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低年級孩子能否喜歡看圖寫話,取決於課程的哪些方面?

誰的大碗麵


孩子的興趣培養一直是個老大難的問題,我覺得首先不能站著大人的角度,用成人的思維去理解和引導孩子,因為孩子的思想認識和對世界的感知和大人肯定不在一個維度,這是首要的。

其次,看圖寫話,其實本不必看做一個課程,或是一種學習的負擔,可以當做是一種親子游戲,引導孩子對看圖寫話產生興趣,或是通過獎勵(精神獎勵)來逐漸的讓孩子認識到,看圖寫話會得到大人的認可,這樣可能會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謝謝!


歷史梗


低年級學生綜合思維,和系統思能力差。要學生寫畫要安排在新課講解後,老師結合講解內容,安排與之有關的寫畫內容。這樣有利於課文的深化,形象的理。

同時也完成了學與做過程,。等於學習與應用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課程安排要從講到做到評.再做再評。這樣返復訓練一段,學生水評很快提高,因此也就喜歡去做。..

從趣味性,好奇點,探索點,增加引力。儘量挑逗他們好奇心和求知慾。.🍎🍎🍎


豐澤種植


一、低年級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父母天天陪伴小孩看圖識字,有意識的培養這種習慣!

二、多和孩子一起親近自然,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三、父母帶孩子經常去圖書館或買書,和孩子一齊閱讀,並有意識的訓練多看,多寫,不在於寫得多長,寫出真實的想法,和圖文對比,寓教於樂!

總而言之,低年級孩子的自控力較力,還是要父母多引導,多陪伴,多閱讀,多訓練……





向麗華zqs


我覺得這是一個教學“方法論”的問題。我認為對於處在接受基礎教育階段的低年級孩子而言,既不能一味地“填鴨”,也不能“聽之任之”,而是要在“投其所好”的同時,“循序善誘”,因材施教,科學引導。

一般而言,10歲以下的孩子最感興趣的東西是食品,最喜歡做的事情是“吃”。這說明,他們的心智雖然處於萌芽階段,但絕對已經有了自己的“好惡”。學習也是一樣,不能孩子喜歡吃什麼,就頓頓吃,天天吃。這樣的“挑食”“偏食”,天長日久,會導致孩子“營養不良”,影響孩子“發育”。

孩子不僅僅在心靈上是“一張白紙”,在認識知上同樣也是。這就要求我們不能太“慣”著他,不能讓他太“任性”。學習的方法在於引導、培養,學習的途徑在於探索、開拓。多讓孩子掌握一些獲取知識的方法、途徑和能力,對於孩子畢竟有百利而無一害,因為說到底,對於打基礎階段的孩子而言,方法要比結果重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多給他幾把“金鑰匙”,他自然會去走進知識的殿堂。


燕東全鏡頭


我認為應該從兩個方面講,一是看圖方法,二是在課程中激發孩子興趣。

一、首先要讓孩子學會看圖,看圖的方法是:

方法步驟

1.看“全”:

就是統觀全畫,看圖上畫了些什麼,它們有什麼聯繫;不要遺漏畫面的內容。

如果畫的是一件事,就要看這幅畫是不是告訴了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經過、結果及事件中的人物,從而掌握圖畫的大概內容。

其中,有些是直接能從圖上看出來的,而有些可能要通過畫面進行推測、想象才能知道的。

2.看“細”:

就是在看“全”的基礎上仔細觀察圖畫的各個局部情況,看圖畫中有什麼人物、景物、事物。

這些人物各自在幹什麼,人物的動作、表情怎樣,人物之間有什麼關係等,從而進一步明確圖畫的主要內容

3.看“深”:

就是深入理解圖畫所表示的意思。

要根據人物的神態、表情等,設想他們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把“靜”的畫面看成“動”的,把畫中的事物和人物看成“活”的,從而深刻地理解圖畫主要內容和它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二、抓住小孩子的興趣。

說寫結合,多渠道培養學生的寫話興趣。

1.利用生字組詞、擴句,把部分生字,詞語串起來說完整的話,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鼓勵學生把說的話寫下來。

2.立足課本,上好口語交際課。新教材每單元都設立了一個口語交際,貼近學生生活。口語交際涵蓋了聽和說的能力,而且凸顯語文是工具性的重要特徵。在指導說話之後,將內容寫下來。

3.實驗教科書的插圖特別豐富,是極好可利用的資源,讓學生展開想象,讓學生給書上插圖配文。在此過程中,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大膽想象。

4.立足課內文本,讀中生趣,趣中仿寫,仿造生成自己的作品。

5.拓展課內,續編故事,大膽想象,自由寫話。

6.喜愛活動是學生的天性。順應兒童這一心理特點,配合時令、節日和少先隊中在玩樂活動中訓練說話寫話,在玩樂遊戲中讓學生細心觀察活動過程,既強化了說寫意識,又鍛鍊了說寫能力。

7.動手操作寫話,在老師的指導下,做小製作、小實驗、遊戲,然後介紹製作、實驗、遊戲過程,或描述小製作的外形,遊戲時的歡樂情景,然後把這些都寫下來。

8.利用兒童喜歡的玩具,愛吃的水果,讓學生看看、想想、說說、寫寫,激活了兒童的生活積累,創建了生活化的興趣寫話課堂。

9.通過兒童愛看動畫片,喜歡動態畫人物的心理,引導說說寫寫,提高了寫話興趣。

總之,在實驗過程中,創設氛圍,使學生敢說想寫,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樂記善寫,引導使學生會說會寫,還學編童話,培養學生創造性說寫能力。在以後的課題研究與教學活動中我還會繼續秉承“興趣教學”這一觀點,使學生樂學、愛學.


曹州棍哥


低年級孩子正是對什麼都充滿好奇的年齡,也是認知的開始,父母要經常引導孩子,對物品的大小、形狀、顏色講解,讓孩子認知一個物品的大概,慢慢深入引導家裡的家用電器什麼的,並說明這些電器的用途。孩子就會知道並且區分哪些是玩的,哪些是有用的。說到孩子能否喜歡看圖寫話,還是需要父母的引導,因為父母是孩子認知世界的第一任老師,低年級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父母天天陪伴小孩看圖識字,有意識的培養這種習慣;多和孩子一起親近自然,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父母帶孩子經常去圖書館或買書,和孩子一齊閱讀,並有意識的訓練多看,多說,多寫;孩子學習也需要一個氛圍,多參加同齡孩子的一些看圖寫話輔導班。


我是駱哥


看圖寫話是2019義務教育新統編教材引導低段學生(一.二年級學生)進入習作的一個步驟或切入點,是學生繪本閱讀到群文閱讀的過渡檢測和實踐。即:通過圖畫(繪本)的意思,發揮自已豐富的想象,進行文字組裝,寫與圖(繪本)意思一致或相近一句話,幾句話,或一個段落至兩個段落。以達到用詞造句,用詞寫段的目的。低段孩子能否喜歡上看圖寫話,不光是要求教師在低段教學上有語文教學的趣味性,語言的兒話性,更注重課程設計上要多樣性。體現在對課程大綱的掌控把握,課堂教學的循循善誘和由淺入深的層層推進。針對一年級孩子,應該以訓練寫一句到三句話為主,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圖(繪本)的展示,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並輔以“說”,再寫,再展示,從寫畫→寫話→再到寫畫,讓學生從圖畫中想象到用詞造句,從句子中想象出圖畫,從圖畫感受語言表達的多樣性,從而鍛鍊學生書面的表達能力,增加他們對語言文字的認知和喜愛。而二年級孩子,則抓住圖畫(繪本)內容,由圖畫的景象寫出所表達的情感和思想,會表述和辨別生活中的真善美,假善醜。為三年級的全文習作作輔墊!當然,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他們愛上習作愛上語文的前提只有在課程設計上有趣味,加上教師的語言魅力,符合他們那個年齡段的認知特點,我想,讓孩子們喜歡你的習作教學,愛上繪本閱讀,那只是早晚的事!



教書匠老石


我覺得從這個年齡段孩子的興趣和好奇心作為切入點,寓教於樂或許可以最大程度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教育從小孩子抓起,應該不只是停留在學挍這個小環境裡,家庭氛圍,家長指導都應該跟得上,更需要電腦,電視和手機上的動漫,遊戲一類的相關娛樂性節目,這種社會性的大環境的配合和引領。少年強則國強,不應該只是一句口號!而應該是富國強民的根本,是全社會共識和共同努力的目標!因為未來是屬於他們的!


之子于歸www


目前小學語文,數學的閱讀量很大,而且很有跳躍性思維的東西,看圖寫話,看圖說話能夠增加孩子的閱讀興趣和組織語言的能力!現在幼兒園的老師給一個空白的紙,讓孩子自己在上面畫畫,畫完之後讓孩子自己在講一下畫裡面的東西!我覺得非常好。不過幼兒園的老師應該更能發現孩子們喜歡什麼,然後在交什麼。還有現在的口才教育培訓機構,也有這一方面的教育,給你一個東西,讓你介紹一下,它的用途,它的吃法,它是怎麼被買出去的等等,小朋友們都挺感興趣的,充分發揮想象力,我覺得讓孩子喜歡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家長也要引導孩子,仔細觀察,看孩子喜歡哪個類型的。現在小學的孩子,很難,而且很重要,老師也注意不到所有學生的變化,老師也很難,我覺得小學還是需要家長的配合,才能讓孩子更上一層樓!

一定要讓孩子自己說,自己想,不管他說的怎樣,都是他的想象力,家長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態放正確,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慢慢引導!


名字可以可以起真長


低年級孩子。能否喜歡看圖寫話。取決於。課程的安排一些圖書課。老師用圖書課來引導孩子們學習。讓孩子們通過看圖寫話。孩子們很容易產生興趣兒,產生想象力。通過老師一邊講解,通過圖文孩子們很容理解,學會學懂,學習成績一定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