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人的表面做的和心裡想的不一樣,這人是什麼心理?

用戶6567678082333


有一種精神系統學的研究成果叫“俄羅斯方塊效應”。通過研究長時間玩“俄羅斯方塊”遊戲的人們,反覆在大腦中扣動同一“扳機”,改變了大腦的神經連接,產生了所謂的“認知後像”,會重複某種思維或行為模式,這就是“俄羅斯方塊效應”。

陷入消極的“俄羅斯方塊效應”時,我們的大腦會尋找和留意消極面,那麼天堂也會變成地獄。

而積極的“俄羅斯方塊效應”時,我們的大腦如果總能在不同情境中搜尋和注意積極面。

通常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行為若能滿足大多數人的期待,才會被接納和認可。所以心中所想和理智的現實行為會不一致,通常可以理解。當然追求知行合一是很多人的願望,要想實現需要不斷汲取大道的給養,塑造品德,修煉身心,持之以恆。



圈子圈套又如何


一、偽善式的表裡不一

如有的人看起來一本正經的,其實勾搭三四個女朋友的這種。這種是利用正經的表象偽裝不良的企圖的心態。

二、昧良心的表裡不一

表面無害,內心齷蹉人比比皆是。表面相處真誠,背地裡捅刀子這種人最可怕。是種不擇手段達成目的的心態。

三、變通式的表裡不一

如果他的表裡不一表現在會變通,比如他在飯局上舔狗,把金主爸爸舔的很開心,一個大單子下來,回單位對下屬又公事公辦,下屬都很尊敬他,這算是一種相對積極的心態。



諜影幻舞


言行一致、表裡如一,是一種好的品質,但我們經常看到人表面做的和心裡想的不一樣,我認為可以分成表裡不一的人和表裡不一的事這兩個不同類型來剖析。

表裡不一的人指的是虛情假意、愛說謊話、欺上瞞下的人。他們把說一套做一套當成自己獲取不當利益,達成個人目的策略。這種人總自以為是、自作聰明,可能短時還能矇騙領導矇騙他人,這種人屬於品質有問題的人,經不起時間考驗。

表裡不一的事有許多類型,絕大部分人都做過或經歷過。比如父母來電話問最近過得怎樣?我們都說好著呢,可一邊回答,鼻子卻是酸酸的,這是善意的謊言。有時形勢比人強,人在屋簷下總得要低頭,我們總不能因領導有時工作方式不合我們個人的心意就拍手不幹吧。雖然不認同,但是按上級的要求(不違法)做,這叫服從。還有時在非原則問題上向朋友妥協,比如朋友買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她很興奮地向你展示,你雖感覺不那麼漂亮,但送上幾句讚美也是高情商的一種體現。

總之,在人品修養上我們一定要做表裡如一的人,堅守誠信、正義、正道。在一些具體問題的處理上要靈活變通而不抱殘守缺,什麼事都不知妥協的人那就成了走極端、自私、極其自我的人,也是不受歡迎的人。



接納761


人的心裡世界是複雜多變的,人表面所做的和人心裡所想的往往都是表裡不一。在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職場生活中,我們經常都會提到做人做事要“圓滑”一點,這是為什麼呢?面對老闆苛刻的要求,大多數職員會是選擇據理力爭,還是選擇委屈求全呢?這時候“圓滑”就會被人表現得淋漓盡致,做事會向著老闆的要求,但是內心會是罵得老闆狗血淋頭。在職員之間的爾虞我詐,有哪一個會是真心實意地去對待每一個人,哪個不是說一套,做一套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身邊的朋友們,有知心朋友,也有狗肉朋友,我們對待每一位朋友會不會一事同人呢,答案可想而知,一般都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在生活中,有時我們會遇到這樣的人,在給領導送禮物的時候,領導會說“不用啦,客氣啦”,但是領導臉上的表情,會不會是言語上的意思呢。當你把禮物遞給領導的時候,你的心裡會是哪一種想法呢?

人生有太多表裡不一的例子,生活就像一門藝術,我們該怎樣過才能更精彩呢,我們要活到老,學到老。





碧海陽光照我心


人性終究是複雜的。我們常常去指摘一些表裡不一言行迥異的人,這是不理智的。人生多艱生活不易。言行不一至關糸到諸多因素。

有的人為謀求自身利益而裝模作樣費盡心機。從信誓坦坦的愛情騙子,到恭謙未篡的竊國者,表面都真誠恭順,背地裡的算盤卻打得嗶啪作響。

有的人為了自保不得不作違心之舉。裝瘋賣傻的孫臏,嘗糞診病的勾賤,都是為了在險惡環境保存性命。當下社會,面對強勢不善之類,我們說些維恭吹捧的話,在違心的甜言中避免傷害,在無恥的諂媚裡尋求安逸。

言行不一也有因為大義而不得不為之者。打入敵軍內部的情報員,臥底到販毒者當中的警察,他們因為正義和信仰置身危險之中,周旋在邪惡之間,言行舉止,無一不違心。這種表裡不一,是受人敬仰的。





無名的浪跡人


表裡不一,還是表裡如一?

我們不如現換個視野來探討這個問題:這過世界上,有多少物體是表裡如一的?

那些表裡如一,一眼能看透的物質,都比較乾淨,譬如空氣、水、水晶等。這類物質在自然界中屬於極少數,物以稀為貴。我們通常用來形容一些美好的品德。剩下的都是表裡不一的了。

從物質構造上來說,人的皮囊光鮮亮麗,可是皮下是一種什麼狀態,我想不用多說了吧。所以從這點來看,人的表裡是不一樣的。這是否在預示著什麼呢?

人之為人,最大的特點是有意識活動,也就是我們說的心理層面。

在現實中我們遇到太多的表面做的和心裡想的不一樣的現象。這其實在人類心裡活動中是一種普遍現象。所以聖人們不斷提出做人要“言行一致”“言出必行”“一諾千金”“言而有信”。這些要求,理論上是做人的底線標準,在現實中卻經常成了很難企及的高標準,皆因知行難一矣。

具體到某個人,某件事,某句話,那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不要用一時一事來判斷一個人,儘量不要對人形成成見。

表面做的和心裡想的不一樣,常見的無外乎以下幾種情況:

1,迫於壓力,不得已而為之

2,故意欺騙,不擇手段達到目的

3,人品不好,沒有是非標準

4,善意謊言,一時權衡之計

5,爭名奪利,隱藏真實想法

不論是何種情況,我們遇到這類人和事,首先是要有洞察的能力,能夠分辨真假,看清實質;其次是要有包涵的能力,正如前面說的,表裡不一才是這個世界的大多數;最後是儘量看破不說破,但可以敬而遠之。


讀書燒飯打太極


可以理解的行為,比如去朋友家吃飯,雖然飯菜不合自己的口味,但也不能直接說自己不喜歡,而是先要感謝朋友的熱情招待,再表示自己這幾天胃口不佳吃得不多。所以,“做的和想的”不一致沒有絕對的對錯,我覺得是有前提條件的:第1、不能以害人傷人為目的,不能以滿足自己的私慾而損害或違反別人(國家、社會)的利益或規則為藉口;第2、適當的、善意的謊言是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手段之一,當然要區分拍須溜馬。


用戶2691791357804


如果是同事的話,他可能是不信任你,他還不確定你是不是和他是一個戰壕的戰友,他在觀察你;還有一種可能你們是競爭關係,他要迷惑你,讓你不能獲得真實的信息,從而掌握更多的主動和勝算!

如果你們是同學的關係,他可能是不喜歡你,又不想讓你感知到,就是比較虛偽的人!或者他暗戀你,又不敢讓你知道,這就是比較可憐的人了!

如果你們是戀人的關係,他真愛你的話,就可能是善意的謊言,不想讓你為難;他不是真愛你,但為了某種目的和你在一起,就可能是因為偽裝自己不漏出馬腳而已!

如果你們是母子父女或者母女父子關係,我相信你們一定是因誤會或三觀不同或教育理念不同而短時出現了問題,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家長的持續學習,終有一天會冰釋前嫌共同迎來屬於你們的快樂幸福時光!

當然你們也很有可能是其他關係,因而這個問題的回答,前提是要確定你們是什麼樣的社會關係才好分析,但我堅信人是複雜的動物,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猜疑,就會有不信任,就會有私心,就會有利益,就會有明爭暗鬥!人的表裡不一一定是他內心需求的真實反應!





煙雨瀟瀟free


人的表面做的和心裡想的不一樣,這人是什麼心理?就我來看應該是理性和非理性心理。其實人總是活在矛盾和自我矛盾當中,現實是殘酷的,穿著皇帝的新衣,做的卻是乞丐的事情,這就是夢想和現實形成巨大的反差,讓人有種失落,沮喪感。一個人活在社會上要受到方方面面的政治、經濟、文化、法律、宗教習俗等不同層面的約束,這就導致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心裡會受到各方面的暗示和提醒,你會認真的評估你的言行舉止帶來的影響。做的時候儘量遊走在這些框框架架之內,小心翼翼,如履薄冰。非理性的時候,得不到的東西總是最好的。特別是當利益化最大程度呈現在他面前的時候,誘惑力足以大到可以讓他挑戰一切法律、傳統、規則時候,他會打破桎梏和約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即使付出代價也在所不惜。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當他得到夢想得到東西的時候,多半卻有一種失落感,因為得不到的東西總是最好的。特別是為了他想要的這個結果付出的東西太多太多,就像小孩子為了買一隻心愛的皮球偷了大人的錢換來屁股上捱了一頓揍那樣深刻的教訓,得不償失,他會後悔當初這種錯誤的決定,這就是心理上的認同和行為之間的反差曲別。


冷月寒江孤舟客


這是一種弱勢心理,也是一種普遍現象。心裡想的是自己對待事物最直接最真實的表達,而表面做的卻是經過反覆推敲、平衡了諸多因素之後得出的結果。以前對待人和事我也不得不如此,後來發現這樣的話自己心裡很彆扭不自在。於是我不斷地提升自己,在工作能力、博識多見、創造財富等方面不斷超越自我,讓自己在一部分的人和事中有話語權,這樣就能聽從內心的想法去做人做事。對於那些還不能做到表裡如一的,則儘量採取迂迴的方式婉轉表達自己心中所想,以協調各方關係,儘量避免違心之事,最大限度地讓自己心裡想和表面做的一樣。如此這般,方能輕鬆愉悅、生活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