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為啥調皮搗蛋的孩子叫熊孩子?有木有什麼故事?

手心我心bxl版


首先,我想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什麼是“熊孩子”,“熊孩子從何而來?

二:“熊孩子”為什麼有這些調皮搗蛋,讓人哭笑不得的”糟糕“行為?

三:面對”熊孩子“,我們大人,尤其是父母應該怎麼辦?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熊孩子”,他們時常行為怪異,讓人出乎意料,又讓你傷透腦筋,但我們有時候忙於責備孩子,卻忘記觀察分析這些“熊孩子”產生這些行為的原因,喪失了正確處理呼應孩子這些行為的機會,忽略了讓孩子更加健康成長的可能,所以分析“熊孩子”的行為原因和故事,能更好地幫助我們如何與“熊孩子”相處,讓“熊孩子”成為父母眼中的“乖孩子”。

一、什麼是“熊孩子”,“熊孩子從何而來?

“熊孩子”泛指那些調皮搗蛋,行為出乎意料,無法無天,讓人哭笑不得的孩子,此稱呼起源於天朝偏北方的民間俚語,“這倒黴孩子”有時候也表達其相同的含義,有些地方用其表示對孩子的討厭,具有貶義性,而有的地方卻是表達了對調皮孩子的愛稱,是一種寵溺的暱稱,比如《蠟筆小新》的野原新之助,就是熊孩子可愛又有趣,有時候又讓人無可奈何的代表。

二:“熊孩子”為什麼有這些調皮搗蛋,讓人哭笑不得的”糟糕“行為?

為什麼孩子有時候安靜乖巧,讓你忍不住地想要疼愛,而有時候又調皮搗蛋,讓你火冒三丈?孩子的這些行為背後又有什麼樣的原因和心理呢?只有透徹瞭解這些行為背後的心理密碼,我們才能正確處理好“熊孩子”的“糟糕”問題。《兒童行為心理學》就通俗易懂地分析了日常生活中見到的一些孩子行為的心理,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成為一個稱職的父母。根據本書,將熊孩子的一些行為原因總結為以下四點。

1、自我意識發展進程的外在體現,生理發育還不夠完善。

在生活中我們肯定會經常遇見這種情景,就是幾個小朋友一起玩,看見一個喜歡的玩具,小朋友總是會據為己有,搶在自己手裡,不管這個玩具是不是他的。如果搶不過來,就會大哭大鬧,不可開交,做出一些讓人不可理喻的“熊孩子”耍賴行為。

為什麼好多小朋友總是喜歡搶別人的東西呢?《兒童行為心理學》這本書介紹,這是因為一般1至3歲的小朋友,還沒有完整的自我意識,他們的生理發育不夠完善,自我意識正處於萌芽時期。就是他們只是剛開始知道,“我”的概念,認為自己的東西是自己的,別人的東西也是自己的。而意識不到他人力量的存在,也就是沒有“你”和“他”的意識。

等到孩子的自我意識增強的時候,我們就會遇到另一個頭疼的問題。就是在孩子3歲以後,他的自我意識加強,希望有人注意到他的存在,於是就想出了一些“鬧”的辦法,在人面前表現為一種近乎胡鬧的”人來瘋“,火火鬧鬧的。

而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的另一種讓我們頭疼的“熊孩子”行為,就是他的破壞行為。就比如,我剛給自己外甥買的繪本,他給撕成兩截,繪畫用的鉛筆,被他胡亂糟蹋,有時候就傷心不已,便在心裡默默嘀咕再也不給他買禮物。而看完《兒童行為心理學》我才明白,這是因為我外甥的生理發育還不夠完善,他的這些破壞也是“無意識行為”,他的控制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導致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所以錯不在他。

2、本能的反映,特定階段的年齡特點。

心理學認為,人與生俱來就具有攻擊和破壞的本能,特別是2-3歲的寶寶,會出現第一個反抗期,其攻擊和破壞行為會表現得比較明顯,男孩尤甚。——《兒童行為心理學》。

大多數熊孩子”都有極強的破壞能力,或者是唱反調、咬人、伸手打人等。但是仔細分析都是因為,他們都處於特殊的年齡階段,特定的發展時期。愛說“不”,喜歡跟大人唱反調,是因為他們處於第一反抗期;喜歡走水坑等高低不平的地方,可能是到了“行走敏感期;開始“咬人”可能是到了“口腔敏感期”或者是長牙時牙齦又癢又痛;開始“打人”,並非他人性本壞,而是因為他處於“打人敏感期”,也可能是他與別人溝通交流的方式……我們不能不聞其原因,就隨意因為孩子這些破壞行為,給他貼標籤,比如說“熊孩子”標籤。所有的大人,曾經都是小孩子,我們也是這樣成長過來的,只是好多大人已經不記得了。

3、情感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因而用極端的方式引起父母的關注。

在孩子的成長階段,有許多的情感需求。如果這些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孩子就會通過一些怪異行為來獲取滿足,引起父母的關注,以求慰藉。

很多寶媽肯定有這樣的遭遇,每天早上上班的時候孩子粘著你不讓你走,大哭大鬧,下班回來,又像跟屁蟲一樣,你走到哪裡就跟到哪裡,弄得你什麼都幹不了,只能等他睡著,才能有點自己的自由時間。

寶寶喜歡粘著自己,那是因為他們的安全感需求在作祟。

美國加州大學醫學院精神學臨床教授阿蘭·斯格爾解釋說:“1-2歲,是孩子出現粘人行為的最明顯階段,他們把媽媽或者看護人看作一個”安全基地“,當有安全需求時,就會返回看護人身邊。“

寶寶粘人,是一種安全感需求,是對於你的依賴。一旦寶寶的這種安全感需求得到滿足,會使得寶寶得到很多力量,能夠幫助他克服恐懼和焦慮,對寶寶未來的發展和人格的完善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除了安全感需求,孩子的關注需求也是很重要的。有時候“熊孩子”的養成與許多“熊父母”有著因果關聯。比如寶寶在安靜的狀態下,一些父母很少去關愛他們在做什麼,而反過來,當他做一些過激行為的時候,父母就會馬上跑過來關注他們。這對孩子有極壞的暗示作用,有時候,孩子為了引起父母的關注,就會用“熊孩子“的一面來破壞,所以我們是否該反思,”熊孩子“有時候也是因為我們這些虎爸虎媽造成的呢?

除了安全感需求和被關注需求,孩子還需要歸屬感的需求和被尊重、被信任、被肯定的需求,我們只有搞清,這些孩子的情感需求,才能防止孩子出現逆反的“熊孩子”行為。

4、孩子天然好奇心的驅使,那是他們探索世界奧秘的方式。

好奇心是幼兒心理的主要特徵之一,對不理解的事物,寶寶有著強烈的探究心理,總想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嘗一嘗。——《兒童行為心理學》

孩子有時候喜歡,問一些奇怪的問題,有時候還喜歡探究奇怪的東西,雖然方式可能不對,但是這是孩子探索這個世界的方式,也是他們好奇心驅使所做出的無意識行為。

好奇心是激勵孩子學習的慾望,能開闊孩子的眼界,增添生活的樂趣。

美國《赫芬頓郵報》總結出已被科學證實的好奇心有增強人際關係、幫助保護大腦、幫助克服焦慮、提升幸福感和增加學習能力五大好處。所以在孩子探索世界的時候,不要因為一些破壞行為,就抑制他的好奇心。

三:面對”熊孩子“,我們大人,尤其是父母應該怎麼辦?

“熊孩子”只是我們大人對於孩子的標籤,但我們不能以此來標榜孩子好與壞,對於孩子而言,他就是一張白紙,大人在紙上畫些什麼,就容易養成什麼樣的孩子。那我們這些大人如何防止成為“熊父母”,面對“熊孩子”應該怎麼辦呢?

1、觀察孩子的行為變化,瞭解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徵。

孩子每到一個年齡階段,都有不同的行為特徵和認知水平。許多事情,在我們成人眼裡可能是怪異、無理取鬧的行為,可能在孩子那裡是正確的,正常的,甚至無意識的。所以,我們不能以自己成人的價值判斷,來標榜一個孩子,甚至來嚴格苛求他做出改變。如果我們作為父母,搞懂孩子每個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徵,我們就會相對理解和寬容孩子的怪異行為,也能以更加融洽的方式給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讓寶寶順利地打怪升級得到成長。

2、讀懂孩子的心靈世界,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

現在進入社會後,我們都瞭解原生家庭對自己一生的重要性,明白了幼童時的一些情感需求得到滿足後,可以極大地豐富我們的心靈。因而讓我們有力量,抵禦外面的風吹雨打。

父母要學會了解孩子,信任孩子,崇拜孩子,因為我們的孩子是全天下獨一無二的寶寶,只有我們父母相信,孩子才會相信,緊接著他才有自信;只有父母家庭給了他充足的安全感需求,他才不會以破壞的行為引起關注,長大後更不會焦慮,遇人就尋求安全感;只有孩子的一舉一動,都得到理解和尊重,他才會對這個世界表現得更為寬容。所以父母不要總是以居高臨下的姿態指責“熊孩子”,先反思一下自己是否讀懂孩子的心靈世界,他在做這些行為的時候有什麼樣的心理需求?

3、為孩子塑造優良的成長環境,以身作則是良方。

“熊孩子”產生的原因,大多是是因為有一對“熊父母”。因為孩子最初的模仿對象,就是自己的父母,父母的一些習慣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

董卿在一檔採訪節目裡說,她對於孩子的教育,覺得最重要的就是以身作則,因為他所有面對世界的態度,有一部分是你身上來的,優點是你的,缺點也會是你的。因為她的母親愛閱讀,所以她效仿母親也愛上了讀書,終生受益。所以她認為,她的孩子一定也會像她一樣,從閱讀中找到快樂,雖然有時候解決不了什麼實際問題,但卻可以抵抗孤獨,變得更加豐富和深厚。

我深以為然,因為我從父親那裡言傳身教學到的優秀品質,對我影響極為深遠。比如,他早上四五點鐘就會起來工作,我小時候也就沒讓父母提醒過起床,都是跟著父親,早起上學,從不遲到;又比如他面對低谷磨難時的堅韌不拔,樂觀堅強,默默忍耐,讓我在以後的生活中遇見困苦時,也能平靜以待,默默努力,等待花開。


沐子瑜


六七歲的孩子最調皮。玩出的花樣只有你沒想到,沒有他做不到的。我的小堂弟就是範例。大家族住在一起,白天家家大門敞開,臥室門也不關。有一次因故早放學,興沖沖的跑回家,沒到家門口,突見一股濃煙飄出臥房,趕緊衝進去一瞧,那個王八羔子正鉆在我家大床底下,點火燒報紙呢,我大吼一聲,嚇得他一溜煙的滾出去了。你說這不是熊孩子?


菊鳳7


從電視上看到,熊跟獅子、老虎都能幹仗,獅虎見了也退避三舍。那些天不怕地不怕以孩子叫熊孩子,很形象。

我妹妹的男外甥叫小光,讀小學五年級,長得三大五粗,是校足球隊員,啥都敢做。

一天,夫妻倆帶小光開家庭小汽車到楓涇鎮去玩。半路小光要到路邊店買冷飲,路邊店東西不衛生,而且冷飲多吃也不好,夫妻倆只當不聽見,這小子就一邊哭一邊用腳踢前面的坐椅靠背。母親訓了他二句,不想這小子說要跳車,一邊說一邊把車門打開條縫,做出要跳的樣子,把父母嚇得不輕,只好調轉車子去買了!

這小子三代單傳,老人和小夫妻把他寵到天上去了。加上小夫妻都是體制內的人,經濟條件好,捨得化錢。

只是將來父母老了,這熊孩子有沒有良心,對父母好不好?


手機用戶52073050721A


故事:因為孩子調皮搗蛋不知天高地厚的老是闖禍跟熊的脾氣一樣,因此我們都管這類孩子叫熊孩子。

在我們這裡有一個人盡皆知的熊孩子,小名叫虎子,打小他就特別的頑皮,屬於那種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那種,脾氣非常的暴躁經常一言不合就會大打出手,家長三天兩頭的被老師叫到學校裡批評。

那應該是他上初中的時候,大概是初中二年級,他在整個初中學校都是出了名的,同學們見他都會繞著走呢,每次出現聚眾鬥毆什麼的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我們是處於一個小鎮上學校離家不遠一般孩子們都是不住校的,可以直接回家。

有一天虎子和同村的孩子們一道回家,他們打打鬧鬧的在路上好不安生,有一個鄰村的比他們大一級,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找了幾個他們村的夥伴一樣在路上堵虎子他們想給虎子一個教訓,然後他們互相吵了起來一言不合開始大打出手,奈何人家人多虎子他們捱了揍。

事情沒完,虎子是出了名的熊孩子家裡捱過不少父母揍,學校經常被老師懲罰,都習慣了了,但就是沒有那個同學敢惹他,今天吃了虧心裡一直不服氣,想著要怎麼報復回去,熊孩子做事從來都不考慮什麼後果,他揣了一把水果刀去找那個高年級同學,見到他後,二話沒說上去就拔出水果刀捅進了那位同學的大腿,場面一片混亂,老師們匆匆趕到被嚇的不輕。

事後警察叔叔來帶走了他,老師家長警察叔叔給他來了個三堂會審,由於是未成年好在對方沒有什麼生命危險對他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教育後就放了,家長那是給人低頭哈腰賠禮道歉,前後伺候而且聽說還陪了人不少錢。

熊孩子有一大部分原因我認為是家長的錯,教育方式不對導致孩子極度的叛逆,長此以往的下去就會走上歪路,危害社會,希望熊孩子的家長們引以為戒。


故事榨汁機


調皮搗蛋的孩子往往比較聰明,但是會給家裡添亂,所以家人生氣的又溺愛的稱呼調皮孩子為“熊孩子”,褒貶的稱呼裡是滿滿的愛意。

我小時候就是熊孩子。


故事一:一腳能踩死幾個小雞?


我8歲時,吃過飯去上學,家裡養的小雞喜歡跟著人的腳後跟走。我走到門口,不知道後邊有小雞在跟腳,我娘怕我踩死小雞,就喊“別踩著小雞!"


我聽了孃的話,回頭一看,果然有一群小雞跟著我,腦子 裡立馬生出一個念頭:“一腳能踩死幾個小雞?”這麼想著,倒回一腳,看看能踩死幾個?


還沒等我弄明白戰果如何,孃的掃帚已經打過來,我來不及查驗小雞傷亡情況,麻溜地逃跑了。


在學校裡也沒心思上課:怕作了業回家捱打,更多的還是掛惦,到底踩死了幾個小雞?


晚上回家,才知道戰果:一死兩傷。


我一腳踩死了一個小雞,還有兩個踩斷腿,瘸了。


戰果不錯,畢竟8歲的腳,不夠大。


故事二:能用一個煎餅卷一筐柴草吃···


我小時候幹活偷懶。


偷懶捱打,象吃飯喝水那樣正常和經常,我腿腳很快,就是小時候捱打逃跑練出來的。


下午放學後上山拾柴草,先爬樹掏鳥窩,掀石頭找蠍子,跳崖比膽大…直到太陽落山才發現還沒拾草。


每次都後悔沒有先拾草再玩兒,下次還是先玩兒。


用木棒在草框裡支撐架子,上面覆蓋一點點柴草,看上去象滿滿的一大框草,這是我掩蓋偷懶慣用的技倆。


有一次,回家正遇上娘,她看我揹著“滿滿一大框”草很輕鬆的樣子,識破了框裡的秘密。

娘說“去拿個煎餅來。”


我問“您吃啊?”


娘說“把你拾的草卷煎餅吃”。


能用一個煎餅卷掉柴草...我有多麼偷懶。


魯九兒


之所以叫熊孩子,主要是他們在孩童頑皮的驅使下,幹了頗多既天真,又讓人可氣的"豐功偉績”。當然,亦包括自己。可以給您說一下我童年的一件趣事。這就是《摸方瓜》

我們隊的大方瓜快長好了。我們一商議,決定偷它幾個給家裡吃。因為那時生活困難,家裡難得有菜吃。

天剛擦黑,我們挎著籃子摸向了地裡面。

這一年的方瓜確實長的不小,我們轉挑個大的摘。完畢,我們意猶未盡,瞅瞅身邊的大方瓜,搞起了“惡作劇”。

我們用小刀將方瓜割開一個洞,隨後把裡面的瓤全部掏空,再放入土塊,復又將其蓋好,然後,揚長而去。

過了七八天,我和俺娘到負責給隊裡種菜的五嬸家耍。就聽她氣呼呼地叨叨,“今天中午真氣煞了,我要包包子,一刀切開一個方瓜,沒成想裡面全是土卡拉。”

“噗嗤!”一聲,我笑的打了忒。

“是不是你乾的?”從五嬸家出來,俺娘問道,“是你的話,看看我不給你砸斷腿。”

“我才沒呢?”我向俺娘保證說。

“哈哈!”我心裡在偷著樂,“誰叫他近水樓臺摸大的往家拿呢?”

真的,童年時光我好懷念啊!



柳初


我講的是我家小孩真實的故事。我家孩子小時我就叫他熊孩子。我是北方人,我們這管調皮搗蛋的孩子就叫熊孩子。概括就是指孩子犯了錯的統稱,也有暱稱的意思,就是說有的孩子老是做你意想不到的事,超出了他這個年齡段的事,讓你哭笑不得,又是疼來又是氣。他們所做的一切並沒有惡意,就是所謂的調皮搗蛋。

我家孩子小的時候就這樣,記得他三歲那年冬天。天氣很冷我們很少出門就在屋裡玩,農村的條件不是很好,一家子穿的衣服,鞋子都是自己做的,每家都有一臺腳踏的縫紉機。(一般都是孃家的嫁妝)那天我想給孩子做件棉坎肩,就讓他自己在屋裡玩,屋裡傢俱簡單,也沒有危險物品。我給他拿了一個小板凳讓他騎大馬玩,農村的孩子幾乎沒有像樣的玩具。我做我的活,他玩他的。我的想法是隻要我幹活時他不搗亂,隨便他造反。過了一小會他把小板凳搬到我跟前,站在板凳上用小手扒著著縫紉機木板看看我在幹什麼,小嘴還叨咕著說“不給媽媽搗亂”。看了一小會兒就下去了。我繼續做我的活。由於縫紉機踩起來有聲音,他玩什麼我也沒在意,過了大概有半個小時,我回頭看看,他把電視櫃最下面的兩個抽屜全拉開了,裡面東西都拿了出來,正一點一點往炕上搬運,我還是不做聲,他見我沒什麼反應,就全部拿到了炕上,電視機的遙控器,刷鞋的刷子,開個個們的鑰匙,手電筒,梳子,戶口本,相冊,都是些瑣碎的東西。他把東西排成一行,摸摸這個拿拿那個,最後玩夠了又都放了回去。這些我認為不是搗蛋。搗蛋是後面發生的事情。因為我幹活背對著門口,他在幹什麼我就沒在意,直到我做完衣服在看到他,我滴個媽呀,只見他滿臉滿手的黑,屋裡擺了一大柳蜂窩煤,那時候我們生的是燒蜂窩煤的爐子,男孩子真是調皮,蜂窩煤他都玩。被我一頓訓斥,幫他洗了小黑臉小黑手。

別看孩子小,有時他說出來的話做出來的事,你根本就意想不到。記得有次麥收完了,家家戶戶都曬麥子,每到那時當街就有來換西瓜的,家家的收成都不錯,拿來換西瓜也不心疼。麥子可以換很多東西,換西瓜,換西紅柿,換方便麵。吃過中午飯,當街就吆喝上了,麥子換西瓜啦!麥子換西瓜啦!又甜又熟的大西瓜。孩子愛吃我也捨得,就領著孩子出去了。你這西瓜保熟不?生了換換不?應為當時西瓜剛下來,不見得太熟呢,我就順口問了問。我的西瓜不保熟愛換不換!他的態度我很不滿意。商販本以為我領著小孩,如果不換小孩會哭鬧,可是沒想到的是孩子卻說了“媽,他們不保熟咱們就不換了”領著我的手就進屋了。我真的沒想到他居然能說這樣的話,當時就是不保熟他要是吃我肯定給他換一個吃的。

曬麥子需要用腳趟好多遍,這樣容易幹。我們娘倆個手牽手趟了一遍又一遍。我想帶他出去玩一小會兒,就不想鎖門了,只見他把曬麥子用的掃帚,耙子,簸箕都拿到屋裡了,說怕丟了。哎呦喂,這小孩啥思維,滿大街都是曬麥子咋會丟了呢,這東西也不值錢,我是哭笑不得。我滴小乖乖啊呦!下午太陽落山了,家家都在收麥子,收麥子最好是兩個人方便,一個掙口袋一個負責用簸箕收在往袋子裡裝,孩子他爸種地沒回來呢,那時收完麥子就種晚田(一般都是大豆和玉米),也有種大蔥的。就我自己也不得收麥子,我就把麥子掃成了一堆一堆的,這樣收起來也方便。打算等他回來再一起收。小孩見我不收,就有搬來小板凳站在上面說:“我給媽掙口袋”真沒想到四歲他能想出這樣的辦法。太出乎我的意料了。我沒有按他出的主意,他還太小,收麥子又髒又累,我真心不捨的。

這就是我們口裡所說的熊孩子,是讓我們哭笑不得,又是疼又是氣的熊孩子,難道這樣的孩子你們不喜歡嗎?反正我喜歡!


零度Xiaoai


大家好,我是一個頭條創作者,很高興能夠回答您的提問,在答題方面,我有著豐富的經驗 ,以下是我的觀點分享給大家,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在電視上看,熊可以與獅子和老虎打架,當獅子和老虎看到它們時會撤退。那些日子不怕稱呼小孩子為孩子,這是非常形象的。

  我姐姐的外ne叫小光,他在小學五年級時長到三歲大五歲。他是一名學校足球運動員,敢於做任何事情。

  一天,這對夫婦帶著小光開了一輛家庭汽車去鳳井鎮玩。中途,小光想在路邊的商店買冷飲。路邊的商店不衛生,不能吃冷飲。當這對夫婦沒有聽到消息時,男孩把前排座椅往後踢時哭了。我母親教他第二句話。她不想讓男孩說他會跳上車。他說,他將打開車門的縫隙,使自己看起來像跳躍。

  這個孩子有三代單程通行證,老人和年輕夫婦把他寵壞了。此外,這對年輕夫婦都是系統中的人,經濟條件良好,並且願意存錢。

  只是父母將來會變老。這個熊孩子有良心嗎?

以上就是屬於我個人的觀點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能開開心心的做頭條,頭條作品能更進一步,最後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回答,謝謝大家!


萱豆媽媽講故事


夏季回去,我叔叔家小弟弟,應該有3歲了吧。特別喜歡玩水,雖然小孩子都喜歡水,但是他特別喜歡玩水缸裡的水。身高不夠,板凳來湊。小板凳放好,踩著小板凳抓啊抓的,也不知道有哪些地方深深的吸引著他!不過,熊孩子的事兒也是從水缸裡發生的。

一天嬸嬸找他,怎麼也找不到。一家人瘋了一樣的找,結果在水缸裡找到。還好就短暫的1分鐘的樣子,頭是直接豎在水缸裡的,差點淹死了。可是並沒有怕,還是會去玩水缸裡的水。後來為了防止他被水缸淹死,叔叔就把水缸送人了哈哈??


溫柔的小牛刀


熊孩子只是對那些調皮搗蛋的孩子一個委婉的稱呼。調皮搗蛋的熊孩子確實惹人煩,我曾經就遇到一個熊孩子,那時我才十幾歲,懵懵懂懂的年紀,心思也單純,就特別喜歡那些小孩子,一直都覺得他們是最可愛的人,不管是否認識總會對她們伸出友好的心態。但自從遇見了那個熊孩子後,我才發現原來孩子也有讓人煩的時候。現在就讓我一一道來,春節期間,我家一個遠房親戚到我家來玩,兩個大人帶了兩個小孩,一男一女,男孩大概五.六歲特別活潑好動,(爺爺奶奶帶大的,特別慣著他)女孩要大一點看起來七.八歲了,性格也有點內向。在我們家玩,老是看到弟弟打姐姐,姐姐又不怎麼還手,姐姐只要還手,弟弟就去告訴爺爺奶奶,他們會不問原因直接責備姐姐!一次,我看見他又欺負他姐就說了他幾句,叫他不要欺負他姐,當時他就生氣了,我話還沒說完他轉身就跑了,我覺得他姐姐受委屈了就帶他到我房間裡看漫畫或畫畫,剛開始他弟在門口看了幾次也沒敢打擾我們,過一會兒,我有事就先出去了,大概過了1個小時我回來看見我房裡的東西被翻得亂七八糟的,好多我喜歡的玩具也弄壞了,還有個別東西根本就不見了蹤影,畫畫的顏料也弄得到處都是,我直接去找那兩小孩問情況,女孩說看見我出去了她也跟著就出去了,男孩一直躲在奶奶身後也說沒進去過,她奶奶也跟著說他一直在她身邊沒離開過她。畢竟是客人我也不好多說什麼就沒在繼續問下去,只能自己默默地去收拾房間。直到他們準備坐車回家時,我才看見那男孩手裡拿著的東西正是我丟失了玩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