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番茄栽培,番茄穴盤育苗技術要點有哪些?

五常大米惠惠


為確保種子的出芽率及控制種植成本,番茄育苗前應先催芽,育苗時可採用苗床育苗或育苗盤育苗。

番茄催芽:播前種子應進行消毒,方法是用0.1%高猛酸鉀溶液浸泡種子20分鐘或者用55℃溫開水浸種30分鐘,再用清水浸泡4-8小時;瀝乾後用催芽紙包起來在28℃的環境下進行催芽,一般24-48小時可見芽尖。(實際生產經驗:建議直接用55℃溫開水直接浸種後放入28℃的環境下催芽,55℃溫開水可殺滅種子表面的大部分有害細菌及病毒,至於28℃的環境,我們一般都是放在恆溫箱中,也可在某寶直接搜索,有條件的可以購買種子催芽機)

育苗時苗床應在播前3-4天進行消毒。方法是:用多菌靈和米樂爾混合噴灑畦面後,覆蓋薄膜密封。春播注意防寒保暖,秋播注意降溫及防雨。定植前7-10天開始煉苗。(實際生產經驗:煉苗一般採用低溫煉苗法,方便可操作)種植大田應選擇前作不是茄科作物的田塊。深耕暴曬,起高畦。畦寬1.2米(包溝)。定植應選擇睛天下午進行,淋足定根水。(移栽前可採用促根劑及殺菌劑進行蘸根)


利禾living


番茄栽培,傳統的番茄育苗方法,越來越無法滿足如今番茄生產需要,所培育出來的幼苗成活率低,生長緩慢,緩苗期較長,而且容易感染土傳病害;而採用穴盤育苗技術,不單育苗效率高而且成活率能達到90%以上,所培育出來的番茄幼苗體質好、緩苗快,是最近幾年發展得較快的番茄栽培技術。

番茄穴盤育苗技術雖好,但在實施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如操作不當會導致所培育的幼苗質量差,影響番茄栽培的經濟收益。下面介紹下番茄穴盤育苗技術中的幾個關鍵點。



番茄穴盤育苗技術——基質準備

番茄穴盤育苗所用的基質材料可用草炭與蛭石配製,比例為2:1。每立方米基質添加5斤左右的氮磷鉀三元複合肥,所選用的氮磷鉀複合肥比例為15-15-15;肥料加入後與基質充分混合後篩網一次,然後裝入72孔的穴盤打孔準備播種。



番茄穴盤育苗技術——播種催芽

番茄穴盤育苗前,播種時所選用的種子需顆粒飽滿,以前的發率表現率好,發芽率能達到90%以上。

番茄穴盤育苗,出苗10000株,需要播入12000粒種子,播種深度1釐米,每穴播種1粒,播種後覆蓋上基質並澆透水,澆水以澆到穴盤底部有水流出即可。

播種後將穴盤移入到溫室中進行催芽,溫室中的空氣相對溼度需控制在92%左右,白天溫度控制在25~28℃左右,夜間溫度控制在20℃左右。

穴盤移入溫室2~3天后,要時常觀察種子的萌芽狀況,如果種子達到了60%左右的萌芽率時,將溫室中的溫度降到20℃~25℃之間,空氣相對溼度降到75%左右,種子將在2天時間內完成破土。

提醒:穴盤育苗,播種時的工作量較大,種子在5小時以內播完較理想,要不會導致出苗率不高,2人播種的話,5小時左右能完成12000粒種子的工作量;穴盤移入溫室催芽時,當種子的萌芽率達到60%時,一定要將溫室的溫度跟溼度降下來,如未降會導致幼苗下胚軸伸長,後期幼苗徒長,造成所培育出來的幼苗高低不齊。




番茄穴盤育苗技術——育苗管理

番茄穴盤育苗管理,種子破土後,幼苗在水分、養分充足的條件下生長得非常快,雖然育苗期,幼苗比較需水,但澆水不能太勤,澆水要均勻澆透勻澆透,澆水後要對育苗床進行通風。

幼苗在子葉3葉1心前,穴盤基質的含水量70%左右最適宜,日間溫度在20℃~25℃之間,夜間溫度保持在15℃左右;3葉1心後可用0.2%尿素噴施追肥,每8天1次,需追肥1~2次;遇缺苗狀況的穴盤,在幼苗生長至1~2片真葉時及時補苗。




番茄穴盤育苗技術——病蟲害防治

番茄穴盤育苗時在病害上,要防止番茄早疫病、番茄立枯病、番茄猝倒病、番茄病毒病這幾個致命性病害的發生;在蟲害上,要防止白粉蝨以及蚜蟲這兩個對幼苗危害較大的蟲害。

番茄穴盤育苗期防治番茄早疫病,可選擇甲醛藥劑對種子處理,育苗前用波爾多液或者百菌清噴灑基質1~2次能有效消滅病菌,防治早疫病害發生。

番茄穴盤育苗期防治番茄猝倒病、番茄立枯病比較有效的方法是育苗前用波爾多液或者百菌清噴灑基質1~2次進行消毒;在育苗期間要控制好澆水量,土壤溼度在70%左右,空氣溼度在70%左右;白天溫度在20℃~25℃之間,晚間溫度在17℃左右能有效防止穴盤育苗的番茄發生猝倒病害、立枯病害。

番茄穴盤育苗期防治病毒病與防治猝倒病、立枯病類似,但要給育苗床架設防蟲網,防止蚜蟲傳播病毒病,育苗床發現有蚜蟲時需及時滅殺。

番茄穴盤育苗期育苗床發現蚜蟲,可選用阿維菌素藥劑噴灑滅蟲;發現白粉蝨可選用噻嗪酮藥劑噴灑滅蟲,同時於育苗床懸掛黃板誘殺白粉蝨。



關於番茄穴盤育苗技術的關鍵要點就講解到這,感謝大家的閱讀!!!

【南粵新農人】每天分享各類農業種植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我們一起探討農業種植經驗,謝謝大家!!!


南粵新農人


番茄又叫西紅柿,在農村種植相當的廣泛,喜歡食用的人也很多,採用番茄穴盤育苗技術進行育苗是一種科學的營養方式。

番茄栽培,番茄穴盤育苗技術要點有哪些?


一、番茄穴盤育苗所需要的設施。

番茄穴盤育苗也可以稱之為集約化育苗,主要的場所有日光溫室,大型的拱棚,連棟的溫室等,根據番茄穴盤育苗的需要,還需要配套的催芽室,基質的攪拌機,溫控設備、水肥的系統和種植的穴盤等這些設施。

二、番茄穴盤育苗場所和消毒設施。

1、育苗場所的消毒。

育苗場所消毒主要有高溫悶殺、噴殺法和燻殺法3種方法進行消毒。

①高溫悶殺法。

採用高溫悶殺的方式一般在6至8月進行,白天大棚內的室溫可達60℃左右,6至275px的土層溫度可達65至75℃,能有效的殺死大部分病毒,細菌、真菌和害蟲。

②噴殺法。

採用可噴殺法選用0.6%的高錳酸鉀溶液、55%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等,均勻噴霧殺菌,而且還要同時加入阿維菌素等殺蟲卵。

③燻殺法。

採用燻殺法,主要採用硫黃燻殺,每立方米用硫黃5g加9g鋸末,相隔2m一個點,點燃後進行燻殺,24小時後放風排煙。也可用甲醛+高錳酸鉀進行燻殺,即畝用42%甲醛1.7kg+高錳酸鉀粉劑1.7kg兌95℃以上熱水8.5kg,產生煙霧反應,封閉48小時消毒。

2、採用穴盤的規格。

冬春季節,如果是培育2葉1心的子苗,可以選用288孔苗盤。育4至5葉苗選用128孔盤。育6葉苗選用72孔苗盤,或50孔苗盤。夏季育3葉1心苗選用200孔或288苗盤進行育苗。

3、進行穴盤消毒。

進行穴盤消毒,可採用41%的甲醛100倍液或高錳酸鉀550至1100倍液浸泡10至15秒後晾乾,或者也可用46%百菌清煙劑或11%腐黴利煙劑燻殺,都有效果。

4、進行基質準備。

穴盤的基質要求疏鬆透氣、肥沃均勻、酸鹼適中、不含蟲卵。

①基質配方。

常用的配方為草炭:珍珠岩:蛭石=5:3:1或草炭:牛糞:蛭石=1:1:1的比例進行配方,夏季育苗可減少珍珠岩含量、保持水分;冬季育苗可適量增加珍珠岩含量,加速水分蒸發。配製過程中採用45%甲醛310至510倍液或51%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滅菌消毒。覆蓋可用基質或蛭石。

②基肥施用量。

基肥的施用量為,在每立方米基質中加入14-14-14氮磷鉀三元複合肥2.4kg,或每立方米基質中加入複合肥0.7kg和烘乾雞糞3kg,基質與肥料要充分攪拌混合均勻後過篩裝盤。

③基質準備計算。

每1000盤需要準備備用基質的數量是,88孔苗盤備用基質3.0至3.1平方米;128孔苗盤備用基質3.8至4.6平方米;72孔苗盤備用基質4.8至5.2平方米。按照通常畝用苗數3100至4100株計算,若採用72孔苗盤共需43至57盤,需基質0.26至0.31平方米來計算。

5、裝盤與壓窩。

①進行裝盤。

裝盤是在播種前1天進行基質裝盤。配好的基質要做到含水量60%,用硬質刮板輕刮到苗盤上,填滿為宜,將多餘的基質用刮板颳去,直到讓穴盤格清晰可見,穴盤基質忌壓實忌中間空。當天裝不完的基質,第二天需上下翻一遍,保證裝盤的基質乾溼度基本保持一致。

③進行壓窩。

壓窩是將裝好基質的穴盤上下對齊,重疊6至11層進行壓窩,覆蓋地膜保溼,便於次日點種,壓窩深度不宜超過37.5px,適宜深度為10px,每次壓窩用力要均勻,深淺一致,壓得過深不利於出苗,度得過淺容易“戴帽”出苗。

6、進行播種催芽。

播種前最好要對種子進行發芽率檢測,經過檢測後,選擇種子發芽率高於91%以上的籽粒飽滿、發芽整齊一致的種子選擇使用。

①採取機械化播種的方法。

採取機械化播種,需要選用丸粒化種子。人工播種則需要精細,做到每穴1粒。播種數量要計算安全係數,以保證供苗的數量和質量。通常番茄穴盤育苗的安全係數為11%至20%,如果供苗量為1萬株,則播種量為1.2萬粒。通常1個人工每天可人工播種1萬粒左右,所以要根據育苗數量的要求計算人工用量。

在蔬菜穴盤育苗中,如採取人工播種,播種時間是用人最多的時期,一定要及早安排人力資源,力爭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播種。

② 播種後覆蓋和澆水。

播種後要覆蓋和澆水,此次澆水一定要澆透,要看到穴盤底部的穴孔中有水滴流出為止。

③進行催芽。

播種完成後將穴盤運送到催芽室或溫室中催芽。催芽室的溫度設置為白天25℃至27℃、夜間20℃左右,空氣相對溼度為90%以上。經2至3天,當苗盤中60%的種子發芽出土時,即可將苗盤移入育苗溫室。這個時期一定要注意觀察種子的萌發情況,把握61%的萌發率,一達到轉移標準就應立刻將苗盤移人育苗溫室,以免幼苗的下胚軸伸長、導致徒長而難以控制。如果沒有催芽室,可直接將播種盤放入育苗溫室中,環境條件要儘可能地符合催芽室的標準。為了保持溼度可以在穴盤表面覆蓋地膜,但要在30至40%的種子萌發出土時及時除去,以免灼傷幼苗。

④也可先催芽後播種。

將種子置於28至30℃恆溫條件下催芽,3至4天后開始發芽,為提高出芽整齊度,可採取適當的變溫處理,即每天16小時31℃+8小時21℃處理催芽過程,在催芽中每天用清水淘洗1次。當70%種子露白時即可進行播種。

三、育苗管理。

1、當子葉展開至2葉1心時期的水分管理。

當基質中有效水含量為持水量的65%至75%,3葉1心以後水分含量為61%至66%。番茄幼苗在水肥充足時生長很快,所以不必澆水但宜澆勻澆透,澆水後應加大通風。在定植前1周控制水量,起苗前1天或者當天澆一次透水,易於提苗定植。

2、進行溫度管理。

當2葉1心前的溫度管理以日溫24℃、夜溫17至19℃為宜,2葉1心後夜溫可降至13℃左右,但不要低於10℃,在白天酌情通風,降低空氣相對溼度。

3、進行光照管理。

番茄光飽和點和補償點分別為6500lx、2100lx,生長髮育光照適宜為3000至3500 lx,夏季育苗注意遮陽,冬季育苗用反光幕、補光燈等進行補光。

4、進行追肥管理。

育苗期間一般不追肥。視苗勢補肥,如果2葉1心時番茄葉片薄而葉色淺、莖細弱,可隨水補噴磷酸二氫鉀液1次,4葉1心時有針對性地補充0.1%尿素、0.2%磷酸二氫鉀液。補肥應少量多次,以免燒苗。

5、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主要是防治番茄猝倒病、立枯病、早疫病、病毒病、蚜蟲和白粉蝨。

①防治猝倒病和立枯病的主要方法。

是給基質消毒、控制澆水和通風排溼。夜溫不得低於11℃,環境溼度不得高於70%。防治重點在葉1心以前。也可使用百菌清或多菌靈等藥劑進行防治。防治早疫病的主要方法是使用甲醛等藥劑進行種子處理,噴施百菌清或波爾多液等藥劑防治。

②防治病毒病主要是安裝防蟲網、消滅蚜蟲,注意遮陰降溫,保持環境溼度。防治蚜蟲的主要方法是噴施樂果、阿維菌素等藥劑。

③防治白粉蝨的主要方法是噴施噻嗪酮等藥劑,或採用黃板誘殺等方法。

總結

番茄穴盤育苗技術,是一項嚴格的科學種植技術,只有按以上的流程和工序,溫度條件,水肥措施做好工作,才能培養出數量多,質量好,肥壯的番茄苗。

如果喜歡我的回答,點擊關注:以文溫暖三農。如果有不妥的地方歡迎交流、討論,每天會有精彩為您呈現!首發頭條,抄襲必究。


以文溫暖三農


穴盤育苗是近幾年流行的育苗方法,這種方法育苗不用分苗,比苗床育苗更省人工,減少了感染病害的機會。那麼,番茄穴盤育苗的技術要點有哪些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番茄穴盤育苗分種子消毒、浸種催芽、苗盤選擇、基質配製和準備、肥料施用方法和用量、播種期確定等程序。

種子消毒

為了防止番茄的種子帶有細菌和病毒病的病原體,從而導致以後番茄病害的發生,所以應給番茄種子進行消毒處理。有兩種方法供選擇:

  1. 熱水浸種 用熱水的高溫殺死番茄種內外的病原體。方法是:將番茄種子用毛巾包好放入50~55℃的熱水浸種15分鐘。然後撈出,放入冷水中冷卻,以免燙傷種子。
  2. 藥劑消毒 先把種子在清水中泡3~4個小時,然後撈出放到100倍溶液的福爾馬林溶液中泡15分鐘,然後撈出用清水洗淨藥味。

浸種催芽

種子消過毒後就是催芽了。先把種子泡入20℃左右的水中泡6~8小時,使種子吸溝水分。然後撈出用蒸過的毛巾包好,放到25~28℃的環境下,進行催芽。在催芽的過程中,要用清水淘洗2次,並擦去種子上的汙物,防止種子發黴。並且要讓種子均勻受熱,使苗出的整齊。

苗盤選擇

育苗的時間和育的苗的大小,用的苗盤是不同的。冬季育苗兩葉一心的苗用288孔苗盤,育4~5葉用128孔苗盤。育六葉面用72苗盤;夏季育苗三葉一心苗用200孔或288孔苗盤。

基質準備和配製

如果育苗1000盤,用288孔的穴盤,應準備基質3立方米,用128孔穴盤準備基質3.7~4.5立方米,用72孔穴盤準備基質4~5立方米。

基質的配製,按草炭和蛭石2:1的比例進行配製。覆蓋料用蛭石。

肥料的施用方法和施用量

  1. 冬春季育苗 配製基質時每立方米基質應加入氮、磷、鉀三元複合肥2.5千克,肥料和基質混合均勻後備用。苗期三葉一心後,結合噴水要葉噴施1~2次葉面肥。
  2. 夏季育苗 每立方米基質中應加入三元複合肥2千克。

播種日期

  1. 冬春季育苗 冬春季育的苗是要在春提早栽培,定植日期從2月中旬~3月下旬結速,所以播種期可在12月中旬~1月中旬,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
  2. 夏季育苗 夏季育苗是是為了秋延後栽培。播種期應為7月5日~15日

【壯苗的標準】正常的番茄狀苗好苗特徵為:子葉寬大平整展開,胚軸長3釐米;真葉手掌形,葉色濃綠,有光感,葉片肥厚,絨毛多,葉柄短,莖節短;苗高不超過25釐米;莖色深綠有紫,真葉由8片左右,第一花序花蕾已可見;根系發達側根多,顏色白。


逸風三農


近年來,隨著大棚蔬菜種植的興起,育苗技術也發展較快,如用穴盤育苗已經代替了傳統的育苗技術,那麼用穴盤如何給番茄進行育苗,接下來我就說說番茄的穴盤育苗技術。

一、番茄穴盤育苗的總體技術要求

雖然穴盤育苗比傳統育苗有較多優勢,但對軟硬條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較高的資金條件


包括建設育苗設施、操作車間、催芽室,購置穴盤、作業機械、運輸車輛、人工基質、配置苗床、環境調控設備等。

2、較高的技術要求

包括種子處理技術、催芽技術、苗期發育調控技術、煉苗技術、防災減災技術、商品苗營銷技術等。

3、農資供應的優質

包括良種、基質原料、優質全水溶性肥料、精準作業設備等。

4、育苗硬件設施完善

要求育苗設施堅固,抗災能力強,具有一定的環境調控能力,能夠調節溫度、溼度、光照,能防蟲、避雨。

二、播種前的準備工作

1、品種的選擇

選擇適宜當地生產消費特點和茬口要求的抗病、耐逆、豐產、耐貯存、商品性好的品種。

2、出苗率的測定

將待測批次的種子混合均勻,隨機取種子100粒,播於填裝有育苗基質的穴盤孔穴中央(播種深1釐米),播後用清水噴淋,直至穴盤排水孔有水滲出,幼苗第一片真葉展開時,記錄出苗數,計算出苗率。

L=S/100×100% (L為出苗率;S為出苗數)

實驗時採用生產所有育苗基質;每批次種子進行3次測試,如果3次測試結果差異大於5%,視本次出苗率實驗無效,應重新實驗。

3、用種量的確定

按以下公式測定成品苗率,再計算用種量。

c=C/Z×100% (c為成品苗率;C為穴盤內達到成品苗質量要求的幼苗株數;Z為穴盤內幼苗總株數)

I=X/(L×c)×Q (I為用種量;L為出苗率;c為成品苗率;X為所需成品苗數;Q為種子千粒重)

4、穴盤選擇與消毒

番茄育苗宜選擇50、72、105孔規格的PS吹塑穴盤,穴盤長540釐米、寬280釐米、深≥5釐米。

穴盤消毒可從下列方法中任選其一:

  • 甲醛溶液浸泡:將穴盤放在40%甲醛100倍液中浸泡,時間大約為10分鐘,取出後疊置,覆蓋潔淨塑料薄膜密閉7天,清水衝淋後晾曬備用。

  • 次氯酸鈉溶液浸泡:將穴盤用2%次氯酸鈉溶液浸泡2小時,取出後用清水衝淋,晾曬備用。

  • 高溫熱水消毒:將穴盤用80℃熱水浸泡20分鐘,取出後晾曬備用。

  • 高錳酸鉀消毒:將穴盤用高錳酸鉀1000倍液體浸泡10分鐘,取出後清水衝淋,晾曬備用。

5、育苗設施的選擇

根據不同育苗場地地理條件和育苗茬口,可選用日光溫室、連棟溫室、塑料大棚、網室等設施。

播種前選擇育苗設施結構要堅固、覆蓋嚴密性以及環境調控設備,地面用混凝土硬化,或鋪設碎石子和地布等材料。苗床宜選擇用熱度鋅防腐、防鏽處理的金屬床架、鋼絲網床面、鋁合金窗框的移動式苗床。

6.育苗設施的消毒

可任選下列消毒方法對育苗設施進行消毒:

  • 高溫悶棚法:選擇夏季高溫休閒期的連續晴好天氣,室內地面灑水,密閉育苗設施,連續悶期15天以上,可有效殺滅室內存活的病原菌、害蟲及其蟲卵。

  • 藥劑燻蒸法:按1000立方米設施內部容積計算,將甲醛0.8千克加入4.2升沸水中,再加入高錳酸鉀0.8千克,連續燻蒸棚室48小時,然後通風備用。

  • 藥劑噴霧法:選用百菌清或多菌靈對設施內進行噴霧消毒。

三、播種

包衣種子和丸粒種子可直接播種,未包衣種子和丸粒種子可採用溫湯浸種和福美雙藥劑消毒的複合方法,先將種子用棉布或者尼龍袋包裹,放入37℃水中預熱10分鐘,再將預熱後的種子放入50℃熱水中消毒25分鐘,熱水處理後立即用涼的自來水沖洗種子5分鐘後,解開袋子取出種子,在無汙染的環境中晾乾備用。

待種子完全晾乾後,用種子重量的0.2%的福美雙藥劑拌種。一切就緒後,採用人工或機械的方法,將種子點播至穴盤播種穴,播種後覆蓋蛭石或珍珠岩,用刮板颳去穴格以上多餘的覆蓋料。然後對穴盤灑水,直至穴盤底部排水孔有水滲出。

四、催芽

催芽適應溫度為:白天27~30℃、夜晚20~23℃,空氣溼度為90%~95%之間,萌芽所需時間為72~96小時。

催芽方法分為催芽室催芽和苗床催芽:

  • 催芽室催芽:播種後將穴盤送至催芽室,在設定環境條件下催芽,約60%的種子子葉拱出時送至育苗設施苗床。

  • 苗床催芽:播種後將穴盤送至育苗設施,放置苗床上,蓋上白色地膜、微孔地膜、無紡布等材料保溼,約60%的種子子葉拱出時揭開覆蓋膜。

五、苗期管理

番茄育苗期要注意不同發育階段對溫度、溼度、光照及二氧化碳的濃度要求:

  1. 溫度:第一和第二階段白天20~23℃、夜晚12~15℃;第三階段白天22~25℃、夜晚14~17℃;第四階段白天25~28℃、夜晚16~19℃;第五階段白天15~18℃、夜晚11~14℃;

  2. 空氣溼度:採用通風、加熱那個措施降低內空氣溼度,採用灑水、噴霧等措施增加設施內空氣溼度,是第二至第四階段設施內空氣溼度保持在50%~60%,第五階段降低至40%。

  3. 光照:夏季育苗第二階段為了防止強光灼傷幼苗,宜加蓋遮陽網,第五階段可接近外界自然光照強度。

  4. 二氧化碳濃度:在幼苗發育的第三至第五階段,宜使設施內白天二氧化碳濃度達到600~800毫升/升。

六、灌溉施肥方法

根據幼苗發育階段,採用水溶廢料和灌溉施肥方法補充水分和礦物質養料。第二第三階段幼苗生長髮育慢,宜選擇低磷肥料,並適當延長施肥間隔期。第四階段幼苗生長髮育快宜縮短施肥間隔期。

七、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主要是防猝倒病、立枯病、早疫病、病毒病、蚜蟲和白粉蝨。防治猝倒病和立枯病的方法主要有基質消毒、控制澆水和通風排溼,夜溫不得低於l0°C,環境溼度不得高於70%,可使用百菌清或多菌靈等藥劑進行防治。

以上為題主提出的番茄穴盤育苗技術要點的解答,如題主在番茄育苗過程中有任何疑問,也可關注頭條號【老村頭】給我發私信,我們一同探討番茄穴盤育苗的技術要點。


老村頭


穴盤育苗技術是一種無土育苗技術 ,用草炭、蛭石等材料作育苗基質,且採用機械化一穴一粒精量播種,一次性成苗。 藉此給大家分享一下西紅柿穴盤育苗的技術要點

1 穴盤選擇

穴盤選擇應當結合育苗的季節以及所育苗葉片數量綜合考慮,對於冬春季育苗來說,育 6 葉苗應當選用 72 孔苗盤;育 4~5 葉苗則選用 128 孔苗盤為宜;育 2 葉 1 心子苗則用 288 孔苗盤更為合適。對於夏季育苗來說,育 3 葉 1 心苗建議選用 200 孔或 288 孔苗盤。

2 基質配製

不同產地的不同苗盤所使用的基質量有所不同。基質配製比例方面,草炭與蛭石採用 2∶1 配比,草炭、蛭石、廢菇料則採用 1∶1∶1 配比,蛭石作為唯一覆蓋物。

3 肥料管理

肥料的用法與用量根據育苗季節不同而不同,對於冬春季育苗來說,基質可以施用氮磷鉀複合肥 2.5 kg/m3,三者按照 1∶1∶1 配比。或者施用尿素 1.2 kg/m3以及磷酸二氫鉀1.2kg/m3,肥料應當與基質充分混合均勻。在苗期待苗長出 3 葉1 心後 ,可通過噴施葉肥方式追肥 1~2 次 ;對於夏季育苗來說,基質施用氮磷鉀複合肥 2 kg/m3,三者配比同樣為 1∶1∶1。

4 品種選擇

西紅柿品種很多,按開花結果習性可分有限生長型和無限生長型 2 類;按成熟期分為早熟種、中熟種和晚熟種等。

5 播種

種子應當優選發育率高的種子,通常情況下,以籽粒飽滿、發芽整齊、發芽率在 90%以上的種子為宜。在播種前建議採用溫湯浸種,在夏季播種前,最好用 40%磷酸三鈉溶液浸泡 20 min,隨後用清水洗淨風乾。穴盤育苗分為冬春季育苗及夏季育苗 2 季。冬春季育苗主要是為早春播種提供苗源,早春的播種期通常在 12 月中旬至翌年 1 月中旬;夏季育苗主要是為秋季播種提供苗源,一般情況下,播種期在 7月上中旬。具體播種時間應當因時而異、因地而異。播種深度則以 0.5~1.0 cm為宜。

6 水分管理

育苗的不同時期,應當控制不同的含水量。育苗前,需要澆透水,使苗盤內基質的持水量在200%以上;子葉長至 2葉1心時,含水量則應控制在65%~70%;子葉長出3葉1心直至商品苗銷售時間段內,含水量控制在60%~65%。

7 溫度管理

在催芽階段,催芽室內的溫度 應 控 制 在 白 天25℃左右,夜間20℃左右,持續催芽 3~4d,待60%左右的種子伸出種芽時,便可以將苗盤移入育苗溫室。育苗溫室內的溫度以日間25 ℃、夜間16~18℃較為合適。為了保證出芽率,在夜間溫度偏低時,應當適當採取增溫措施。直至長至2葉1心時,夜間溫度可以降至13℃左右,但不能低於10℃。為保持溫室內溼度處於合理範圍,應在日間適當通風換氣。

8 病蟲害防治

立枯病、猝倒病、早疫病、病毒病是在穴盤育苗過程中容易發生的主要病害;此外,蟲害則以白粉蝨、蚜蟲為主,應該及時進行防治。

9 補苗和分苗

在育苗展開第1片真葉時,應當及時對缺苗孔進行補苗。對於番茄育苗來說,分苗是指先用288孔苗盤進行育苗,待苗長出1~2片真葉時,將苗移到72孔苗盤繼續育苗,這樣不僅可以充分利用溫室內的空間,還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10 苗齡與商品苗標準

由於穴盤空穴的大小不同,因此商品苗苗齡標準有所不同。若為春季育苗,如果選用72孔苗盤,苗直徑4.5mm、株高18~20cm、葉面積在90~100cm2之間,且有6~7片真葉,苗齡需要60~65d;若選用128孔苗盤育苗,苗直徑2.5~3.0mm、株 高10~12cm,且有4~5片 真葉,葉片面積為25~30cm2,則 需5d 苗齡 。若為夏季育苗,則苗齡偏短 ,莖粗3mm,株高13~15cm,葉面積30~35cm2,則需苗齡20d。

11 番茄穴盤育苗注意事項

一是確保基質中水量充足,利於壓穴,避免播種後種子“戴帽”出土。

二是合理控制肥料施用量,不宜施肥過多,影響出苗;

三是控制好催芽期間室內溼度,必要時可以通過覆地膜方式進行溼度保持;

四是在溫度較高時,應當注意及時補水,以免因缺水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最好與噴灌配套進行;

五是為了保障種子發芽率,播種時,可在統一穴中播 2粒種子,子葉展平時及時移苗補苗,保證全苗。


亥酉Breeder


番茄種植的規模化和高效化是和番茄穴盤育苗技術分不開的,番茄穴盤育苗技術是一項高度集約化的現代綜合育苗技術,

現代工廠化穴盤育苗必須對傳統的育苗方法和技術進行研究和改造,才能適應現代工廠化穴盤育苗的要求。國內外蔬菜商品化育苗多應用無土育苗的方法,同時,由於商品化育苗集約化程度高,為降低育苗成本,一般都採用較小的營養面積。穴盤育苗就是根據這種要求發展起來的一種普遍認為較好的育苗技術。那麼這種番茄穴盤育苗技術的要點都有哪些呢?二亮子說說自己的看法,供您參考。

番茄穴盤育苗的觀念要點

採用穴盤育苗技術要認識和掌握好以下幾個方面的觀念和問題:

①"長齡大苗”是改造傳統育苗技術、提高秧苗質量的一大障礙。在蔬菜生產迅猛發展,蔬菜種苗即將走向產業化道路的今天,重新認識傳統育苗的經驗,特別是用科學的根據及對比的事實改變長期以來保留在農民思想中的“長齡大苗”的觀念非常重要。

研究證明:長齡大苗雖然具有較好的早熟性,但其質量明顯較小苗有所下降。不利於長季節生產。但對以搶早為目的的春茬栽培有一定益處。因此,適宜的生理苗齡大小要根據不同茬口、不同栽培目的來靈活掌握。

②無土育苗可提高秧苗健壯程度和增產潛能。關於蔬菜無土育苗的優越性問題國內外均有比較詳細的報道。

無土育苗為秧苗生長創造的良好根系發育環境及營養環境是床土育苗無法比擬的,基質的一次性利用避免了因為床土帶病而造成的病害流行問題,在蔬菜商品化、專業化、現代化育苗中,更具有其廣闊的發展遠景。

③穴盤育苗是一項現代蔬菜育苗的綜合技術。穴盤育苗也是容器育苗的一種方法,但又不同於一般的容器育苗。它是與無土育苗、集約化育苗、機械化育苗、標準化育苗等多方面的技術結合一起的現代育苗技術的綜合,突出優點是省工、省力、節省能源及育苗設施,降低育苗成本、有利於改善秧苗營養環境,培育壯根優質苗。

其突出特點是穴盤無土苗的根系好,根系總吸收面積、活躍吸收面積以及後者佔前者的百分比均明顯高於塑料缽土培苗,而後者的營養面積比穴盤育苗大3倍。除了無土育苗所創造的良好營養環境外,穴盤苗孔的特殊構造及穴底的通風見光條件也是促進根系發育的重要因素。

番茄工廠化穴盤育苗的具體技術流程和技術要點

基質混拌-→裝盤→澆水→壓印→點籽→保溼、覆蓋→催芽→綠化→成苗。

一、基質混拌

基質的種類很多,混拌的方式和比例也有很多。雖然目前國內外均以草炭加蛭石按體積比2 : 1混合最為理想,但基質種類多樣,應符合方便、實用和質量好的原則,無論選擇何種基質混合必須充分均勻。

此外,現在將各種營養成分通過適當方式混合入原始基質中的育苗基質,也有叫做營養基質。這種基質的混拌原則跟原始基質的混拌是一致的, 必須充分均勻,否則將影響將來的出苗和成苗的生長髮育。


二、裝盤

無論人工或機械裝盤,都應以自然裝滿即可,不可局部按壓,這樣可保證每盤的每個孔穴的裝基質量均勻一致。

三、澆水

原始基質的澆水要徹底澆透,營養基質的澆水要溼而不透,以免造成養分的淋失。另外經過試驗研究,在炎熱季節播種,必須採用低濃度的生長調節劑溶液來代替普通底水澆灌,具體可採用國產矮壯素(CCC) 25毫克/千克的溶液進行澆灌。

四、壓印

可採用人工製作的壓印板壓印,番茄播種的壓印深度保持在0.5~1.0釐米深即可,每個孔穴的壓印深度要一致,以保證出苗整齊。

五、點籽

正常穴盤育苗條件下均採用幹籽(包衣或否)直播,在機播條件下,可以採用丸粒化種子播種,可以保證較高的播種準確率。

六、保溼、覆蓋

播種完畢後要及時保溼、覆蓋,可用粒狀蛭石或混合好的原始基質、或營養基質覆蓋。覆蓋要保證充分蓋滿播種穴,同時還要刮平至每個孔穴是單獨的,即每個孔穴的分隔線清晰可見,避免將來發生根系病害後相互傳染。同前裝盤時一樣,不能局部按壓;此外,低溫季節應覆蓋地膜保溼。在炎熱季節還應遮蓋遮陽網或報紙等避免陽光直射苗盤。如果採用催芽室內催芽,則可以不覆蓋地膜等。

七、催芽

催芽室內催芽應根據不同的蔬菜作物種類設定不同的催芽溫度和催芽時間,應實現恆溫催芽。催芽至芽體長度到1 .0釐米為宜,出芽在7 0%左右時移到綠化車間進行綠化。如果在正常綠化車間直接催芽,則要根據不同天氣情況隨時觀察和調查出苗情況,出苗達30%以上應立即撤去所有覆蓋材料,炎熱季節還應適當噴霧降溫和保溼。

催芽不是必須的,有的時候也可將播種後的穴盤直接擺在溫室的架床上。

八、綠化

綠化的時間較短,出苗後只要及時實行變溫管理(四段變溫管理) 即可正常綠化。此間要注意防止澆水方法不當,比如澆水量太多或水溫過低造成秧苗生理障礙,導致死苗。這個時期要特別防治猝倒病的發生。

環境管理是關鍵,輔助以適當的藥劑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九、成苗

從綠化到成苗是番茄育苗的主要過程,也是管理最為關鍵的時期具體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 營養管理

採用營養液育苗應採用四階段營養管理,即將預定育苗期人為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實行一次營養液兩次清水,第二階段實行一次營養液一次清水,第三階段實行兩次營養液一次清水,依此類推。

採用營養母劑配製的營養基質或類似基質育苗則相對管理簡單,但每次澆水要掌握“溼而不透”的原則,這需要長期的經驗才能做到。如果這種營養管理到後期由於管理不當造成缺肥或脫肥現象,則可以適當補充一兩次營養液就能保證到成苗。另外,如果使用的營養液成分不明,後期應補充噴施全元素的葉面肥以補充可能缺乏的營養元素。


(2)化學調控(化控)

穴盤的特殊構造造就了秧苗發生徒長的天然條件,即營養面積很小特別是地上部對秧苗的株型發育有很大的影響。徒長苗不僅僅是影響秧苗本身質量,特別是影響秧苗的商品性。因此,穴盤苗的株型必須得到有效的調控,才能保證秧苗的質量。

有研究證明:

①化控技術是提高果菜穴盤育苗秧苗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從化控處理對番茄秧苗質量、生理變化及產量形成的綜合分析來看,在穴盤無 土育苗條件下,秧苗生長到適當時期(番茄3~4片真葉),採用生長抑制劑與營養液一起澆灌的方法進行株型調控(每盤澆灌1L),可有效地抑制徒長,促進根系發育,提高秧苗幹物重,增強秧苗活力及其他有關生理特性,從而達到培育壯苗及增加產量的目的。


②科學應用化控技術不但不能干擾秧苗的正常生理平衡,且有利於保持蔬菜秧苗的生育平衡狀態。

在蔬菜育苗中應用生長抑制劑進行處理的目的不是控制生長,而是在某種或某些不良環境因素影響下幼苗生理已經和將要發生紊亂,生長平衡失調而又很難通過栽培措施扭轉時採用的一種有效措施,其目的是為了促進秧苗平衡而均勻地生長與發育,改善其生理功能,增強幼苗的活力,從而達到培育壯苗的目的。

如果處理的時期、藥劑種類的選擇、施用的濃度以及施用量等都合適,在明顯控制秧苗徒長的同時,秧苗的幹物重比對照有所增加,即說明對生長有促進作用。

如果應用方法不當,要麼作用不明顯,要麼嚴重抑制秧苗生長。應該指出的是,並非一概提倡施用生長抑制劑處理幼苗,而是期望對它在番茄育苗中的應用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準確的方法。當然,番茄育苗的株型調控不僅限於化控的方法,但如果使用得當,化控的確不失為有效的措施之一。

③化控技術可在較小的營養面積下培育出適齡的健壯番茄秧苗。在大面積工廠化穴盤無土育苗條件下,番茄秧苗的生長受到較小的營養面積的限制,如果育苗的苗齡過小,早熟性差,滿足不了生產者的要求,苗齡增大,營養面積成為難以克服的限制因子,幼苗徒長必然導致秧苗質量下降。

在這種情況下,正確地應用化控技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上述矛盾,培育出苗齡適中,秧苗質量較好的番茄商品苗。採用化控技術後,由於營養面積的限制而產生的秧苗質量下降問題得以緩解,秧苗質量有所提高。

當然,這種緩解是有限度的,苗齡過大而營養面積又過小的處理,秧苗質量仍然較差。在實際大面積工廠化育苗中,營養面積的限制作用仍然不可避免地影響秧苗的質量,採用株型調整技術緩解其限制作用,進一步提高秧苗質量是一條可行的途徑。例如,在春季日光溫室內用72孔育苗穴盤培育6片葉的番茄秧苗,在管理到位並輔之以化控技術可以更有把握地培育出健壯的秧苗。

(3)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的問題不僅僅是秧苗質量好壞一個重要指標,另外也是影響番茄秧苗正常生長髮育的一個重要問題,所以必須特別加以注意。應首先從預防做起。壯苗劑的應用可以大大提高秧苗的抗病性。這就是蔬菜免疫育苗技術,其原理是健體育苗、誘導抗性和物理防護。

①健體育苗:如前所述,全面採用無土穴盤一次性成苗技術。

②抗病誘導:試驗研究結果證明,篩選出矮壯素、甲殼質、黃腐酸三種藥劑進行復配,使用的濃度以矮壯素200毫克/升-1,腐殖酸0.1%,甲殼質10毫克/升-1或矮壯素100毫克/升-1,腐殖酸0.4%,甲殼質10毫克/升-1進行復配效果最好,進入成苗期作用依然沒有消失。這是經過試驗篩選出的最理想的復配組合,可以進行復配作為一種壯苗劑的配方選擇方案。

③物理防護:穴盤無土育苗的苗盤每使用一次均進行消毒處理,使用的草炭蛭石也是一次性使用,再者穴盤是穴與穴分隔式的,因此一般不易發生苗期傳染性病害。即便如此也要注意對病害的預防,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物理阻隔防止病害發生:

a、再次使用的苗盤,特別是已發生過病害的苗盤應進行藥劑消毒(0.1%福爾馬林或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0~15分鐘後,用清水洗淨) 。

b、注意溫度控制,防止低溫(喜溫果菜)與高溫(喜冷涼葉菜)誘發苗期病害。

c、通過設置溫室防蟲網及掛黃板防止蚜蟲、斑潛蠅、潛葉蠅等對秧苗的危害。如果發生病蟲害,可針對性地用藥劑防早防了。

d、秧苗運輸前打一次"陪嫁藥”,對防止定植後的病蟲發生效果顯著。

無論是防病或壯苗,抗病壯苗效果的充分發揮必須建立在病害綜合防治與優化育苗技術的基礎上。特別在工廠化育苗條件下,必須全面實行免疫育苗技術。無土穴盤育苗為番茄秧苗的培育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高效誘抗劑的應用更加完善了番茄免疫育苗技術,再加上物理防護,基本可以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

(4)水分管理

所有的營養環境無一不與水分營養聯繫在一起,因水分管理不當而導致的水分脅迫可以帶來一系列的生理改變, 對秧苗質量造會成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是,歷來對水分的重視程度只是侷限於經驗型階段,沒有科學的管理基礎根據和實際指標,在國內外工廠化蔬菜育苗中,無論從理論上或生產實踐上,都還沒有完全解決水分供給的科學化、標準化的問題,而恰恰是水分的這個重要環境因素對秧苗生長與質量產生明顯的影響。


經過大量的細緻研究證明,對於番茄育苗,基質育苗在60%~80%的基質水分含量條件下幼苗生育速度最快,成苗生長量最大植物體內的各種代謝最旺盛,可以作為果菜類水分管理的科學指標。

另外,保水劑的應用是近年來發展迅速的化學節水技術。對保水劑在番茄穴盤無土育苗中的應用研究證明,保水劑的應用為產業化穴盤育苗增加了可控的技術含量,開闢了廣闊的應用前景。

使用保水劑可增加基質持水量,使植物達萎蔫點時間延長,減少灌水次數,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乾旱時又可將保蓄的水分慢慢釋放以供作物利用,在一定時期內產生“微型水庫"的效應,為植物生長提供一個適宜的比較均衡的水分環境。基質穴盤育苗由於營養體積小、持水量小且本身的水分流失快,幼苗的蒸騰作用又強,造成水分管理較為困難。

使用“保水劑”後,“保水劑"在吸足水分的情況下呈膨化狀態,覆蓋在根系周圍,能源源不斷地供給水分,並且基質中含有充足的空氣,有利於根系的活動,從而改善秧苗的供水狀況。

“保水劑”不僅可以在穴盤無土育苗中推廣使用,特別在實行營養母劑育苗時,能夠有效地解決長期以來存在的育苗中需水嚴格與供水保水不足的矛盾。過去解決這個矛盾的方法就是勤澆勤灌。

結果基質中水分飽和的時間延長,影響根系的正常發育;溫室內空氣溼度大,容易誘發苗期病害的發生;在氣溫特別是夜溫較高時加速秧苗的徒長,降低秧苗的質量。

保水劑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個矛盾,為番茄工廠化穴盤育苗以致工廠化育苗增加了可控的技術含量。

同時,保水劑的應用為促進秧苗質量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生理條件。保水劑的種類和濃度應用得當,不僅可提高水分管理的效率和節約成本,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秧苗質量。

保水劑的應用由於水分調控的作用,對蔬菜秧苗的生理活性也同時產生明顯的影響,從而促進秧苗質量的提高。另外,適宜濃度保水劑的應用是保水劑無土育苗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尤其在精準灌溉的條件下,直接可通過測水灌水,在實際應用中可以減少澆水的次數和澆水量,可以實現節水和精準控制的水分管理目的,這在穴盤育苗水分管理中是一大技術突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5)光照和C02管理

試驗結果表明,C02濃度逐步增施到1200毫升/升,苗各器官和全株幹、鮮重及壯苗指標逐漸升高。但繼續提高CO2濃度,秧苗質量的提高的幅度會隨著濃度增加而變得相對緩慢。延長光照時間可以增加秧苗的生長量,也會影響秧苗的生殖發育,每天光照12小時最適合於番茄育苗。

CO2施肥在實際應用中還要注意根據光照條件確定C02施用濃度,強光下增施C02的作用顯著,弱光下效果很差。因此,只選擇晴天上午施用CO2。

總結

番茄穴盤育苗是以後工廠化必然要推動的種植技術,目前這種工廠化番茄穴盤育苗技術是正在不斷完善之中的先進技術,但是,這種育苗技術對專業性要求較高,所以,不推薦普通種植戶去嘗試,咱們種植戶目前用的穴盤育苗技術存在成本高(因規模小),出現的問題困難多(因沒有科學技術支持)等問題,希望普通小種植戶可以儘早使用成熟的番茄穴盤育苗技術。

我是最帥二亮子,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歡迎討論指導,關注我,記得點贊關注哦!

種植小靈通


1 育苗溫室環境要求

具有良好的通風透光性 地勢平整,具良好的排水系統

具有防蟲網、門簾(雙層)等預防病蟲害的基礎條件

2 育苗設備

日光溫室或連棟溫室、苗床、穴盤、平盤、嫁接用具、防蟲網、黃板、噴淋用具、加溫、降溫及遮陽設備等。

2.1 日光溫室消毒

每畝(666. 7m2)溫室用1. 65 Kg高錳酸鉀、1. 65L甲醛、8. 4 kg開水混合產生煙霧,封閉48h消毒,待氣味散盡後即可使用。

2.2 穴盤、平盤消毒

用40%福爾馬林100倍液浸泡20min-30min,塑料薄膜密閉7d後清水沖洗乾淨。也可用1000倍高錳酸鉀液浸泡穴盤l0min。

3 基質配配製

3.1傳統基質配製

選用優質草炭、蛭石、珍珠岩為基質材料,三者按體積比3:1:1配製,然後每立方米加入lkg-2kg國標複合肥,0.2kg多菌靈,加水使基質含水量達50%-60%攪拌均勻並用簿膜覆蓋保溼持用。

3.2 商品基質

傳統的草炭,蛭石,珍珠岩養分含量較少,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後往往不能滿足苗期對養分的需要,建議選用商品基質,可選用山東德鳴基質和河北大廠基質。

4 播種

4.1 基質裝盤

在裝盤前先將基質用水攪拌潮溼,要混合均勻,溼度控制在30%左右,用手抓起能感到潮溼但不成團,將基質裝入盤中稍加鎮壓,用木板抹平至露出網格狀邊緣,並抹去盤四周多餘基質。

4.2 壓盤

盤裝滿後將穴盤一個一個對齊摞起來,高度為50-60釐米,且盤與盤問對齊,從頂部用手用力均勻往下壓,壓出0.5-1釐米的深度,形成錐體,壓好的盤,深度應一致,以保證出苗整齊。

4.3 播種

播種深度為0.6-0.8cm左右,播完種後再穴盤上覆蓋一次蛭石並抹平,露出網格狀邊緣。穴盤擺放整齊,擺好後噴水直至澆透。

5、育苗管理

5.1出苗前管理

出苗前注意溫度管理,白天溫度控制在25-28℃ ,夜問溫度控制在20℃左右。播種直至出苗,基部不用噴水,如有缺水的情況適當噴水,酌情而定。播後7天內必須出全苗。每天檢查芽勢,80%頂土時,降低夜間溫度。

5.2出苗後管理

5.2.1溫度

堅持大溫差管理法,白天溫度控制在25-28℃,夜間10-12℃,基質溫度在15-20℃,在1葉1心前高溫易燒苗,要注意溫度控制範圍,基質溫度15-20℃。

5.2.2溼度

控制棚內相對空氣溼度<70%,早晨澆水、下午補水,保證下部基質不幹。

5.2.3 施肥

子葉展平期開始噴施千分之一的保利苷噴施葉面

5.2.4促根防徒長

由於穴孔體積有限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番茄幼苗根系的生長髮育,為了促進番茄幼苗根系的發生,建議選用適宜濃度的促根劑,可選用雷力根旺。

夏季溫度高,番茄幼苗易徒長,育苗時應結合種苗的生長狀況選擇合適的生長調節劑進行調控。面對市場上眾多的生長調節劑應謹慎選用,建議選擇0.1ml/L的矮壯素(黃瓜、辣椒)或1g/kg的多效唑(番茄),在子葉展平期之前噴。

5.2.5 病蟲害防治

苗期病害以猝倒病和立枯病較重,注意降低溼度,可使用72%的普力克進行防治。蟲害可選用40目防蟲網結合黃板、籃板進行防治。

6 煉苗

在低溫、通風、適度控水等條件下煉苗,但不可煉苗太狠,否則宜損傷幼苗。3葉1心-4葉l心時開始煉苗,至少煉苗7天。

7 壯苗標準

穴盤育苗最佳苗齡20天,3-4片真葉,株高l5-19釐米,莖粗、節同短,莖稈紫紅,葉色深綠,根系發達呈白色,無病害。

8 定植

當苗達到3片葉時進行移栽定植,在移栽定植前4-6小時噴足水,便於運輸和定植。


貴港土雞哥


良好的番茄有著產量高, 口感好,等特點,番茄是日光溫室栽培的主要作物之一,深受消費者歡迎。傳統的番茄種植病蟲害發生較為嚴重, 導致番茄產量下降。穴盤育苗不但可以解決這一難題, 且縮短了育苗期限,節約了成本,所以穴盤育苗技術能極大的促進番茄育苗產業的發展。



1 品種選擇

選擇出苗率高的抗病、抗逆、豐產的優良種子, 適合北方地區種植的品種有:粉冠2號、5810、粉冠1號、東亞粉冠等品種。

2 穴盤準備

番茄穴盤育苗一般選用50孔、72孔規格的穴盤, 選好穴盤後要進行消毒處理, 具體流程為:用福爾馬林100倍液浸泡穴盤15分鐘左右, 之後用水沖洗乾淨後備用。用過的穴盤也可用50%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消毒後再次使用, 提高穴盤利用率, 降低生產成本。



3 基質處理

基質的配比要合適, 保證良好的通氣性和保水性, p H值適中, 一般為5.5~7.0之間, 用草炭、蛭石、珍珠岩按照3∶1∶1的比例混合, 或者用草炭、蛭石按照2∶1的比例混合, 加入氮、磷、鉀三元複合肥, 與基質拌勻後填入穴盤中。填滿後, 用刮板將多餘的基質颳去, 在填滿基質的穴盤中加入水, 溼度以40%左右為宜, 穴盤排水孔有水滴出即可, 然後用打孔器在穴盤上打孔深度為0.8~1.0cm, 保證播種的深度及出苗時間一致。



4 種子處理

選用發芽率95%以上的優良番茄種子, 在番茄種子播種前要進行浸種消毒處理。流程是將種子放入50℃~55℃的水中浸泡20分鐘, 浸泡過程中要不斷攪拌, 把握好時間和溫度, 以免燙傷種子。也可以用濃度為1%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 之後用清水清洗乾淨, 在無汙染環境下將種子曬乾, 之後置於28℃~30℃的環境中催芽。一般3天左右即有種子露白, 待有70%左右的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採用機器點播或人工播種的方式均可。播種後澆水, 然後覆蓋一層蛭石, 厚度約為0.5釐米, 覆土太厚不利於種子出土。





播種後的管理

1 溫度管理 溫度是影響番茄育苗的重要因素之一。條件允許的話, 可以將穴盤放到催芽室中催芽。白天溫度保持在25℃~30℃, 夜間溫度控制在18℃~20℃, 溼度保持在90%左右即可。一般3~5天后, 苗盤中有70%左右的種子出土後, 可進入溫室育苗。此時溫度要適當降低, 白天20℃~25℃, 夜間15℃~18℃, 如果溫度過高, 易造成幼苗徒長。如果夜間溫度過低時, 可採用升溫措施, 幼苗長出2葉1心時, 夜間溫度可降至13℃左右, 注意及時通風, 降低棚內溼度。

.2 水肥管理 番茄出苗後, 棚內溼度要降至80%左右, 澆水以葉苗噴水為主。此階段, 幼苗生長較為緩慢, 需肥量小, 儘量延長施肥週期, 選擇低磷肥為佳。當幼苗長出3葉1心後, 此階段, 幼苗生長快速, 要結合噴水進行葉苗施肥。可以選用尿素, 磷酸二氫鉀, 按照一定的比例噴施葉面。溫度適宜時, 番茄對水的吸收較多, 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番茄對水肥的吸收。基質的含水量以45%左右為宜, 太乾或者含水量太多都不利於幼苗的生長。隨著幼苗的生長, 要及時補充氮肥、鉀肥, 缺失氮肥會影響幼苗的根系發育, 鉀肥缺失會影響幼苗的抗病能力, 所以要根據幼苗的生長需要, 定期進行水肥補充。如果遇到低溫、陰天、雨雪天氣, 施肥間隔要適當延長。

.3 光照管理 番茄對光照比較敏感, 正常生長需要的光照為30000~35000lx, 如果光照強, 需要進行遮陽處理, 以免灼傷幼苗;如果光照不足就會引起幼苗長勢較弱。如果光照時間低於4小時, 幼苗基本上處於停止生長的狀態。光照越強, 葉片增大而且厚實, 幼苗生長越旺盛, 一般光照時間在15小時左右最佳, 如果光照時間不足, 可通過懸掛反光幕或者安裝補光燈等措施延長光照時間。

.4 煉苗 成苗前7~10天進行煉苗, 提高植株的環境適應能力。煉苗期間, 要適當加大通風量, 使棚內溫度與外界溫度基本一致, 期間要少澆水, 保證植株不萎蔫即可, 這樣可以促進植株的根系發育。一般苗齡45~50天, 葉片肥厚, 顏色濃綠, 株高12~16釐米, 莖粗0.5釐米左右, 根系發達, 緊包基質, 不散坨, 達到壯苗標準。




5 病蟲害防治 番茄育苗過程中常見的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早疫病等, 常見的蟲害有白粉蝨、蚜蟲等。一旦發生蟲害, 可以懸掛塗抹上機油的黃條誘殺蚜蟲, 或者用2%阿維菌素乳液800~1000倍液噴施即可防治白粉蝨、蚜蟲。猝倒病發生時可用70%普力克1000倍液噴施, 立枯病、早疫病可以用75%的百菌清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霧防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