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疫情過後,房價會不會報復性下跌?

quwulc


房子同其他物品一樣,根本屬性是一個商品,只不過這個商品寄託了更多的願望,本質上來說,漲跌只取決於供求關係,沒有政府推動、炒房團囤積居奇、媒體制造氛圍恐慌,就目前市場來說,除一線城市,其他地方已是供大於求,再經過這次疫情作用,人的心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房子不能快速變現的房子,關鍵時候遠遠比不上握在手裡的現金流,我覺得房價會漸漸的理性,迴歸房子普通商品屬性。


371度陽光


疫情發生後,突然上熱搜的,是“房貸是不是不用還了”,“疫情期間,如果房貸暫時供不上,會上黑名單嗎?”等信息,你說,他們是怎麼看待房價的呢

有人說,本次疫情導致在家隔離,家庭成員隔離,以及阻止小區外來居民進入,阻止租房戶進入,都說明了有房的重要性,以及有多套房的重要性。

也有人說,本次疫情過後,國家將加大貨幣投放,又有4萬億的升級版本,錢多了,房產價格必然上漲。

因此,疫情過後,必將迎來房價的報復性上漲。

本次疫情更大的是對人風險偏好的影響,人們會更加謹慎。試問現在25歲至50歲的社會中流砥柱,都是經歷過非典的,17年後又經歷了本次疫情,如果問他們心底最重要的是什麼,必定是:健康的活著,鍛鍊身體、提高儲蓄,以應對未來可能的各種風險,各種黑天鵝。

疫情過後很長一段時間,不論是從心理上、經濟角度來看,人們會抑制各種非必要需求,從需求端來看,未來房產投資這種長週期、高負債、高槓杆的行為可能大幅減少,房產可能面臨持續銷售下滑、房價將很難有起色,而多套房的業主,也將盡快出售套現,儲蓄財富應對危機,將進一步加大市場供應、降低房價。


Shark


可以肯定的說,這是不可能的。

疫情只是一個短暫的過程,最多幾個月,會影響購房者的購買力。但購房對絕大多數人而言,是一個長期的投資,滿足居住或投資需求。

總體而言,我國經濟還是處於中高速發展階段,M2還是比較高的,對於民眾保值增值角度而言,房產仍然是一個不錯的投資。最近央行貨幣寬鬆,工具箱裡的調控手段還是很多,無論MLF還是降準都是常用手段。

想想2008年的經濟危機,後續的房價是增長最快的時期。

把時間軸拉長,我國房價還是會平穩上升,這是經濟規律。



wilson2298


這次疫情可能會改變一些人的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但我認為疫情解除後房價不會下跌,不過小幅波動應不可避免,解除後的一段時期應該會釋放一批購房需求,房價總體上還是會保持緩增長的態勢,畢竟還是有相當一部分的投機者,以及絕大多數的剛需市場,而且現階段仍處於賣方市場,供遠小於求,所以綜上,疫情解除後房價不會下跌。




Answer設計師


不會的。

目前中國的宏觀經濟壓力很大。

2月PMI大幅回落,創有統計數據以來最低。

國家統計局2月29日發佈數據,2020年2月份,受疫情影響,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35.7%,比上月下降14.3個百分點;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29.6%,比上月下降24.5個百分點。


經濟的三大馬車,消費、投資、出口,只有地產作為驅動力才能保證GDP增長。所以房地產蓄水會在下半年開啟,房價會進一步上漲。


紅書館


不會,基礎建設包括住房是國家的經濟調節器,國家會在通貨膨脹時用這些來調節緩解經濟壓力。08年美國次貸危機,我國投放了4萬億到市場,中國的房價開始上漲,經濟持續增長,但房價總會有泡沫,不能破裂了一地雞毛之後再調控,沒有疫情國家要調控,有了疫情國家還是要適度調控,就說明房價不會大起大落,會平穩過度。


熊大大趙軍


不會



KELE010


個人認為不會。觀點如下:

1.政策不會動搖,房住不炒不會改變,國家不會放任房價暴漲

2.疫情對各類企業影響很大,特別是中小企業存在生存困難,失業人員增加,造成買房人數基數降低

3.目前房源數量較多,不存在多人搶一套房的現象。個人觀點,不喜勿噴,希望對你有幫助。


瀟灑哥流浪記


首先說明兩點1、疫情是短暫的也是讓人產生恐懼感的,讓人沒有安全感。2、房產漲跌與供求有關,與疫情並沒有直接關係。所以按照正常邏輯思維人在買房交易也是兩個共性,投資升值賺錢及滿足安全感的需求。疫情過後百廢待興(也許誇大其詞)很多行業虧損,讓人投資信心不足,大量資本不敢貿然承擔投資風險,只有購買固定產保值。另外通過這次疫情,讓人們產生很多因房屋少而生活不便利,沒有安全感,按照狡兔三窟的道理,會有資本在不同城市購買房產來滿足安全感。所以疫情過後房價不但不會跌,在生活環境較好地方還會房價上升!


老三名字好難起


應該不會,今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經濟穩步增長的大基調沒有變。一來A股普遍估值偏低,二是從出口,投資,消費三方面看國家基本面都向好,如馬爸爸在美國演講時說中國人愛儲蓄,經濟不好,我們也會有消費拉動,因為我們存的有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