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喜歡獨處的生活方式到底好不好呢?

放下是福140783095


很高興能被邀請回答這個問題,恰巧前不久和同事探討過這個問題。隨著社會進步,現在的人越來越喜歡強調自我、強調獨立、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靜”、喜歡一個人去旅行、夫妻或情侶也經常需要自己的空間去獨處……個人認為這是好的。

人類獨處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個體需要而主動希望獨處;

第二種是被動無奈的獨處。

第一種獨處,是個體需要,因為人是社會性群居屬性物種,如今面對激烈的競爭、複雜的人設、高速發展的環境……我們往往會身心疲憊,往往無奈面對孤獨。因此,在適當的時機,關起門來或背起揹包或獨坐酒吧咖啡廳,喝一杯清茗、欣賞沿途的風土人情、點一杯小酒聽聽輕音樂……放下疲憊的身心,看行人碌碌匆匆,冷靜思考下一步的人生,想想遇到的問題如何處理……是個人的提升,是心靈的淨化,對個人進步,對夫妻關係都是有很大的好處。

第二種被動無奈的獨處。比如在辦公室被同事排擠、在學校被同學忽視、社會底層被人看不起、年高病多被兒女拋棄……這種獨處是無奈的、是被動的,這種獨處是無益的。希望人間充滿愛,有愛有希望。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足之處請大家多多指教。





QQ愛旅遊


我一個人獨處了六年,每天做飯、吃飯、上班、打球、收拾衛生,休假的時候背上行囊去旅行,去想去的城市,看想看的景色,吃想吃的美食……除了兩個要好的朋友偶爾聚聚其餘的聚會一概不參加,下班關機。這六年發燒一次,食物中毒三次還好都挺過來了。從喜歡熱鬧到習慣獨處,從愛說愛笑到不願意多說一句沒用的,性格改變了,變得不在輕易相信任何人,不會去討好任何人,得不到不在糾結。生活為自己而活不是給別人看,生而為人大家都是第一次,雖然有很多無可奈何,但是儘量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夜觀蒼穹


我覺得沒有好不好,只有適不適合。如果自己感覺獨處很舒服,那這就是最好。我自己在平時休假的時候就喜歡宅在家裡,哪也不去。所以在這次疫情當中,許多人都感覺憋悶不適而我卻怡然自得相當享受。所以說找到自己適合的生活方式就是最好的。


用戶5188493092368


你好,看到你提出的問題就忍不住想說說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我是一個自由職業者,在大部分的時間基本都是獨處,老婆每天上班去了,經常就我一個人宅在家裡中。

這種生活方式多年,有了較深的體會。在這裡說一下我個人的一點感受。

就說我在獨處日子裡的優缺點吧。

獨處的優點:可以遠離喧囂,讓自己能夠靜下心來,專心做自己喜歡的一件事,工作效率很高很細緻。

可以一個人天馬行空思考很多東西,能很快獲得一個好的想法或者靈感。

缺點:長期獨處,就會有點孤僻,不太喜歡與人交流和參與群體活動,話語也不多,容易與外界隔離,與親戚朋友疏遠感,經常會被人誤認為自己很清高。

還好我不是很嚴重,不然會影響身心健康,嚴重者會患抑鬱症和自閉症。

我在工地有事的時候,還是會出去與人交流,每年還會抽時間與家人旅遊幾天,這樣對自己還是蠻好的。

所以我覺得偶爾的獨處還是好的,千萬不要過度,於己於家人,身體工作都好。能做到動靜自如,積極向上,心情愉悅。才能在工作和學習上更加精力充沛,發揮自己。



用戶4428466069965347


適當地獨處有利於個人的升級。

理由如下:

一方面對於外在的行為活動:

深入的腦思考需要一個良好的思考環境,一般情況下,內心的平靜有助於深入有條理的思考,而這離不開獨處的生活狀態。

對讀書而言,大多數情況下,寧靜專一需要有一個個人的空間。而喜歡獨處的生活方式恰恰提供了這樣一個便利的環境。

對於計劃而言,我們制定的周計劃,月計劃需要個人反反覆覆的思考,對全盤做到心中有數,而這離不開個人獨處的思維加工。

另一方面對於內在的生命思考而言:

“吾日三省吾身”告訴我們內在的生命活動離不開反省,而反省需要個人思維活動的獨處方式。

然而,過猶不及的獨處方式不利於個人的發展。

一方面

超強度的喜歡獨處抑鬱成疾的可能性將加大;過分的長期性的依賴於獨處的生活方式容易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障礙。有些人不願意與人交流相處,人際關係也比較差。

另一方面

幾乎為零的獨處方式往往缺乏對自我的認知。試想一個幾乎沒有獨處方式的人哪有時間去過多的進行吾日三省吾身。就算有往往也不夠深入。

細數歷史,在任何領域的任何有成就的名人,都恰到好處的對獨處的生活方式做到了盡善盡美。思想家的老子,哲學家熊十力,文學家魯迅無不喜歡適當獨處的生活方式。

然而,秦檜,曹正淳等人,缺乏獨處方式,缺乏對自我的認知,不守正,終成為千古罪人。

總之,擁有適當的合理的獨處方式,並在獨處的生活方式中立體式的發展自我,然後奉獻社會,是喜歡獨處生活方式的光明大道。


顏色與時間


每個人都有享受獨處的權利,小的時候我們享受獨處而不得,長大了卻害怕獨處的孤獨。我們要勇於與生命獨處、與孤獨直面,因為孤獨是一個人的勳章,獨處是靈魂生長的空間!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一個人最好的狀態,無非是既能享受得了繁華,也能安頓一個人的時光。 面對沉重的學業負擔,巨大的工作或生活壓力,你可能會感到焦躁不安。當類似的負面情緒出現時,你會和自己獨處嗎?通過獨處,你可以無限接近的看到最真實的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逃避什麼,迷茫什麼,憎恨什麼,厭惡什麼。

但是,很多人都誤解了對於獨處與孤獨這兩個詞的理解,當今很多人的認識當中其實無一例外地偷換了兩者的概念,以至於理解時有失偏頗,很大程度上侷限於獨處就意味著孤獨。但在這裡我想澄清一下獨處其實並非意味著孤獨,反倒能讓我們能有更多通過自我反思來審時度勢,丈量並調整自身在社會中的存在姿態,而非一昧的盲從一昧的隨波逐流,這其實對於我們的成長不失為明智之選,一昧的盲從或者合群只會讓我們的特質不斷地被磨平以至於我們最終在茫茫人海中不知所歸,這才是最悲哀的。

獨處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是你自己的選擇,是單獨一個人也不會感到孤獨的狀態。而孤獨是一種消極的心理狀態——感覺自己與他人隔絕,就是找不到連接的橋樑,即便與很多人在一起時也是如此。

獨處與孤獨的含義完全不同,孤獨會使人矯情,而獨處會讓人充滿力量。學會獨處,學會擁抱孤獨,它不是林黛玉般的無病呻吟,而是如蒼天大樹般讓人往下紮根,獨自成長,長出無限的智慧之葉,根深葉茂。一個人必須學會獨處的能力,孤獨是與人交往,是看清世界,獨處卻是與自己交往,是看清自己。 獨處,是最高級的智慧

獨處有時候是一種思維,也是一種心理,也是一種生活方式;獨處與孤獨、孤傲不同,那是一種珍惜時間表現,是一個摒棄周遭世俗,放空自已,釋放真我,讓自己真正得到休息的方式。




浮華6180


如果你喜歡獨處,那麼恭喜你!


有的人獨處是被迫的,可能性格內向,可能工作所致,也可能是抑鬱症患者。

有的人獨處是主動的,沒有人孤立他,沒有事情強迫他,沒有疾病折磨他,他就是願意一個人待著。

他的心裡有個獨立的世界,這個世界裡有屬於他自己的太陽照耀著他、溫暖著他。這個世界裡有書籍、音樂、繪畫、寫作或者運動等等其他事物,這些事物都是他的朋友,每一個都能幫助他成長,給予他豐富的內心。

是的,喜歡獨處的人必然是內心豐富而且強大的,他善於與自己相處,知道自己要什麼和不要什麼。其他誘惑很少能誘惑到他,強大的內心會幫他判斷和取捨。

我也是一個喜歡自己待著的人。我不排斥偶爾有朋友來找我喝茶聊天,適當的與外界聯絡溝通能讓我不那麼閉塞。

但我不歡迎沒事兒經常來家裡的人,我覺得他們打擾了我的清靜。我的大多數時間用來看書和寫字,有朋友來了,我就要耽擱時間去應酬,這樣我就沒有足夠的時間看書寫字了。

過了二十五歲後,時常感到時間不夠用,恨不得把每天的24小時掰開了揉碎了化成240個小時用。有大量的書等著要看,有好幾個愛好還沒有排上檔期,比如我一直想學圍棋。

在別人看來我每天無所事事,只有自己知道我真的很忙。

喜歡獨處的人大概都是這樣吧。

如果沒有足夠感興趣的事去做,獨處會變成很難熬的事。很多人受不了鄉村生活,因為沒有足夠多的娛樂活動,沒有能在一起玩的玩伴,簡直太枯燥無聊了。這次疫情帶來的大假,看到很多人幾乎要在家裡憋瘋了。只因為他們內心不夠豐富,不懂得和自己相處,才會覺得度日如年。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生是自己一個人死也是自己一個人,過於依賴別人會讓人畏懼很多事,畢竟人生是自己的,別人可以陪伴一程,不能陪到最後。

我們都要學會和自己相處,與自己和解。朋友雖是孤獨最佳的止痛藥,但孤獨卻是心靈成熟最好的催化劑。


巴山夜雨雨夜芭蕉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答,喜歡獨處的生活方式到底好不好?我的回答是:不好。

物以群居,自古以來人總是以群定居,比如一個村,一座城市,喜歡獨居也有,但是很少,可能是他有不為人知的毛病。喜歡獨處跟獨居道理是一樣的,如果一個人獨處慣了,就好比把一個人關在房子裡,不去接觸外面的人和事,就不懂得人情世故,對任何事都不清楚,就好比是井底之蛙。在某種不好的事情的影響之下,想一個人靜一靜,那是正常的,因為他需要一個人好好靜一靜想一想,把事情想通了心情就好了,如果還是一個人待著的話,就非常孤獨了,一個正常人怎能忍受得了孤獨。

所以,我個人覺得喜歡獨處生活方式不好,就好比我國清朝政府,實行了閉關鎖國的政策,使得清朝慢慢衰退,如果你喜歡獨處的話,以後你就會被生活慢慢踢出門外。


一個農村大叔


首先,感謝回答這個問答。

喜歡獨處是一種生活方式,本人來說,挺喜歡這樣,一個人的時候自由且快樂。

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每天各種連軸轉,除了工作、學習,留給自己的時間真的很少,家人,同事,朋友,甚至陌生人,變色龍般的置身其中,不同身份不同角色,一個人的時候,可以隨心所欲,完全不用顧及其他。能做的事情也很多。

有沒有和我一樣,一個人的時候,喜歡選一個路線很長、站點很多的公交,起點到終點,然後再坐回去,一路上聽著音樂,看著窗外,看著窗外熱鬧或是寧靜的人和事,一個人什麼都不去想,內心波瀾不驚,尤其平和。

偶爾看看書,一個人可以去書店或事圖書館,甚至會待上一天,找來一些不同類型的書,窩在角落細品,會感傷,會失落,也會憋笑著。

一直很喜歡運動,然而並不喜歡健身房,更喜歡一個人堅持著,規定好路線,聽著音樂,也喜歡有氧舞,一個人在家,擺好裝備,跟著視頻循環往復,享受著流汗的感覺。

偶爾心血來潮,想著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超市買回來食材,不停的在廚房搗鼓,做好端上桌,自己吃起來格外滿足,即使並不那麼好吃。

看到家裡有一些髒亂,就開始收拾,不著邊際的擦擦窗戶然後又掃地,最終變成整體大掃除,一個人可以收拾一天,累並快樂著。

有事也會一個人逛街,不像和朋友在一起時,吵吵鬧鬧,看什麼東西都圍在一起嘰嘰喳喳,可以隨心所欲,也可以任憑自己來個吃播之旅,很是舒適。

個人很享受這種獨處的生活,可以更好的與自己相處,瞭解自己然後成為自己。不管怎麼樣,開心最好。


海綿Holly


既然你喜歡這種生活方式,那獨處的利好應該是多多的。那喜歡獨處的是哪類人呢?有些人要寫文章,可能十天半月悶在家,不出門,別人會認為此人喜好獨處;有些人收入低微,朋友聚餐同學聚會少摻和,別人會說此人好靜不合群。主動的和被動的有天壤之別。主動選擇獨處的是生存的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