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書法的“祕訣”是祕而不宣還是根本就說不出來?或者告訴你了也沒有明白?你怎麼看?

千千千里馬


書法沒有秘訣!所謂秘訣就是自己掌握而別人沒有掌握的技術。說到底,還是技術。如果有秘訣,那大家都成為書法家了。

所謂秘而不宣是有的,有的是說不出來,有的是講不明白,有的也是沒頭緒說清楚。書法之所以深不可測,技術只是膚淺的一個層面,另一個則是意境,情懷,素養,這個層面的東西,沒有標準,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但是,學習書法也是有方法和思路的,有人摸索幾十年未曾入門,有人學了幾十年,技術層面的東西也沒有弄明白。這要說是秘訣,感覺不如說是途徑。路子不正,不談書法。


壹庸詩書文


我是雨夜構想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作為一名書法初學者,我來簡單說一下這個問題。因為是初學書法,要我說出什麼大道理也是不可能的,但是我認為書法所謂的秘訣唯有勤學苦練。


本人沒有正式學過書法,沒有專業老師指導過,所以對於書法的秘訣之類的可以說是孤陋寡聞。我自認為書法的秘訣只有勤學苦練,這樣才能有所進步,具體的說有以下幾點。

首先一定要對書法有濃厚的興趣,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如果沒有興趣,那就一定要有利益。對於書法而言利益是談不到的,只有興趣。所以興趣就成了書法練習的重要條件。

其次是要有毅力,所說的毅力就是能夠把書法練習當成畢生愛好的勇氣,這需要很大的決心。為了自己的愛好拋棄那些沒有用的而又是很吸引人的消遣和娛樂,這是書法練習的先決條件。

最後是要堅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很多老前輩都在學習中進步,在進步中再學習。才成就了書法大家的美名,我們雖然不準備成為書法家,可是必要的堅持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堅持才會有勝利,對於書法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只有堅持才有進步。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這些條件都滿足了,書法練習想寫不好都有些困難。誠然那些天賦異稟之人不在我們討論之列。


雨夜構想


除非不寫字,一旦有字示人,便不存在“密法”,書法所有的訣竅都在文字上,就看讀者怎麼看怎麼去認識。所以密而不宣之說,不靠譜。



雅俗共賞依然是書法藝術應該堅持的目標,就像是寫詩,太晦澀用奇字險韻,不僅不能說明你的詩藝高,反而會讓作品的藝術性大打折扣。所謂的“書貴生”,是指超脫常見法度之外的個性,並非是要寫得讓大家都看不懂。



(衛夫人筆陣圖)

從藝術層面來講,密而不宣根本也沒這個必要。古代的商賈大販們,懷揣著各種“秘方”以延續家業,恐為外人知,那才是密而不宣。頂級書法家們的書法之差只在毫末之間,打個比方,帖就在那裡,即便你把筆墨章法分析個爛透,臨摩個千遍萬遍,也始終會與原帖貌合而神離,技能可以模仿甚至複製,但書法家的心性情懷也唯一的,是複製不來的。



(孫過庭書譜局部)

從古至今,不少的書法大家與書法研究者對書法藝術作過不少經典的論述。不僅不是密而不宣,反倒是傾囊相授。比如李斯的《論用筆》、蔡邕《九勢》《筆論》、衛夫人的《筆陣圖》 、王羲之的《題筆陣圖後》、王僧虔《筆意贊》 、孫過庭的《書譜》、董其昌筆《畫禪室隨筆》、清人劉熙載的《書慨》、包世臣的《藝舟雙楫》、黃自元《九十二法》等等。 

抱庸淺談。


抱庸詩書


書屬六藝,聖賢所傳;

其法奧妙,流派紛繁。

登堂雖艱,入室尤難:

點橫豎撇,捺提折鉤,

真草行楷,章籀隸篆。

閉門覓句,對客揮毫,

不假時日,豈敢人前?

書者舒也,志舒毫端;

熔鑄古今,吐納化轉。

書者如也,日如其願;

念念不忘,廢紙三千。

握管下筆,形樣自然;

從心所欲,枯潤方圓。

黑白之道,無常瞬間;

力從地起,落紙如煙。

擔夫爭路,逆水行船;

屋漏留痕,鴻飛離岸。

提按點畫,輕重急緩;

鋪裹起倒,縱橫使轉。

正以取骨,側以取妍;

千古不變,意在筆前。

墨法布白,全憑經驗;

紙墨相發,能成經典。

掌握大小,留存地天。

上下照應,左右顧盼;

曲折迂迴,俊秀方嚴;

隨機生趣,切勿安排;

善惡美醜,慎思明辨。

技術在次,學養優先;

不必刻意,妙造天然。

人生得意,行草相間,

散懷造化,氣息流散。

字如其人,豈為形面?

魂魄精神,氣息方圓;

分段師法,綜合表現;

世間字跡,優劣貴賤,

以此相較,高下立判。

為人處事,乾淨良善;

知白守黑,輕重能辨;

隨曲就伸,布方察圓;

一曲一挺,時斷時連;

傾側欹倒,心如引繩,

既是書法,亦為人驗。

書造時代,世異歲遷;

凡疾好醫,惡病難纏。

不守書法,滿口胡言;

自吹自擂,趨利避難;

手執話權,肆意評判;

沉渣泛起,名利唯先。

體悟生命,效法經典;

開拓書跡,補益前賢。

獨木無林,有心成全;

願如我者,多多益善。


史介鴻


首先說說書法有“秘訣”嗎?我認為是有一些“秘訣”的,但這種“秘訣”也是相對來說的。例如現在我們都在研究的“晉唐筆法”你敢說沒有秘訣嗎?這個東西吸引了那麼多書家去研究,去追尋探索,就說明了大家都還不知道其中的秘密,或者說還沒有一個東西能得到大家的共識,但是其本身又是很有價值的,這種東西就是我們在追尋的“秘訣”。

“秘訣”是相對的,有的時候你的學習沒到一定的水平,有些高深的東西給你說你也不懂,例如當初看很多書法文章,說到王羲之和王獻之書法的區別,王羲之是內擫,王獻之是外拓,我就不懂啊,我看起來差不多的啊。但後來我明白了,這是用筆上的區別,後世的顏真卿、柳公權將這種外拓的筆法更誇張地運用的時候,就產生了新的一種書體。

書法的三大要素:筆法、結體、章法,其中結體、章法是屬於顯而易見的,只要你有作品在,那麼你的結字、章法就已經暴露在人的眼前了,但你這字是怎麼寫出來的,那不在現場看你寫的人,就得好好琢磨一下了,這一筆一畫是用什麼筆法寫成的。

我記得剛開始學書法的時候,看的很多書上教我們寫字的方法都是各種的畫圈圈,入筆要藏鋒,逆鋒入筆折一下再下來然後再行筆,收筆的時候提筆畫骨節出來,然後回鋒收筆。現在通過學習知道了,這種寫法是肯定不對的,古人寫字不可能這麼麻煩,這種用筆是寫不出來古人用筆的那種爽利的感覺的。

這種用筆方法對我來說就是一種秘訣,因為我很難通過一般的渠道獲知啊,如果一開始就有人這樣教我,那我不是會少走很多彎路嗎,直到現在,因為寫起毛筆字的時候還會有時候不自覺地畫圈圈。當然,這也是因為我後來寫的太少,練習硬筆書法太多的緣故。

對於一個正在學楷書的人來說,你跟他說米芾的寫字技法,什麼“八面出鋒”,我想他是聽不懂的。所以,有些“秘訣”不是秘而不宣,而是老師就算給你說了,你沒到那個水平的時候,你也不懂。

但在書法史上也確實有些筆法“秘訣”的,不是說秘而不宣,而確實是少數人掌握的,古代本身能有條件讀書的人就很少,而還有條件練書法的人就更少了。因此,很多書法的技法都是在士族內部傳播的,沒一定的關係你是得不到一些書法的“秘訣”的。因為不能大面積傳播,因此筆法也很容易造成在某些時候的斷層,這種所謂的“秘訣”會失去。因此後人只能通過他們留下的作品來慢慢研究。

接下來我們看看晉唐筆法是怎麼傳承的:

蔡邕傳之崔璦及女蔡文姬,文姬傳之鐘繇,鍾繇傳之衛夫人,衛夫人傳之王羲之,王羲之傳之王獻之、郗超、謝拙,王獻之傳之外甥羊欣,羊欣傳之王僧虔,王僧虔傳之蕭子云、阮研、孔琳之,蕭子云傳之僧智永,智永傳之虞世南,世南傳之,授於歐陽詢、褚遂良。
其一,歐陽詢傳之陸柬之,柬之傳之侄彥遠,彥遠傳之外甥張旭,張旭傳之李白、徐浩、顏真卿,顏真卿傳之柳公權、懷素、鄔彤、韋玩。
其二,褚遂良傳之薛稷、李北海

通過這些關係我可以得知,書法的傳承是有家族性的,沒點關係還真學不會,上面這些人之間,不是家人就是親戚關係,外人很難得到,那你說這算不算是“秘訣”。

通過讀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我們得知,顏真卿向張旭請教筆法的問題,因為他們之間沒什麼親戚關係,顏真卿去了三次才得到張旭的指點,前兩次問筆法的問題,張旭的回答只是:呵呵,從不作正面回覆。

而當今社會,學術氛圍還是很開放的,很多書法家也原意將他們的一些經驗和學問寫出來分享,所謂的“秘訣”已經很少了。

對於我們這些書法愛好者來說,你也別想著老是找“秘訣”,書法靠的還是踏踏實實地臨帖和苦學,不容半點虛假的成份,也不會有像《笑傲江湖》中令狐沖的獨孤九劍,幾日就可學會,然後就能打遍天下無敵手。你若不肯下功夫,書法的“秘訣”擺在眼前你也學不會,你若肯下功夫,你自己的經驗就是你的“秘訣”。

我是翰墨今香,專注分享傳統書法文化,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關注,感謝有你。


翰墨今香


書法的三個層次:質,氣,神。

質的本質就是筆法。

筆法千古不變,只要書寫工具是毛筆,筆法就不會變。

如果筆法正確,每個筆畫都會有質感,極細的牽絲也能力透紙背。

若要講解筆法,單純用文字,很難說清楚。

如果一邊演示一邊講解,一兩小時就講完了。

然後要花段時間去想,去琢磨,去悟。

悟的指導思想就是自然二字。

明白了筆法,書法才算是剛剛入門。

待悟到了筆法,然後就是練,練到筆手合一,意在筆先,筆在人先。

這就是第二個層次的氣。

(唐初褚遂良曾說自己,因工作原因,每天寫字太多,很多時候只顧得上質,顧不上氣了。)

第三個層次是神,這是哲學的範疇,甚或是玄學範疇。

以後有機會再展開來探討。

補充一句:

明白了筆法,就明白了漢字的字形為什麼會如此演變。

最後演變到楷書時,為什麼有橫勾豎勾很多的勾。

也就明白了錐畫沙,印印泥,屋漏痕,折釵股的含義。


無譽無咎


  • 書法沒有秘訣可言,如果有人聲稱擁有秘訣,不是自我造勢炒作,就是下套唬人。


  • 秘訣沒有,訣還是有的。



  • 歷代書畫家,和一些書法理論家,從書法的臨摹方法、創作方法到美學理論等諸多方面,留給我們大量的理論著作,以及大量的書法文物,都可讓我們從中獲得豐富的書法知識,足夠我們學習創作之用。


  • 只是面對這些浩如煙海的理論,又有多少人能夠沉下心來,長期刻苦鑽研而不怠呢?誰不想找到捷徑?誰不想擁有書法的秘訣《九陰真經》而傲視群雄、一步登天呢?



  • 但現實是殘酷的,回看歷史上所有的名家大師,有誰是靠“秘訣”獲得成功?

  • 當然,經典的書法理論並不好讀,古代著作多用文言文,字、詞、句、文章通篇都與現在的白話文之間多了一層隔帳, 加之象徵、比喻式描述,使作者的原始含義通過這一層隔障之後,就會有所異化,甚至完全不是我們理解的意思了。




  • 書法藝術本身就是一門玄學。許多的概念並不清晰明確, 針對“名可名,非常名”, 需要我們用模態邏輯思維來處理和把握這些聽起來雲山霧罩的理論。


  • 如果沒有耐心,如果沒有鑽研精神,讀理論必然如墜五里雲霧之中。


  • 當然有老師指點最好,但老師指點之後你還沒明白,那就得返回系統的理論學習,沒有秘訣。



    • 書法,畢竟是視覺藝術 ,只要仔細研讀經典的法書名帖,用反向推理的方法,總能捋順這一團亂麻,最終總結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創作理念。

    • 總之,學習和探索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總結自己的個人心得,就是訣!並在創作實踐中不斷驗證、不斷完善,如此,成功或是早晚的事。


    (本文中插圖是書法家高二適先生研讀《書譜》題拔)


    聞道深般若


    古人學書法最注重筆法。“與學書法,先求筆法”是學習書法的金科玉律。

    書法傳承是家族式的,有嚴密的自我封閉的性質,是不對外相傳的,既使當場表現書藝似乎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以上傳承,若干人等間的關係,要麼是父子、父女、師徒,要麼是親戚,而且居多是親戚,就這說明外人不可得而聞焉,神秘得很。



    晉唐作為中國書法史上的高峰似乎無可辯駁。中國書法集大成者書聖王羲之。王羲之的書法便是家傳不外傳的。當然是秘傳的。王羲之的筆法,傳至七世孫智永這裡,發生了變化。這一段的傳承都是,家族式和親屬式的傳承。自七世孫智永出家當了和尚以後。虞世南拜智永為師,學得筆法。智永傳之虞世南,世南授於歐陽詢、褚遂良。


    其一,歐陽詢傳之陸柬之,柬之傳之侄彥遠,彥遠傳之外甥張旭,張旭是筆法傳承的關鍵人物。也是唐朝著名的書法教育家。向他求筆法的人很多。從此筆法便不是家族式與親屬式的傳承了,筆法的受眾人群也逐漸變多,張旭傳之李白、徐浩、顏真卿,顏真卿傳之柳公權、懷素、鄔彤、韋玩等

    其二,褚遂良傳之薛稷、李北海


    十年塵墨


    本人在學生時代就酷愛書法和詩歌,當時曾立誓長大後要成為一個詩人兼書法家。由於性趣所好,在詩歌和書法方面沒少下工夫。古詩新詩寫了數千首;寫倣臨摹幾十載。然而到了耄耋之年,自己寫的詩竟無一首是自已中意的,自己寫的字竟無一幅是自己滿意的。所以我最後得出結論:書法難,難於上青天!詩歌難,難於下黃泉!

    那麼究竟難在哪呢?一不是沒有秘訣,二不是秘而不宣,三也不是根本說不出來。我相信每一個書法家都有他個人的秘訣,每一個秘訣都有各自的特點,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應當相信誰的呢?二不是秘而不宣,誰都想把自己的秘訣公諸於眾,以顯示自已的存在感。不過表達的方式不同,理解的方式不同,認知的程度也不同,給後學造成了重重困難。三也不是根本說不出來,而是說出來根本無人相信。就像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家:一個是黃庭堅,其字如枯樹上掛死蛇,竟稱為”蘇黃合璧”;再一個是何紹基, 其字鼠頭鼠尾,竟稱為”天下第一題書聖手”;還有一個就是米芾,其字筒直像豆腐渣,竟被稱為“書法大家”,真給書法家丟臉!以上說到的幾位所謂”書法家”的存世,是對書法的玷汙,為那些醜書、臭書、怪書找到了藉口,影響極壞!

    還是曹雪芹先生說的好:假作真時真亦假。當今的書法界真真假假混亂不堪,既使二王再世也難以整頓,實在可悲!可嘆!


    朱友振


    書法的秘訣就是書法的審美規則。例如,四個字橫著寫,左右兩頭的字要寫的相對大一些,中間兩個字小一些,並有一些變化。你不知道,結果就是寫字。

    再比如,

    用筆,

    結體,

    章法,

    這些必須口傳手授。

    投機取巧,自己騙自己可以。內行不會輕易點播你。

    秘訣如同打開金庫的鑰匙,你有一噸黃金,你會輕易將保存黃金的金庫的鑰匙給誰。很簡單,誰也不傻,不會隨便給一個不相關的人。

    武術有秘籍,一次記者採訪李連杰,問他,武術有秘籍嗎?李連杰說當然有,可是不能告訴你,記者追問,為什麼?李說,武術的目的是什麼?記著愣了一下。李說,武術的目的是殺人。我能把殺人的招數告訴你嗎?……

    可見,武術秘笈,藥方秘方,木工秘笈,瓷器秘笈,360行行行有秘籍。

    書法也同樣。

    秘笈一定有,就看你的緣分。

    我破解了部分秘笈,只是冰山一角,還有更長的路要走,願同志們革命還未成功,咱們仍需努力!

    顯擺術:先正,後險,復歸平正。

    隱微術:錐畫沙,屋漏痕。

    這些無關痛癢的謎題,其實就是撬開冰山一角的裂縫,仔細研究你會發現縫隙後面的廣闊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