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經典史詩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宏大敘事下的人物命運與精神



經典史詩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宏大敘事下的人物命運與精神


這部史詩電影上映距今大半個世紀過去了,但依然是世界電影上一部無與倫比的經典史詩鉅作,是所有電影人魂牽夢繞的一部傑作,它的每一個要素都折射著迷人的光彩,至今讓人回味無窮,是名副其實的難以逾越的電影史詩豐碑。

經典史詩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宏大敘事下的人物命運與精神

1962年上映的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是一部偉大的沙漠史詩傳奇電影,曾獲得美國金球獎4個獎項,第35屆奧斯卡獎7項大獎和2項提名獎,英國學院獎3項,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1項,並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可謂是拿獎拿到手軟。

今天,我們就《阿拉伯的勞倫斯》這部電影的故事背景和敘事風格進行簡單梳理,希望廣大影迷朋友交流探討。


一.《阿拉伯的勞倫斯》的故事背景

如果單說勞倫斯,大家或許並不熟悉,但若要提起溫斯頓倫納德丘吉爾,我想大家並不陌生。是的,這裡的丘吉爾就是後來叱吒國際風雲的大名鼎鼎的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

經典史詩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宏大敘事下的人物命運與精神

一戰時期,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之下,而奧斯曼帝國和德國結成盟友,在歐洲境內連續發動了戰爭,以英國為首的歐洲盟軍想通過對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阿拉伯起義軍形成呼應,共同對抗奧斯曼,從而形成戰略上的支撐。但此時的阿拉伯義軍各自為陣,互相猜忌拆臺,毫無戰鬥力可言。

經典史詩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宏大敘事下的人物命運與精神

而英國牛津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的勞倫斯曾在大學期間在敘利亞和巴基斯坦等中東地區進行過旅行並研究考古遺蹟,徒步穿行數百公里,熟悉十字軍城堡等歷史遺蹟,也曾遭到槍擊和搶劫,畢業後又在敘利亞繼續逗留,這段時期,使得他對中東的歷史和文化研究有一定基礎,並加深了他對阿拉伯人的瞭解。


1914年,勞倫斯被英國軍隊僱用後派往西奈半島和內蓋夫沙漠進行考古,實際上是協助英國軍隊調查奧斯曼軍隊的一些情報線索。一戰爆發後,勞倫斯以開羅情報官的身份加入了英國軍隊。成為了一名情報人員。

後來,在英國戰地指揮部做了兩年的文書工作,這讓他對土耳其和阿拉伯之間的情況瞭如指掌,如此,1916年,他親自參與策劃並指揮了阿拉伯起義,這次起義最終成功,阿拉伯人將土耳其軍隊打敗,佔領了大部分失去的領土。

經典史詩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宏大敘事下的人物命運與精神

勞倫斯瞬間成為了英國和阿拉伯民族的英雄,被各種讚譽和榮耀籠罩。因為,一個世紀前,曾經有一位同樣畢業於牛津大學的偉大冒險家也曾試圖在中東地區率領阿拉伯人反抗奧斯曼的統治,但最終遭到了失敗,而這位失敗者就是赫赫有名的大詩人拜倫。因此,勞倫斯和拜倫似乎有著同樣的性格,就是對壓迫的反抗和對自由平等的追求,這種浪漫主義思想讓他們狂熱追逐人類命運的解放。

經典史詩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宏大敘事下的人物命運與精神

勞倫斯後來回國,在得知英國政府違背了當初答應的幫助阿拉伯建國的承諾後,內心十分鬱悶,他拒絕了對他頒發的爵士勳章,鬱鬱寡歡。


1921年,他被戰地秘書丘吉爾推舉為中東地區顧問,直到1922年回國,他以另一個身份參加了皇家空軍但很快被解僱,後來又加入皇家坦克軍團,1925年又轉回皇家空軍,還以偶像蕭伯納的筆名發表了作品。1935年死於摩托車車禍。

經典史詩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宏大敘事下的人物命運與精神

以上是真實的英國勞倫斯的個人經歷。

勞倫斯自傳的個人回憶錄《七根智慧之柱》在後來逐步被人們知曉,英國人和阿拉伯人對勞倫斯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賦予他英雄的稱號。再後來,英國和阿拉伯有許多地方塑有勞倫斯的雕像。

經典史詩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宏大敘事下的人物命運與精神

而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的產生則發生在1960年。

編劇邁克爾·威爾遜費勁皺著終於說服了勞倫斯的兄弟,並同意將《七根智慧之柱》的小說改變成電影,並將電影改編權賣給了製片人薩姆·斯皮格爾。於是,這部經典的沙漠史詩傳奇電影開始了它的生命的萌芽。劇本由邁克爾·威爾遜、羅伯特·鮑特共同創作,在《七根智慧之柱》的小說基礎上,採用了"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寫作手法,將勞倫斯在阿拉伯時期的真實故事編寫了出來。

經典史詩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宏大敘事下的人物命運與精神

然而,這部電影的命運似乎和勞倫斯一樣傳奇,曾出現了令人唏噓的意外事件,成為了影史上的談資。

首先,這部電影沒有一句女性臺詞,所有的女性均沒有設計臺詞,更叫人哭笑不得的是在電影拍攝期間,編劇羅伯特鮑勃因為示威遊行而被捕入獄,而劇組不得不停拍三月。

後來在約旦取景拍攝期間,國王侯賽因經常來探班,並對劇組支援了阿拉伯軍團來協助劇組工作,後來侯賽因和片場的一位英國女秘書戀愛,後來結婚生子,生下了約旦的阿卜杜拉二世國王。而海市蜃樓的拍攝,造就了"大衛李恩鏡頭"。

這些種種的細枝末節,均構成了《阿拉伯的勞倫斯》這部電影的不朽傳說,成為電影產生的真實背景。

經典史詩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宏大敘事下的人物命運與精神

二.《阿拉伯的勞倫斯》風格淺析

《阿拉伯的勞倫斯》的是完全根據真實的歷史人物而拍攝的一部戰爭史詩鉅作,但它卻匠心獨運,跳出了以往戰爭片敘事的戰爭場面,在精巧的藝術手法上形成了鮮明的戲劇性表達,同樣將戰爭帶來的緊張氛圍展現的淋漓盡致。

因此,這部影片的風格特點,一直以來作為電影研究領域的經典範本而受人追捧。

經典史詩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宏大敘事下的人物命運與精神

1. 戰爭電影中的浪漫主義色彩

影片一開始的時候,勞倫斯玩世不恭放蕩不羈的表現就給觀眾帶來了一些挑動和撩撥,這似乎是浪漫主義人格均有的熱血勁兒,但是往往這樣的狀態下是憂鬱和孤傲並存的眼神。

勞倫斯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同時也是一個浪漫主義者,他渴望拯救弱小,渴望融入人類命運的長河,但他又和組織格格不入,處處碰壁,這在影片的開始和影片的結尾均有表現。開始的勞倫斯不屑軍隊生活,似乎對上級和同事的安排沒有多大樂趣,結尾的勞倫斯憎惡欺騙和背叛,憎惡虛假的饋贈和獎賞,他時刻將自己對阿拉伯的情感擱置在第一位,也因為對阿拉伯做出的欺騙而深深懊悔自責。這就是典型的浪漫主義人格的狀態。因此,這部電影首先在人物塑造上尊從了浪漫主義和英雄主義的特徵。

經典史詩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宏大敘事下的人物命運與精神

而在故事敘事中,導演運用了許多小細節,對人物性格和這種浪漫色彩進行了描述和刻畫,使觀眾在觀影的同時,被強烈的浪漫色彩所感染。比如他快意恩仇的出發,他的飄忽不定,他處於困境中的艱難抉擇,他聰明睿智的另類做法,包括他的博愛和善良,都在影片中逐一展現,形成了浪漫騎士的風采。

對一部戰爭片來講,導演拋開激烈慘絕的戰爭場面,通過大量的"行軍"鏡頭來表現人物處境的艱難和時代背景的複雜性。而在這種處境中,勞倫斯表現出的跨種族跨宗教的人格魅力和人道主義精神十分突出明顯。這就形成了影片的另一層精神內涵,對戲劇想張力形成了強大支撐。

經典史詩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宏大敘事下的人物命運與精神

影片結構中大的矛盾衝突和小情節的起伏,都構成了這種史詩般的敘述風格,勞倫斯漫遊在這種空前複雜而極端的環境中,遊走奔波,淡定自若,這種狀態似乎是廣袤海洋上漫遊的一隻船舶,既有風平浪靜,又蘊含著生命的死亡遭遇。這正是浪漫主義的色彩,這種精神亦是浪漫主義的精神。


2. 攝影鏡頭中的西部風格

經典史詩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宏大敘事下的人物命運與精神

《阿拉伯的勞倫斯》影片的攝影風格堪稱電影美學上的傑作,大量的外景和大景別,無不展現著這種沙漠戈壁和原野上的空曠廣袤,置身於其中的人類顯得渺小卑微,但他們奔襲逃竄,互相攻擊,這形成了極強的對比。

沙漠風情在攝影鏡頭裡展現出了非同一般的迷人色彩,在自然光的投射下,加上構圖的精美,讓中東地區部這種多民族多信仰的複雜地帶的神秘性大大增強。

經典史詩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宏大敘事下的人物命運與精神

大全景下展現了恢宏大氣的風景和光影的交織,讓這種歷史滄桑感瞬間瀰漫開來,這種西部風格的攝影手法貫穿了影片的相當一部分時長。

黃昏落日的光暈映照著希望和和諧的囑託,而驕陽灼燒的畫面又時刻在焦烤著生命,刺眼的光芒和乾涸的沙漠,踉蹌的腳步和乾裂的嘴唇,無一不是在刻畫著人物的命運。

經典史詩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宏大敘事下的人物命運與精神

攝影師在大調度場面中將群像的奔襲和戰爭的場面交代的十分充分,形成了強烈的視覺的衝擊力,然在細節的雕琢方面,又十分巧妙,每一個細節都預示著下一個情節點的爆發,讓人時刻不敢鬆懈。

經典史詩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宏大敘事下的人物命運與精神

所以,影片整體展現出來的人與自然的對比,自然風光的粗獷豪邁,都形成了西部畫派的風格,將故事的主題和人物命運勾陳的十分通透和耐讀。


3. 英雄主義的敘事手法

英雄主義一般分為個人英雄主義和歷史英雄主義。但《阿拉伯的勞倫斯》中展現的勞倫斯在浪漫主義性格的外表下,卻有著英雄主義的冒險精神。他受命去團結阿拉伯各部落的起義軍,這是一般人難以完成的人物,但勞倫斯卻選擇了這次冒險。因此,在這個側面,我們就可以看清勞倫斯所具備的這種個人英雄主義,他本來就厭惡欺壓,厭惡霸權,厭惡侵略,正是這種來自心靈的良知,驅使他要去冒險。

經典史詩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宏大敘事下的人物命運與精神

但顯然,在影片中,他不僅完美表現了個人英雄主義的情結,同時也出色完成了阿拉伯地區反抗奧斯曼土耳其的霸權,這種結局,就不單單是個人英雄主義的表現,而更是一種歷史英雄主義的寫照。

在勞倫斯身上,我們看到了所有英雄電影中的主角所具備的種種品質,擔當、責任、包容、果敢、聰明、自負、糾結、忍耐、悲劇性人格——不一而足,勞倫斯具備了這些英雄的特質,他孤傲、自負、不合群等等,都構成了戲劇人物的要素,而這些要素指引著整個故事情節的走向和結果。

經典史詩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宏大敘事下的人物命運與精神

《阿拉伯的勞倫斯》整個影片中瀰漫著這種英雄主義的氣氛,決鬥、殺伐、戰勝對手的大義凜然和主持公正的氣魄都十分明顯,讓這種英雄主義成為了一個鮮明特徵。


4. 反戰思想和勝利者的把戲

《阿拉伯的勞倫斯》這部影片長期經受著兩種不同的質疑和評價。一種聲音認為這是一部氣勢恢宏的偉大史詩電影,主人公勞倫斯的人道主義精神和歷史責任感深受人們的尊敬和推崇,它超高的領導組織能力和卓爾不群的超人智慧,都是讓觀眾對其致以崇高敬意的理由。

經典史詩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宏大敘事下的人物命運與精神

另一種聲音認為,阿拉伯地區本身形勢複雜,在澳斯曼土耳其的多年的通統治下,阿拉伯人渴望通過反抗獲得自由,建立自己的國家。而以英國為代表的盟軍協助之下,阿拉伯人民終於擊敗了奧斯曼,這本該是一種十分偉大的救援。但是,英國政府卻反悔了最初的承諾,讓勞倫斯背叛了阿拉伯人民,這種情況不免讓人氣憤和無奈,趕走了奧斯曼帝國,又來了英國殖民主義,這樣的勞倫斯又有何價值可言呢?而政府出賣了勞倫斯,更是讓觀眾十分難以接受,這種窩囊氣帶來了人們內心的不滿和怨恨。

經典史詩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宏大敘事下的人物命運與精神

長期以來,這兩種論調在影評的對壘中相殺相愛。然而,《阿拉伯的勞倫斯》其實在影片的開頭和結尾都告知了勞倫斯的反戰思想,他從起初的不願意尊從命令,到中途的勸解調和,再到後來對敵人的寬恕——直到他看清了人性的醜惡,他開槍殺死了自己千辛萬苦救回來的青年。這樣的勞倫斯何嘗不是在反屠殺和屠殺的路上徘徊呢?

經典史詩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宏大敘事下的人物命運與精神

但是,當我們最終知道了真相,這些屬於勞倫斯和阿拉伯的勝利其實都不是真正的勝利,真正的勝利屬於英國殖民者的時候,我們同勞倫斯一樣悲涼和憤懣。但是,勝利者的把戲其實一直捉摸不透的,這不正是這不電影所要批判的嗎?這不正是電影中的勞倫斯所一直反對的嗎?而這種反戰思想他從來沒有丟棄,他並沒有以一個真正的勝利者自居,邀功請賞或高談闊論昭告天下讓人們記住他,甚至擁戴他。

經典史詩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宏大敘事下的人物命運與精神

被勝利者的把戲欺騙的勞倫斯自責而懊悔,他內心鬱悶而煩惱。這正是《阿拉伯的勞倫斯》所帶給觀眾的思考,那就是勝利者的把戲永遠不要輕信。而保持內心的一顆純粹的真心,才是生命長久而永恆的光澤。

經典史詩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宏大敘事下的人物命運與精神

讓我們想向偉大的勞倫斯致敬,向經典的史詩鉅製《阿拉伯的勞倫斯》致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