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果吸菸者的肺給不吸菸的人裝上,那麼不吸菸的人會有煙癮嗎?

深井下的蛇


你誤解吸菸成癮了,肺只是承擔香菸擔來的傷害,真正讓人上癮的香菸中的尼古丁對大腦的刺激。其實任何外部能讓人上癮的物質,例如酒精、毒品,都是因為刺激大腦中的獎賞系統面上癮的。

一根小小的香菸,燃燒起來,就有數千中的有害化合物質進入人體和散發到空中(二手菸的危害)。大部分去了呼吸系統,傷害最深的一般是肺、心臟、胃等,但這都不是讓人上癮的原因。

真正讓人對香菸有癮的是尼古丁,所以吸菸上癮,其實就是尼古丁成癮。尼古丁是一種神經毒素,通過肺臟和口腔粘膜吸引,10到20秒就可以迅速到達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讓人感到興奮,產生解除疲勞、振作精神的感覺。

這種感覺跟吸毒人員在吸食完後,人會興奮或舒適是一樣的原理,都是因為人體大腦中的獎賞系統被外來物質刺激的,分泌更多快樂因子-多巴感 。當然,香菸所帶來的興奮感還是比毒品弱多了。

所以換一個吸菸者的肺,假設已經被煙傷害的挺深了,那也只會讓人的呼吸比較困難,經常咳嗽,稍微運動一下就喘不過氣來。至於說對香菸會不會有癮,這就要看此人以前有沒有接觸過煙。

如果沒有的話,那麼就會跟第一次吸菸一樣,並不適應,會引起胸悶、噁心、頭暈等不適,但如果吸菸時間久了,尼古丁反覆刺激著大腦和中樞神經,促使各器官對尼古丁產生依賴性,此時煙癮就纏身了。

上癮之後,菸民如果沒有及時吸食或是戒菸,就會出現戒斷症狀,具體包括:驚慌、出汗、腹瀉、流淚、流涕、顫抖、頭痛、昏昏欲睡、飢餓、打哈欠等生理反應,以及不安、易怒、失去自我控制、焦慮、抑鬱、失眠等精神問題。

強烈難受的戒斷症狀是菸民不敢輕易戒菸的一大原因,再加上很多吸菸者認為香菸有提神、解悶、消除疲勞等“神效”,導致對香菸產生一種心理上的依賴,所以煙癮越來越大,欲罷不能。


王醫生談精神病


這種情況,不吸菸就不會有煙癮,但吸過了煙就易產生煙癮了。

菸草屬於“嗜好品”,嗜好,是受心理影響的。一個不吸菸的人,對菸草並無心理上的依賴,只要他以前沒吸過煙,就算給他移植一個吸菸者的肺,這也影響不到他對菸草是否產生心理依賴。沒有這種心理傾向,就不會形成“嗜好”這種反射行為,所以,只要他不吸菸,以後也不會吸。

但若是吸了煙以後,那就很難說了。菸草除了從心理上對人有安慰作用,在生理上對肺這個器官也有安慰作用。——事實上,這正是許多戒菸者復吸的原因。

菸草之所以能成為嗜好品,是因為它存在一定的藥理作用,固定的藥理刺激,會有成癮性。人的本能是接受感覺安慰的,比如視覺安慰、聽覺安慰,當然也存在嗅覺安慰、味覺安慰等。菸草產生藥理作用,是會影響到肺的,對肺有生理安慰作用。

一個吸過煙的肺,只要再接觸到煙,自然而然會產生之前產生過的反射,很容易就接納它,再次體驗到曾經體驗過的生理安慰,會覺得很舒服。而人是遵循慾望生存的動物,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為了再次體驗這種生理安慰而去接觸菸草,也就再次成癮。

所以也說,這是很多戒菸者復吸的一大原因。很久不吸菸,都已經漸漸淡忘了,突然吸一兩次,就非常非常容易再走回吸菸的老路。

所以,題目的這個問題,其實也是復吸者面臨的問題。

要消除掉這種生理安慰對肺的影響,就需要充足的時間讓肺產生器質性的變化,讓肺逐漸恢復正常生理狀態,不再形成菸草帶來的生理反射。所以,那些真正戒了許多年煙的人,他們即使突然又吸了一兩次煙,也不易復吸。

而幫助戒菸,其中一個手段就是運用各種方法,促進肺的恢復,促進其器質性變化,斷絕這種生理反應。越早達到這個階段,徹底戒菸的成功率越大。也因此,才會有那麼多針對養肺的戒菸產品,尤以各種中藥湯劑、茶飲居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