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這個身為而虜的女人發誓要不惜代價將自已的兒子扶上儲君之位

這個身為而虜的女人發誓要不惜代價將自已的兒子扶上儲君之位晉獻公在討伐驪戎的時候俘獲了一對姐妹花,就是禍亂晉國幾代的驪姬姐妹。

由於太過於美貌和妖冶,獻公寵得是如痴似狂,這兩姐妹也還爭氣,老大生了個兒子叫奚齊,老二生了個兒子叫悼子。

這個身為而虜的女人發誓要不惜代價將自已的兒子扶上儲君之位晉獻公本有兒子,太子申生,二子夷吾,三子重耳。

有後娘就有後爹。

老大酈姬侍寵而驕,欲奪嫡(奪去太子之位給自已的兒子奚齊),但這娘們兒心機可深。

這個身為而虜的女人發誓要不惜代價將自已的兒子扶上儲君之位申生仁厚端方,孝行素著,又是故姜後所生,在臣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深得獻公的信任和厚愛,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禮法。

古代禮法不分,禮就是法,法就是禮,共同構築起統治的基礎,各國通行不悖,尤以春秋時期為最。

禮法中有一條很重要,那就是嫡庶制。

所謂嫡就是正妻所生之子,所謂庶就是別妻所生之子。

都是兒子,但由於母親不同,在身份,地位,權力,繼承方面的差異就如同天壤之別。這就是"子以母貴"

同樣,即便你是正妻,如果生不出兒子,那對不起,可能正妻的位置都難保,白白浪費了資源。所以生出兒子很重要,對鞏固自已的地位以及以後的養老保障都息息相關,這就是"母以子貴"。

正妻的兒子,尤其是大兒子在各方面有絕對優先權,最直接最終極就體現在繼承權上,這就是“立嫡以長"。

如果沒有嫡子或嫡子由於各種原因喪失了繼承權才能輪到別妻所生的庶子。

但又由於君主的別妻不只一個,庶子也不只一個,就要在這裡面挑選一個最優秀的來繼承自已的位置,以確保國家的穩定和繁榮,這就是"無嫡無長則立賢"。

這是個繁瑣精密而神聖的繼承製度,深入人心。

如果人為的破壞擾亂這個制度,十有八九會後院起火,家宅不定,夫妻反目,父子成仇,骨肉相殘,社稷傾覆,彷彿這是個打不破,繞不開的魔咒,君臣百姓都很忌諱這一點,不敢輕易觸碰這個底線。

這個身為而虜的女人發誓要不惜代價將自已的兒子扶上儲君之位 獻公就是對驪姬疼若心肝也不敢冒這個天下大不韙。 可見,驪姬若想把申生的太子之位奪過來難如登天攬月。

但對權力的渴望,對自已兒子的期許極大的激發了她的潛能,她發誓要不惜一切代價將自已的親生兒子奚齊扶上太子之位,成為一國之君,才不負多年來亡國之痛,忍辱偷生。

正如我前面所說,這些關於繼承權幾乎被神化的條條框框如一道道鴻溝擺在驪姬面前,憑她的身份地位硬闖是闖不過去的,她決定以退為進,以柔克剛,後發制人。

人生如戲,全憑演技。

野史上說她為了破壞太子申生在他父親獻公心裡的印象,曾故意將蜜塗於衣服之上引來群蜂相攻,又喚申生撲打,然後哭訴於獻公之前,誣太子藉故調戲母妃,罔顧人倫,惹得獻公大怒,遂萌生了廢太子之心……。

這個身為而虜的女人發誓要不惜代價將自已的兒子扶上儲君之位這段野史村言不但低估了獻公,更低估了驪姬這個女人,她的心機和接下來發生的一切比這陰險得多也恐怖得多……。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