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從小看文學名著的人長大後有什麼不一樣?

Thinking128


馬克吐溫曾說:“名著就是那種人人都說好,但不怎麼讀的書。”

但就如馬克吐溫所說,連成年人都難以啃下去的書,孩子們真的能讀得下去嗎?從小讀名著的孩子,長大後和普通孩子又有什麼區別呢?

這一點在董卿身上早已有了答案。

董卿身上“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氣質,離不開她讀書的認真與堅持。

早在董卿中學時,就已經開始堅持每3-5天的時間閱讀一本名著,自己覺得意義深刻的書還會反覆閱讀。直到現在董卿還保持著每天閱讀1小時的習慣。

董卿曾經更是說過:“假如我幾天不讀書,我會感覺像一個人幾天不洗澡那樣難受”。可見一個人的談吐,隱藏在她讀過的書中。

還記得曾經有一篇名叫《我害怕閱讀的人》的文章獲得了國際大獎。閱讀的人為什麼可怕?“因為閱讀的人具有看穿一切的眼睛, 任何的掩飾、虛假在他的面前都無所遁形。”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研究表明:“對於培養性格,只靠說教是行不通的,只有通過閱讀才能有效達到塑造性格的目的。”

而我們想教給孩子的人生哲理就藏在這些名著中。孩子從名著中閱讀得到的人生哲理,遠遠要比父母和老師強行灌輸的更容易明白。




哈珀小姐


沒啥不一樣,我就從小讀名箸到現在老了,已積很多名著。幾百冊書在我書箱中,沒有去塵,沒有翻閱。就在那靜靜的肅立,偶爾看一看書名,想一想往事,因每冊書都有故事。這就是我,一個老讀者的心。留下的是回憶,現在不讀書了,只看頭條,寫寫評論。


美玉的光彩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三個關鍵詞:從小看,文學名著,長大後。

通過題目就能看的出來,出題老師要麼喜愛文學,要麼望子成龍,要麼希望文學名著發揚光大。

文學名著,可以說是博大精深,淵遠流長,諸如中國名著《春秋》《左傳》《論語》《道德經》等,這些如果不經過一番功夫研讀,是很難知其然的,更何況是知其所以然。再比如外國文學名著《貴族之家》《父與子》《莎士比亞》等,這些不能有從小到大的功夫,沒有一番心境,更是望塵莫及,談何理解和消化。

至於從小就看,長大後究竟有什麼不一樣,這個話題,我來理解一下。

一、文學氣息呈現。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文學名著,都凝聚了一個時代的人文、地理、歷史和文化,也包括那個年代的國家治理、民風民俗,尤其是都在弘揚正能量,或者是告誡人們如何去惡從善。從小看,由懵懂到一知半解,從理解到感悟,從思考到實踐,慢慢就凝固在心境裡,猶如吃飯一樣,慢慢變成了骨骼和血液,情不自禁的展現出特有的文學氣息。

二、氣質高雅不同。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人從小就讀文學名著,無論是書中的主人公對其的感染,還是經典語錄對其的薰陶,天長日久,日積月累,猶如生活在名著那裡一樣,從一點一滴的接觸,到逐年累月的投入,從一句半句的研讀,到通篇文學的賞析,內心裡會自然而然的融入了高雅和不凡,長大後就會油然而生。

三、文字功底厚重。為什麼有人在工作中遇到文字材料就會頭疼,而從小看文學名著的人則面對這些會信手拈來,就是這個道理。可以說,一個人真的從小就看文學名著,長大後,思如泉湧,真正做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在面對文字材料上從來都是強者。

四、思考問題深邃。一個人長大後,面臨諸多問題,不管是工作還是家庭,尤其在碰到棘手問題和突發事件時,是考量一個人能力的關鍵時刻,而會不會思考,能不能給出最好答案,最佳解決辦法,決定了這個人的領導力,而領導力來源於諸多方面,但是與從小研讀文學名著是分不開的。

文學名著,對任何人都有用,也都應該認真研讀,尤其從小看更會有超乎想象的成效,衷心希望文學名著能夠普及大眾,惠及眾生。


做有本事的老實人0


文學即人學。文學名著就是對人性有深刻認識和揭示的文學作品,從小閱讀文學名著的人可能會有更高的情商,更多的同情心和同理心。(之所以說“可能”,是因為讀懂了多少,個體間差異很大。)

從小閱讀文學名著,還可以培養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因為文學名著的另一個特點是語言典範。《紅樓夢》對現代漢語影響很大,老舍先生的作品成為語言學家研究北京語言的首選語料庫。

“審美教育”(美育)的功效是綜合性的,對人的健康成長有多方面的作用,三觀的形成一定會有文學名著閱讀的影響在其中。




從北向北


大家好,讀好書、結益友、愛分享,我是你們的小書屋

我覺得,名著是我們人類中間比較優秀的那一部分成員,對於這個世界更深刻的認識。這些名著有些可能很晦澀,但是因為它提供了對於世界更深刻的認識,我們也認為它是有價值的。

上初中時,我總以為一本《格言》或者《青年文摘》就可以道盡人生奧義。天道酬勤、悲歡離合,書裡面也寫的像那麼回事。

但是呢,這些文化,其質量難以和世界名著相比。它往往是淺顯易懂,目的就是為了讓讀者看的爽。

少年時候,我們總喜歡把事情想的簡單。在我們人生的中間,20多歲,簡稱中二。我們坐在教室裡,通過書本瞭解這個世界的真相。那一年我捉住了一隻蟬就以為捉住了夏天。那個年紀藍天白雲、大風吹呀吹,我們都是坐在教室裡,猜測著這個世界的面貌。但是實際上,我們並沒有真正涉足社會,親身體驗自己的人生。

每個年紀都有每個年紀的任務,也都有每個年紀的侷限。

在沒有涉足社會之前,我也以為世界就像書本里寫的那樣,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歷史都是真實的,正義的大旗不會倒,愛情就要海枯石爛才好。

後來我發現,正確和錯誤,往往會混淆其中的界限。

歷史也往往難尋蹤跡,說不容青史盡成灰,歷史卻往往最後成灰。

正義也可以很可疑,某些人振臂高呼的正義,它真的是正義嗎?

愛情總是難以永恆,少年時我們說要永遠在一起,最後卻沒能跨過一次分離。

這些道理,和書本、電視劇裡的單純美好,根本不一樣。

到底哪種關於生活的描述,是真的?

其實,當我們踏入社會之後,會體驗到一個更真實也更復雜的世界。童年的生活好像童話,社會卻是一個大戰場。名著正是我們對於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以更深邃和更富有意義的形式,總結我們的生活。而且世界名著往往是三觀比較正的總結。

閱讀名著的目的,也還是為了體驗一個更大更深刻的世界。儘管它描述的這個世界,有時候非常殘酷、過於真實,並不是所有的大眾審美都願意接受,也並不是所有年紀都能夠真正理解。但是它是我們人類歷盡艱辛、走過黑暗和磨難之後,經驗智慧的總結。

因為世界名著的這些知識是好的,應該讓人們知道。


我們的小書屋1


文學即人學。文學名著就是對人性有深刻認識和揭示的文學作品,從小閱讀文學名著的人可能會有更高的情商,更多的同情心和同理心。(之所以說“可能”,是因為讀懂了多少,個體間差異很大。)

從小閱讀文學名著,還可以培養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因為文學名著的另一個特點是語言典範。《紅樓夢》對現代漢語影響很大,老舍先生的作品成為語言學家研究北京語言的首選語料庫。

“審美教育”(美育)的功效是綜合性的,對人的健康成長有多方面的作用,三觀的形成一定會有文學名著閱讀的影響在其中。


偶然回眸


從小看文學名著長大的人,第一就是在思想上面會和人有一些不一樣的地方,因為文學名著中思想相對來說更加深邃而又晦澀難懂,但是其實如果你真的鑽研進去的話,你就會發現其中其樂無窮,而且其實很多時候會使你更加成熟穩重。

我認為文學名著是很有必要去讀,但是一定要精讀,不能夠泛泛而談,我講的前面所說的文學名著多讀的人,那些人有的那些思想特質,只在那些經讀這些書,並且能夠明白其中思想的那些人。

當然這一切只是我的一些看法,不代表其他人。


南風何止


看書的人都是有修養的人。以後會懂得多。



天水老陳


從小閱讀名著的人會心智比較高,有發展的潛力和後勁。如果能堅持讀名著並且是名著的原著,學習成績通常不會太差。尤其是高考命題方式改革以後,更是這樣,閱讀習慣的養成和閱讀能力的提高顯得更加重要,而閱讀名著是非常重要的辦法和途徑,如果能加上一些寫作的練習手段,效果會更好。實踐中,有很多同學平時成績一般,但關健時刻,衝上去的多是靠這個習慣的養成和積累。工作以後,也是這樣,他能夠充分地理解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問題,並且能迅速理出頭緒,拿出方案。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偉大的領袖毛澤東。


說明白點兒


文學名著是文學的精華,帶有強大的正能量啟迪人的心智、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影響改變人的命運。從小看文學名著的人長大後有如下幾個:一是人生格局不一樣。二是知識儲備不一樣。三是精神生活不一樣。四是氣質才華不一樣。五是三觀的形成不一樣。六是人生命運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