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原生動物有什麼作用?

不可摘星辰


 原生動物亞界的物種統稱,包括一大群單細胞的真核(擁有明確的細胞核)生物。原生動物是最簡單的生物之一。雖然構成一個亞界,但它們相互之間並不一定有親緣關係。從生物學的觀點來看,它們並非屬於一個自然的類群,而只是將一大批生物體集合起來而已。

  已經記述的原生動物計有65,000多種,其中一半以上為化石。

  原生動物無所不在,從南極到北極的大部分土壤和水生棲地中都可發現其蹤影。大部分肉眼看不到。許多種類與其他生物體共生,現存的原生動物中約1/3為寄生物。因為現代的電子顯微鏡技術和新的生化和遺傳學技術提供了越來越多的知識,有助於人們認識各種原生生物物種和類群之間的關係,也因而常常證明以前的分類是不正確的,並使原生動物的分類需要經常修正。

  

  1、原生動物的生物學特徵

  原生動物約30 000種,絕大多數由單細胞構成,少數種類是單細胞合成的群體。在五界分類系統中,常將原生動物單獨歸屬於原生生物界。它主要有以下特徵:

  (1)體形微小。

  原生動物的大小一般在幾微米到幾十微米之間。可是,也有少數原生動物比較大。如藍喇叭蟲和玉帶蟲,體長可達1cm~3cm,還有一種貨幣蟲,它的外殼直徑為16cm。

  (2)一般由單細胞構成,有些種類是群體性的。單細胞的原生動物整個身體就是一個細胞,作為完整有機體,它們同多細胞動物一樣,有各種生命功能,諸如應激性、運動、呼吸、攝食、消化、排洩以及生殖等。

  單細胞的原生動物當然不可能有細胞間的分化,而是出現細胞內分化,由細胞質分化出各種細胞器來實現相應的生命功能。例如用來運動的有鞭毛、纖毛、偽足,攝食的有胞口、胞咽,防衛的有刺絲泡,調節體內滲透壓的有伸縮泡等。

  有些原生動物是群體性的,但一般組成群體的細胞之間並不分化,各個個體保持自己的獨立性。

  

  (3)原始性。一般講原生動物是最低等、最原始的動物,指的是它們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在現有各類動物中是最簡單、最原始的,反映了動物界最早祖先類型的特點。從原生動物可以推測地球上最早的動物祖先的面目。現在生存的各類原生動物,是經 歷了千百年進化而演變成的現代種。

  因此,切不可把現在的原生動物看做是其他各類動物的原始祖先。

  (4)具有3種營養方式。

  一是植物性營養,又稱光合營養,如綠眼蟲等;二是動物性營養,又稱吞噬營養,如變形蟲、草履蟲等;三是滲透性營養,又稱腐生營養


探索者Explorer


原生動物是動物界中最原始的單細胞動物,分佈廣,生活於淡水、海水及潮溼的土壤中,也有不少種類營寄生生活,主要分為:鞭毛綱、肉足綱、孢子綱、和纖毛綱。主要運用有汙水處理,在活性汙泥法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

1. 淨化作用:

(1)捕食遊離細菌

原生動物是活性汙泥的重要組成部分。廢水生物處理系統中汙染物質降解者主要是細菌,原生動物主要掠食細菌。原生動物對細菌的掠食速度是驚人的,某一池塘的研究結果證實,細菌總數的75%被原生動物所食。在汙水處理廠中,形成菌膠團的細菌對原生動物有抗性作用,原生動物主要捕食遊離細菌,可以大大降低出水中細菌的密度,從而降低出水濁度。

(2)分解汙染物

很多證據表明,原生動物還能夠淨化汙水中的無機物和有機物。有人在無菌條件下,運用累枝蟲處理汙水,發現可降低70%的氨態氮。還有人通過加熱處理原汙水來殺滅原生動物,然後接種細菌並進行曝氣實驗,結果大量遊離細菌導致出水渾濁,同時COD、BOD、總有機碳和懸浮固體等各項指標明顯偏高;在試驗的平行系列中接種纖毛蟲後,隨著原生動物種群的建立,遊離細菌總數下降,出水變得澄清,BOD和COD均下降。因此可證明,原生動物有分解汙染物的作用。

2.絮凝作用:

(1)分泌絮凝物質

活性汙泥是一種生物絮體,絮凝對活性汙泥的沉澱至關重要,它直接影響到出水中固體懸浮的含量。原生動物可以促進絮凝作用,草履蟲等纖毛蟲和一些鞭毛蟲向胞外分泌可溶性多糖類物質,這些多糖物質對懸浮顆粒和細菌均有吸附能力,有利於形成菌膠團。

(2)促進細菌絮凝

在原生動物捕食作用的壓力下,細菌往往改變形態,抵抗原生動物捕食。原生動物存在時,一些原來懸浮生長的個體細菌採用絮狀菌膠團或菌鏈的方式生長,去除原生動物並連續培養幾代後,這些菌膠團或菌鏈又以懸浮個體的方式生長。細菌的這種有效捕食防禦機制,十分利於絮體的形成與汙泥沉澱。

3.指示作用:

(1)指示汙泥性質

 活性汙泥的培養與馴化是汙泥逐漸成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曝氣池混合液中的原生動物上風類群也會順序變化,從肉足類、鞭毛類開始,依次出現游泳型纖毛蟲、爬行型纖毛蟲、附著型纖毛蟲。當活性汙泥中的上風原生動物成為匍匐型和固著型纖毛蟲時,說明活性汙泥已經成熟,活性汙泥的氧化和沉澱性能最佳。在汙水處理廠正常運行期,若汙泥性質發生變化,也可以通過原生動物的種類反映出來。

(2)指示運行環境      

汙水處理廠的各種運行環境條件直接影響活性汙泥的性質,從而決定了出水水質。這些環境條件有:有機負荷、曝氣量、有機汙染物的可生化程度、水力停留時間,以及衝擊負荷。通過觀察活性汙泥上的上風原生動物,可以判定出水水質,查找原因,改善運行操縱條件。

活性汙泥中的原生動物群落結構與汙水淨化狀況的關係有:①活性汙泥在不良條件下,鞭毛蟲、變形蟲的數目多於纖毛蟲的數目;②水處理不穩定時的群落由鞭毛蟲類、根足蟲類組成;③水處理穩定時的群落包括鞭毛蟲類、根足蟲類、自由生活的纖毛蟲類、緣毛蟲類;④在淨化狀態良好時的群落中,緣毛蟲類數目大於鞭毛蟲類和根足蟲類。

(3)猜測出水水質

從理論上講,在進水水質、汙水處理工藝和運行參數值固定的情況下,每個汙水處理系統對應著一種生物群落結構,這種結構對汙水的處理效果最好。通過廣泛地觀察和分析微型生物群落和出水水質,可以找出這種群落結構與出水水質之間的關係。

相關調查顯示了微型動物的各類群總數和多樣性指數對水質的指示效果:①原生動物的纖毛蟲和後生動物總數對汙泥的沉降性指示效果較好,纖毛蟲和後生動物越多,汙泥的沉降性越好;②游泳類纖毛蟲總數對出水BOD的指示效果最好;③動物多樣性值對固體懸浮物的指示效果較優;④後生動物的多樣性指數值對厭氧段的氨氮和出水的氨氮都有較好的指示作用;⑤爬行類纖毛蟲的多樣性值對出水的硝態氮指示效果最強;⑥動物多樣性值對厭氧段的硝態氮指示效果較好;⑦固著類纖毛蟲的多樣性值與出水的總氮呈正相關;⑧後生動物的多樣性值能較好地指示出厭氧段總氮的變化;⑨爬行類纖毛蟲的多樣性值對汙水處理廠中的總磷和總氮的變化具有較強的指示作用。

 


準備買房的鑫小智


每一種生物在生物鏈中都有它的位置和作用,雖然與人類沒有直接作用,但是缺了誰,都不叫生物鏈或者不完整的生物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