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有多少人喜歡老歌的?為什麼?

小智隨拍


老歌之所以老,皆因經過風雨洗禮,時間沉澱,大浪淘沙之後還流傳下來!

喜歡老歌,其實就是一種青春情懷,歲月悠悠,一切變得模糊,唯有那首藏於心底的歌曲才是真正懂得自己的心!歷經七十年代的文革風雨,八十年年代改革春風,隨之流行歌曲的興起,讓沙漠心田變成綠洲,好多老歌已經銘刻心中,如初戀般甜蜜,如初戀般難忘,已經把這些歌曲融入身體血液,滋養心靈,伴隨餘生!

怎麼可以說忘就忘呢,我的老歌,正如一對貧賤夫妻,長相廝守,一生不變,這種感情無人能懂!天長地久有時盡 ,此情綿綿無絕期!





大山深處的那朵雲


小時候,一盤盜版磁帶是10塊錢;後來用CD機,一張盜版CD的價格是5塊,後來變成3塊。而現在,128G的手機內存塞滿了幾十G的歌,可卻找不到想要聽得新歌了。

並不是新歌不好聽,也並不是老歌有多好聽。

只是再也找不到旋律響起,就馬上想到某個人的一首歌;再也找不到可以用一首歌,就能記錄青春;再也找不到為了一個女孩,能唱很多遍的歌曲。

我想老歌,應該是一種記憶 ,更是一種情緒。

真的,我也曾一盤磁帶反覆聽周杰倫,一遍一遍的唱五月天,學張學友的情書,KTV永遠點唱王菲的紅豆、愛著一個不愛說話的林夕。


海希安世界


現在有很多人,越來越喜歡老歌,對於有一些現代流行曲,卻是不怎麼感冒,其實有時候,人往往對自己年少時候或者以前的一些東西,特別的留戀。越是隨著時光流逝,這個感覺就會越深。有可能一首歌曲當年會在自己心中留下特殊的印象,會讓自己想起某段難忘的時光。那些歌曲早就已經深深刻在自己腦海之中,那美妙的旋律很難輕易忘掉。當初不知道曲中意,再聽一是曲中人。也許正是這一首首經典歌曲刻寫下了當初懵懂無知的少年,記錄荒誕不經的青春。回過頭看看當年的自己,不禁會想這才是最好的我們。

我們再說老歌的時候往往會加上經典兩個字。許多歌曲就像美酒一樣時間越久遠越是香醇。經過時間的洗禮,歲月的鉛華,方顯經典本色。當年可能和現在一樣,產生了許多歌曲,但是大部分歌曲可能是垃圾歌曲,不久就被時間淹沒,而我們記憶中的歌曲可能就是那個年代大浪淘沙的結果,就是當年歌曲的優勝者。當年最經典的歌曲流傳下來自然就成了經典,自然值得人們一遍一遍循環往復地聽。而當今正好處於大量歌曲一起迸發,經典歌曲尚未勝出,給人一種泥沙俱下的感覺。

七八九十年代是中國乃至世界歌曲集中爆發期,這一時期中外出現許多經典名曲。這些經典名曲無論在歌曲在曲歌旋律上,還是在歌詞填寫上都可堪上乘。這時期出現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比如羅大佑的歌,李宗盛的歌。羅大佑把屬於自己的年代刻畫地深刻入裡,用一個個意象創作我們的《童年》,用自己愛恨交加向愛人展示《你的樣子》,用甜蜜朦朧的愛情譜寫《戀曲1990》。李宗盛鼓起我們的《勇氣》《問》你是否《明明白白我的心》,《漂洋過海來看你》之後原來《當愛已成往事》,才知道《我終於失去了你》。原來自己已經滿是《傷痕》,用《給自己的歌》寫出我心中的《領悟》,是什麼讓我《鬼迷心竅》,還想做你的《真心英雄》。

隨著那個時代優秀歌曲集中爆發,各個領域、各種風格等歌曲都走向繁盛,進入新世紀以後華語歌曲逐漸走向衰落。現在歌曲的整體質量遠遠不如那個年代。那個年代有一批靜下心來醉心於創作的音樂製作人,他們用自己青春與熱情為了我們譜寫了生命的讚歌。當然現在也不乏一些優秀的音樂製作人,更多音樂人功利心非常強創造出許多快餐音樂,質量也難以保證,許多歌曲旋律簡單、歌詞淺顯、缺少內容不值得回味。也有一種說法是,七八九十年代歌曲集中爆發,把大部分優美的旋律都寫光了,因而現在音樂才缺乏創作力。

那個時代出現了一批才華卓越的歌手。滾石和寶麗金支撐了整個華語樂壇,譚張爭霸的盛況點燃了時代的熱情,鄧麗君把柔美的音樂唱進你的心坎,張學友訴說人生悲涼,劉歡唱出時代的呼喊,韋唯唱出最美的亞洲。此外還有陳淑樺、高勝美、潘美辰、周杰倫、水木年華、齊秦、張宇、伍佰、林憶蓮、王菲等一大批非常優秀的歌手。

現在則缺乏這樣優秀的歌手去,許多歌手的專業素養並不高,甚至什麼人都可以唱歌。有些人又唱歌、又演戲、又搞綜藝,結果演技尷尬、唱功尷尬。專業水準不高的歌手很難唱出經典的歌曲,現在經典歌曲不多,神曲倒不少。老歌曲就像美酒,當我們細細品味的時候方知酒中滋味,方知人生冷暖。老歌曲像時間囊,存封我們美好的回憶,訴寫我們青春。老歌曲就像老朋友值得我們細細去理解,值得我們慢慢去交心。



飛翔影音


這確實是我現在所碰到的問題,我是一個喜歡聽歌的人,很多好聽的老歌都已經聽了無數遍,這些年一直想找一些好聽的新歌來聽。可是,我發現各大音樂排行榜,已經全部被小鮮肉佔據了,他們不是因為唱歌好聽,只是因為粉絲多。我也嘗試著去聽他們的歌,可是我覺得完全是一種折磨!根本就聽不下去,說一下我聽不下去的原因

第一,唱歌完全沒有感情。唱歌是需要感情的,先不說歌曲怎麼樣,現在好多歌手唱歌只是單純的在炫技,並沒有把感情融入進去,這樣的歌曲,你唱功再棒也是沒有靈魂的,聽著完全沒有味道

第二,加入了太多沒有用的東西。現在這些音樂人寫歌,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心理,不在歌曲里加點說唱就難受,不在歌曲里加點英文單詞

就不會寫歌一樣, 再不就是全是嗯啊哦耶這種詞,聽著就讓人難受!

第三,唱功問題,現在好多所謂的歌手,只是長了一個好皮囊而已,實際唱歌水平,低的令人髮指!那怎麼彌補呢,全是各種修音,電音,聲音聽起來就特別特別的假,怎麼能讓人提起聽你歌的興趣。

最後一個就是我自己個人的偏見問題,這些年的小鮮肉經濟,以及他們的腦殘粉們的腦殘表現,讓我特別特別特別特別的反感。所以,凡是這些所謂的小鮮肉們唱的歌,演的電視演的電影,甚至我不論好壞我都不會去看去聽!!


今後的我會怎樣


老歌,一首老歌,就像一個人的過去一樣。我們的童年時代,我們的少年時代,所學習的歌曲,接觸的歌曲都是伴隨著自己的成長過程的,有父母伴著,有兒時童稚的夥伴,有少年真摯的同窗,一路成長,那些老歌無不見證著我們的成長。當然,那些老歌的歌詞寫得也好,能表達我們的心境。怎麼說呢,反正,我這個人是特別愛聽老歌曲的,我總覺得,老歌嘛,總有一種那時候人們純淨的靈魂與情感的體現,每當我聽到我所喜歡的老歌曲的時候,我就像是回到了我兒時的時光,那,用黃泥大磚砌的高瓦房,那瓦粱上的燕子窩,那下雨天滴答叮咚鏗鏘的房子漏雨的聲音,那一堆小屁孩擠在我們家看黑白電視中的西遊記.....

人,漂泊他鄉,獨在異地,

偶爾聽一曲老歌,看一部老電影

那時,我相信,你也會像我一下,淚流滿面


小small七seven


喜歡老歌,比如刀郎還有很多的老歌

現在的歌還有些不知所謂的明星只要有點小名就出專輯,都有些粗製濫造,歌曲沒有意義,歌手沒有唱功,只是憑臉蛋、包裝,後臺夠硬。做出來的東西肯定不能入耳,聽過就忘。老歌那真的是歌壇老輩們用靈魂做出來的,投入感情唱出來的。

生命的長度等於你現在的時間點加上你對未來生命的好奇加上你對過去時間的惦念。

所以小孩子不會懷舊,只會盼望未來,隨著年齡的增長,過去的時間越來越多,於是人就會開始懷舊。那些歌,那些書,那些電影,其實是證明你的過去存在的證據,那你如何能不愛?叔本華說懷舊是人的本能,大概是這個意思。

如果到了你生命的最後一天,再好的新歌你還會喜歡嗎?那時候新事物已經與你無關了,你已經走到了生命直尺的盡頭,你只想再唱唱老歌,因為那些老傢伙才是你生命的刻度。



愛的視界


人們不只喜歡老歌,還會喜歡老電影,喜歡舊書等等舊東西,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

這是因為懷舊可以幫助人增加生命的長度。

其實人的生命本質上是無數個一瞬間,每個人能擁有的,也是像電影一樣一幀一幀的生命,那麼為何我們能夠感覺到生命的長度呢?

生命的長度等於你現在的時間點加上你對未來生命的好奇加上你對過去時間的惦念。

所以小孩子不會懷舊,只會盼望未來,隨著年齡的增長,過去的時間越來越多,於是人就會開始懷舊。那些歌,那些書,那些電影,其實是證明你的過去存在的證據,那你如何能不愛?叔本華說懷舊是人的本能,大概是這個意思。

如果到了你生命的最後一天,再好的新歌你還會喜歡嗎?那時候新事物已經與你無關了,你已經走到了生命直尺的盡頭,你只想再唱唱老歌,因為那些老傢伙才是你生命的刻度。


JanSong


老歌代表一代人的記憶,特別是80 90後。許多歌曲已經成為那個年代的象徵!那時候物質並不豐富,但我們的生活卻充滿樂趣,沒有職場上的權勢鬥爭,沒有工作中的勾心鬥角,更沒有當今社會的浮躁不安!相信大多數80 90後都深有感觸!


9妹


應該有80%的人喜歡聽老歌吧!在所有老舊的事物中,老歌似乎擁有最頑強的生命力。無論你去到哪裡、搬過幾次家,那些老歌總躺在播放列表裡,它們一直在,足以概述你的過去。

我們為什麼會喜歡老歌?要想明白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喜歡聽老歌”這一行為背後的心理機制——懷舊心理——是什麼。

懷舊心理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在這種心理機制的庇護下我們得以暫時躲進生活的B面,忘記冷酷現實帶來的陣痛感。

此外,與當今年輕人自拍時追求的“照亮你的美”不同,父輩們保存至今的老照片其作用更多地體現為“身份確認”。經歷了世代變遷,懷舊心理所起到的自我感知作用尤為明顯。

那些勸你生活要向前看的人,可能只是說說而已。

 

畢竟誰都會忍不住回首往事,老舊的音樂又總是能讓人瞬間高潮。

說音樂是有力量的,莫如說音樂是“有刺激的”。在音樂的刺激下,大腦會產生一種叫多巴胺的物質,這種物質能夠向我們的身體傳達令人興奮的暗語。傷心的人別聽慢歌,大概是勸你聽些旋律歡快的歌曲來增加你腦海中的多巴胺,趕走腦海中的致鬱情緒。

據說直到25歲我們的大腦才能夠發育完全,在這段包含了青春期的時光裡,我們聽過的歌會和腦葉發生永久性關聯,產生獨特又強烈的記憶痕跡。以至於在以後的歲月裡,我們聽到當年那首歌時腦海裡分泌的多巴胺只多不少。

所以,在懷舊心理的慫恿下,多巴胺究竟讓人們體會到了什麼?

老歌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我們生命的長度。

越是追逐新潮,越是無懼歲月漫長,未來還無限廣遠。越是追憶過去,越是對該來的那一天感到惶恐,生命就像塊橡皮糖,被無限拉長後又恢復原狀。

我們小時候總是追著聽新潮的歌,然而隨著我們慢慢長大,開始回去聽一些之前被我們忽視的老歌,對新歌的追逐似乎和我們的新陳代謝能力一同放慢了腳步。

而老人呢?他們聽的歌就更富年代感了,廣場上大爺大媽聽過的最新潮的歌莫過於《最炫民族風》之類的了,我敢打賭你一輩子都沒見過成天把耳機掛在耳朵上聽cxk的老人家。

和我們談了很多次戀愛回頭發現原來還是初戀最美好一樣,我們在經歷了很多事情之後,時間幫我們留下了最值得珍惜的東西,老歌可能就是這樣的存在。




小段音樂坊


老歌,一首老歌,就像一個人的過去一樣。你想呀,我們的童年時代,我們的少年時代,所學習的歌曲,接觸的歌曲都是伴隨著自己的成長過程的,有父母伴著,有兒時童稚的夥伴,有少年真摯的同窗,一路成長,那些老歌無不見證著我們的成長。當然,那些老歌的歌詞寫得也好,能表達我們的心境。怎麼說呢,反正,我這個人是特別愛聽老歌曲的,我總覺得,老歌嘛,總有一種那時候人們純淨的靈魂與情感的體現,每當我聽到我所喜歡的老歌曲的時候,我就像是回到了我兒時的時光,那,用黃泥大磚砌的高瓦房,那瓦粱上的燕子窩,那下雨天滴答叮咚鏗鏘的房子漏雨的聲音,那一堆小屁孩擠在我們家看黑白電視中的西遊記.....

人,漂泊他鄉,獨在異地,

偶爾聽一曲老歌,看一部老電影

那時,我相信,你也會像我一下,淚流滿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