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道德經》第二十章,為何眾人皆醒他獨醉,或因他預料得更深遠


《道德經》第二十章,為何眾人皆醒他獨醉,或因他預料得更深遠


《道德經》第二十章:大智若愚


【原文】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傫傫兮,若無所歸。 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 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意解】

舉例說,“唯唯諾諾”與“呵斥反駁”,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兩者相去很遠是吧?

“讚美”與“厭惡,也是南轅北轍的觀點,兩者差距十萬八千里是不?

如果針對同一件人事物,我與大眾的態度也象這樣迥然不同呢?

當人們碰到了驚怕的際遇,不可能不畏懼,這雖是人之常情,但在我看來卻可能荒謬,因為他們往往沒有窺見到事件最核心的趨勢。

所以,當眾人都熙熙攘攘興高采烈,如同去享受祭祀牲口般的喜慶、如同春天裡登臺眺望美景般的適意,我卻獨自心情淡泊無動於衷,擔心著人們尚無察覺到的未來風險,因此精神混混沌沌,如同還不會發出叫聲的嬰兒一般,表情也失意頹喪,心猿意馬無所依託的樣子。

當眾人都沉浸在富足有餘的歡樂之中,我卻獨自若有所失般地牽掛憂慮,在別人看來,我這是杞人憂天的愚人心態!

一般人們看似很清晰、很明白,唯獨我看上去很是迷迷糊糊。

一般人們看似很精明、很細察,唯獨我看上去很是愚昧渾噩。

殊不知大道趨勢之深遠,猶如澎拜不止的海浪、猶如永不停歇的風雲,風物長宜放眼量。

所以,當眾人都在顯露自個兒的精明與本領,唯獨我看似笨拙與見識淺薄。

唯獨我的觀念與眾不同,正因為我最重視萬事萬物的本質變化,看問題更深謀遠慮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