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男神”張文宏:上海優秀我只是及格


2月29日,8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從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出院,當日出院患者均為輕症患者。截至目前,上海總共已有287例病例治癒出院,出院率已超85%。


張文宏說,如果病人出院復陽,上海有預備方案。拍攝:彭友琦 剪輯:曾茵子(02:29)

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上海基本上還是比較穩定,但是還沒有完全結束。今天出院以後,在上海85%的患者基本已經治癒了。目前還有15%的患者在這裡,有些病人是後面比較晚才進來,所以出院時間會稍晚一些。

但是我想,按照正常的計劃上海應該會順利完成。但是不代表防疫工作就結束了,後面還有很多工作要繼續做。

“這個防控真的是一盤大棋,你們別覺得我在這裡說漂亮話,就是這麼回事。整個上海對疫情的防控成績優秀,我個人在這次防控裡,主要就是跟我的醫生兄弟們,有來自於重症醫學的、呼吸醫學的、感染醫學的,心血管醫學的、中醫醫學的、護理團隊的、精神病醫學的等,以及公衛中心的廣大醫護中心,在這一個多月,每天就在這裡看300多個病人,所以其他的所有事情都是整個上海的防控團隊在做。”張文宏說,醫護人員的成績,今天在這個時間節點來看,

85%的病人出院,接下去每天還會有病人出院,整體的救治成績,我覺得對得起上海人民,我們的成績是及格的。

“我認為上海市的第一階段的疫情防控成績是優秀,但這不是我指揮的。我的任務就在這裡,300多個病人,取得了60-80分的成績。”張文宏說道。


最近2-3周,上海無一例重症病人進展到危重症


張文宏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還提到了病理研究的重要性。


男神”張文宏:上海優秀我只是及格


他指出,此前,我們召開了病理解剖會議,還與來自北京的趙景民教授的病理解剖團隊一起交流,他們也是世界上首個發表病理文章的研究團隊,通過他們的病理研究,我們去了解這個病到底該如何治療。


“他們在北京,我們在上海,這就是我們的日常工作要做的事,我們抓住這個領域的每個細微進展來充實到我們的治療方案裡面去,北京的趙景民教授跟我們呼吸醫學的朱蕾教授、重症醫學的毛恩強教授、感染醫學的胡必傑教授和包括我在內的,以及公衛中心朱同玉教授等幾十個人在一起對話,從趙景民教授早期做的病理研究裡面,我們來制定上海治療方案裡的很多關鍵點,包括對毛細血管的保護、疾病加重的關鍵窗口,我們如何去判斷病理表現,根據方案我們如何去阻止疾病的進展。”


“最近2-3周,上海沒有一例重症病人進展到危重症的,這個就來自於我們對這個疾病的病理瞭解,通過與病理專家直接對話,我們進一步證實了上海方案裡面提的一些細節是合理的。”他表示。


張文宏進一步表示,病理不是說用一臺機器把毛細血管裡的髒東西吸出來就搞定了,他不認可這種說法。“這種說法毫無科學,但在網絡上卻成為一個主流,我認為這是對醫學極大地不負責任的宣傳,我是覺得真正的醫學是非常專業的團隊,在以一種你們聽不懂的語言,再深入思考,然後去制定一條條你們也看不懂的治療方案,最後才把病人救治成功。”


患者出院後複檢如何進行?返陽後會再傳播嗎?


張文宏稱,對新冠肺炎患者的複檢,取的樣是咽拭子,就是咽喉部位。咽喉部位在病毒量非常大的時候,取一次就陽性一次,但是對於臨界出院的病人中,當然會有很少的一部分病人,持續處於低病毒載量,在臨界,這是一種可能。第二種可能是,取樣時質量是不是好。


“所以,有很少的一部分病人,一開始兩次陰性了,出院後又變成陽性了。這種出現是不奇怪的,但是這種陽性,我們應該注重的不是陰性或者陽性,也不是去找完整的病毒還是核酸片段,我個人認為這些不重要。”


張文宏表示,大家應該關心最本質的東西。如果你去吃一段飯,肚子餓死了,你不會去問這是山東菜還是上海菜,你只會去問這頓飯你會不會吃飽。所以,對於這次病毒疾病來講,會不會傳播才是最本質的問題。“所以我們非常關心的是,這些病人出院了,又復陽了,有沒有再傳給其他人呢?現在按照全國的數據來看,一個都沒有,這個才是我們應該關心的。”


張文宏說,針對這件事情,上海很早就做了預備方案,即兩次核酸陰性以後,還會給病人同時做幹拭子。也就是說,你有核酸吞嚥下去,口腔裡、大便裡、腸道里可能都會有這個病毒,所以全部要陰性。


在上海,出院兩週後還要再採樣再回訪。“但我今天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到目前為止,上海沒有出現再返陽的,但是這個不代表我們後面的病人也沒有返陽的,這個不好講。但是我關心的是,返陽了怎麼辦?所以我只關心,返陽的病人會不會再傳播,這是第一點,到現在為止,沒有看到這個數據。”張文宏還表示,第二點,為返陽的病人早就做好了儲備。針對返陽的病人,為了安全起見,雖然現在沒有傳播的風險,但還是會給他獨立隔離,吃好的、住好的,再觀察兩週,兩週後再出院,好好恢復。“所以,我不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但是我們要謹慎對待。”


上海中西醫很和諧,什麼對病人有效就採取誰的


張文宏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血漿療法是上海團隊在武漢先行開始做的。做了10例,現在還在做,在公衛中心也有幾例使用了血漿療法。“目前可以給出的結論是,在這邊的重症病人用了血漿療法以後,可以促進他的病毒的轉陰,這是我們預想到的,但是我這裡又要講了,任何一種療法都只佔了治療的一部分,世界上不會有電影裡面看到的那種情形——把血漿輸進去以後病人就開始神奇般地恢復,馬上坐了起來,吃飯行走,這個是不可能的,一點可能性都沒有。”


張文宏進一步解釋,所有的恢復期血漿,都是希望能通過一點特異性的抗體,給這個病人賦能,把病毒中和掉,促進他的轉陰。比如說原來轉陰需要5天到10天,現在可以快到3天到5天,提高的比例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說血漿治療,對於早期患者可能可以促進轉陰,但是對晚期的病人來講,我們只是說它幫助我們促進重症病人的轉陰,對我們有所幫助,絕不是說今天用了一個血漿治療,所有(其它)治療都不重要了。所以如果有誰提出來,只要用了這個療法,就可以把所有病人都救活了,這種說法是不確切的。”


在上海的方案裡面,就是一個非常明確的整合所有學科團隊的力量,西醫的每一個學科,重症、呼吸、感染、心臟,都在這裡大家一起在做,中醫的每一個團隊在這裡也非常認真,怎樣把輕症的患者更快地康復,縮短他出院的天數,重症病人怎樣促進他內環境的穩定。


張文宏表示,在上海病人平均的住院天數是14天。上海中西醫團隊,在一起工作很和諧。他說,“你可以去採訪每一箇中醫生,因為在這裡沒有學派之爭,只是說怎樣對病人有利,什麼對病人是有利的我們就採取誰的,所以在這裡非常和諧。”張文宏表示,關於整體的治療是最終要形成共識的,對重症病人的醫治是依靠所有的力量一起。“上海有85%的病人被治癒,就說明大多數病人還是可以比較容易地治好的,但是這也是依靠各個團隊,中醫的西醫的都在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