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大宅門》裡,為什麼二老太太臨死前不讓楊九紅戴孝?

TM娛樂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看看白二奶奶是個什麼樣的人。

白家因大格格未出閣先孕,反而為了出一口氣給大格格下了安胎藥的事,和詹王府接仇。五年後,白家大兒子去宮中看病,背了治死了宮中的一位妃嬪(也就是詹家二女兒)的鍋,白家老爺追悔不已,此時想起白二奶奶說過:我覺得居家過日子,還是息事寧人得好。小不忍則亂大謀。這不是要把格格的醜事抖露出來嗎?這不叫爭氣,叫結仇。放他一次,總讓他們欠著我們的情,要是接下了仇,今後就不好過了。白家老爺覺得此女子有大格局,放心地把家交給了二奶奶。

白二奶奶掌握家中財政大權之時,其實是臨危受命,此時白家內憂外患、大廈將傾,大兒媳婦聽說“白家老號”被查封,丈夫又被判了斬監候,自盡而亡。家裡還有一個無論什麼事都熱血上頭衝動行事的白老三,自此時開始,白二奶奶救大哥、保老號,對於不爭氣的老三,還什麼時候都不忘提攜一把,把白家整治得再次紅紅火火。

通過白二奶奶的格局和做出來的一系列勵精圖治的事情,我們可以看到,她應該是屬於深習儒家文化的一個女人,所有挽救家庭於危時的舉動,都是站在家族立場上去考慮的。而且她是大家出身,相夫教子,雖然在白家立了大功,卻從未做過不周全每一個人的事情,完全遵從了“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等思想。

這就是白二奶奶整個人的價值體系。

那麼我們看為什麼她看不慣楊九紅,不讓她戴孝?

楊九紅什麼出身?

不管是不是她哥脅迫,她就是一名窯姐出身。這樣的身份,首先是與白二奶奶的出身是完全不符的。

另外,她未曾明媒正娶,自己贖了身就跑到白景琦家,讓他娶了自己,這再次與白二奶奶的婚戀觀不符,在白二奶奶的觀念裡,嫁人一定要是走正門,這私定終身算什麼?

在當了白景琦外室後,楊九紅從未做過對白家一丁點的貢獻,這又與白二奶奶的事業觀不符。

我們看客看來,覺得楊九紅追求自己愛情勇氣可嘉,再加上她外形確實漂亮,一定會為她掬一把同情淚,但是站在白二奶奶的立場上,楊九紅一出身不好,第二私定終身珠胎暗結,三於白家無功,所以完全與白二奶奶整體的價值觀不符。

這才是白二奶奶不讓她戴孝的主要原因。


霖媽愛八卦


 

  1.白景奇在黃春孕期時候出軌了楊九紅,當然那時候沒有一夫一妻制度,但再一次揹著二奶奶給楊九紅領進門,而且楊九紅之前是被白景琦的姐姐的公公包養的,第一次挑戰老太太。

  2.二奶奶生日堂會迎面遇上楊九紅,楊躲了,老太太更知她底氣不足,第二回合老太太又勝出。

  深夜獨自一人劫走楊久紅,甘願為她坐進了牢房,並因此成功俘虜了楊久紅的心!讓她誤認為這個白家少爺是她一生的依靠,有他在她就不會被外人欺負!孰不知白景琦對她的愛是打著折扣的,那些出格的事只是他的性格使然,

  

  而楊久紅卻自贖自身甘願一生跟著七爺,甚至願意日日與白七爺在那個小破屋中過柴米油鹽的窮苦日子!萬萬沒料到老太太臨終遺言:不讓楊九紅戴孝,也就是說到死也不承認她是白家的人,永遠成不了白家的媳婦。母親的臨終遺言對於景琦來說就是聖旨。老太太曾說過:她進了門全家都會亂。結果老太太一死,楊九紅結交日本人,學日語,為白家生意立功,又藉機以下人身份為由打壓香秀,

  

  又逼死槐花,連親生女兒也要報復,導致失去孩子的白嘉莉一氣之下離家出走。老太太的預言成真了。恣意大膽的香秀頗有白景琦年輕時的風範,把白景琦收拾的服服貼貼。白景琦不顧族人的全體反對,硬是娶了香秀為太太。楊九紅的最後一點幻想破滅了,而且女兒佳莉始終不認她,佳莉帶著孩子走後,楊九紅對塵世沒什麼眷戀了,孤悽的走完一生!


大林看影視


二奶奶從一開始就不認可楊九紅,直到生命最後也要表明態度。

我分析這個過程

1.白景奇在黃春孕期時候出軌了楊九紅,當然那時候沒有一夫一妻制度,但再一次揹著二奶奶給楊九紅領進門,而且楊九紅之前是被白景琦的姐姐的公公包養的,第一次挑戰老太太。

2.二奶奶生日堂會迎面遇上楊九紅,楊躲了,老太太更知她底氣不足,第二回合老太太又勝出。

3.楊九紅生了孩子,老太太差人抱走,楊九紅崩潰,白景奇和稀泥未果後妥協,老太太瞭解了兒子的心態,完全勝出。

4.楊九紅再次懷孕,毅然拖著孕身回到山東,造成孩子流產。

以上幾件事加在一起,老太太怎能不在最後嚥氣前叮囑不許楊九紅戴孝?

楊九紅是這部電視劇裡徹頭徹尾的悲劇人物,而且一直是身不由己,從小被哥嫂賣入妓院(印象中是這樣的)、被超出自己年齡很多的老頭子包、好不容易遇到一個敢為自己捨身進牢的男人喜歡,又遇到了一位工作能力超強在家也說一不二的婆婆、好,忍著吧,懷胎十月,卻又骨肉分離,丈夫還只懂愚孝,沒有一個人替自己說過什麼、不讓穿孝哭了鬧了把孝袍子剪碎了也就過去了吧?不,又出來個槐花,槐花是個善茬麼?我看未必,她話裡話外總是仰仗自己是老太太身邊的人出言不遜,挑事兒又扛不了事兒,想不開自殺了,楊九紅就得必須背起這個鍋,誰讓她不會笑裡藏刀呢?這姐姐宮鬥劇看的太少。要我說槐花之死香秀也是逃不了干係的,表面上是替槐花拔闖了,其實就是火上澆油。

說到這,想起來梅蘭芳的第三房內個冬皇來了,我覺得楊九紅的原型可能就是她,至少在不讓穿孝的這點上是一樣的。

《大宅門》之所以精彩,就是這種一扣連一扣的因果關係造成的衝突很合情合理地推動著劇情發展。


搖頭肉丸子


1.白景奇在黃春孕期時候出軌了楊九紅,當然那時候沒有一夫一妻制度,但再一次揹著二奶奶給楊九紅領進門,而且楊九紅之前是被白景琦的姐姐的公公包養的,第一次挑戰老太太。

  2.二奶奶生日堂會迎面遇上楊九紅,楊躲了,老太太更知她底氣不足,第二回合老太太又勝出。

  深夜獨自一人劫走楊久紅,甘願為她坐進了牢房,並因此成功俘虜了楊久紅的心!讓她誤認為這個白家少爺是她一生的依靠,有他在她就不會被外人欺負!孰不知白景琦對她的愛是打著折扣的,那些出格的事只是他的性格使然,

  

  而楊久紅卻自贖自身甘願一生跟著七爺,甚至願意日日與白七爺在那個小破屋中過柴米油鹽的窮苦日子!萬萬沒料到老太太臨終遺言:不讓楊九紅戴孝,也就是說到死也不承認她是白家的人,永遠成不了白家的媳婦。母親的臨終遺言對於景琦來說就是聖旨。老太太曾說過:她進了門全家都會亂。結果老太太一死,楊九紅結交日本人,學日語,為白家生意立功,又藉機以下人身份為由打壓香秀,

  

  又逼死槐花,連親生女兒也要報復,導致失去孩子的白嘉莉一氣之下離家出走。老太太的預言成真了。恣意大膽的香秀頗有白景琦年輕時的風範,把白景琦收拾的服服貼貼。白景琦不顧族人的全體反對,硬是娶了香秀為太太。楊九紅的最後一點幻想破滅了,而且女兒佳莉始終不認她,佳莉帶著孩子走後,楊九紅對塵世沒什麼眷戀了,孤悽的走完一生!


自科號


二老太太為什麼不讓楊九紅戴孝?在思考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可以先問另一個問題?白景琦和黃春的婚姻也不是明媒正娶的,為什麼老太太最後還是接受了這個媳婦。而對於楊九紅,老太太卻是終生不能接受。就算是楊九紅生了孩子,孩子的教育權也被老太太剝奪了。這在今天看來,是很不人道,也很不人性的。但以當時的眼光來看,卻很難說老太太這樣做是錯的。而且,從電視劇後來的情節發展看,也證明了老太太的做法是正確的。

中國傳統的道德倫理,是建立在宗法制度之上的。民國時期雖有所改變,但基本情況還是沒有變。倫理關係的遠近,與喪葬制度緊密相連。老太太去世了,五服之內,來服喪,穿喪服的,都是家裡的親戚,沒有穿喪服的,就說明與家族沒有親戚和血緣關係。有血緣關係,就有家族權利和義務的繼承,沒有親情關係的,當然也就沒有權利和義務的繼承。

老太太把楊九紅排除在服喪人員之外,是用遺囑的形式,排除楊九紅在白家的法律地位。它的潛臺詞是說,楊九紅在白家,只是白景琦喜歡的人,她的存在只與白景琦個人相關。與家族無關。從而以這種方式排除楊九紅在家族事務中的話語權。

但老太太的這種安排只起到了部分作用,楊九紅後來在家族事務中,還是有一定話語權的。這是個人能力和時代發展的雙方面因素決定的。

老太太之所以要把楊九紅排除在家族事務之外,是從個人品質上著眼的。楊九紅是一個典型的有才無德之人。她的個人能力非常強,人也非常聰明。由於個人出身和生活經歷的原因,她做事的風格喜歡走極端,富有冒險精神,但沒有道德觀念。行事以利己為原則。這個人物,很有點《紅樓夢》裡王熙鳳的性格,小聰明是很有些的,但卻沒有大智慧,一個家族的長久興旺,決不是靠一點小聰明就可以支撐的。還有一點是,楊九紅這樣具有小人特質的人,一但得志,必然猖狂。

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老太太在臨死之前,把槐花給了白景琦。其意思也很明白,是不希望自己的兒子被楊九紅所影響。但以白景琦的性格而言,楊九紅是影響不到他的。但是,老太太派了槐花來,卻增加了楊九紅的仇恨,老太太雖然死了,但是,他給楊九紅造成的影響卻是長久的,於是,槐花成了楊九紅復仇的靶子。溫柔各順的槐花當然不是陰險毒辣的楊九紅的對手,最後被逼死,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我們可以把老太太、白景琦和楊九紅三個人的性格和處事特點比較一下,就很容易理解這個問題了。三個人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但其中老太太的性格最完美,她的身上,既有男人的陽剛正直,也有女性的溫柔細膩。既能當外,也能當內,既會持家,又能創業。這樣的人物,絕對是女中豪傑。白景琦的身上,充滿了男子的陽剛之美,有情義有擔當,無倚無傍我自強,這一身傲骨敲起來噹噹響。而楊九紅大約可以算得上是一個陰謀家。她聰明絕頂,有狠心,有毅力,做起事來,有一種一往無前的精神。這是三個人能湊到一起去的原因。

老太太一生行事,可用正大光明四個字來形容。她的身上,體現了中國文化中的王道精神。在倒黴時不沮喪,在得意時不張狂。當家族和詹王府斗的兩敗俱傷之時,是她一直堅持把問題向和解裡引,以圖達到雙贏。在百草廳危難之時,她憑一己之力,奪回家族企業。她的做法,連敵人都輸得心服口服。這種能力和水平的背後,體現的都是大智慧。

白景琦的錚錚傲骨,是與母親的遺傳和身教有很大關係的。但是,白景琦的身上,體現的是至剛至陽的性格,寧折不彎。這種性格特點,比起老太太的百鍊鋼成繞指柔,還是低了一個層次。有人把白景琦對母親的順從看成是愚孝,就有點好笑了。白景琦對他媽的順從絕不是一個愚孝可以解釋的。是因為在白景琦雖然是我行我素的性格,但他的心裡是知道和理解母親所做一切的含義的。也就是說,她做為一個男人,他可以有情義有擔當,他可以給楊九紅他自己所有的東西。但情義和擔當不能越位。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假如楊九紅在白家取得合法地位,那麼,以她的能力,在白家的家族企業中,一步步提高話語權,並最終掌權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老太太內心是決不希望企業落入一個有才無德之人手中的。家族能夠長久興盛,掌門人才和德是同樣重要的。

楊九紅的處事,與老太太以及白景琦的不同之處在於,只有小聰明,而沒有大格局。在日本鬼子的勢力不斷增加的前提之下,如果不是白景琦當家,她沒有任何道德負擔的,就與日本人合作了。可見,她的眼中,只有利益,而沒有大節。或許她覺得,她可以利用日本人的勢力發展自己。這種想法,只能是自欺欺人。最後的結果必定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楊九紅的心術不正有一個情節表現的非常充分。她在東北採購藥材的時候,一路上虐待槐花。跟在一起的黃立因看不下去,幫助了槐花。因為這事,回到家以後,楊九紅居然會造黃立和槐花的謠言。從這裡可以看出她做事的下流和不擇手段,與二奶奶的正大光明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要不是白景琦與黃立相互信任。還不知要鬧出多大的風波來呢。這種處事方式,決不是家庭興旺之兆。

《大宅門》最後幾集,非常清楚的反映了這個情況,楊九紅確實是一個能力出眾的人,但她也是一個沒有道德底線和節操的人。因為白景琦當家,她一輩子無法拿下白景琦,所以不可能在家族內部形成很大影響。如果是她當家,家族是否能保持興旺,就很難說了。

總之,從家族的長遠發展來看,二奶奶當初的安排,是必要的,有眼光的。但其實際效用卻是有限的。楊九紅後來不能在大宅門興風作浪是因為有白景琦壓著她。否則的話,僅憑二奶奶的一個安排,也解決不了什麼問題。


七月流火140400643


楊九紅在劇中是個可愛,可憐,又可悲的女子。

她自幼被哥嫂賣去了妓院,憑藉著美貌和手段成為濟南府第一名妓。

彼時白景琦被趕出白家,在濟南府摸爬滾打也混出了一些名頭,與朋友去青樓廝混,就這樣,兩人在樓梯間相遇了。

楊九紅遇到白景琦是幸也是不幸。

自幼在風月場中長大的楊九紅,早就練就了一雙識人的眼睛,她覺得白景琦並不簡單,而且白景琦對待女人特別仗義,為其兩肋插刀,一個帥氣,多金有本事,又特別爺們兒的男人哪個女人不喜歡呢?

在那個年代,青樓女子會有什麼樣的命運呢?或是被達官貴人看重納為妾,或是攢夠一筆錢贖身,或是最終熬成老鴇,青春就那麼幾年,要早做打算啊

年輕時“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最終也會“春去秋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當時跟著白景琦對楊九紅來說是最好的選擇。

白景琦愛楊九紅嗎?我覺得喜歡是有,愛的應該並不深。他固然是看上了九紅的美色,為她吃官司蹲牢房更多是為自己爭口氣,聰明中透著點混不吝,白家七爺從來不是個讓人的主兒。

但無論如何,白景琦接納了她,如果他們一直待在濟南,楊九紅也許會很幸福的,但這注定是不可能的事,回到京城,楊九紅的悲劇就開始了。

二奶奶並不承認她,連門都不讓她進,還將她的女兒抱走了,並一生都沒認她這個親媽。

其實當初看電視看到這時,心裡確實感覺二奶奶太狠了,殺人不過頭點地,楊九紅雖說是青樓女子,但她已經從良了,那麼溫柔那麼漂亮,為什麼就不接納她呢?甚至連死都不讓楊九紅披麻戴孝,看著楊九紅為二奶奶精心準備的孝衣孝布,真的有些心疼她。

最後楊九紅性格扭曲跟二奶奶也是有直接關係的。

從二奶奶的角度出發,不接納楊九紅也是有情可原

而後卻也證實了二奶奶看人眼光之毒。

1.出身

白家是清貴人家,百草廳白家老號更是有百年的傳承和信譽,而楊九紅出身青樓,豔名遠播是濟南數一數二的名妓,又與白景琦堂姐玉芬的公公有染,這樣的人二奶奶是不可能讓她進白家門的,更何況有損白家老號的清譽。白景琦在外面怎麼混人們也不過說一句人不風流枉少年,可一旦讓她披麻戴孝就不一樣了,那就是承認了她的身份,而佳莉,也會因為她孃的身份被人詬病,無論是家族的名聲還是佳莉的前途,二奶奶都不會認下她。

2.眼界和格局

楊九紅做的最錯的一件事就是幫日本人入股百草廳算計白家的秘方,這件事雖然最後沒有成功,但是她徹底失去了白景琦的信任,她的心裡只有白景琦這個男人,只想得到白景琦和白家人的認可,在大是大非面前甚至不如香秀,與白景琦的三觀根本不同,如果楊九紅進了進了家門成了七少奶奶,白家估計有的頭疼。

3.本性

楊九紅雖然因二奶奶不待見性格扭曲,但她的本性也不是十分善良,她縱容哥嫂在外面放高利貸,排擠白景琦身邊的女人,去關東取藥材一路上欺負槐花,回來更是汙衊槐花與黃立有情,為挑撥白景琦與槐花的關係,不惜攀誣黃立甚至塗二爺。黃春死後已七少奶奶自居,最後逼的槐花上吊自盡。

槐花死後又與香秀爭寵,但最終也沒鬥過香秀,搶奪外孫女何琪,雖然最後送還給佳莉,但佳莉最終也沒有認她,她自己孤獨終老。

在跟白景琦之前她說什麼都不要,跟了白景琦後卻什麼都要爭,雖然也有封建年代的無奈,她固然值得同情,但也有她很大一部分原因。二奶奶不讓她披麻戴孝,進白家的門也是對的。





張菓菓菓


不讓楊九紅戴孝是白家碾碎楊九紅尊嚴的最後一根稻草。

楊九紅本是白景琦在濟南花樓認識的窯姐,貪圖新鮮,白景琦成了楊九紅的固定客人,白景琦對楊九紅除了身體接觸,並無太多感情,但楊九紅自己先認了栽,一顆心都拴在白景琦身上。

感情啊,誰先認真誰就輸了,看看後來居上的李香秀,簡單的幾招欲情故縱就吃死了白景琦,順利逆襲成為白家女主人,而楊九紅自己贖身又追著喊著要嫁給白景琦,也可以說白景琦在形式逼迫下才娶了楊九紅,之後帶回大宅門,從此被白家被白二奶奶“踐踏”。

白二奶奶一直芥蒂的是楊九紅的身世和手段,那個年代娶一個窯姐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看濟南府提督那麼喜歡楊九紅,也只限於包養,並未動心思把她娶回家,可見當時窯姐這個詞,只能暗地裡藏著,上不了檯面。

白二奶奶作為白家當家人,精明能幹、胸懷寬廣,她對競爭也是以德報怨,唯獨容不下窯姐出身的楊九紅,其理由不外乎白二奶奶對楊九紅的手段早有耳聞。

楊九紅早年被哥嫂賣去花樓,憑長相上等,手段高明,一步步爬上濟南府頭牌,多年來一直由濟南府提督庇護,若說她心思純良、不懂籌謀,那是無人相信的,至少有心機有城府。

原本楊九紅是待在濟南的,可白玉芬(白景琦堂姐)見楊九紅生了女兒,硬是把她們娘倆拉到了北京城,白景琦看到從濟南來的楊九紅母女時是錯愕的,連馬車都沒讓下,直接拉到白家宅外的十條巷安了家,白景琦是個聰明人,他知道母親不會接受楊九紅,更不會容忍楊九紅住到白家宅門去,所以一邊安撫楊九紅,一邊打岔老母親。

可該來的還是要來的,白家二奶奶為了親孫女的後路,直接抱走楊九紅的女兒,由小紅改名佳莉,從此和楊九紅劃清界限。

佳莉耳濡目染對楊九紅厭惡至極,楊九紅每一次上門求和都被辱的無地自容,這一切都歸咎於白二奶奶,楊九紅還天真的以為熬死了白二奶奶,自己就可以和佳莉團圓,殊不知白二奶奶臨死前都不肯承認她,拼盡全力吐出一句“不準楊九紅戴孝”,這一句讓楊九紅徹底成為白家上下的笑話,府裡的貓狗都戴了孝,她連貓狗都不如。

從此,楊九紅心性大變,逼死槐花,出言羞辱黃立,效仿白二奶奶偷抱走佳莉的女兒琪琪,原以為佳莉會以此來求和,誰知心比石還硬的佳莉一氣之下遠走濟南,母女關係一僵再僵,楊九紅到死都沒有聽佳莉喊她一聲“媽”。

都說白二奶奶不近人情,白景琦愚孝、媽寶。

在白景琦新宅子裡,白二奶奶第一次和楊九紅正面剛,當時白二奶奶並不知道眼前這位是楊九紅,還詢問身邊的黃春,黃春言辭尷尬的說到這就是那位姨奶奶,白二奶奶提高嗓門問到“你是誰家的姨奶奶?楊九紅我是佳莉的媽!佳莉反駁我沒媽,白二奶奶當即命白景琦打這個不要臉的賤貨,幸好有白家三爺阻攔才免了一場鬧劇。

白二奶奶英明一世,從一開始就否定了楊九紅,所以她不會因為任何人的勸諫或說辭就隨便更改主意,堅持態度,既是為了白景琦,也是為了佳莉,更多的還有白家上下幾十口人的面子,白二奶奶清楚,正室黃春軟弱,如果放任楊九紅不管,待自己年老後,楊九紅會一步步登上白家當家,故白家幾十年的聲譽會敗在一個窯姐的手上。

宅門裡人都是有樣學樣,白二奶奶生前對楊九紅如此,身邊的丫鬟槐花、香秀亦是如此,她臨終囑託也是徹底斷了楊九紅後路,讓大宅門裡的上上下下都明白,窯姐到什麼時候都不會被認可。


影視控


“不許楊九紅帶孝”竟然是這位縱橫一世,巾幗不讓鬚眉的女英雄的最後一句話,看到楊九紅陷入悽慘絕望的痛苦深淵之時,似乎覺得這位二奶奶縱然豪氣可沖霄漢,卻未免跋扈了一些。妓女也是人,是人就分好壞,不見得身入風塵就一無是處了吧!連白家大小姐白玉芬也曾說過:煙花女子並非都不好,也是苦命的多。英明一世的二奶奶怎麼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只是她站得高,望得遠,洞悉世事,明察秋毫。



別說當時是思想禁閉的封建社會,就算思想解放的今天,也是仍然容不得一個有骯髒歷史的女人的。所以,二奶奶的容不下,並非是她的容不下,是社會的容不下。白家是名門望族,百草廳更是商界的王者,藥行的典範。白家人行的是醫,賣的是藥,而靠的是社會大眾的支持與認可。她作為一個商界女強人,白家的當家掌櫃,認下了一個青樓妓女,養在家中,這影響的可不是她一個人的聲譽,是整個百草廳的名望。自然白景琦娶了個濟南府數一數二,鼎鼎有名的瑤姐兒作姨太太,也是傳的滿城風雨,但是隻要有她這個一家之主在上面鎮著綱紀,就不會波及到百草廳。白景琦愛娶幾個瑤姐兒是他個人的事情,那點歪風頂多被人說成是人不風流枉少年,老太太尚在,歪也歪不但百草廳上頭。



做生意靠的是人氣,最怕的就是流言蜚語,當初白草廳被董大興一干人等承包了過去,連白家老號的老匾他們也要霸佔著不肯奉還,二奶奶摘回老匾討還公道靠的就是大眾的支持,所以深知社會輿論的厲害,她可以得罪任何人,就是不能夠得罪社會大眾,白家可以丟了幾十萬兩白銀,卻不能丟了幾代人攢了幾百年的信譽,所以只要她活著,就不能讓這信譽有任何汙染。


所以,這位精明睿智,高瞻遠矚的二奶奶至死不肯承認楊九紅,不許她戴孝就是否認的意思。她知道只要有她這個口令在,不管楊九紅多麼地會為人處世,籠絡人心,勢必也得不到下人與後輩的尊重,那麼即使將來黃春先行離世,她想要坐上主位也是少了幾成可能。因為一旦楊九紅成了白景琦的正房太太,百草廳就不得不蒙上一層淫邪的色彩,那才是真正的動搖了根基,百草廳沒準也會因此而風雨飄搖。而且正房太太是要進宗祠入族譜的,白家幾代人正直而忠良,讓一個瑤姐兒大模大樣的受後代人的香火祭拜,只怕家風是再也捋不正了。所以,這位了不起的風雲人物二奶奶臨死也沒有糊塗,留給兒子的最後一句話也是在為整個白家做綢繆。


有雪片片57321


二老太太掌握白家大權什麼人什麼場合沒見過,她清楚知道窯姐的手段有多麼厲害。黃春之所以能在白家當穩她的正房太太是因為二老太太對楊九紅的瘋狂打壓,黃春是個好女人二老太太對她的大恩她一生感激。

老太太死前楊九紅就早早地準備好孝衣,丫鬟問她為什麼,她說:再怎麼她也是景琦的媽。但反過來在和白景琦吵嘴時又兇巴巴地罵道:看誰熬得過誰。結果捱了老七一嘴巴。楊九紅虛情假意想借機上位是很明顯的,讓她戴了孝就等於認了她的身份。

老太太曾說過:她進了門全家都會亂。結果老太太一死,楊九紅結交日本人,學日語,為白家生意立功,又藉機以下人身份為由打壓香秀,又逼死槐花,連親生女兒也要報復,導致失去孩子的白嘉莉一氣之下離家出走。老太太的預言成真了。正是因為楊九紅沒戴孝,香秀才敢回嘴楊九紅:連貓狗都戴孝了呢。就這一句,香秀壓得楊九紅啞口無言,最後香秀不想受楊九紅的氣,堅決要當太太,白家的大權才沒落入窯姐之手。老太太太英明瞭。


歷史我也來湊湊


二奶奶作為白家的當家人,在她的管理下,白家盤迴了百草廳,生意越做越好,越做越大,白家又發達了。在白家二奶奶的地位是非常尊貴的,白景琦的第一個媳婦是黃春,開始二奶奶不同意,但是被玉芬送回白家生下孩子後,就認下這個兒媳婦了,雖然黃春是仇家的女兒,是大格格的私生女,但是二奶奶認為黃春是好人家的女兒,上一輩的恩怨不能怨到黃春身上,就認下。槐花是二奶奶身邊的丫鬟,二奶奶非常喜歡中用她,雖然她的身份不高,只是普通人家的女兒,但是二奶奶認為是清清白白的好人家的女兒,自己做主做了白景琦的姨太太。楊九紅,和白景琦生下女兒後,白景琦也沒想把她接回京城的,他知道二奶奶肯定是不能接受楊九紅的,也是玉芬看楊九紅生下女兒送回京城的,玉芬認為二奶奶接受了黃春也會接受楊九紅,可是楊九紅的身份可不比黃春,楊九紅窯姐的身份是二奶奶萬萬不能接受的,二奶奶不但不接受楊九紅,還認為白家的孩子是不能讓一個窯姐扶養的,還把楊九紅的孩子搶走了,讓楊九紅連女兒都看不見了,二奶奶生前不接受楊九紅,死前還說不讓楊九紅帶孝,說明,二奶奶是永遠不能接受楊九紅窯姐這樣身份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