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因疫情滯留鄉村,女教師為當地留守兒童建起"學習群"

因疫情滯留鄉村,女教師為當地留守兒童建起

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第一幼兒園教師全晨霞(左)在小區門口為進出的居民測量體溫。


▉眾志成城 同舟共濟 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特別報道

“這只是我做的力所能及的小事。”“我的付出微不足道。”……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廣大幼教工作者守土有責地按照上級要求嚴格做好防控,同時把關愛及時送到幼兒家庭,支持家長科學育兒,讓幼兒居家快樂成長。他們之中有一些人,在本職工作之外,盡己所能做公益,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獻出了幼教人的力量。

滯留鄉村,她辦起“家鄉幼兒公益學習群”

胡俐是武漢市武昌區新橋幼兒園的一名幼師,因過年回家,滯留在漢川市城隍鎮八古村多日。在這一個多月裡,胡俐辦起了“家鄉幼兒公益學習群”,被隔離在家的她,化身電臺主播,通過童趣十足的方式,讓村裡的孩子們瞭解新冠肺炎和日常防護知識,給他們講故事,指導父母和孩子們一起玩親子游戲。

春節後,胡俐所在的新橋幼兒園開展了網上家園親子活動。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職業的敏感讓她第一時間想到了村裡的孩子們。

這些孩子大多是留守兒童,父母長期在外打工,不知如何科學陪伴孩子,大多數選擇讓孩子看電視、玩手機來打發時間。這樣一個假期下來,不僅家長焦頭爛額,也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

胡俐計劃組建一個“家鄉幼兒公益學習群”,將幼兒園老師們錄製的親子游戲視頻、健康防護知識,同步在學習群裡更新,指導家鄉的家長們科學育兒。

她在朋友圈裡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村裡年輕家長們的熱烈響應。由於缺乏設備,家長將自己的電腦放到胡俐家門口,讓她使用。

就這樣,靠著這臺電腦,胡俐和武漢的同事們一起開工了,設計腳本、錄音、剪輯、配樂、配圖,整合資源,認真製作每一期節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橋幼兒園與八古村“家鄉幼兒公益學習群”,同步推出了“新幼寶貝快樂電波”親子互動廣播,通過線上資源共享,指導村裡的年輕家長們和孩子們共同遊戲、共同成長。

“我贏了,我贏了!”正和爸爸媽媽玩親子游戲“蜘蛛爬”的李胡俊泰,一骨碌從終點線爬起來,高興地和對面的媽媽擊了個掌,指著還在慢吞吞爬著的爸爸哈哈大笑。

“2根胡蘿蔔、2個西紅柿、1根玉米……”4歲的胡乙墨,正用塗鴉的方式記錄家裡儲存的蔬菜。而6歲的李夢溪一邊畫畫,一邊給大家介紹自己的作品:“新型冠狀病毒是花冠形狀的,我希望它能快快離開……”

讓更多孩子享受有質量、有意義的教育,是胡俐在這個特別假期的最大收穫。

捐款又捐物,她發動400餘名志願者枕戈待命

她組建區防疫青年志願者預備隊,招募志願者400餘名;募捐抗疫善款及物資共65000元,全部捐贈給區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製作疫情防控知識宣傳PPT,錄製疫情防控微視頻……

雖然不像醫護人員奮戰在抗疫一線,但卻在抗疫工作中盡己所能。她,就是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第一幼兒園教師全晨霞。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國各地相繼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應急響應”。在抗擊疫情的嚴峻時刻,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一名青年志願者,全晨霞衝在前,做在先,自1月24日至今,一直堅持工作在全區疫情防控第一線。

1月24日,大年三十,她精心製作PPT《“正確認識新型冠狀病毒,認真做好個人安全防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識》,通過區第一幼兒園班主任工作群、園工作群發送給幼兒和家長,提醒全園幼兒及家長春節期間減少外出、取消聚會、外出戴好口罩、勤洗手勤消毒,切實做好相關防護。

1月26日,她參加居住小區防控疫情志願宣傳服務,張貼宣傳單,播放小喇叭廣播,向小區居民宣傳、講解、強調疫情防控注意事項;給未戴口罩的群眾發放醫用口罩,並指導其掌握口罩的正確佩戴方法;值守在小區大門口,為進出小區的居民測量體溫,並做好登記。

1月28日晚上,她組織區愛心青年志願者分別來到東鄉火車站和高速路東鄉出口,為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工作人員送去棉大衣、水果、方便麵、飲料等物資,併為工作人員煮好餛飩、煲好玉米排骨湯等愛心“夜宵”,讓一線防疫人員心窩倍感溫暖。

1月31日,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各項防疫物資較為短缺。為此,她向全區各界愛心人士發起“支援家鄉,抗擊疫情”募捐行動,共募捐到現金45000元和價值2萬元的防控物資。得知區疫情防控部門口罩匱乏的信息後,她及時聯繫相關廠家,將募捐的善款購買口罩12000餘個,與防控物資一起全部捐給區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

“我想捐贈300箱沙糖橘,給奮戰在疫情一線的工作者補充維生素。”2月1日,江西一建築公司總經理聯繫到她,希望為疫情防控盡一份力量。她迅速向區有關部門彙報,當日便召集青年志願者把這些“暖心果”分發給全區醫護人員、交警、城管等一線抗疫人員。300箱沙糖橘從卡車上卸下來,她與男青年志願者一起,或肩扛,或手抱,一點兒也不遜色。她常笑著說自己是女漢子。

2月2日,為有力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她積極響應共青團東鄉區委倡議,發動廣大青年朋友們積極報名參與應急志願服務。她利用微信、新聞媒介大力宣傳,積極組建東鄉區防疫青年志願者預備隊,很快這支隊伍已有志願者400餘名,正枕戈待命。在防疫工作需要時,這支隊伍能夠迅速集結,隨時奮勇出擊。

“疫情防控,人人有責。比起奮戰在抗疫一線的白衣衛士們,我的付出微不足道。”全晨霞謙遜地說。如今,她依舊每天在疫情防控道路上奔忙,為打贏疫情阻擊戰加油助威。

經歷過“非典”,她主動擔任街道義務消毒員

“家門前定點的垃圾桶,一些衛生死角都是消毒的重點。”1月30日一大早,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界牌鄉藍精靈幼兒園負責人蔣愛平,揹著噴霧器對街道15戶居民的屋前屋後及幼兒園進行全面消毒。

“自己經歷過‘非典’疫情防控,對消毒熟門熟路了,消毒的目的是減少病毒的侵入,確保居民不感染。”蔣愛平談起擔任義務消毒員這項工作時說。

1月18日起,蔣愛平每天堅持在幼兒園班級、教師群宣傳防疫知識,鼓勵家長及時上報孩子健康情況和從武漢回家過年的人員等信息,共同做到不傳謠、不信謠、不瞞報。

縣裡全面加強疫情防控工作後,蔣愛平就擔任起義務消毒員,義務對幼兒園所在的街道及住戶進行消毒,並在網絡上學習瞭解疫情防控知識及國家、省、市、縣疫情防控動態,及時對村裡進行宣傳。

正月初一,蔣愛平從家長上報的信息中得知有從武漢回村過年的村民後,第一時間上報鄉政府疫情防控辦公室。正月初二正是走親訪友的高峰期,蔣愛平根據縣疫情防控辦的倡議,主動勸導村民不要走親訪友,不出門。

在人口聚集區的加油站,蔣愛平一邊消毒一邊檢查有沒有消毒的死角。“加油站是特別防控區,人員流量大,必須全面對每個角落進行消毒。”蔣愛平坦言,“農村是疫情防控認識薄弱的地方,消毒、勸導顯得更加必要。”

近一個小時的忙活,消毒完畢。蔣愛平把幼兒園的顯示屏更新了“不走親訪友”等多條防控疫情宣傳信息。得知一些鄰居沒有消毒液後,她又把幼兒園備好的消毒液送給每個鄰居,並告知他們用法、注意事項等,倡導每天堅持做一次地板消毒和擦洗接觸物品。

“這只是我做的力所能及的小事,只有大家一起行動起來,才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蔣愛平說,“對於農村地區,還得繼續加大宣傳,做好‘最後一公里’的疫情防控工作。”

(統稿:記者 紀秀君 採寫:記者 程墨 甘甜 陽錫葉 特約通訊員 王瓊 通訊員 何黨輝 唐世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