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去世患者病理解剖有結果嗎?藿香正氣水能用於預防嗎?權威迴應來了

2月2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在京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治療與患者康復有關情況。

新冠肺炎去世患者病理解剖工作有何進展?藿香正氣水等藥物能不能用於預防?新冠肺炎治療臨床有什麼最新發現?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專家圍繞公眾關心的話題進行了回應。

去世患者病理解剖有結果嗎?藿香正氣水能用於預防嗎?權威回應來了

累計治癒與累計死亡13.8:1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表示,全國累計治癒病例數與累計死亡病例數的比值進一步擴大到13.8:1,治癒率持續上升。下一步,要繼續緊緊扭住城鄉社區防控和患者救治兩個關鍵,按照分區分級差異化的防控策略,進一步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措施,重視輕症患者治療,加強重症患者救治,切實鞏固好防控成果。

11例病理解剖已出初步結果

“新冠病毒感染是一個新發傳染病,對它的發病機制、病理特點、組織學損傷等一系列問題都不是很清楚,病理解剖工作對回答這些問題至關重要。現在確實有很好的消息,有11例病理解剖去世的患者,初步結果大體上可以看到比如痰堵、肺部病變,包括一些血栓的形成,對臨床已經有一定的指導價值。”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介紹。

病理解剖從大體標本到組織學、分子病理學、病原學等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現在病理專家在和臨床專家一起討論已經見到的結果。單純病理結果只是從病理上看到的,一定要結合臨床做綜合判斷,包括病人的基礎疾病,既往疾病情況等。到底死因是新冠病毒感染、其他基礎病,還是炎症因子風暴等,這些數據很快就會報出來,然後供臨床治療決策做重要參考。

王貴強說,病理解剖是一項非常高風險的工作,感謝從事病理解剖的各位病理學專家的貢獻,也感謝臨床醫生做積極的動員工作,更要感謝故去的這些患者及家屬對病理解剖工作的大力支持。因為只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使我們更好地瞭解這個病的特點,更好地指導臨床救治、降低病死率。

藿香正氣水不能用於預防

北京地壇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醫師王融冰表示,現在中西醫結合的覆蓋率面非常大,通過前一階段的治療效果和後一階段中藥介入後的治療效果的比較,可以發現中西醫結合治療確實發揮了比較好的效能。對於輕症病人,用中藥以後可以迅速改善發熱症狀或者減輕咳嗽症狀,使其病情不再往重症發展。重症期使用中醫藥不但可以改善這些症狀,對於和呼吸相關的指標也有一定改善,這就阻斷了病情繼續向危重症發展過程,降低了危重症的發病率,同時也就等於降低了病死率。

截止2月27日,清肺排毒湯已經在10個省66個定點醫療機構開始使用,參與觀察的病人是1183例。本著急用、實用和效用的導向,在臨床開展了觀察研究,納入觀察病例1183例,現在已經有640例出院,457例症狀改善,療效非常好。

針對藿香正氣水等醫學觀察期用藥能不能用於預防的問題,王融冰表示,醫學觀察期推薦治療的是有症狀的人,有些人感到虛弱、乏力,甚至有些人有腹瀉,我們推薦了中成藥藿香正氣水、正氣散、正氣丸等等;有些覺得自己有點不舒服,甚至自己有點發熱,也推薦了一些具有清熱作用的中成藥;這些藥物的使用並不是為了預防,所以不主張沒有症狀的人使用中成藥預防,沒有意義。預防還是要按照國家規定,按照衛健委和國務院規定,做好聯防聯控,做好個人防護,不到疫區去、不參加聚會,戴好口罩,做好衛生,保護好自己的家人,保護好周圍工作的同事,這樣才能真正起到預防的作用。

多措並舉降低病死率

在談到重症患者的治療方法上,王貴強介紹:一方面強調積極的氧療,保證有效的氧供,同時預防各種併發症,保護重要的臟器;另一方面強調早干預。通過長時間的臨床探索,發現很多指標可以作為早期的預測預警指標、進行及時干預的指標。包括病情快速變化,比如持續高熱、淋巴細胞逐漸減少,乳酸水平或者白細胞介素-6、C反應蛋白這些炎症指標快速增長以及影像學快速進展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更早干預的早期指標。通過這樣的一系列方法可以更及時地處理可能的問題,不至於病情持續惡化。

此外,有一些新技術、新療法,通過診療方案的更新充實到治療中,包括恢復期血漿治療、血液淨化治療、幹細胞、抗病毒等等,我們實時在更新。希望通過這些新技術新療法的應用,進一步降低病死率,在臨床中發揮一定的作用。

“我們根據發病機制的研究,也包括近來的病理解剖的結果,包括對一些死亡病例的研判,發現血栓的形成、突發的心梗以及嚴重的合併感染等等可能是最終病人病情進展的非常重要因素。”王貴強介紹,已經針對性的出臺了一系列的相應辦法,比如低分子酐素避免或降低血栓的形成,抗真菌藥物的及時使用,針對痰堵、肺部病變等做霧化吸入、稀釋痰液、進行吸痰等等。通過這些辦法,我們渴望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癒率。

END

經濟日報經點科學工作室

記者:吳佳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