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手抖是什麼病的徵兆?

仁愛堂客服


手抖在醫學上稱為“震顫”,很多人出現持續手抖,不乏些許恐慌,唯恐自己得了帕金森,但其實手抖不僅病理性疾病所致,生理狀態下也會導致手抖。生理性手抖多見於緊張、飢餓、寒冷、情緒激動等情況,當糾正這些不利因素時,手抖會減輕或消失,應予觀察,不予治療。而病理性手抖則是由很多疾病所致,比如帕金森、甲亢、低血糖、小腦疾病、藥物中毒、痴呆等。

1、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的初始臨床表現常為一側肢體震顫,逐漸累及對側肢體,多表現為靜止性震顫、運動障礙。該病發病年齡多為60歲左右,高齡、遺傳,腦外傷、吸菸、飲咖啡都可能是導致該病的因素,但確切病因至今未明。

2、甲亢

甲亢即“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屬於內分泌疾病,是甲狀腺濾泡細胞分泌過多的甲狀腺激素導致的一組臨床綜合徵。臨床會出現高代謝綜合徵,表現為心悸、心動過速、失眠、情緒易激動、怕熱,多汗,皮膚潮溼等,神經精神系統興奮性增高則出現眼和手的震顫,震顫特點是頻率較快,幅度較小,甲亢控制得當,震顫自然好轉。

3、低血糖

低血糖典型臨床表現是心慌、手抖、多汗,還會出現飢餓、乏力、面色蒼白、神志改變。由於低血糖反應刺激腎上腺素分泌增多,引起交感神經興奮,臨床表現為心慌、手抖、多汗等。這些交感神經興奮的表現也就是早期低血糖症狀。若出現上述症狀,患者應立即意識到有低血糖發生的可能,及時吃些食物,十幾分鍾後,症狀可自行緩解。

4、痴呆

年齡是痴呆最主要的危險因子,是一種因腦部傷害或疾病所導致的漸進性認知功能退化,大腦的神經系統控制著人們的行動能力和思考力,所以當神經系統出現病變,大腦神經的傳導功能障礙就會導致身體就會出現顫抖。

如果手抖長期伴有肢體顫動、心慌、多汗等,建議及時就醫,對症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