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以天道定天倫,以天倫定人倫:道儒法三家九聖為華夏文化之柱石

古之聖人以天文定天道,以天道定天倫,以天倫定人倫,以人倫定人文。從天文到人文,是我華夏文明的主要內涵。

從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軒轅氏到大禹,完成了華夏文明的奠基過程,所積累下來的成果稱為華夏文化。三皇之道,凡是有巢氏到大禹的後代子孫,受華夏文化、三皇之道滋養而成長的稱為“龍的傳人”“炎黃子孫”“華夏後裔”。

大禹之後,夏商各五百年左右,社會秩序穩定。後來商朝出現了大規模的華夏對蠻夷的戰爭,巨大的戰爭消耗動搖了商朝的統治基礎,周取而代之。周武王伐紂勝利後三年就駕崩了,他的繼任者周公完善並鞏固了封建宗法制。周八百年,為中國歷史上最長的朝代。

以天道定天倫,以天倫定人倫:道儒法三家九聖為華夏文化之柱石

陝西歧山周公廟的周公像

黃帝之後,老子是三皇之學的集大成者。後世說老子是道家的創始人,那是不對的,正如把孔子說成是儒家的創始人一樣,也是不對的。儒為周朝之學,周公是孔子的精神導師。

到了春秋時期,禮樂崩壞,“《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這時,儒家出世,道為儒之本,儒為道之末。到戰國時期,戰爭頻仍,“國無寧日,歲無寧日,邦無定交,土無定主,朝秦暮楚,合縱連橫”。這時,法家出世。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失禮而後法”。故老子貴道,孔子貴仁,孟子貴義,荀子貴禮,韓非子貴法。

道儒法三家,是華夏文化的主幹。道應天,儒應人,法應變,三家同源一體,缺一不可。一個優秀的中國人,之所以優秀,就在於他能夠合於天倫,極於人倫,通於權變。道儒法三家,也構成了我們中國人思維裡的深層意識。我們每一個人,都在有意無意的遵循它們:道家的好處,是讓我們做一個純真素樸,明白四達之人;儒家的好處,是讓我們做一個極於人倫、止於至善之人;法家的好處,是讓我們做一個通權達變、無所不能之人。這才是我們中國人應該遵循的“道“。

治理國家,素樸用道,教化用儒,已亂用法。道儒法三家,是人類從素樸天真到禮樂教化,再到法令懲戒的三個階段。把三家發揮到極致的是孫子兵法“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上兵伐謀”用的是道家,“其次伐交”用的是儒家,“其下攻城” 用的是法家。

在道儒法三家中,我們分別挑選有代表性的、有經典著作流傳下來的三個人稱為三家九聖,或九大聖人一一介紹。他們包括:道家三聖黃帝、老子、莊子,儒家三聖孔子、孟子、荀子,法家三聖管子、商鞅、韓非。

以天道定天倫,以天倫定人倫:道儒法三家九聖為華夏文化之柱石

黃帝:《黃帝內經》《黃帝陰符經》《黃帝四經》。《內經》講治身奉生之道,而要治身,就得理解天地之道,所以《內經》裡,多數講的還是天地大道,它是中醫之宗之源。離開《內經》講中醫,如同腳不連地去走路。《陰符經》,講宇宙萬物總規律的一本書,語言極其凝練簡潔。《黃帝四經》,是一本講治國理政的書。

以天道定天倫,以天倫定人倫:道儒法三家九聖為華夏文化之柱石

老子:《道德經》。道德經是三皇之學,他所講的“道”,和河圖洛書以及《易經》裡的思想和道理,都是相通的。老子之道,影響深遠。所謂的百家爭鳴,不過是道裂為百。各家的總源頭,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史記》言孔子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老子的思想都是頂級智慧,提出了“道”的觀念,即宇宙運動的總規律。

以天道定天倫,以天倫定人倫:道儒法三家九聖為華夏文化之柱石

莊子:《莊子》。“有的人,思想可以突破一隅,有的人思想可以突破一方,有的人思想可以突破地球,有的人思想可以突破銀河系”。莊子的思想,突破了宇宙。很多時候,他是站在宇宙之外看宇宙,看累了,就撇兩眼地球上和超星球上的人:“以天下為沈濁,不可與莊語,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我們可以通過莊子其人其文,可以領略華夏文化的道術源流和文化脈絡,還原華夏文化的至純至真至正的大道。只有根源純正的民族,根本牢固的民族,她的文化才能煥發出真正的生命力,才能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根深才能本固,本固才能道復,道復才能天下平,在文化和精神上流離失所的人,才能迴歸到最純真的精神家園。

以天道定天倫,以天倫定人倫:道儒法三家九聖為華夏文化之柱石

孔子:《論語》《易傳》《春秋》《詩經》《尚書》。根深蒂固的影響了中國幾千年,中國人的倫理觀念,大多都是由孔子塑造的。孔子的思想,已經融入了中國人的血液中。孔子之後,儒分為八,不過孟子荀子之後,大儒就少了。很多人,把賤儒們的帳都算孔子頭上,這顯然不對。孔子的道,講的是大道,是經世濟國、開萬世太平的大道。後來那些愚不可及的腐儒賤儒,並非孔子之道。體現孔子最高思想的書,是《易傳》。

在人類的文明進程中,從上層少數人掌握文化知識,到普通百姓能接受教育的轉變是難之又難。孔子的有教無類,讓我們的文化完成了這一轉變。也使得後世的科舉制度成為可能,改變了中國單純由貴族壟斷統治的歷史狀況,讓普通人民有了進入上層建築,參與社會管理,貢獻智慧力量的機會。同時,正是由於中華民族普通百姓有了文化傳承的可能,並逐步成為文化傳承的主體,才保障了中國文明在歷史上經歷了無數政權更迭之後,依舊長盛不衰,繁榮永續。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就孔子對中華文化的功勳而言,當之無愧。

以天道定天倫,以天倫定人倫:道儒法三家九聖為華夏文化之柱石

孟子:《孟子》。孟子思想的核心,講的是義, 有義的人,就是大丈夫。“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失道亡德,禮崩樂壞,仁已不存,那麼義不可再失。孟子是一個守城人,以一個義來對抗整個崩壞的社會。他覺得,一個人如果不講義,跟禽獸有什麼區別呢。他特別喜歡說別人是禽獸。韓愈說:“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韓愈可謂是孟子的千年知己。

以天道定天倫,以天倫定人倫:道儒法三家九聖為華夏文化之柱石

荀子:《荀子》。孟子之後,荀子開始以禮守道,主張性惡論。提倡化性起偽,對百姓進行自上而下主動規訓式的的教化,而不能靠他們的自覺,因為他們本來都很壞,不可能自覺。“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荀子研究的是帝王之術,強調經世致用的大儒精神。在他看來,不能結束社會戰亂,帶來國家天平的思想,都是沒有價值的弱智言論。他認為大多數思想家,都是弱智,因為他們的思想沒有用。蒙恬、李斯、韓非等皆為荀子弟子。

以天道定天倫,以天倫定人倫:道儒法三家九聖為華夏文化之柱石

管仲:《管子》,這是一本神奇的偉大的書,裡面不僅講怎麼治國,還講經濟、講管理。現在所有的經濟學著作,所有的管理學著作,加起來都比不上這一本書,因為它講的是“道”。管仲輔佐齊桓公富國強兵,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贊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意思是說:如果沒有管仲的話,我們這些人可能正在披頭散髮、穿著夷人的衣服當亡國奴呢。三國名相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是管仲的超級“粉絲”。

以天道定天倫,以天倫定人倫:道儒法三家九聖為華夏文化之柱石

商鞅:《商君書》或《商子》。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富,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附。三千年皆為秦政,這個秦政理論總源頭,就在這本書裡。商鞅塑造了秦政,秦政又塑造了中國後世幾千年的國家樣貌。可以認為,是商鞅影響並間接塑造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後代的改革家王安石說:“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 毛澤東說:“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國富民偉大的政治家,是一個具有宗教徒般篤誠和熱情的理想主義者。商鞅之法懲奸究以保人民之權利,務耕織以增進國民之福力,尚軍功以樹國威,孥貪怠以絕消耗。此誠我國從來未有之大政策。”毛澤東思想是孫子兵法以來最得三皇之道的理論。商鞅可以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徹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僅限於當時,更影響了中國數千年。

以天道定天倫,以天倫定人倫:道儒法三家九聖為華夏文化之柱石

韓非

韓非:《韓非子》。韓非是荀子的弟子,思想主張承襲荀子的儒家思想,卻愛好“刑名法術”之學,且歸本於‘黃老之學’, 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他昇華了荀子的思想,主張以循名責實來控制百姓。他研究的是帝王之術,他對道德經的理解,比後世絕大多數人都深刻通透。秦始皇之所以能夠統一中國,韓非子的思想,功不可沒。

有了三家九聖,才有了華夏文明的今天。否則,如果沒有三家九聖我華夏早就象古巴比倫古印度古埃及一樣,淹沒在歷史的煙塵之中。

巖舟, 作於庚子年孟春

【作者簡介: 巖舟先生,華夏文化的擁躉,因敬仰船山先生“六經責我開生面,七尺從天乞活埋“的精神,故命“巖舟”。巖者山也,舟者船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