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項羽含冤2千多年,原來火燒阿房宮根本就不存在!事實是這樣

說起項羽,大家並不陌生,他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孫,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秦始皇死後沒多久,項羽就反了。他經過多次和秦軍戰鬥,消滅了秦軍主力後,殺死了秦王子嬰,廢黜義帝楚懷王,自封西楚霸王。項羽看到阿房、驪山兩宮樓閣華麗,連綿不絕,覺得對他沒有用處,便命令軍士將這兩宮燒燬。相連宮院盡皆延燒,三個月煙焰不絕。咸陽城中,人人怨恨。

項羽含冤2千多年,原來火燒阿房宮根本就不存在!事實是這樣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牧所寫的《阿房宮賦》,給人們勾勒出了一幅金碧輝煌阿房宮的場景,最終因西楚霸王的一炬,而化為灰燼。2000多年來,項羽都被認為是火燒阿房宮的罪魁禍首。

只不過,傳了2000多年的謠言也止於考古發現!原阿房宮考古隊隊長、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資深考古專家李毓芳說,通過她多年的考古發掘,阿房宮根本沒建成,更談不上被項羽付之一炬。

項羽含冤2千多年,原來火燒阿房宮根本就不存在!事實是這樣

有資料顯示,阿房宮前殿遺址夯土臺基東西1270米、南北426米,臺基上面西、北、東三面已有夯築土牆,牆頂部有瓦的鋪設;夯土臺基上面沒有建築南牆。三面牆裡面沒有發現秦代文化層和秦代宮殿建築遺蹟,僅有東漢——北朝時期——宋代乃至近代的少量建築遺存和墓葬。

考古專家介紹,前殿夯土臺基南側均為建築臺基時人們所踩踏過的路面。從路土分佈的情況來看,人們是把夯築臺基用土從南面運到北面,再從北面開始往南逐漸夯築臺基。因工程未能完成,所以臺基上面的南牆還沒有建,臺基南側的路土還沒有妥善處理,這說明阿房宮前殿沒有建成。

項羽含冤2千多年,原來火燒阿房宮根本就不存在!事實是這樣

這意味著《史記·秦始皇本紀》所記載的“乃營建朝宮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這些都只是圖紙上的設計,未能得以實施,那這樣一來,也就不可能有火燒阿房宮的事情出現了。

其實,史書也沒有明確記載項羽火燒阿房宮的事情。在《史記·秦始皇本紀》載:“項籍為從長,殺子嬰及秦諸公子宗族。遂屠咸陽,燒其宮室,虜其子女,收其珍寶貨財,諸侯共分之。”項羽是對咸陽採取了燒、殺、搶虜的政策,而沒有提到燒阿房宮。

項羽含冤2千多年,原來火燒阿房宮根本就不存在!事實是這樣

《史記·項羽本紀》載:“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在這裡也隻字未提火燒阿房宮。項羽火燒的只是秦咸陽宮,這在考古中得以證實,咸陽宮確實發現了大量的火燒土。

那麼,是誰把這場火災“移”到了阿房宮?明確指出阿房宮被大火焚燬過,最著名的人要算是唐代大詩人杜牧。李毓芳認為,杜牧其實是借古諷今,項羽那把火不僅燒了咸陽宮,燒了各種典籍,也燒了秦國人民的希望和寄託,燒了秦人的心。

項羽含冤2千多年,原來火燒阿房宮根本就不存在!事實是這樣

這樣一來,也就表達了六國滅亡的是六國自己,而不是秦國;使秦國滅亡的是秦國自己,而不是天下百姓。他更多的也是希望統治者能愛護本國百姓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