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高中生應該如何提高自己從題幹文字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用戶68708500


我是張旭語文,很願意與您一起探討問題的實質!

學習語文,提高語文成績,相比其它科目,顯得比較慢。

這源於語文沒有固定的知識點。

數學、物理、化學和生物有公式、定律、定義,知識點是成體系的,高考考試題也脫離不了這些知識點。

政治、歷史和地理,它們的知識點也是按漸進的方式存在在課本上,高考考題也是以課本上的知識點來命題的。記住這些知識點,並能由此及彼,就能完成高考試題。

語文課本上沒有知識點的羅列,也沒有知識點的體系。可以這樣說,高一的時候從第六冊課本開始學,和從第一刪課本開始學,沒有很大的區別。一個月不上語文課,不會影響下個月上課時聽語文課。

從這個意義上說,從高考語文題幹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就非常重要。

那麼,怎樣才能從題幹中獲取信息呢?

唯一的方法是從題幹中鎖定關鍵詞,並能從關鍵詞中讀出信息。

為了更有效地說明這個問題,我以2019年高考全國卷的試題為例加以說明。

【例1】

9.小說中的盧森堡公園苗圃在情節發展中有重要作用,這種作用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6分)

這是文學文本閱讀試題中的一道小題,在全卷中是9小題。

這道題的題幹中有以下幾個關鍵詞:

01、公園苗圃。

02、情節和作用。

03、哪些。

04、簡要分析。

這些關鍵詞包含了什麼信息呢?

01、公園苗圃。它包含的信息是:告訴了閱讀範圍。把握住這個信息,就能節約閱讀時間。

02、情節和作用。它包含的信息是:告訴了本題的考點,因此在考場上就能立即確定思維的範圍。

03、哪些。它包含的信息是:告訴作用最少有兩條,多則三條和六條。因為本題分值6分,閱卷賦分不可以給0.5分,所以只能有三種可能。

04、簡要分析。它包含的信息是:告訴答完每條作用後,都要舉個文本中的例子。

【例2】

15.詩歌的頸聯描寫了兩個具體場景,與其他各聯直抒胸臆的寫法不同,這樣寫在情感表達和結構安排方面有什麼作用?(6分)

這是古代詩歌閱讀試題中的一道小題,在全卷中是15小題。

這道題的題幹中有以下幾個關鍵詞:

01、頸聯。

02、兩個場景。

03、直抒胸臆。

04、情感表達和結構以及作用。

這些關鍵詞包含了什麼信息呢?

01、頸聯。告訴了閱讀範圍。

02、兩個場景。告訴了要找的具體內容。

03、直抒胸臆。告訴了頸聯中的兩個場景描寫運用的手法不是直抒胸臆,這樣,考生就能馬上想到與之相對、相反的手法。

04、情感表達和結構以及作用。告訴了我們答題的核心。

根據上述兩例的分析,高中生提高從題幹中獲取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那麼怎樣提高呢?

第一,學習我的分析方法,在平時訓練中經常運用,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第二,在平時做題時,要善於積累一些常見的關鍵詞。諸如簡要、說明、分析等。

總之,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就一定要熟練掌握從題幹中讀取信息的方法。


張旭語文


提高從文字中獲取信息的能力的核心點在於句子的分析!

我這裡提供給大家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

第一步找動詞,動詞相當於聯繫通道,也是句子的核心。找到了動詞,就找到了句子的核心。

舉個例子:我今天和幾個高年級的同學一起到操場去踢足球。

這是一個有點複雜的簡單句,因為整句話的核心動詞只有一個,踢(可以理解為玩的意思),所以它是個簡單句,但是裡面加入了很多修飾詞。而修飾詞通常會迷惑人,所以說它是個複雜的簡單句。那麼我們首先找到“踢”這個動詞。

第二步去找這個動詞的施行者,也就是主語——我和同學

第三步再去找動作的對象——足球。

到這裡,這個句子的核心架構就清楚了,我和同學踢足球。

最後我們再去看修飾詞,有修飾時間的——今天,有修飾地點的——操場,有修飾主語的——高年級等等。

那麼句子分析完以後,我們需要的有效信息和給你的提問結合起來,就相當明瞭了。比如問你去哪裡踢?和誰踢?去幹什麼?各種問題所對應的信息一目瞭然。

當然這是個簡單句,比較容易分析,那我們碰到複雜句該怎麼辦呢?

我舉個例子。

如果你每天看課外書兩小時,那麼你的作文水平很快就會提高了

這裡有兩個動詞,分別是第一分句中的“看”和第二分句中的“提高”。首先我們用之前的方法把兩句分別分析一下。第一句的主語是你,對象是書,第二句的主語也是你,對象是作文水平。很多人對於第二句有些不理解,因為一般的習慣主語是在謂語動詞前面的,關於這點我們後面再討論。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這個複雜句,當出現兩個以上動詞的時候,他分別表達了兩種意思,但這兩種意思是有關聯的。前面這句話是後面這句話的條件,在英語當中類似的就是從句。那麼我們核心的意思就是,“你看書”然後因此”你提高了作文水平“。

其實複雜句我們可以把它看做兩個簡單句,我們需要多分析的一步是,兩個句子之間的關係。是因果,條件還是轉折。

最後我們來討論下之前碰到的有關於主謂語之間位置的問題。

一般來說,我們有實際意義的動詞的主語或者說施行者一般是人或者動物。而有“是”之類的說明的句子當中,主語才會是靜物。我們一般判斷好動詞之後,主語一般就不會找錯。而找對主語,賓語,對於基本信息就不會搞錯了。也不會出現把一些修飾詞當作主謂賓的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