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為什麼在我父母眼裡什麼都是可以湊合的,自己承受過,抑或正在承受的失敗婚姻,還要讓兒女強忍著再走一遍,為什麼?

Avrola™


我離異5年了

父母那輩人思想相對保守,什麼時間做什麼事,都是想好了的,特別對於婚姻來說,嫁雞隨雞 嫁狗隨狗,老一輩人覺得離婚對子女不好,沒有一個完整的家庭,怕自己的小孩遇到不好的後媽後爸,另一方面怕親戚鄰居的指指點點。離婚雖然看似解決了當下的煩惱,實際上2婚是很不容易找到對象的,頭婚的人,畢竟雙方都第一次結婚,相對都是付出比較多比較徹底,但2婚相對來說特別現實,幾乎物質第一考慮因素,因為大家年齡相對大了,輸不起,另外不會再那麼真心對一個人了,再有就是很難彼此信任,都會有所隱瞞,特別在財務這塊。實際上除非是原則問題,其它都可溝通協調。


寶姐立正向前走


那是因為你消極了。原生家庭裡,你看到的是湊合、爭吵,都是負面的,因此你也牴觸戀愛和婚姻。這想法也是我曾經有的,不過現在不是了,徹底改變了。小時候,父母性格不合,常常吵架,父親強勢、火爆、說話衝,又不愛哄人,母親常常氣得哭,可依然做事。我也曾暗暗發誓一輩子不結婚:沒意思,除了吵架還是吵架。後來遇上我老公,他對我挺好的,一心一意追求我,我糊里糊塗地感動結婚了。婚後老公上進,收入穩定,處處讓著我(我愛人的家庭氛圍挺好的)。有空,特別逢年過節,我們都會和父母聚一起,後來我弟弟妹妹一個個也結婚了。我們三姐弟家庭經營得挺好,和和睦睦的。現在父母70多歲了(他們文化不高,原來相對固執),親眼目睹三兒女的和睦婚姻,都在各自調整改變(當然我們也在調和他們),關係也越來越好。別灰心,生活是美好的,當你遇上,你就感受到了!


明月清新598


差不多吧!相親時不滿意,我媽替他說好話,訂婚時意見不合,想退婚,我媽怕別人笑話,怕我嫁不出去,什麼都是她強壓著我,用她的價值觀去衡量。父母總是說為我們好,還要面子,擔心這個笑話那個議論的,不免當子女的覺得活著很累。當時結了婚都想離婚,這麼多年磨合了還算可以,之前我是老想著離婚呀!現在看淡了,就這樣吧!這個問題是你自己的問題你當然要想好了,畢竟我們做為旁觀者也不是很瞭解情況。


卿嬸兒


一樣的父母,不一樣的兒女。

父母那代人的觀念是:嫁漢嫁漢,穿衣吃飯……女人的一輩子都在依附男人。嫁得男人好了,那就是幸運;嫁得男人不好,那女人就得忍氣吞聲。他們以離婚為恥,他們覺得女人離開了男人就會活不下去。

可是我們和他們那個時代的女人是不一樣的,我們接受過高等教育,我們有獨自生活的能力。男人再也不是一個家的支柱,我們女人也能頂半邊天。離開男人我們也能過得很好,我們不用和男人湊合的生活。

合則聚,不合則散。其實你試著讓父母知道,你離開男人也有能力過得很好,我想他們應該不會反對你的決定。


風花雪月說


那是因為你少不更事,不明白付出的成本和獲得的效益之間的關係。如你所說,父母承受過抑或正在承受的失敗的婚姻,還要讓兒女再承受一遍,為什麼呢?首先,父母的婚姻未必如你所說是失敗的婚姻,只不過沒有了你想像中的花前月下,卿卿我我,蹉跎歲月已將激情蕩盡,留下的全是生活的艱難和俗事紛擾,唯一期望是兒女成家立業;其次,父母知道兒女成人之後也會像他們一樣經歷各種磨難,但是仍然堅持讓兒女走下去,結婚生子,成家立業。這是因為人類社會就是這樣一直延續下來的,沒有哪個人能躲得過。沒有散夥的婚姻就是成功的;而沒有磨難的生活卻是異想天開。結不結婚是你的自由,催你結婚是父母的義務。不能把幼稚當純真,把無知當大徹大悟。


漫卷詩書喜欲狂i


父母作為過來人,或許會認為你如今的挫折不過是夫妻之間的磨合,總是要經歷的,不至於離婚。

在過去離婚再婚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如今社會觀念早已改變。你大可以慎重考慮後自己決定,不必事事聽從父母的要求。

但是為人子女,儘量寬慰父母還是很重要的!



河南寶媽在深圳


父母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們的經歷和子女不同,那個年代經濟條件差,兄弟姊妹多,為了更好的生存,相互之間崇尚彼此忍讓,彼此包容,更信奉以和為貴,無私奉獻的理念,所以父母經常說:針也過去,線也過去就好,不要較真”,對於婚戀觀更是如此!

而到了子女這一代,經濟條件優越,子女又少,大多數還是獨生子女,當物質能充分滿足人的全部需求後,自然就會要求更高更好的精神追求,比如講究品味,突出個性,追求另類生活等,對湊合二字嗤之以鼻,對於自己的婚姻觀,也有了自己的思想,這其實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因此,對於父母和子女之間的認同差異,我覺得無所謂好壞,時代不同,造成的價值觀,婚戀觀念也有異,這都是無可厚非之事。

作為子女,既要尊重父母的意見,也要有自己的想法,這才是正確的價值理念!


秋葉子


父母是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的人,教我們為人處世,是我們這個世界上最親近的人。所謂關心則亂,所以只要是跟我們有關的事情,他們都會很上心。小到衣食住行,大到結婚生子。而婚姻是人生中的大事,一生一次,所以作為我們最親密的人,父母坐視不管是不可能的,所以她們肯定會干預。作為個人而言,我覺得父母干預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過度干預影響正常生活了還是不能接受的。

現在很多子女會感覺父母在這一方面干預自己的生活難免會覺得有點厭煩,甚至是會和父母吵得不可開交。作為子女父母在干預我們的婚姻的時候我們也要理解,畢竟是養育你的人,對他們來說因為你是比她們生命更重要的人,所以她們總是想著自己可以給子女安排更好的人生,即使是有的時候她們所給的並不是我們想要的。但是父母可能不會這麼想,他們會覺得自己作為長輩可以給的都是他自己經歷過的經驗。

父母之所以一直干預子女的婚後生活,一方面是因為有的子女可能是家裡的獨生子,父母從小就把心思全部都放在兒女身上。還有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感覺自己吃的鹽比我們吃的飯都多,所以很多時候會把她們的意識強加給我們,但是她們忽略了我們對於這種給與都是全盤接受的,因為我們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意見。

作為長輩可以給兒女提一些建設性的意見,但是不能干預兒女的選擇,因為以後生活的主角是她們自己,過得好壞與否總歸是他們自己選擇的,但是一旦你干預他們的選擇,那麼就意味著孩子可能會有埋怨你的可能。還影響父母與兒女之間的關係,得不償失!所以父母可以干預孩子的婚姻,但是不要過度的干預兒女的生活。


DF子彈


為什麼有的父母會讓子女像自己一樣承受不幸的婚姻,不建議不支持子女勇敢去改變不幸的婚姻狀況呢?這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

一是你的父母思想可能非常封建傳統。由於他們思想封建傳統,認為自古以來,男女結婚了就是吵吵鬧鬧過完一輩子的,婚姻是大事,不管幸福不幸福,就是那個樣子,彼此忍忍,一輩子就過去了,如果離婚了,就覺得很累很丟人什麼的。在他們眼裡,他們那輩都是這樣過日子的,沒有什麼不對,大家應該都差不多就是這樣的日子,根本沒有必要折騰。

二是你父母可能見過的幸福的婚姻太少,不幸的婚姻很多,就如他們自己一樣過不幸日子的夫妻一大堆,幸福的鳳毛麟角。他們無法理解與明白幸福的夫妻生活應該是什麼樣的,他們以為大家都是他們那樣過日子,他們從未想過要怎樣去做才會讓對方感到幸福,甚至連什麼是幸福,他們也不明白。因此當子女婚姻不幸福時,他們也覺得很正常,因為自己也是如此過來的,根本不奇怪。

三是你的父母性格可能屬於比較內向膽小那類,他們不喜歡去思考去改變生活中自己認為不好的事情,他們習慣於一成不變的思維生活,感覺要是產生改變的想法就會覺得生活沒有安全感。哪怕婚姻再不幸福,他們也沒有勇氣去思考去改變,也覺得沒有必要去改變,因為不知道怎麼改變,而且他們害怕改變了會不會更糟。因此當子女婚姻不幸福的時候,他們也沒有勇氣建議或支持子女去做改變,他們害怕要是離婚了什麼的比不離婚還不幸時怎麼辦。他們沒有信心去創造幸福的生活,也害怕子女折騰半天更不幸福,他們只能勸子女像自己一樣,哪怕不幸也堅持過下去吧,反正一輩子也沒有那麼長。

四是你父母可能比較怕麻煩愛面子,他們害怕子女把婚姻折騰沒有後,他們不僅要承受鄰居與親戚的議論,還得幫子女善後,比如幫子女養孩子、接受子女離婚了一天與自己住在一起的可能、子女離婚了要是沒有找到更好的,自己內疚等。

其實不管父母對你的婚姻抱的什麼態度,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對婚姻有什麼期望什麼態度。如果你覺得自己的婚姻就算不幸,也能忍忍過下去的,你就忍著。如果你覺得你不能像父輩那樣繼續不幸福的婚姻,你希望有所改變,那麼你可以試著改變自己,再試著用自己的改變去影響你的愛人,看看你們能否變得幸福。如果你沒有能力沒有辦法影響與改變你的愛人,讓你們一起經營幸福的婚姻,那麼就問問自己是否有勇氣離婚,如果離婚了以後可以選擇幸福的婚姻那更好,如果沒有遇到對你好的人,你是否有勇氣堅持自己的選擇,不後悔不遺憾?如果你都能想清楚了,也有勇氣面對生活的一切磨難,不幸的婚姻丟掉又算得了什麼。只是自己無論做什麼決定,都必須承擔後果,勇敢面對。經營婚姻也是需要智慧的,加油吧,自己其實可以更好。



凝雪幽蘭



  • “為什麼父母自己承受過,抑或正在承受的失敗婚姻,還要讓兒女強忍著再走一遍,湊合著過,為什麼?”

  • 人的行為態度都是一致的,對自己和對子女是一樣的。父母在自己的婚姻中選擇了忍受湊合,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是對的,並因此得到了一些好處——你看不到但對他們很重要,而一旦離婚就會失去。所以,婚姻即便不幸福,但依然能維持平衡。他們想為孩子好,自然也會按他們覺得對的來,這就是正常的邏輯。

  • 同時,父母經歷過婚姻,對它的領悟會比子女高,因此更看重關鍵問題,不再關注細節感受,子女覺得是湊合的地方,父母認為無關緊要。誰對誰錯?要看具體情況。

  • 也有些父母,是對愛情失望了,對婚姻的預期很低,能安穩就行,認定幸福的婚姻是不存在的,所以勸子女湊合忍受,知足常樂。

  • 再加上,父母那一輩常是為結婚而結婚,活在別人的嘴巴里,非常在乎親朋鄰里的評價。這是那一代人的共性,已經過時了,但誰又會承認自己過時呢?

  • 越是不幸福的父母,越希望子女幸福,越是對子女的婚姻越焦慮。他們自己已經不幸了一次,子女又來一次,他承受不了你離婚後再來一次,很恐懼。而你在感情中的表現,沒有成熟到打消父母的顧慮,不能讓他們放心。看不到你有讓自己幸福的能力,所以希望你在這一段中磨合好最好,至少還能過兒的下去。

  • 子女,很容易重複父母的婚姻模式。看到你在走過去的老路,所以他們忍不住教你,用他們從失敗中摸索出的經驗教訓,不希望你走彎路。雖然他們這套結果不好,但這是他們生命中很重要的經歷,並且認為自己的經驗是正確的,非常寶貴。

  • 你的提問反應了你的焦慮。焦慮來自內心對婚姻的困惑,而不在於父母。到底該怎麼過?婚姻到底該怎樣你並不清楚,又覺得父母的做法明顯不對。但從小耳濡目染的,都是這些錯的相處模式,你也無法自控。更不會用智慧、圓融的方法,化解婚姻中的問題。這才是你焦慮的來源,父母的態度只是加重了這種焦慮而已。

  • 建議你多瞭解婚姻規律,學會經營婚姻。多和那些真正婚姻幸福的夫妻學習,多問那些家庭幸福的朋友的建議,向對的人,學習真正的夫妻相處、幸福婚姻之道吧!

  • 婚姻中有問題是常態,不只有忍受、對抗或放棄三種選擇。你遲早要掌握愛的能力和方法,就用這次婚姻當練習,不盲目迎合,不輕易放棄,即便不幸也要搞明白根源在哪,以後才有幸福的可能,祝順利!


好的愛情婚姻,不是對自身的折損消耗,而是會讓你變更好。格局跟人品很重要,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價值觀,做最正確的反應,順應規律自然愛,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