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為了3個生命垂危的孩子,三天三夜,跨越三省千里送臍血

“這下子心裡有底了,我的女兒有救了!”2月29日上午十點,一份從千里之外的廣東省臍血庫而來的臍血,終於順利地輸注到3歲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兒楊楊的體內,看著住在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血液科造血幹細胞移植病房女兒熟睡的面孔,楊楊爸爸內心非常激動。

這是廣東省臍血庫工作人員跨越三省、穿越多道防疫防線千里送救命臍血的最後一站。

为了3个生命垂危的孩子,三天三夜,跨越三省千里送脐血

取出臍帶血

3個孩子

免疫力近乎零,等待“生命種子”

來自廣東的東莞小李今年27歲,去年9月在東莞醫院確診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MDS)。根據小李的情況,醫生告訴他必須做造血幹細胞移植。小李隨即轉來廣州求醫,但由於沒有合適的直系親屬的造血幹細胞,沒能做半相合造血幹細胞移植,廣州醫生推薦他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找孫自敏教授做臍血造血幹細胞移植。

來找孫自敏教授進行臍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還有2歲的小男孩安安(化名)。安安本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不幸去年9月底確診為急性髓系白血病。從此,安安一家過著被病痛折磨的日子。與此同時,還有一位無錫的3歲患兒楊楊,去年10月在當地醫院被確診為急性髓系白血病。通過親戚介紹,楊楊父母帶著她到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求醫,醫生也認為楊楊需要儘快進行臍血造血幹細胞移植。

在確定患者的治療方案後,安徽、江蘇兩地兩家醫院第一時間向全國七個臍血庫發出三份配型需求,最終都在廣東省臍血庫成功配型到合適的臍血,並分別安排於27日、28日、29日三天進行臍血造血幹細胞移植。

千里之外的安徽省立醫院和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裡,有3位患者的免疫力已經近乎為零,急切等待著造血幹細胞的輸注。

为了3个生命垂危的孩子,三天三夜,跨越三省千里送脐血

將臍帶血放入零下150℃的液氮罐中

3份臍血

在40斤的液氮罐裡跨越千里

新冠肺炎疫情抗擊戰仍處於防控關鍵期,為了確保將這份救命血準時安全送到患者身邊,來自廣東省臍血庫臨床應用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員梁培基首先站了出來,和同事一起,堅定的接過這個任務。從廣州飛往合肥,然後要從合肥乘坐高鐵去往蘇州,一場跨越廣東、安徽、江蘇三省的千里護送臍帶血72小時就此上演。

這是一個連續3天3夜跨省護送的艱鉅任務。整個跨地區運送過程中,臍帶血會一直呆在一個重達20公斤的液氮罐中,確保其外部溫度一直低於零下150攝氏度。

“類似的運送過程要確保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梁培基表示。從機場的登機到著陸、從高鐵的進站到出站、從醫院門口到科室樓道、從街區入口到酒店前臺,提著重達20公斤的液氮轉運罐的工作人員更成為“焦點”,每到一個地方都是一次闖關,出示相關證件、測量體溫、詢問來源、健康調查……個人的防護和健康、行程的順暢、臍血的安全保障,環環相扣,每一個環節都和生命的救助緊密相關。

“疫情期間出門比較麻煩,一天我們的N95口罩都得戴上十來個小時,勒得耳朵疼得不得了。” 梁培基說,裝臍帶血的液氮罐子只能“站”著不能倒下來,兩個人一路上都特別小心。

为了3个生命垂危的孩子,三天三夜,跨越三省千里送脐血

帶著液氮罐從廣東啟程

三天三夜

跨過三省,臍血被安全送達

2月26日早上從液氮庫工作人員手中接過臍血啟程出發;2月27日上午在安徽省立醫院病房輸注給第一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患者小李體內;2月28日上午在安徽省立醫院病房輸注給第二例急性白血病患兒安安體內;2月29日上午在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輸注給第三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兒楊楊體內……“守護者”的腳步從來沒有停歇。

“當時小孩的病情已經很嚴重,肺部感染,如果不馬上做療程,可能隨時都會沒有了…”楊楊爸爸王先生回憶。3歲的楊楊很堅強,經過3個化療的療程,堅強的楊楊病情終於穩定下來了。但醫生告訴王先生說,雖然化療暫時穩定了病情,但複發率很高,必須要做造血幹細胞移植才能治癒。根據楊楊的情況,醫生為她制定了用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治療方案。最終在廣東省臍血庫找到了一份與楊楊配型相合的臍帶血。

2月29日上午,這份來自廣東的臍血成功輸入楊楊的身體裡!當得知臍血庫工作人員昨晚已連夜提前把臍血運送到醫院,王先生很是感激,“疫情期間我們跨市區都不便捷,跨越千里把臍血從廣州安全送來蘇州非常不容易,太感謝他們了!”

據瞭解,臍帶血是“生命的種子”,大部分病人從輸注那天開始算,如果順利的話,一般30-40天可以出院,出院後需要在門診經過3個月至半年的藥物調整以及併發症的觀察,進而重建免疫功能。

通訊員 莊杏枚 曾倞 張映雪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