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疫情当头,每天焦虑得睡不着”:试试这三招,助你赶走消极情绪

专注于职场·自我提升·心理思维

“疫情当头,每天焦虑得睡不着”:试试这三招,助你赶走消极情绪

疫情当头,这可把朋友菜头给愁坏了——原本打算年后换工作的他,如今工作更是难找,只能无奈地接受远程办公。

可是,复工后,公司却开始了各种奇葩规定,先是提出:疫情原因,大家在家办公,薪酬只发原本的80%。

而后公司又“宣称”为了提高效率,要求每位员工在家办公必须开着摄像头……

一连番的的举措,让菜头十分无奈——先是扣薪水,再是“被监视办公”,接下来不一定还要出什么规定呢。

就这样,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菜头开始出现了严重的焦虑情绪,每天工作提不起精神,老是走神,被领导批评。晚上睡不着,饭也不想吃,按照菜头的说法:“我怀疑自己是不是要得抑郁症了。”

其实不仅是是菜头,职场人多多少少都被消极情绪所困扰,使得我们时而踌躇满志,时而不思进取。

不少人认为,消极心态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并不需要特别注意。但,心态的力量的其实十分巨大,如果不加以引导,消极心态只会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最后眼睁睁地把你推向深渊。

因此,本篇文章,就“消极心态”为核心,旨在为你改善消极心态。

本文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01、消极心态的定义, 它都有哪些表现?

02、心态对我们究竟有多重要?

03、如何改善我们消极心态?

“疫情当头,每天焦虑得睡不着”:试试这三招,助你赶走消极情绪


1、消极心态到底是什么?

消极心态,其实是指个体因受自身或外在因素影响,而不满意于自身条件或能力,进而造成信心的缺失,而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又进而对人的社会生活产生消极影响的消极心理状态。

人们往往积极心态与消极心态并存,面对生活的压力与历练,若积极心态战胜了消极心态,即会促进人的进步,激发人性的优点使之为善;若消极心态战胜了积极心态,即会阻碍人的进步,激发人性的缺点使之为恶。

在现实中,消极心态可以有以下几种表现:

  • 没有目标,缺乏动力,生活浑浑噩噩,有如大海漂舟;
  • 缺乏恒心,不晓自律,懒散不振,时时替自己制造借口去逃避责任;
  • 自卑懦弱,自我压缩,不敢信任本身潜能,不肯相信自己的智慧;
  • 恐惧失败,害怕丢脸,不敢面对挑战,稍有挫折即退。

……

在每一种消极心态背后,都有着各式各样的原因。

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每一种消极心态都是可以通过方式方法去引导,从而让我们变得更加积极。

在我们改善消极心态之前,不妨先看看,心态这件事,对我们来说,究竟有多大的影响。

“疫情当头,每天焦虑得睡不着”:试试这三招,助你赶走消极情绪


2、为什么心态对我们这么重要?

不少人认为,消极情绪不应该过多干涉,但其实不然。

在消极心态刚刚萌芽的时候,大多数人选择忽视它,但这并不是明智的做法。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位神医被尊为“医祖”,他就是“扁鹊”。

一次,魏文王问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又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说:

“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虽然扁鹊的名声被留下来了,但我们也知道,其实治疗“未病”才是真正高明的。

成熟的人,善于发现自己的小小的“消极心态”,并积极引导,不被“消极”二字追着跑的人,从来都是“防患于未然”的。

“疫情当头,每天焦虑得睡不着”:试试这三招,助你赶走消极情绪


01、视网膜效应:消极的心态更容易看见消极的世界

为什么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消极情绪”并加以引导呢?

很重要的一点,消极情绪会“吸引”更多的消极情绪。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视网膜效应”,它指的是当我们自己拥有一件东西或一项特征时,就会更容易注意到别人是否也有这件东西或具备这种特征。

当朋友菜头因为疫情开始每日忧心忡忡后,他发现的“坏消息”越来越多:北京KTV龙头企业“K歌之王”宣布与全体员工解约,西贝莜面村也宣布现金流最多撑3个月……周围的同事日子也不好过,房贷车贷,日子变得紧巴巴。

视网膜效应,让朋友不断地发现许多“负面消息”,使得他的精神愈发紧张,吃不好睡不好,几天不见,人也憔悴了很多。

一旦你开启了“消极心态”的开关,就会因为“视网膜效应”陷入恶性循环,让你的情绪越来越低落。

但好消息是,“视网膜效应”同样可以应用于“积极心态”,只要你开始对世界充满希望,你也会发现,有希望的事情越来越多,从而进入“正向循环”,大大改善自己的心态。

“疫情当头,每天焦虑得睡不着”:试试这三招,助你赶走消极情绪


02、杜利奥定律:积极热情的心态,可以改变一切

曾有这么一个六岁的男孩,被他母亲生拉硬拽地按到一架钢琴前,开始弹奏那些单调的旋律。

一天,两天,一年,两年,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流逝,男孩开始理解音乐,开始喜欢钢琴,开始感觉到那些音符的力量。

这种感觉一旦出现,他就再也用不着母亲的督促,而是每天晚上被母亲强迫着离开钢琴,上床睡觉。

他十一岁那年,被母亲的一位朋友看中,介绍给一位音乐家。从此,他开始了自己的艺术之旅。

如今,过而立之年的他,已经是国际乐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他就是当代中国最出色的音乐家之一——李云迪。

李云迪在学琴初始是感到枯燥乏味的,然而在他后来与钢琴慢慢接触中,逐渐对钢琴和音乐产生了不可抑制的热情,从而越学越想学,越学越顺利,也正是积极热情的心态成就了他的音乐梦,这就是“杜利奥定律”的正方向应用。

杜利奥定律,是由美国自然科学家、作家杜利奥提出的,它指的是没有什么比失去热忱更使人觉得垂垂老矣,精神状态不佳,失去了热情那么一切都将处于不佳状态。反之,有了热情积极的心态,一切都会美好起来。

积极的心态,像是上天赐予我们的一件宝物,要是我们能够拥有了它,很多事情都能够顺利不少。

“疫情当头,每天焦虑得睡不着”:试试这三招,助你赶走消极情绪


03、罗伯特效应:人只有放弃了希望,才会被打败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

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树叶一片片地掉落下来。

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

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

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

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这个故事,深刻地体现了“罗伯特效应”。

它由美国史学家卡维特•罗伯特提出,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没有人因倒下或沮丧而失败,只有他们一直倒下或消极才会失败。”

换而言之就是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够打倒你。放弃什么,都不能放弃希望!

心态的力量,远比我们想象的强大得多,善于引导消极情绪,也成为了我们人生的必修课之一。

“疫情当头,每天焦虑得睡不着”:试试这三招,助你赶走消极情绪


3、改善消极心态,试试这三招

既然心态和希望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改善自己的消极心态呢?

01、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

怎样让一个人从消极转为积极?

一个简单的答案便是,让自己收获“幸福”。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曾给出了一个计算幸福的著名公式:幸福=效用/欲望。

“效用”本是一个经济学上的概念,它可以理解为人可以享用或享受到的一切物质与精神成果。

按照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发现,如果一个人的效用恒定的情况下,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则是提升幸福感的不二法宝。

可是,在当今社会,不少人已经成为了“欲望”的奴隶。

在心理学有一个名词,叫“棘轮效应”,指人的欲望会不断膨胀,一开始只是要一支口红,后来想要的是整个色号的口红,然后就是包包、首饰…

这样一来,哪怕我们的“效用”再多,也根本不够花,无休止的欲望,只会渐渐把我们吞噬。

“疫情当头,每天焦虑得睡不着”:试试这三招,助你赶走消极情绪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①、回到现实,正视自己的经济状况

有一句话说得好:“没钱穿名牌并不丢人,真正丢人的是你没钱还要死撑着穿名牌。”

想剁手买买买之前,先问一下自己:我一个月收入多少?我现在欠了多少钱?下个月房租还有钱给吗?

有多少钱,就过怎么样的生活,这一点都不丢人,因为这意味着你能正视自己的经济状况,不再让欲望驱使自己乱花钱。

②、自己的价值,要靠实力去证明

中国女舰长韦慧晓说的一句话:

“戴一块非常昂贵的手表,好显示出自己身价百倍,我对这样的价值观完全不感兴趣。我想要的是,一块不贵的手表,因为我戴过而身价百倍。”

做伪装的有钱人,利用贷款换来的“精致穷”,并不是真正的有钱,你想让别人认可自己的实力,唯一靠谱的办法就是努力奋斗,让自己无需名牌的衬托也能被人认可。

③、其实,真正聪明的人,都知道一点——“少即多”

有一条“二八定律”,在各个领域都适用, 在生活中也是如此。

你80%的时间里只会用到自己20%的物品,只有20%的时间会用到另外80%的物品。

我们想要的东西很多,但真正需要的东西却很少,聪明人都会遵循“少就是多”的极简生活原则。

舍弃多余的东西,才能在我们所拥有的的一切之中,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真正快乐的生活,不在于自己赚多少钱,不在于自己能买多少包包、口红,去多少网红旅游胜地打卡,而是一种心态:能够清醒认识自己的欲望并加以控制,把精力投入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上面。

“疫情当头,每天焦虑得睡不着”:试试这三招,助你赶走消极情绪


02、警惕“踢猫效应”,学会“课题分离”免除不必要烦恼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踢猫效应”,什么意思呢?

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一个无辜的孩子被撞伤,源头竟只是父亲遭到老板的批评——踢猫效应正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

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传染。

而朋友菜头之所以如此在工作上如此焦虑,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因为他人的过错而惩罚了自己。

工作大环境不好,公司奇葩,这些都不是菜头的错,但是,菜头却把老板、同事的压力转嫁到自己的身上,给自己增添了不必要的负担。

“疫情当头,每天焦虑得睡不着”:试试这三招,助你赶走消极情绪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阿德勒心理学里讲过一个方法:课题分离。

所谓课题分离,包含两个关键:

一是划清界限,你的事情与我无关,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事情负责;

二是要做好属于自己界限之内的事情,比如,可以去安慰、理解、关心对方,但不能替对方做决定。

课题分离有一个朴素的做法,就是——谁痛苦,谁负责。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的方法。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两个非常容易陷入的误区——“我痛苦,他负责”和“他痛苦,我负责。”

①、误区一:“我痛苦,他负责”

当遇到事情时,大多数人会从别人身上找原因:

“为什么会这样?还不是因为你粗心大意吗?”


“真倒霉,怎么会遇上这样的人啊?”

这些话都是认为“我痛苦”,却需要别人来负责——因为这不是我的错。

可一旦我们陷入“这不是我的错”时,就相当于陷入了被动的局面——因为我们认为只有他人改变了,才能消除我的痛苦,主动权在于他人。

如果尝试运用“课题分离”,会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这样?还不是因为你粗心大意吗?”转换为“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没有好好监督你的工作,错误地认为你可以正确无误地完成。”


“真倒霉,怎么会遇上这样的人啊?”转换成“真倒霉,我最不擅长与这样性格的人打交道了。”

你会发现,当我们使用课题分离后,我们重新拿回了主动权,可以开始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我们就会化被动为主动,去采取一些措施,以防下次同样的事情发生。

“疫情当头,每天焦虑得睡不着”:试试这三招,助你赶走消极情绪


②、误区二:“他痛苦,我负责”

这是另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有时候我们看到了别人的痛苦,也会出于爱、胜任感、控制感,将他人痛苦的责任都背在自己身上。

对于孩子,我们会觉得他的事就是我的事,如果孩子没前途,那都是我耽误的;

面对父母,我们会觉得如果我们没有听从他们的话,导致父母伤心了,那都是我不孝顺;

同事接手的项目,如果我提供了建议,结果他却失败了,那都是我造成的……

认为别人的痛苦都是“我”造成的,“我”要来负责,这会让我们背负很多不必要的重担,生活得很笨重,反而更不利于解决问题。

若我们运用“课题分离”,又会有什么不同呢?

把“我耽误了他的前途”转换为“他选择了他自己的前途”;


把“因为我不结婚,我妈妈很伤心”转化为“因为妈妈没有解放自己的思想,我妈妈对我不结婚的事很伤心”;


把“我给了错误的提议,导致他失败了”转化为“他认同了我的提议,导致他失败了”

这就是“他痛苦,他负责”,无论我们之间的关系多么亲密,我可以在他提出需求的时候,竭尽全力地给予支援,但是不可以妄加干涉,更没必要把别人的“课题”背在自己身上。

正如我们可以把马带到河边,却不能命令它喝水。课题分离也是如此,当我们面对其他人的问题的时候,我们更多的只是辅助,而真正做决定的,永远应该是当事人。

课题分离的好处之一,就是建立明确边界意识,各自为自己的事情负责,将自己从关系中解脱出来,不再为他人的问题而烦恼。

“疫情当头,每天焦虑得睡不着”:试试这三招,助你赶走消极情绪


03、送你一把解除忧虑的万能钥匙——卡瑞尔公式

曾有这么一个故事:

美国颁布过一则非常有意思的征兵启事:

来当兵吧!

当兵其实并不可怕,无非有两种可能:上前线或者不上前线。不上前线有啥可怕的?

上前线后又有两种可能:受伤或者不受伤。不受伤又有啥可怕的?

受伤又有两种可能:轻伤和重伤。轻伤有啥可怕的?

重伤又有两种可能:可治好和治不好,可治好有啥可怕的?

治不好更不可怕,因为你已经死了。

这则启事一出,效果十分明显,在大家看来,所有的担心似乎都被解决了,也就纷纷报名。

殊不知,这份启事里蕴藏着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解除忧虑的方法:卡瑞尔公式。

卡瑞尔年轻的时候在纽约州的水牛钢铁公司当工程师,有一次需要到密苏里州的匹茨堡玻璃公司去安装一架瓦斯清洁机,以清除瓦斯里的杂质,使瓦斯燃烧时不致伤到引擎。

可是在密苏里州安装的时候,卡瑞尔遇到了许多事先没有料到的困难。

经过一番努力,机器勉强可以使用了,然而远远没有达到他们保证的质量。

卡瑞尔为自己的失败感到十分懊恼,就好像有人在他头上重重地打了一拳。夜晚,他的胃和整个肚子都扭痛起来,烦恼得简直无法入睡。后来,他意识到烦恼不能解决问题,便想出了一个消除烦恼的方法,效果显著。

他是怎么处理的呢?他分成以下三步:

第一步,找出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充其量不过是丢掉差事,也可能老板会把整个机器拆掉,使投下的20000块钱泡汤。

第二步,让自己能够接受这个最坏情况。他对自己说,我也许会因此丢掉差事,那我可以另找一份;至于我的老板,他们也知道这是一种新方法的试验,可以把20000块钱算在研究费用上。

第三步,有了能够接受最坏的情况的思想准备后,就平静地把时间和精力用来试着改善那种最坏的情况。

他做了几次试验,终于发现,如果再多花5000块钱,加装一些设备,问题就可以解决了。结果公司不但没有损失20000块钱,反而很快就达到了目标。

“疫情当头,每天焦虑得睡不着”:试试这三招,助你赶走消极情绪


事实证明,人们80%的担心都是没必要的,现实中会发生的事情远远比自己现象中的少。

而这个“卡瑞尔公式”,号称是一把万能解忧钥匙,能够帮助你解决不少疑虑。

正如菜头现在不断焦虑的问题,我们可以试着这样为他解决:

第一步:找出可能发生最坏的情况是什么?——充其量不过是多忍耐几个月,尽早换工作。

第二步:让自己接受这个最坏情况。告诉自己,疫情很快就能得到控制了,不差这一点时间。

第三步:改善那种最坏的情况。要是能忍,就再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不再为未知的困难焦虑。要是不想忍耐,不妨尝试一下网上面试,也是一条出路。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减轻你很大程度上的消极心态。

总结一下:

不少职场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出现了消极心态。然而,心态的作用其实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视网膜效应,让我们被消极心态所带入恶性循环;

杜利奥定律,让我们明白积极的心态可以改变大部分事情;

罗伯特效应,使我们知道,只有我们放弃希望的那一刻,才算是真正地输了。

因此,本文提供了三个方法为你改善消极心态:

一、通过幸福公式,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

二、警惕踢猫效应,学会“课题分离”;

三、掌握卡瑞尔公式,为你消除大部分疑虑。

相信本篇文章的方法,能为你提供一些思考,愿在不远的将来,你能够熟练掌握,让你的消极心态不断减少,更加积极地面对人生。

共勉。



若本篇文章对你有用,欢迎点赞、转发、收藏~

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评论区交流。

关注我,持续更新!


作者介绍:小天的书屋,专注于职场,致力于提升思维,愿阅尽天下好书,执笔走天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