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中國的農民工該何去何從?接受現狀還是選擇改行?

亮亮4569


農民工是高收入群體 說沒技術那就完全是自身問題了 只要肯吃苦 現在華夏大地月入一萬多的是 最最起碼的送外賣 這個技術含量不高吧 你完全能學會吧 農民工大多從事體力勞動 現在體力勞動的人收入真不低 我在一個五線城市 公務員月收入也就四五千 年輕的三千多 但是幹體力活的一年都能弄個二十萬 開三輪送貨的五十起步 木工(現在好多半瓶水的木工,收入也不低) 瓦工 刷牆的 各行各業 技術含量都不高 拜師一個月就能自己混口飯吃 拜師半年 拜師一年 所以在現在這個社會情況下 只能是你願意不願意掙錢罷了 幹體力活掙錢機會太多了 代駕 擺個小攤賣早點各種小吃 小區門口賣水果的大媽一年也不少掙


122是什麼



粵漂小代


我認識幾個工人,現在在家也沒閒著。

有一個工人網上買的樹苗,種了幾畝果樹。準備等到復工再出門打工。

有一個工人正在籌劃建大棚,種植瓜果蔬菜,也可以給村裡增加就業,因為現在政府補貼好。

有一個工人給村裡人改造房子。等復工再出去。

有一個工人。。。

可以說勞動人民愛勞動,不會停歇


我愛金剛你呢



平安小李飛哥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農民工也沒有選擇,只能接著幹老本行,如果實在沒有活幹,就去找工作他們這些沒文化沒學歷只能靠勞動來賺錢,賺點生活費。生活所迫,為了生活為了孩子為了家庭,我公公也是農民工,一家開銷都是他賺的汗水錢。不容易啊。


萍萍的世界


中國的農民工早已經不是我們原來印象中的那個農民工形象了。電視裡出現的農民工往往是飽經風霜、肩背被褥、衣服邋遢的樣子。農民工不是出現在建築工地,就是在做清潔、保潔、維修等工作。事實上,農民工的身份已經很難界定。如果只是按照戶籍,許多新的打工子弟的小孩從出生就生長在城市,接受的教育和感知的環境都和農村無關,所以,是什麼樣的農民工何去何從,首先就是個有歧義的問題。

單純按照戶籍是農村就歸為農民工已經很不符合現實。首先,許多大學生大學畢業後是把戶口退回到了農村老家,但這些人員可不是隻出苦力的過去那種農民工。他們可能從出生到工作就一直在城市裡,這些人員何來選擇現狀還是改行?實際上城市人,只是由於僵化的戶籍管理制度,被打著農村人的印記,一直會在城市生活下去。

還有許多年輕力壯的農村務工人員,他們在從事城裡人不願乾的出租車司機,或者個體戶,或者快遞員等活。但實際收入不比基層的白領要低。他們省吃儉用,就像候鳥,城裡有活就待在城裡,城裡放假就回到農村。真正的城裡人,哪有那種自在和幸福感。

曾經在問過家在農村的城市出租司機,他說自己已在省會城市買了房子,老家也有寬敞的房子。土地轉交給別人耕種了,每年給一些糧食。現在除了北上廣深,戶籍落戶基本放開,問他願不願意轉城市戶口,他反問自己傻啊?現在要轉城市戶口容易,但城市戶口要轉農村戶口幾乎不可能。那種自豪和得意感洋溢在臉上。

隨著扶貧事業的發展和鄉村的振興,可以預見,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年和外出務工人員將逐步迴歸農村,而城市的服務業將因為勞動力的短缺而變得需要有人服務的產業價格越來越貴。實際上,那一天已經逐步來臨。中國的農民工如果說未來要轉行,也許更多會回到農村。北上廣深那種2000-3000的工作已遠不及在農村從事種植、養殖或農村電商的收入。城市服務員的薪資將沒有競爭力,人員會越來越難找。迴歸老家,是一種趨勢,也是中國社會真正進步的一個縮影。


連鎖餐飲HR


我們國家的農民工現在主要還是存在技術上的缺失,大多數還是技術不夠專業,和文化層次的不均勻,所學的行業不對稱所引起的一系列問題,看似我們全民經濟有所改善,一片祥和,但大多數還是逃脫不了經濟沒有保障的命運,因為收入的不穩定,行業和一個城市發展都取決了收入的高低,個人層次等等原因。人心難免時不時的對生活有一種恐懼感,因此也帶來了大多數人生活上沒有好的起色和改變,原因是生活上根本不允許犯錯和試錯的成本! 這些年看似在有些行業裡,農民工有時候的收入相對比那些做白領收入還要高,但是他們是短暫的,沒有保障的,是沒有五險一金的保證的,對於有些農民工沾沾自喜就飄飄然,感覺生活暫時得到了保障,往後一篇大好的前景,但有時候他們忘了,這是時代的進步和政府的導向,在全民奔小康的大環境下所需要的人力資源產生的必然,比如當下在建築行業內的現象,大多數農民工,尤其是木工的日結工資有時候平均可以達到四到五百元,而且是現金日結算,稍微低一點的一天兩三百他們有時候寧願歇著也不幹的大有人在!這種情況全國幾乎慢慢形成一種趨勢,相信也不會長遠,不要誤判了現實和耽誤了將來。這樣就導致一些農民工有一種優越感,錯誤的高估了自己原本應該堅持修煉自己的原則。其實我們農民工無論幹那種行業,我們應該不斷的要學習自己專長領域的知識,還有爭取領到自己所幹行業裡的相關結業證,在以後的競爭中也有競爭實力。

改行對於我們大多數農民工來講,成本是非常的大,生活不允許我們犯錯,當你還不具備試錯和所能承擔風險的同時,得失利弊全靠自己衡量,因為我們大多數農民工資源和人脈的缺失就註定了成敗。但是也不是不可能,事在認為,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相信也是可以的,長遠看我們農民工要抓緊時間學好與時俱進的現代化知識,往後看人人將存在無工可打的風險,因為高科技將代替一些技術含量低的各類行業,就算高技術行業也可能是機器人來完成,甚至做的比我們一般人做的還要好。尤其是學好互聯網行業,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面對以後的選擇,重要的還是要學會面對生存的本領,認證的對自己做一個考量,結合自己的專業和特長選擇行業才能事半功倍,


陝西傑哥


對於農民工,從政策上要開始改革了。農民工何去何從的問題,其實也不是他們可以說選擇就選擇的。如果有技術有能力,說真的,大家都會往高處走。


農民工之所以是農民工,原因是他們在社會技能方面不多,可能做的,就是那些。而且流動性大,哪裡有活去哪裡,因此社保也不好買,加上從事的工作,大多為工地建築、搬家公司等最苦最累的話,沒有技術可言,工資低,拖欠機率高。慢慢就有很多人在想還不如留在家鄉種種地來得更愜意。


因此,如果你是一名農民工,我首先要向你說聲感謝,沒有你們,城市不可能得以建設到今天的樣子。你們的付出,不比那些設計者差多少。

我的建議是:

1、對於個人的選擇,上如果回到家鄉更好,當然是回到家鄉了,你對於家鄉更熟悉,家鄉的資源對於你更有利於發展。但你需要慢慢學會城市裡的一些東西,帶回家鄉去,比如網絡的運用、建築的技術或者這裡有什麼是家鄉沒有的。

地域差異化也是產生商機的一個重要元素。把家鄉的東西帶到城市,把城市的東西帶到家鄉,這是你可以思考的方向。


2、但如果你暫時想不到什麼,你可以暫時繼續做目前的工作。可能會辛苦一點,但當你回過頭再看看這個城市,你會發現一切都那麼有意義。你也許可以很自豪的跟你的孩子和子孫說,北京的鳥巢是你建的,上海的東方明珠塔有你的身影,你曾經站在廣州塔塔尖之巔。。。日子雖苦,意義非凡。


老蔥的識險視角


哎呀呀,在中國當前這個社會環境中,農民工我感覺是最低等的,但是咱不能瞧不起農民工。大城市中的高樓大廈最髒最苦最累的活都是農民工乾的。誰要是瞧不起農民工,他就不是人。誰要是瞧不起農民工,你就把他的祖上網上查三代,肯定也是農民。

建議國家往農村農民工方面傾斜力度扶持力度加大。

現在國家政策對農村的力度還是蠻大的,現在的城裡人都願意都向往農村的生活,有一個小院挺好。現在本人不介意農村的戶口往城市裡面挪。

十年之後我估計還是農村好空氣好。地方大有個小院兒,種個花種個草 種個小青菜吃不了。

如果有能力你還繼續打工,現在也沒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法,因為中國的人口太多啦,這個活兒你不幹,他就去幹,有人給你搶。

等你幹不動啦,你就在家養老就行啦。在農村有一點最好吃喝不愁。醫療方面兒現在也挺好。

好啦,就說這麼多啊,祝你好運,希望能幫到你。



農家小於


不管面對和風細雨還是暴風驟雨,生活的道路總不特別平坦,會遇到生老病死痛苦流離天災人禍,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思考何去何從的問題。農民工習慣了挑起家裡的生存大梁,突然的斷了收入會很焦慮的,這是非常可以理解的。但是災難既然已經發生,不能夠按時復工面臨失業,乾著急是沒有用的,一定要想辦法。分析自己現有的條件和能力,能復工的不要輕易改行,就算收入有一定的降低,也要支撐下去,跟企業共風雨。其次就是回到農村找出路,不要讓家裡的地荒著,增加農副產品的種植和養殖,動員全家之力,做回真正的農民;另外學習如何做自媒體,勞動之餘順手,拍視頻拍照片,順便說幾句話,就是反應現實的農耕農家生活的主題即可,一不小心也會成為一個收入的渠道。最後就是要多多關注國家的政策領導特別是對農業政策導向,分析看一下自己能不能得到助力。所以就當前來說,農民工如果面臨不能復工的情況下,從哪裡來就回到哪裡去,安心在家裡,但不是焦慮無措,坐吃等死,而是學習思變拿出行動,積極樂觀,是最明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