗朱瞻基的名字根本就沒有違背祖訓。

明太祖朱元璋當初給子孫制定的起名規則有三個特點

1.從朱元璋的孫子輩開始,姓名必須是三個字

2.姓名的第二個字為“字輩”,朱元璋給每個兒子的後代提前想好了20個字輩的字

3.上下代姓名的第三個字要按五行相生的原則

以朱棣家為例,朱瞻基的父親朱高熾那輩人是“高”字輩,第三個字的五行屬性是“火”,所以朱瞻基這輩人姓名第三個字的五行屬性必須是“土”,因為五行中“火”生“土”嘛。而朱瞻基這輩人的字輩是“瞻”,這是朱元璋為他們提前定好的。所以朱瞻基姓名的前兩個字明顯是沒問題,那麼“基”字有沒違背祖訓呢?

“基”字並沒有違背祖訓,它的偏旁部首本來就是“土”啊,“基”字是土字底的,五行屬性屬“土”,所以完全符合朱元璋制定的起名規則。


歷史守望者


(朱標)家: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

燕王(朱棣)家: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徐州熱心市民王先生


朱元璋一開始不叫朱元璋而叫朱重八。為什麼叫朱重八呢?這跟當時元朝的取名政策有關。元朝規定平民老百姓不能取正式的姓名,只能按排行或或者父母年紀相加來取。

比如朱元璋的曾祖叫四九,這應該是出生時父母的年紀相加。而朱元璋的祖父叫初一,這就是排輩份了。朱元璋的父親叫朱五四,這是年齡數。到了朱元璋,他按輩份成為朱重八。再舉個例子,朱元璋的對手張士誠,他的名字原本叫張九四。

到了後來,朱元璋覺得自己這個重八太土氣了,不好聽,親自給自己改名為朱元璋,這個意思很明白了,就是誅元的一個璋。他確實成功了,滅了元朝當了皇帝。而在取名上,朱元璋覺得給後代起個好名很有必要,不能再讓子孫重八重九的這麼叫下去。於是,他很有系統地安排了一個取名大法。名取兩個字,第一個字是輩份字,他精心給自己的孫子們分別安排了一行字,以後大家就按這個字起。

比如太子朱標這一脈的輩份字是:「允文遵祖訓,飲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

建文帝朱允炆就是一個開始,他是允字輩的。朱元璋沒想到的是,這一路出現斷崖式崩盤,他的另一個兒子朱棣奪權。

朱元璋在安排工作時有偏心,但取名這種事還是相當公平的。朱棣這一路也有一行字叫:「高瞻祁見,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熟悉明朝歷史的人能在裡面看到很多熟悉的字眼,比如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以及後來的明武宗朱厚照、崇禎皇帝朱由檢等等。

這樣的好處是名字不容易重複,不容易出現孫子跟某高祖的名字一樣的問題。而且這一來,輩份很清楚了。不像劉備,號稱是中山靖王之後,到底是不是,就是劉備自己也未必說得準。

好了,再說名字裡的第二個字,這個字比較有特色了,是按照五行:金木水火土來起的。字裡必須按順序使用這種偏旁。比如父親用了火偏旁,兒子就得用土字偏旁。

這個寓意很好,五行相生,源源不絕,但實際上很麻煩,因為有的偏旁字不多,比如土偏旁,金偏旁。所以朱家後來大造字,造了很多怪字,大家都不認識,就朱家人知道。五行取字的例子就不舉了,上面列的皇帝名,他們的最後一個字都是五行偏旁,不過這一規則並不適用於明太祖的侄孫靖江王的子孫,直到今天,朱元璋的後代仍在使用這一套系統進行命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