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以印度的外交行為,他們在以後能成為大國嗎?

天啟7900


只要是聽美國指揮,沒有主見,任人擺佈的國家都不屬於大國,只是生存需要罷了。


月圓花香766


印度的外交行為如何我們姑且不論,但印度的國際環境是真的好,很多大國都想拉攏印度,與印度保持良好關係,比如美俄是宿敵,但印度與它們的關係都很好。印度可以很容易從軍事強國當中買到先進的武器裝備,武器“萬國牌”,而換作是我們國家就不能了。



至於印度能否成為大國,這不是用外交行為來決定的,而是用實力來說話,實力越強,你的話語權就越大。印度現在其實已經算是一個大國了,國土面積接近300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13億,很快就會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印度是不結盟運動的主要領導國,G20成員國,軍事實力僅次於美國、俄羅斯、中國位居世界第四。近年來印度經濟發展迅速,年均增速達到7%以上,2019年印度GDP已經達到2.85萬億美元,超過英國、法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可以說印度的綜合實力已經進入世界前十,算是一個大國了。

當然,印度的實力與中美俄這樣的大國相比仍差距甚遠,也比不上英國、法國、日本、德國這些傳統資本主義強國,它現在還是一個崛起中的新興大國。


錦繡中源


以人口來說,印度已經是個大國,只是要變成強國還比較難,因為印度的國家元首缺少大國 強國領袖的政治格局和戰略眼光,整天想的是隻佔便宜不吃虧的好事,對內不能很好處理民族矛盾,對外不能與周邊國家睦鄰友好,不關心民生問題,幻想通過武力來解決與周邊國家的矛盾,因此很難成為強國。


我是還在路上


印度的外交是由國內政治鬥爭需要決定的,印度人口紅利是優勢,但是政治體制和國內政治結構是制約因素,解決不了這兩個問題就很難穩步發展,並且還存在著政局動盪和國家分裂的風險,要知道貧富懸殊和階級差別早晚會引起國民不滿,傳統與宗教不可能永遠壓制住民怨,不顧及底層民眾的福祉必然會醞釀出革命


buxinxiezadiba0044


印度充其量也就是個人口大國,要想成為世界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外就是個外交上的矮子,陰逢陽違,唯利是圖,沒有自己的外交戰略。對內還實行的種姓制度,這可是奴隸社會才有的東西,可想而知有多大的貧富差距。還有錯綜複雜的宗教信仰,無論哪一個方面都制約了印度成為一個世界級的強國。


江佬佬


大國而不是國大。這要世界普遍國家心口承認的。這也包括太多,比如,整體素質,國家實力,人格誠信,科技生產力,創造創新能力。如果只靠買買買,自身是不能強大的,更不能持久,世界也不會承認你。印度國大而要成為世界承認的大國,還要假以時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手機用戶範世界


關鍵是大國是如何定義的,當今世界只有三個大國:中,美,俄,按這個定義,印度永遠都不會成為大國,因為論政治,經濟,軍事實力,他永遠達不到中美俄的水準,這是由他們國民骨子裡的基因所決定了,但如果按人口,他已然是大國。


霞客新君


印度本來就是大國了,他現在活得最滋潤,還沒被美國盯上,俄羅斯也需要他買武器,和中國的衝突也不是很嚴重,巴基斯坦又拿他沒辦法。

所以印度如果能夠整理好內務,會逐漸向強國進發,當然,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發展到影響別人的地位的時候,就像中國發展到影響美國的世界控制權的程度,就有一些國家出來掐印度的脖子。

當然,這都是外部條件,印度人口那麼多,國內市場很大,外邊人不容易掐死印度,至多延緩一下,但是印度自己會不會把自己給掐死,那就不好說。印度國內面臨的問題太多了,而且印度國家權力也不夠,不好集中力量做幾件有規劃的事情,想阿瓊坦克,飛機,航母,都是拖了又拖,都拖成了國際笑話,這樣幹一件事情以幾十年為的單位的做法,在講究效率的時代,印度真的是在舊石器時代生活。


門前海藍藍


個人認為不可能,印度歷史上都只是一個“地理”概念,也就是說一直以來,南亞次大陸都沒出現過一個統一完整的國家,以前都是由各個土邦構成,國內宗教矛盾複雜,印度教、穆斯林、錫克教等等,再加上“種姓制度”的桎梏,野心比實力大,有點像中東的土耳其,很難在國際上有所作為。


博望鑿空


首先印度擁有大量的人口與土地和自然條件,這個就是生存的基礎,

因為人多,市場大,消費旺盛,生產後勁大,

經濟就不斷會發展,經濟的發展會帶動相應的政治,軍事的發展,

政治,軍事地位的提高會帶來科技的創新與國際地位的上升,內政與外交就會強有力的

這樣就可能成為強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