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感覺自己教不好孩子怎麼辦?

一生一世龍兒


教育孩子要有耐心,孩子小,你要引導他,遇到問題和孩子一塊分析,打比喻,講大道理,下一步該怎樣做,一步一步的進行,孩子有了頭緒,很快就跟上了步伐。

我的孩子今年8歲了,小學二年級,他的學習,教育,一直都是我在管,沒少操心,用了很多方法,為了能讓孩子學習和教育有所提高,我經常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無論在學習上,還是在教育上,發現不對的地方,要及時糾正,然後給孩子講解,錯在什麼地方,為什麼錯,這個很關鍵,他會把這個問題放在心裡,下次再碰見同樣的問題,他會吸取教訓,你們可以試一下,很管用。

在教育方面,不能使用暴力手段,不要打,不要罵,孩子會有牴觸心理,平時多陪陪孩子,多鼓勵,經常和孩子溝通,瞭解他的想法,和孩子一塊探討他的想法是對是錯,指出錯誤,講解道理,給出意見,這樣利於孩子的成長。


頑皮霸王


對於孩子,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養成他們的好習慣,而這些好習慣是需要家長用心參與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陪伴和以身作則。

我小孩很小的時候我們就唸書給他們聽,也不管他們聽不聽得懂,後來慢慢的就找一些插畫書給他們,到現在他們會主動去閱讀書籍。

小孩老師來家訪的時候,問我們孩子怎麼作業完成地這麼快,而很多家長反映他們的孩子經常寫到晚上十一二點。我說其實我們小孩上幼兒園開始,放學回來就是先完成各項任務或作業,已經習慣了。

孩子的學習我們也基本不用操心,考的不理想時他們會自責並且不好意思。

所以,其實孩子的教育剛開始還是需要家長多付出,當他們做事情由被動轉為主動的時候,我們就輕鬆了。




做父親這件事情


我為您孩子感到悲哀,別人怎麼說無所謂,但身為父母,怎能輕易承認孩子笨。我一直認為自己很笨,雖是理科生,但沒有一科成績出眾,我媽就說我笨,天知道當時我多傷心。現在畢業了,我突然醒悟到,自己並不笨,理科成績不好,但英語成績數一數二,我才明白,是對理科投入的精力不夠。旁人看我整天捧著數理化在那做,其實我根本沒有熱情,也沒有用心,所以做題和所謂的思考我都沒認真對待,只是走馬觀花。這位家長,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學習不好,主要是沒興趣,越沒興趣越學不好,從而惡性循環,他就越懶得動腦。作為家長,一定要培養他的興趣,鼓勵並不可少,哪怕是謊言,要讓他相信自己不笨,只是沒有用心,要讓他看到進步。千萬別說孩子笨,只要相信了自己,一定能成功的


咪咕教育頻道


努力做到以下三點

1.生活中不要對孩子採取過激的對待方式,不要粗暴的對待孩子,長久會使孩子性格變得偏激。

2.一定要以身作則,讓自己成為孩子最好的榜樣。

3.父母意見要統一,不然孩子不知道如何做決定,而且會使家長威望下降,不要扼殺孩子的興趣。

父母和孩子朝夕相處,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孩子,所以以身作則很重要。平時在生活中要注意培養孩子的信心,從兒童的心理實際出發,而不要只從大人的視角去考慮問題。孩子做錯事情,要幫他分析原因,讓孩子從心裡服氣。注意多表揚他好的一面,培養孩子的自尊心

培養孩子的意志,讓孩子能夠面對挫折。溫室裡的花朵經不住風吹雨打,可以培養孩子的體育運動興趣,比如乒乓球、跆拳道等等,這也是為什麼教培機構火爆的原因。適當適度挫折教育,來鍛鍊孩子的意志。

培養孩子對學習的熱愛。作為一位家長你認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什麼呢?其實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們喜歡教育本身,讓他們認為受教育是一件很開心的事,不是一件痛苦的事,其實做到這樣很簡單。家長每天早餐晚餐的時間聽孩子講一些學校裡有趣的事情就行。

總之,教育孩子的過程就是一個開花結果的過程,需要很多的步驟,在過程中少一些虛榮和功利,多一些耐心和責任,相信孩子會越來越棒的!


南京十二時辰


感覺自己教不好孩子,就應該找找原因。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對孩子影響最重要的老師。作為父母自己應該做一個好的榜樣,孩子從小開始都會模仿身邊人的一言一行,教他說什麼就說什麼,教他怎麼做就怎麼做,與孩子接觸最多的就是父母,這時父母應該言傳身教,以身作則。2、孩子的玩伴怎麼樣?小時候孩子身邊會有一些小夥伴一起玩耍,有的小夥伴調皮幹壞事覺得那是一件很開心的事覺得自己很厲害,這時候其他孩子有可能就會學著幹,即使不學著幹但是他的心理已經產生那種想法。可以看看孟母三遷的故事,非常不錯。3、多陪伴孩子,經常陪孩子聊聊天,把他當成你的同學朋友,傾聽孩子的心聲,開心的事情大家一起分享,不開心的事也要說出來可以幫助孩子出主意,引導他怎樣去處理和教他處理事情的方法。

4、要有耐心,有時候孩子內心是躁動的,靜不下心來,這時候父母應該耐心的勸導,轉移注意力,當他靜下心來然後再慢慢的迴歸到原來的話題中。

孩子以後怎麼樣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從現在開始父母就要做到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動和言語去影響他,多關注孩子的生活成長。


不負卿心36


不同的階段,父母有不同的責任

父母是唯一沒有經過學習,沒有取得資質直接上崗的職業。

但父母卻是最需要學習,最需要上崗證的。

嬰幼兒階段,父母是全身心的陪伴和照料者。

小學階段,父母是引領者。

中學階段,父母兼於引領者和朋友之間。

大學和工作階段,父母是朋友和建議者。

孩子成家立業後,父母是同行者。孩子成家後,組建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生活,父母是一起的同行者。父母可以將自己的生活經歷講與孩子,分享自己的生活閱歷。

作為父母,我們要給兒女培福,我們要多做一些善事,助人的事情,有益於社會的事情。

子女慢慢地受到父母的薰陶,自己又明白這個道理了,這樣子女也能夠用這個道理去過這一輩子。

同時,將來他們用這個道理教育自己的子女,這樣我們的家庭就不會出現破敗,出現傷天害理,敗德、敗壞家門的事情。

有了高素質,有了福德,有了智慧,孩子自然就趨向正面,趨向於善,趨向於幸福安樂、吉祥如意。





學習做人


感覺自己教不好孩子,這很正常。畢竟我們都是最開始做父母,誰也不是經過培訓才上崗的,需要自己跟著孩子一起成長。

早高峰的地鐵上人擠人,等到幾個上人大站經過後,車廂裡面所有人已經親密無間,堪比加量不加價的良心牌鹹魚罐頭,一條一條的“魚體”背貼面胳膊挨胳膊地擠在一起,在車廂充滿各種氣息和體味的車廂裡越發感覺到生活的真實。

隨著急匆匆的減速停車,整個車廂的人們齊刷刷齊心協力地倒向一側,除了一兩聲哎呀聲,居然沉悶的像沒發生過什麼,站好的諸位接著玩手機的玩手機,看書的看書。每個人捱得是那麼的近,可是心離得是那麼遠,彷彿同在車廂內,時空卻不同,每個人的臉近到遙遠疏離。

忽然,“嘖嘖”一聲,是個不耐煩的女音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順著她聲音看到她努力伸手拍大腿的畫面,原來她面前座位上坐著的小男孩伸腿踢到了這女子的腿。那個小男孩兒虎頭虎腦大概五六歲的樣子,正在車廂裡坐得無聊至極,看那小傢伙扭來扭去的身體我就知道剛才是他的腳丫踹到了那個女子。

其實,一個小孩兒能踹多痛? 可能就是髒了一些而已,每個人感覺不一樣,個人覺得還不至於發出蛇吐信兒的嘶嘶聲,我心裡不以為然。下一秒鐘我忽然驚呆了,坐在小男孩身邊的爸爸忽然揍了小男孩一巴掌:叫你別動別動你不聽,我看你就是找揍。孩子媽媽看來是想護著孩子還沒來得及,留下一臉蒙圈的孩子哭了起來。看著哭泣的小男孩兒我有些心疼:他一定還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被打的吧?他一定還不知道為什麼。

其實,小孩兒活潑愛動,尤其是長途地鐵一兩個小時,不用說淘氣愛動的小男孩兒,即便是文靜的小女孩兒也不能忍住動腿動腳啊。這個時候,如果孩子碰到了人,除非故意調皮打人踢人的熊孩子,一般都是無心之舉,大人這個時候要做的無非兩條:

一,和孩子說咱們不小心碰到阿姨了,快跟阿姨說對不起;

二,如果孩子不願意說,可以替代孩子跟被碰到的阿姨說對不起。

實在不用因為自己懊惱而伸手打孩子,其實我瞭解這個爸爸的心理:他有些懊惱孩子動來動去碰到人給自己丟臉了,此刻自己的臉面更重要,覺得不好意思,於是不分青紅皂白打了孩子。這個時候,與其說他在教育孩子,不如說在保護自己的面子。

實際上,莫名其妙打孩子一下,除了讓孩子驚恐,痛苦,不知所以外,根本沒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管教孩子的重點在於教,教孩子修改不正確的行為,教孩子面對突發事件時候的應急措施,教孩子承擔責任和處理問題的後果,這才是管教的重點。

蒙臺梭利說過0-6歲的孩子有吸收性心智,孩子對待周圍的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並且具有超級“學霸”都沒有的本領,像海綿一樣吸收周圍環境給他的各種影響和刺激。

這個階段的孩子是最最有學習力的,正處在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候,可以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給他投射了什麼,鏡中就顯現出什麼。像地鐵上小男孩的父母面對孩子不小心碰到別人的反應,也會在小男孩的腦海裡形成記憶。小男孩即使捱了打,可是由於父母並沒有告訴他哪裡對哪裡錯,為什麼捱打(其實這樣的小事道歉可以解決,根本沒必要打孩子),那麼小男孩的打等於白捱了,他還不知道自己哪兒有問題,還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

這時候,爸爸媽媽應該做的就是告訴他事實和道理,不要覺得孩子小隻把孩子當做孩子,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人,你告訴她事情因果和處理方法,他會知道。說不定什麼時候他就自然運用上了,並且運用的很好。

父母們也不應該因為孩子小就不按規則和要求來要求孩子,你不教他,那他可真的就不懂了。父母們不要覺得孩子小什麼也不懂,就可以對孩子呼來喝去,不講前因後果,不講道理。

父母們也不要覺得孩子是孩子,自己有權利如何對待孩子,自己有權利獨斷專行,可別忘了,我們都是第一次當父母,並且也沒有經過上崗培訓啊,在做父母這件事兒上,我們和孩子一樣都是第一次,所以我們要虛心,要蹲下來和孩子一個角度看世界,或許他真的有自己的理由,或許他會給你呈現一個不同的世界。

父母愛孩子人之常情,生命本能。可沒有誰是完人,不會犯錯誤。即便是愛孩子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注意到孩子的想法。我們知道人生在世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錯誤中成長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咋說?

但無論如何為人父母的我們記住:對孩子的教育沒有範本,是需要走心的。

作為父母的我們需要放低自己大人啥都懂的姿態,蹲下來真正的去了解孩子,學習教育方法,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去面對興趣愛好、生活習性、習慣品格等問題以及各種教育的問題。

懂得才能更好的陪伴,無條件的抱持才是父母該給孩子的最珍貴禮物。

讓我們陪孩子一起成長,成為更好的父母。

你的孩子,

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

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

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

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

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

變得象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

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

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裡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

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數學媽媽倆個娃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天才,換句話說孩子不是被教會的,而是通過他與生俱來的天賦學會東西的,孩子生來就有好奇心、有學習能力,一出生就學會了吸奶,然後學會吃手、坐直、爬行、站立、吃飯、穿衣、整理玩具、說話等等,那麼為什麼有些孩子到了上學的時候會和別人拉開距離呢?身邊人的影響很重要。如果家裡的人都喜歡學習,在家庭裡營造出了學習向上的氛圍,孩子自然會願意學習,家裡人有禮貌,尊重對待每一個人,孩子自然也學會了尊重別人。總之,教育就是用生命影響生命,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孩子的親密接觸者必須先成為那樣的人,當然這個人不一定就要父母本人,可以是孩子最要好的朋友、最親密的兄弟姐妹,總之是最能影響孩子的那個人。


qiuhuayue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做為父母給予了孩子生命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孩子出生時如同一張白紙,如同一臺剛出廠的記算機,安裝什麼程序將來就能做什麼樣的事,孩子多陪伴,孩子在成長,家長在孩子成長時邊學習邊幫助孩子成長,灌輸正能量指引樹立正確三觀!




又起炊煙


父母如何培養教育孩子真的是一門功課,需要不斷學習,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一萬個家庭,就有一萬種培養教育孩子的方法,又會培養出一萬種孩子。

父母的言行就是無聲的老師,自覺或不自覺的榜樣,強有力地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功效,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時時、處處、事事都嚴格要求自己,成為孩子人生的好榜樣。

英國教育家洛克也主張在教育孩子時,與其讓孩子記住規則,還不如給他樹立榜樣。他強調示範和環境的教育作用,反對單純的說教。他說:“無論給孩子什麼教訓,無論每天給他什麼樣的聰明而文雅的訓練,對他的行為能發生最大影響的依然是他周圍的同伴,是他監護人的行動榜樣。”

日本教育家井深大認為,父母的言行是子女最好的教材,一流的父母造就一流的孩子;要讓孩子進一流幼兒園和一流學校,但更重要的是必須要使孩子在一流家庭裡接受薰陶。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是孩子最初的模仿對象,孩子從父母那裡學到的品質、人格、習慣和處世態度,對他一生的發展都會產生極大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