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果龐統不死,劉備會不會統一中原?

創造者放映


東漢末年,風雨交加,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大漢王朝搖搖欲墜,群雄並起,出現很多割據勢力,如董卓,袁紹,袁術,孫堅,公孫瓚,曹操,劉備等,經過一番爭鬥,最終形成了三足鼎立,分別是魏蜀吳三國。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要是劉備佔據荊州和益州後,謀士法正和龐統沒去世,是否能奪取天下,重續漢朝皇命。

蜀漢巔峰時期版圖

從版圖來看,此時的劉備可謂是非常強大,佔據了天下兩大洲,分別是荊州和益州。益州地廣物富,易守難攻;荊州,人多物盛,四通八達。

從人員來說,武將有五虎將:分別是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還有魏延,王平,嚴顏等;文官有諸葛亮,龐統,法正,蔣琬,馬良等。此時可謂真的是人強馬大。

此時劉備集團,人員那麼多,那麼強,地廣物盛,那該怎麼去進攻和人員搭配,會取得成功呢?

首先我們先分析下,此時人員的特點:1、諸葛亮----治國能臣,由於三國演義小說的塑造,我們傳統的諸葛亮可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能的人才,但從歷史分析,諸葛亮的真正優勢是治理國家,而不是打仗,從諸葛亮六出祁山的失敗,火燒新野(其實是劉備計謀,而不是諸葛亮),還有火燒赤壁(周瑜才是核心)等能得出。2、法正和龐統-----頂級謀士,法正取得漢中大戰的勝利,龐統取得入川勝利,都是頂級的謀士。3、關羽----頂級將才,曾經水淹七軍,震驚華夏,熟讀兵書。4、張飛,黃總,趙雲,馬超----衝鋒陷陣將軍。4、魏延---獨當一面之將軍,被劉備授予漢中大將,獨當一面,可見其能力。

那麼戰略上該怎麼定呢?小編覺得,應該東和孫權,北拒曹操,效仿漢高祖劉邦,從漢中進兵,佔領長安,一步步攻取中原。

戰術上應該這樣走,荊州則由諸葛亮統籌,兼顧關羽,則萬無一失;馬超則鎮守涼州,以防西北煩亂;劉備得統帥張飛,趙雲,黃忠,魏延,以及龐統,法正,馬良,從漢中進軍,消滅曹操,統一中原。

由此一來,我相信,劉備恢復漢室願望,則可達成。不知大家怎麼認為呢?


豆豆3人行


不要搶,我來說說,如果龐統不死,劉備會統一中原。

我這樣說,有如下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徐庶有言:“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龐統號“鳳雛”,天下知名,和“臥龍”諸葛亮齊名。這裡有個誤區,可能大家會認為“臥龍鳳雛”,龐統的能力就應該在諸葛亮之後。

他的才能其實比“臥龍”諸葛亮高,這可以從他巧設連環計,用火攻破曹軍,令周瑜和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勝出。自此才有了名傳天下的赤壁之戰。這裡的諸葛亮,只是知道可以利用天氣原因進行火攻,但能讓曹操中連環計,全天下除了龐統絕無其他人。

其實,知道這個事情的還有一個人,那就是給劉備引薦他們的徐庶,事實證明,最厲害的是他,可惜劉備沒有能力留住他。



第二個原因,龐統的治理政事能力超強,當初諸葛亮寫舉薦信讓他直接找劉備,打算委以重任。

但劉備以貌取人,基於還是諸葛亮介紹的,就只讓他做了耒陽縣令。

開始龐統天天出去溜達,回家吃飯喝酒睡覺,對縣衙的事情一概不理。

張飛下來巡查,龐統當著張飛的面把積聚起來兩個月的政事兩個時辰就處理好了。



等諸葛亮回來告訴劉備,劉備才知道埋沒人才。這裡可以看出劉備沒有曹操的心胸開闊,沒有曹操的容人之量。如果是曹操,就不會以貌取人,而是以能力強弱來下定論。

龐統處理事情,比起諸葛亮的事必躬親是不是要輕鬆很多?所以龐統不死,就沒有諸葛亮的累死於五丈原。

第三個原因,龐統的內政處置能力更厲害,戰略性部署比諸葛亮更長遠和成熟。如果龐統還在,雖然他是從襄陽出來的,但領軍人物已經是諸葛亮了,他就不會屬於任何一個集團,也不會偏向於任何一個貴族勢力,他只會一心一意的幫劉備取得天下。那他就能分化蜀國的涼州集團和荊州集團的力量,才能更加利於團結起來征戰四方。



還有,如果劉備要取得天下,那麼還要龐統和諸葛亮要團結,一致對外,方能得到天下。那麼徐庶的預言就能成功,“臥龍鳳雛”當真就名垂千古了,可惜啊!

“鳳雛”龐統終隕落於“落鳳坡”,只留下了“臥龍”諸葛亮孤身一人,窮畢生之力,終鬥不過曹魏。


白雲山水居


我們現在所瞭解的龐統基本上都是《三國演義》中而來,或是通過三國類遊戲所瞭解的。

但是要說《三國志》中的龐統,並沒有什麼較多的篇幅表現出他的軍事用兵高超,治國計謀卓越之類。個人覺得龐統在三國時代和諸葛亮相比還是差個等級的。

以劉備當時武將眾多但是軍師謀略奇缺的情況來看,龐統作為一個軍師還是有一定地位的,但其地位和諸葛亮相比不在一個層次。

所以即使龐統不死,在完成統一這個目標上並不會起到決定性作用。北伐戰爭是在劉備死了以後才進行的,如果諸葛亮北伐,留龐統看家,一定會對北伐的順利進行起到促進作用,而至少不會出現因為後院失火造成北伐失敗的情況,統一中原也是很有可能實現的。


憤怒的小豬


《三國志》中對二人的評語是:龐統雅好人流,經學思謀,於時荊、楚謂之高俊。法正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然不以德素稱也。擬之魏臣,統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儔儷邪?

陳壽把二人於魏臣相比,認為龐統可以算是荀彧的兄弟,而法正可比程昱、郭嘉,可見二人之謀略也是相當高的。今日,我突然有個想法,如果龐統沒有在戰場被流矢所射,法正也沒有過早去世,劉備的蜀漢集團會更加強大麼,會挺進中原,甚至打過黃河嗎?姑且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吧。

當年,劉備入川時是帶著龐統的,假設龐統沒有戰死,而諸葛亮也沒有入蜀,當然趙雲、張飛等將要入川協同劉備包圍成都,將諸葛亮留在荊州協助關羽即可,沒有諸葛亮,劉璋同樣會投降,劉備降伏益州是沒有問題的。至於進取漢中,本來就是法正和黃忠的功勞,夏侯淵也抵達不住劉備的攻勢,因此,劉備還是順利的佔有漢中。

於是,劉備像歷史上的一樣,擁有荊州和益州,只是多了龐統和法正兩個重量級的謀士,當然要假設法正沒有早亡。

第一,諸葛亮歷來主張聯吳抗操,他在荊州,必定注意和東吳交好,況且東吳有他親戚,說起話來也方便,諸葛亮在歷史上與東吳的外交手段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有他在荊州,必定和東吳關係交好。

第二,歷史上東吳偷襲荊州,有一個原因是關羽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對東吳也是十分輕視,東吳自然不滿。而如果有諸葛亮輔佐和提醒,相信關羽會收斂許多。即使往最壞的方面考慮,諸葛亮也比關羽考慮的全面,會注意提防東吳的偷襲,即使東吳偷襲,也不會得手。

第三,孫劉既然結盟,劉備出兵,必然請孫權也協助出兵。即使孫權有坐山觀虎鬥想法,也總得擺擺樣子吧,這總要牽制他的一些兵力吧,同時,如果他出兵,也可算是對曹魏的東部攻勢吧,會降低劉備攻擊的難度。

因此我想,東吳偷襲荊州的歷史可能就不會重演。也許有人會說,益州南部還有一個孟獲呢,那可是蜀漢後方的一個威脅。我想,其實南蠻的威脅並不大,從歷史上看,南蠻皆持勇少謀,他的叛亂依靠的是南中的地勢優勢加上攻擊的突然性。遣大將攻之,定可敗之。至於諸葛亮當年親自南征,是考慮到要收服人心,永絕後患,如果現在要主力攻魏,對於南蠻,使用武力鎮壓也未嘗不可,畢竟,這不是主要矛盾嘛。

現在,我們來看看劉備的攻勢吧。先看西線戰場,因為沒有諸葛亮,從益州出兵的必定會是龐統和法正,二人不像諸葛亮那般行軍謹慎,卻多有奇謀,對於魏延的出子午谷奇襲,我想他們多半會採納。而曹魏這邊正是兩代交接之時,司馬懿還未掌握大權,與蜀漢相比似乎處於下風,我想魏延成功的可能性會很大。由於事出突然,魏延一舉奪下長安也不是沒有可能。至於關中諸郡,原本與曹魏中央的關係就不緊密,夾在魏蜀之間,誰強就倒向誰,從歷史上看,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剛一出兵,南安、天水、安定就叛魏降蜀了。因此長安以西地區不難平定,我想,讓趙雲或馬超這樣的大將統兵,法正作謀士,平定這一區域是完全可以的。而龐統則要輔佐劉備,率領大軍繼續東進,張飛、黃忠、魏延的威猛可不是說著玩的,如果藉著魏國沒有及時組織起抵抗兵力的時機,一鼓作氣可以打下洛陽!呵呵,當然這樣假設有點樂觀,但我想,這不是沒有可能!

再看荊州方面,關羽的實力自不必說,歷史上僅他一人之力,就可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逼得曹操要遷都以避其鋒芒,如果又有諸葛亮的協助和劉備西線的兵力牽制,我想關羽可以攻的更遠,甚至可以實現和西線劉備的會師!

至於東線的東吳方面,我則認為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因為東吳皆習水戰,而陸上作戰則經驗不足,與曹魏的北方軍隊相比,在陸地作戰其實力有一些差距,我想,如果能夠牽制住魏國的部分兵力就屬不易了。

至此,劉備就實現了躍馬中原,再往後的形勢,我想就很難預料了。因為,我們推測的戰局是以曹魏的國內不穩和長安的防守鬆懈為前提的,如果劉備攻下了長安甚至洛陽,魏國必定大驚,並全力組織反撲,起用大批有實力的將領,例如司馬懿。劉備的軍隊經過長期作戰業已疲憊,需要休整,糧草問題可能也將出現。而東吳方面必定會有所改變,因為魏蜀兩國,無論哪邊勝利,下一個目標便是東吳,東吳必定是誰弱就幫他抗擊另一強的,如今蜀漢勢如破竹,他必定會有所考慮。因此我想,之後的戰局無法再推測了。

至於劉備能否進一步北上,甚至打到黃河,我想難度還是很大的,因為魏國的實力畢竟在蜀國之上,被其偷襲成功必定反撲,蜀漢的攻勢可能也只能到此為止。

當然,以上所述皆是假設,且本人對蜀漢有所偏愛,必然加入了個人情感,歷史畢竟是歷史,無法改變,對於喜愛魏國的朋友自然無法接受。

閒來隨筆,聊以自娛,僅此而已!






L劉哈檔案


在三國之中,“臥龍鳳雛,的一人便可安天下”。臥龍說諸葛亮,鳳雛說龐統。他們兩個都是世上少有的人才,但是人們對龐統的死感到非常遺憾。龐統的死是不可接受的,因為他是神人,但他是在指揮進攻成都的戰鬥中被射死的。雖然諸葛亮很有權勢,但畢竟他也會生老病死。所以很多人認為,如果龐統不死,他可以與諸葛亮聯手便能統一天下。如果按三國演義的設定,龐統不死那就真的大結局了。龐統這個人,謀略不輸諸葛亮。張飛去看他的時候,半天處理完幾個月的事務,說明在處理其他事務上的能力也非常強,我們姑且可以認為他治理內政也沒問題。但事實上,即使龐統還活著,劉備也幾乎沒能統一全國。地盤,經濟,人口等方面的指標都在魏、蜀、吳三國之末。他只能團結吳國,抵抗曹操,佔領漢中,然後模仿劉邦的統一道路,但太難了。此外,而且天時地利人和也沒有優勢。僅僅依靠頂級謀士,仍然難以改變天命。首先,劉備北伐的時機很少。赤壁戰役後,北伐曹操可能是唯一的機會。劉備越晚,就越被動。因為曹操的地盤比較大,經濟比較強,蜀漢根本耗不起。所以不管是天時地利人和,蜀國都沒有太大的優勢。即使鳳雛沒死,劉備也不一定能打敗曹操孫權一統三國!




小熊讀歷史


龐統不死能不能幫劉備一統不好說,他的死卻實給蜀國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龐統如果不死,諸葛亮也不用急著入蜀,有諸葛亮在,關羽至少不會死,可能就沒有了讓蜀國大傷元氣的夷陵之戰,劉備也不會落得白帝託孤。

蜀國又怎麼會到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局面。如果關羽不死,荊州不丟,諸葛亮何必辛辛苦苦的六出祁山,他在隆中定下的可是荊州和蜀中夾攻魏國的局面就可以實行了。到那個時候天下鹿死誰手還未可知。所以龐統的死導致諸葛亮的入川,其實就是為關羽荊州敗亡乃至蜀國後邊一系列事情埋下的隱患和導火索




小宇電影剪輯


如果龐統不死,天下很快就是劉備的了。

具體原因聽我細細道來。


1、龐統不死,劉備將擁有兩位足以獨當一面的軍師

我們都知道,劉備起初入蜀時,帶領的將領主要是黃忠和魏延等,軍師是龐統。

而劉備的基本盤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均留在了荊州了。

如果在攻取益州的過程中,龐統不是因為立功心切,想要和諸葛亮一較高下的心態太重而導致自己大意,再加上自己過於自信開始用險,從而導致不幸身死。

待劉備和龐統攻下益州之時,基本上便是劉備吊打孫權和曹操之日。

因為劉備和龐統守住益州,易守難攻。

諸葛亮帶領劉備陣營最強悍的三員大將鎮守荊州,無論是孫權還是曹操都別想佔走半點便宜。

相信諸葛亮也不會犯關羽犯下的戰略錯誤。

這樣,劉備的兩塊屬地荊州和益州就會非常穩固。


2、龐統不死,曾經的荊州陣營和益州陣營的矛盾便不會再那麼尖銳

龐統若不死,諸葛亮、張飛、趙雲為代表的大批荊州勢力便大概率不會進入益州,那麼劉備和龐統安撫和統治益州的主力軍就必然是歸順和投降過來的益州集團勢力。


這樣,歷史上劉備治下荊州勢力和益州土著勢力的巨大矛盾導致互相掣肘的悲劇就有可能不會再出現。這樣不論是對開發益州的人才還是開發荊州的人才都是大有裨益的。劉備集團也不至於出現三國後期人才凋零的慘狀。


3、龐統不死,劉備和諸葛亮的“隆中對”的戰略格局才有實施和發揮的基礎

這個基礎就是荊州不能出問題。

真正的歷史上,劉備的巔峰就是關羽尚未北伐,但劉備已經收服馬超,攻下漢中的那個時間點。

關羽為什麼要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貿然北伐,顯然是因為劉備攻下益州,佔領漢中的過程中,諸葛亮、張飛、趙雲、黃忠甚至馬超都立下了汗馬功勞,關將軍心裡癢癢啊。

而關將軍的性格又是除了他大哥劉備和三弟張飛之外,誰都看不上,誰都瞧不起。所以他認為自己必須也立下不世之功才能配得上自己蜀漢第一猛將的身份,才能配得上他自己覺得的自己是蜀漢集團的二號人物的地位(其實他不是)。

所以我們的關二爺是有明顯的性格缺陷的。

整個就是一個關懟懟,上懟天,下懟地,中間懟空氣。

懟自己的部下,懟自己的同僚,懟自己的盟友,誰都懟。

最終落得個敗走麥城,身死軍滅。

如果龐統沒死,諸葛亮他們幾個沒有入川。甚至關羽、張飛、趙雲都入川,諸葛亮留下來統籌荊州,局勢也很有可能是另外一番局面。


4、龐統不死,劉備霸業早成

我們來回顧一下劉備和諸葛亮的隆中對。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待天下有變,天下有沒有變呢?

當然有,有太多變了,機會太多了。

龐統若不早死,關羽就不會早死,張飛也不會早死,黃忠更不會早死,劉備甚至還會多活好幾年。

待天下有變,等曹操先去了,曹魏內部分裂,聯合孫權,一起橫掃北方。

如果這些人都沒有死,孫權的東吳是劉漢的對手嗎?

所以,龐統若不死,劉備霸業早成!


用什麼來概括龐統早死對劉備帶來的具體影響呢,多米諾骨牌被推倒了?蝴蝶效應?

人的一生中,最關鍵的真的就只有那幾步,不能走錯。

否則,小則家破人亡,大則國破難返。


想念兔子的老鷹


假如龐統能夠活下來,那麼歷史也許會不同。

首先,龐統的才能和諸葛亮不分上下,龐統原來擔任的是東吳的功曹,相當於軍中參謀。其膽識和謀略在其短暫的出場中便足以窺見。赤壁之戰中獻連環鎖船使得曹操大敗;出上中下計策助劉備謀西川。

其次,如果龐統仍在,劉備採用隆中對制定的據荊益,結東吳,圖中原的戰略的話。此時荊州守軍便有軍師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三大虎將。諸葛亮的治理能力是不容置疑的,從其前期赤壁之戰中的出謀劃策、後期白帝託孤後的團結蜀國內部的各種舉措便可見一斑。

而劉備等佔據益州後,便又能廣招益州人才。 此時益州有軍師龐統,武將也將不止於黃忠、魏延等人。

讓我們繼續假設,若荊州有諸葛亮和關張趙等人坐鎮,諸葛亮能以其外交之才結交東吳,以內政之才治理荊州,關張趙靜能守城,動可伐地。無荊州之失,劉備圖謀中原能兵分兩路,同時若與東吳共謀魏國,魏國將面臨三線作戰。

但歷史的長河奔流,理想和現實還是存在著差距。假如龐統不落,荊州可保,無伐吳之消耗,韜光養晦,起荊益之兵,天下之主為知也。     


塗鴉小精靈


龐統,作為和臥龍諸葛亮齊名的謀士只來得及在赤壁大戰中牛刀小試了一下。在加入劉備軍團後還沒來得及施展滿身的才華就被劉璋亂箭射死。那麼假若壯志未酬的鳳雛龐統龐士元沒有死在落鳳坡,個人覺得蜀漢會勢力大增。但是蜀國是否會因龐統而一統天下,個人的觀點是可能性會提升但是不會成為決定性力量。

都說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劉備兩個都得到了也沒得到天下。因為爭奪天下最終憑藉的是人才、糧餉、平民的擁護程度、政權是否富庶等綜合力量的較量。一個人的力量不足以成為決定性的力量。

蜀漢之所以沒能取得天下第一是丟掉了荊州:關羽北伐丟失了北出宛、洛的重要通道-荊州,關羽也因此兵敗身死。劉備盡起全國之兵,沒帶諸葛亮東伐東吳。在夷陵之戰中全軍覆沒,這才有了白帝城託孤。經此一戰,蜀漢元氣大傷。劉關張都死在這段歷史當中,蜀漢人才凋敝。所以說荊州丟失到後來的夷陵之戰成為蜀漢國力的轉折點。

丟掉了荊州,蜀漢只能在諸葛亮的帶領下一次一次的北伐和平定南中。把諸葛丞相活活累死,只留下姜維支撐大局。

如果說龐統僥倖生還的話,那麼我們來看看龐統在蜀漢這段歷史當中是否會起到決定性的扭轉作用。

取西川

劉備取西川帶的是副軍師龐統龐士元。諸葛亮和關、張、趙雲等鎮守老家荊州。正是龐統被明白過來的劉璋射死,諸葛亮才帶著張飛、趙雲統率援兵進川。留下關羽一個人看家。

如果龐統不死呢?當然假若龐統不死,那麼西川也能取過來後,諸葛亮和荊州文武也得來到西川。因為以後的統治中心就在成都了嗎?龐統最佳的去向就是回荊州協助關羽鎮守。因為劉備集團即使取下西川,也只有荊州和益州一個半州之地。荊州的重要性一點都不次於益州。荊州物阜民豐,人才輩出。龐統自己就是荊州當地人,況且和江東也很熟悉。所以輔佐關羽鎮守荊州最合適。

但是我們一定要注意這一點,龐統不是諸葛亮的備份。也就是說龐統在劉備集團當中不具備諸葛亮那樣的威望。即使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也是通過火燒新野、火燒博望、赤壁大戰以及巧計安排娶孫尚香借荊州等等同甘共苦才取得了關羽、張飛劉備近臣的認可。而龐統是後加入的,和關羽本來相處就不多。所以雖然龐統確實是最合適輔佐關羽鎮守荊州的人選,但是二人之間的配合是否能達到“將相和”的默契程度就不得而知了。

個人感覺夠嗆。因為關聖人驕傲不遜,在赤壁之戰中在諸葛亮帳下立下軍令狀要擒拿曹操。最後都可以放走曹操,龐統性格敦厚,是個實誠君子。這樣的性格和趙雲搭配還不錯,至於和關羽搭配感覺夠嗆能勸住關羽。

如果龐統降不住關羽,歷史就會重演。關羽北伐,丟荊州進而引發夷陵之戰。蜀漢就會走上老路。那我們假設龐統活著就沒太大的意思。那麼退一步說假設荊州在二人默契配合下沒丟,我們再看西川諸葛亮的安排。

最好的結果是荊州還在蜀漢的手裡,南中也順利平定。劉關張都不會受打擊早死,蜀國的元氣都還在。諸葛亮也不會到處忙著平南中,六出祁山北伐累的半死。這樣經過認真策劃,按照隆中對的格局和套路就別等天下有變了。如果蜀漢國力以最佳狀態從漢中和荊州兩路北伐曹魏的話,就得安撫東吳的孫權。如何讓他放棄對荊州的執著,讓孫權放棄蜀漢順江而下假途滅虢的可能性配合蜀漢北伐曹魏也是一個重大的難點。

孫權不是傻子,江東文武也不會看不出蜀漢佔據荊州對東吳的巨大風險性。由於蜀漢在益州的特殊地理位置蜀漢統一全國只能走兩條路,就是隆中對中說的一路出漢中進關中平原;另外一路從荊州出宛、洛北伐。但是荊州不但可以北上還可以順江而下滅吳。因為東吳和曹魏比起來還是東吳弱一些;並且東吳依仗的長江天險在蜀漢的荊州看起來就沒有任何作用。蜀漢通過荊州把長江通道也攥到了手裡。

況且荊州有關羽和鳳雛龐統鎮守,東吳能神經大條的忽視這樣的風險配合伐魏?這又是問題,況且這個問題基本上使死衚衕;除非把荊州移交給東吳關上蜀漢東出的大門。這又是不可能的。

我們再退一步說就是東吳同意了,蜀漢和東吳攜手攻伐魏國就一定能夠成功。根據史書記載,魏國無論是土地、人口還是軍隊的野戰能力基本上都可以是孫劉兩家之和還要多。歷史上漢中之戰時,魏國在東西兩面同時開戰和劉備在漢中還僵持了好幾年。況且這次是守勢。

孫劉兩家合力進兵的結果都未可知,況且這還是假設龐統和關羽在荊州將相和並且東吳漠視自己來自蜀漢荊州的風險配合蜀漢攻伐魏國的結果。而前面這兩項究竟能否達成都是個未知數。

鳳雛龐統沒死的話蜀漢政權的日子會好過許多。人才、糧餉、荊州等等都會處於最佳狀態。但是究竟對蜀漢統一中原要說有什麼決定性作用,個人覺的確實夠嗆。


無心140102310


假設龐統不死——劉備能夠更快平定益州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指出“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但是到了北伐前夕的“出師表”中,卻說“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同樣是益州,怎麼在劉璋手上又是沃野千里又是民殷國富的,到了劉備手上,卻疲憊不堪、危急存亡了呢?

那是因為戰爭對人力物力的破壞是巨大的,東漢桓帝時期人口有5000萬,可是西晉統一之時,人口只有1600萬,可見,經過東漢末年到三國的混戰,中國人口銳減到原來的1/3,在龐統的謀劃下,“所過輒克”,一直打到雒縣,龐統身死以後,劉備命令諸葛亮等人入川,經過巴郡、雒城等戰役,最終包圍成都。就拿張飛打敗巴郡太守嚴顏這一戰來說,表面上是以張飛的勝利結束,實際上長遠來看對劉備集團是重大損失。

張飛和嚴顏的戰爭,同時消耗了荊州和益州的兵力,實際上劉備原本是打算跳過巴郡,直取成都的,等奪取了成都,巴郡自然可以兵不血刃傳檄而定,可惜龐統身死,打亂了劉備的戰略部署,不得不調集諸葛亮來支援他。可是荊州與雒城距離千里之遙,劉備當時已經是孤軍深入,如果諸葛亮要率兵支援劉備,必須自江陵西向武力奪取周圍郡縣,以武力奪取益州東部郡縣,無論是劉備集團失敗還是劉備集團勝利,對於益州來說都是屬於內耗狀態。

漢中之戰,雖然劉備在正面戰場打敗曹操,奪取漢中,但是實際上曹操已經提前遷移了漢中人口,劉備是“得地失人”,而且漢中之戰劉備集團其實打得非常艱難,甚至前期的作戰是非常不順利的,直到法正獻策、黃忠陣斬夏侯淵,才反敗為勝。漢中之戰,是劉備集團“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結果,實際上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再加上夷陵之戰,數萬益州精銳全軍覆沒,這就是為什麼諸葛亮之前說益州民殷國富,北伐之時卻已經是益州疲敝了,而這一切都是因為龐統的意外身死。

假設龐統不死,不需要調遣諸葛亮入川,益州荊州的實力也不會損耗那麼大,諸葛亮的軍事能力還是比不上龐統的,如果龐統不死,劉備集團能夠更快的平定益州,平定益州以後就有時間趕在曹操之前進攻張魯,憑藉張魯的能力,肯定敵不過有龐統、法正兩大頂級謀士。這樣一來,無需與曹操進行“漢中之戰”,就能夠奪取漢中之地了。

假設龐統不死——諸葛亮能夠繼續留守荊州

因為龐統的身死,劉備不得不命令諸葛亮、趙雲、張飛前來支援,這樣一來,整個荊州只剩下關羽一個人留守,而高傲的關羽根本看不起江東孫氏,為今後孫權集團襲取荊州埋下伏筆。實際上呂蒙的白衣渡江之策並不算多高明,諸葛亮如果留守,是可以識破呂蒙的計策的,而且諸葛亮性格極其謹慎,一定會把荊州防線佈置的固若金湯,呂蒙敢不敢偷襲都是問題。江陵城易守難攻,如果南郡太守糜芳不投降,實際上是可以堅持到關羽回援的。可是糜芳因為和關羽有矛盾,居然直接投降了呂蒙,如果諸葛亮在,糜芳是斷然不敢投降的。假設龐統不死,諸葛亮能夠繼續留守荊州,荊州也不至於失守了,這樣一來,隆中對從荊、州益州二路分兵的計劃可以實施,蜀漢很有可能真的北伐成功的。

綜述,假如龐統不死,蜀漢是可以一統天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