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在農村,人去世時穿壽衣,老祖宗留下的一些講究,年輕人還知道嗎?

醉憙歡


農村裡老人去世時穿壽衣的講究,一直以來都靠老一代的人口口相傳給後人,年輕人從懵懂不知,到經歷這種事以後,就可為師,一代代相傳。因口口相傳,其中的講究不免會出現差異,形成各地不一樣的喪葬文化。

(壽衣壽鞋)

壽服的準備

講到農村的壽衣,老祖宗確實留下很多的講究。壽衣和壽材一樣,從老人還活在世上的時候就開始準備了。

生老病死是一種自然規律,雖然老祖宗比較迷信,但面對這一點還是很從容的。既然有了從容的心態,也就很坦然地面對。古代的人壽命比現在的人要短,因此,在人到四十五歲後可以準備壽材(棺材)的木頭。滿了五十才稱壽,就可以做壽材、和壽衣服。

做壽材一般由兒子做。兒子和父母在一起,名義上是兒子做,實際上還是自己做。壽衣服由已出嫁的女兒來置辦。如果沒有女兒,可讓侄女置辦,但大多數還是由兒媳來置辦。這種風俗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差不多。

現在農村,一些年輕人不太講究這些規矩了,因為壽材和壽服皆有專門的店鋪,隨時都可以買到手。再說壽服的製作有很多講究,而到店鋪購買,店鋪會按當地習俗全套搭配好了,用不著勞心費力。不懂的地方店主還會告訴年輕人怎麼做,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最靠得住的是人民幣。

壽服的種類和布料

壽衣,又叫壽服,其實不只是壽衣壽褲,還包括壽鞋、壽帽和壽被一整套。壽服的作料一定要是棉、絲、麻織的布料。不能做釦子,更不能用金屬、塑料釦子,而是以布帶子代替,意思是老人帶來子孫發達。這種要求可能是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從國外傳入化纖、塑料工藝,應用於布料、紐扣的生產。與傳統的壽服料子不同,主要是不易腐爛,民間有一種排排斥心理,因而成為製作壽服的禁忌。

壽服因地方不同,風俗不同,性別不同,其中的顏色也有不同的講究,有暗紅色的,也有藍花色的,還有黑色的等。上衣無衣領。壽被的顏色大多數地方為白裡子紅印心的印心被,也有的地方為綠色、藍花色等顏色的印心被。

(老式壽衣)

活人穿壽衣和曬壽衣

中國民間有健在的老人穿壽衣的習俗,有的地方老人一年穿一次,有的地方老人一年穿數次。有的地方老人穿壽服只給子孫看一下就收起來,而有的地方穿了壽服要到村頭村尾轉一圈才收起來。此謂添福添壽。看來過去老人面對死亡,有一種良好的心態。

每年的六月六曬龍袍,民間當然沒有龍袍,那是帝王的專利,那就曬衣服。此日,置辦了壽服的老人,也要將壽服拿出來曬一曬。這種風俗以前在全國多地都有,現在很少看到了。

人去世時穿壽衣

老人去世時穿壽衣,既有在去世前給老人穿上(老人要求穿),也有在去世後穿的。總的來說,給去世老人穿壽服,要趁其身體還柔軟的時候給穿上,等身體僵硬了就難穿了,最怕的是易掰斷老人的手腳,出現這種情況,兒女心裡很不好受。老人去世穿壽衣時,先要給老人洗澡。說是洗澡,民間大多數地區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洗澡,只是擦一下身子。有的地方全身擦到,有的地方也只是擦洗三個地方,一是前額,二是胸口,三是手。有的地方忌有水沖洗身體。

(商鋪中的壽衣)

洗澡和穿壽衣,不同地位習俗有別。有的地方去世老人為男性,由兒子洗澡和穿壽衣,去世老人為女性,由女兒來洗澡穿壽衣。有的地方則專門有從事這種職業的人,兒女只跪在地上哭喊就行了。

壽服一般只有外面的一套,裡面的衣服還得穿平時的衣服,只是把釦子剪掉,換上布帶子,同樣不能穿化纖衣服和緞子。衣服的數量,不管是衣服和褲子都要成單數,雙數被認為不吉利。中國民間講究的是好事成雙,喪事就要成單,意思是隻有老人一人去閻王殿報到,成雙就意味還要帶走一人。因此,喪事忌雙數。

一般來說,衣服的數量要多餘褲子的數量。民間一般是七件衣和五條褲子。現在生活普遍寬裕了,不愁衣食,有的要給老人多穿一些衣服,最多也就衣服十一件,褲子九件,如果還多穿就是一種規矩的“僭越”了,因為十三件以上只有王侯才能享受的待遇,平普百姓穿了也受不起。

(清代貧窮百姓穿著,後一張為無法補的衣服)

舊時,平民百姓,能讓老人穿上七件衣服的只有財主家裡才做得到,貧窮人家哪裡還有多的衣服?就是有多的衣服也捨不得,要留下來給活著的人穿。那時的農村,一件衣服三代人穿是很正常的事,老人去世時大多穿不上七件衣服,這樣說也只是一個大概數,具體穿多少還得根據家庭的經濟狀況。

至於入殮時還有一些關係到蓋壽被和兒女衣服的講究,因與問題內容無關,也就不再贅述。


關山聽風


有一條:成年女性的壽衣上,縫上銅錢作為紐扣。

座標廣東。不知道有沒有其它地方也曾有這個習俗。

我記得我很小的時候,我太奶奶尚在世,即我爺爺的母親。

老人家逝世時九十三歲,而大概在她九十一二歲時,老人家大概覺得自己大限將至,便開始平靜從容地為自己的後事作準備。

我太奶奶集起一些清朝的銅板、黑色的前襟斜扣的女式上衣,親自把銅錢縫在衣釦上。


年少的我坐在她膝下,拿著還沒縫上的銅板細看,那時還不認識銅板上的“光緒”之類的字眼,只覺新奇,好奇地問:“阿太,這個什麼?用來做什麼?”

太奶奶只是溫和慈祥地簡單回答了我,似乎並不細說,卻似乎也不大避諱,只是年少的我聽不懂。

現在想來,太奶奶是我們中國風骨女性的格度,能從容面對生命的最終歸屬。

那件縫著銅錢的壽衣,最終隨著我太奶奶長眠地下了。

到了我奶奶那代,奶奶六七十歲時,也曾自備銅錢,還有女式前襟斜扣的上衣,藏青色的。

但最後奶奶沒有用上它們,喪葬政策已改變,奶奶故去後,遺體火化,她並沒有用上壽衣。但她當初為自己準備壽衣的沉靜與從容,和我的太奶奶是一樣的。

親見的我也非常認同,壽衣也能折射一個家族一個地區甚至一個民族的文化心理特質。


漪露申


我奶奶過世,我全過程都在。是我和我媽還有姑姑們 我奶奶的侄女們穿的衣服,確實有很多講究,比如要穿單數,不能打死結,不能把眼淚掉奶奶身上,唉,想我奶奶了,我奶奶是聾啞人,去世那天是我爺爺生日(爺爺已經去世十幾年了) 大家都說是我爺爺生日這天來接我奶奶走了。晚上的時候一隻大飛蛾就在我奶奶生前的床上飛,很大一隻,還很漂亮,翅膀是彩色的,我那時候正坐在她床上哭,突然就出現了,我寧願相信就是她想安慰我。。各位,好好珍惜親人,多些陪伴。祝大家好運


社會你張哥gg


在我國只要家裡有上了年紀的老人,家裡大多都需要給老人準備壽衣,壽衣的件數需要是單數,不能出現雙數。在有些地方,只有老人一過六十歲,家裡的孩子就要開始為老人做壽衣。壽衣人們又會叫它“老衣裳”,老人去世以後會由兒子或者女兒來給父母穿上壽衣,如果是男性,則由兒子來給穿,如果是女性,則由女兒來給穿。壽衣的意思是長壽健康的意思,這是兒女們希望父母下輩子可以身體健康,不用有太多的焦慮,壽衣一般都不會選擇帶有皮毛材質的衣服,因為有的地方會認為給人穿這些會不吉利。


壽衣其實是一個統稱,它包括了鞋襪、衣褲、帽子等,在以前的社會里面,這些東西都需要家裡的兒女自己做的,現在已經沒有那麼多講究了,很多人都是直接買的壽衣。做壽衣的時候也有很多的老說法和講究,壽衣上不會用釦子,而選擇用帶子繫上,這寓意是家族裡面後繼有人;男性的壽衣大多是杏黃色、女性的壽衣大多是青黃色;在做外面的外衣的時候裡子和帽子上面會有紅色的頂子,這寓意是子孫後代紅紅火火。我國人對於喪葬的禮儀特別的重視,這都體現在壽衣的設計上面了,很多人在選擇壽衣上面都特別的謹慎。

在選擇壽衣的時候應該知道一些基本的東西,要學會合理的搭配,現在一種地方開始穿西方的壽衣了,不要上面穿西裝,下面卻穿中國的衣服,要選擇皮鞋,不然感覺不倫不類,沒有體統。壽衣件數的選擇上其實也有說法,壽衣應當都是單數,年紀越大的話能穿的壽衣就越多,年紀沒有過50歲的話,最多不能超過3件,以前古代的時候任何人都不能超過15件,因為古代皇帝就穿15件,一些王孫貴族會穿13件,大臣就會穿11件,這樣會按照社會等級慢慢的排下去。現在的壽衣款式和顏色已經越來越多了,現在的顏色已經慢慢有了紅色、金色、綠色等可以對應上五行關係的顏色,有些人家也會講究這些。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裡,人們之所以會有這麼多講究,還是源於人們對於家裡老人的尊重,這也是感恩的一種形式。選擇合適的壽衣對家裡的老人也比較好,一些老的風俗傳統我們還是需要知道的,這些東西也應該得到繼承和發揚。作為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很多人都已經不瞭解壽衣的講究了,如果家裡有老人去世以後往往會弄的一團糟,多注意一些東西總沒有錯,老祖宗都傳了幾千年的東西,可以繼承發展,但不能徹底消失。


老農民說事


壽衣用綢子不能用緞子。(稠子,斷子)

分衣裳,上衣下裳,現在裳就是褲子了

一般下比上少二,整體穿多少根據老人壽來的。越高壽越多。衣為領,裳為腰。一般規格如下:

五領三腰

七領五腰

九領七腰

(枉死,橫死,一領一腰)

領中要有一件夾衣,基本是貼身衣外的,是紅色的,大紅色。講究說人一輩子肯定都有作惡的,踩死打死啥的啊,下地獄要受刑。鐵棍子抽,抽到紅就不抽了,叫皮開肉綻了。在外邊穿一件四開的綢衣,男綠女紅。還有老藍色(藏青色)的套頭所有衣服不能有釦子,都是布帶子的,不打死結,褲腰用九道不斷的白紗線繫住。然後開始扎棉。這麼多衣服在長子捧頭取水的時候都要穿,暖衣。還有的地方要暖材。(壽材)

除了壽衣,還有子孫後代的孝衣也很講究。現在怕講究越來越少了哦~


春繡景


1,我們那邊不可以把切菜的刀放在盆裡,

2 臥室要比廁所地面高

3 給神仙上香前一定要拜三拜

4 大年初一不能生氣

5 過年那幾天不能去地裡幹活

6全家人一起吃飯,長輩不動筷,晚輩不能動。

7吃飯時,手要扶碗,不許一隻手放在桌下。

8、 吃飯時,在盤子裡亂翻,會被大人敲手。

10(招待客人的量,要做好),這個怎麼解釋?就是給客人添飯,倒酒,倒茶的量。有句話說“茶七,飯八,酒滿”,就是這個道理,並不是什麼都倒滿了才是好,有的東西倒滿了,反而會讓講究的客人,心裡覺得並不是很舒服呢!


對你愛愛愛不完


人去世穿壽衣,這是非常有講究的。現今的社會家人去世穿壽衣的習俗還是存在的,年輕人知道這其中講究和規矩的很少。所以多數人在家裡有人去世後都會請一種職業的人在北方稱為“知客”是舊時幫助辦喜事或喪事的人家招待賓客的人!都會由他們來按部就班的指導。既然說到這個問題別管知道不知道的咱們一起了解一下!人去世為什麼要穿“壽衣”?又有哪些禁忌和講究呢!

人去世後要穿壽衣是我國祖輩留下的一種風俗,也有很多的講究和禁忌但是地域不同習俗亦不相同。人去世後穿壽衣是對死者的尊重,希望死者來世可以做個有福之人,在古時,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穿得起壽衣的,只有那些大富大貴之人死後才可以穿的。迷信之人認為人死後是會變成鬼到陰間地府的,而陰間則是暗無天日,陰風陣陣的,所以為死者穿上壽衣,希望他在陰間可以過得舒適一點。壽衣一般用絹棉做成,取“眷戀”、“緬懷”之意。比如:在我國閩南一帶死者穿壽衣一般都是單數,上七下五或者上九下七,七件上衣和五件褲子。夭壽者也就是年紀不過50歲的一般只允許穿3件。死者年紀越大穿的越多表示有福有壽!但是最多也就是上十一下九。還有其它地方的講究,比如壽衣的材質不可以用緞子因為“緞子”和“斷子”諧音。而且時間最好選在古閏年,因為這一年的時間比較長也就寓意著在這一年做壽衣可以使家中老人多添壽祿。在北方漢族的習俗中,死者要穿貼身穿白色的襯衣襯褲,再穿黑色的棉衣棉褲,最外面套上一件黑色的長袍。整套服裝不能夠有釦子,而且要全部用帶子繫緊,這樣做是表示"帶子",就是後繼有人的意思。在死者的頭上要戴上一頂挽邊的黑色帽,帽頂上縫一個用紅布做成的疙瘩,用來驅除煞氣,人們認為這樣做對子孫是吉祥的。如果死者是男性的話,腳上要穿黑色的布鞋,而如果是女性的話要穿藍色的布鞋。壽衣一定要是是傳統的式樣,哪怕改朝換代、時過境遷,平時再也不穿民族的傳統服飾了,等到臨死的那一天,也還得要恢復原來的裝束。因為按照傳統的觀念,人死之後就要去見遠古的老祖宗,如果老祖宗認不出自己的子孫,不讓他認祖歸宗。

我國傳統的民俗文化中最講究的是壽終正寢,人死後,一般親人會幫他清洗身體,穿上乾淨的衣服,也就是壽衣若是死者衣不蔽體的,他的家屬就會感到內疚和遺憾,所以,家屬都會根據具體情況為死者選擇合適的壽衣,希望他可以走的安穩一點。這些流傳下來的傳統,是對死者的敬畏和尊重,也願我們能夠珍惜和我們身邊人相處的每一瞬間,不要最後空留遺憾。


九氣人生


遼西地區的喪葬習俗,老人一般在自己健康的時候都已經把壽衣做好了,放在家裡,寓意增壽增福,壽衣一般分為襯衣,襯褲,外衣,外褲,沒有釦子,都是帶子,還有壽帽子,壽鞋!現在已經沒人做壽衣了,都是去殯葬店去買!

在老人嚥氣之後的馬上把壽衣給老人穿上!有的地方是看人不行了,沒嚥氣就給穿上,(說嚥氣之後穿壽衣,等於去那邊沒穿衣服)


洛示申


如果住在農村,老人去世時這些老祖宗留下的一些所謂的講究,其實也都是靠耳聞目睹逐漸形成並完善的,目的是從心理上感覺後人為其所做的事能對得起去世的親人,並從現世的孝道形式體現在親人後事的諸多繁雜的事務中。


俗話說十里地改規矩,在老人去世後的一切事務中,地域之間風俗人情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所以在農村一般料理去世老人全程後事,每個村都有那麼幾個套路熟絡的長輩,家族比較大的家族裡也有處理此類事務的人才,得益於農村約定俗成的友好習慣,村中特別是近阾家中一旦有人去世,村民都是不約而同自覺自願的圍攏前來幫忙料理,小到為老人穿衣戴帽,大到在院落中搭建靈棚、抬儀崗(最後出殯時抬棺材板),一切都在有條有理的步步推進。

拿我們豫東來說,老人去世後,應把提前準備好的一串小錢含在老人囗中,叫“勤口錢”,其次就是穿衣服了,這些衣服叫“送老衣”,穿了衣服後還要把雙腿腳懷處用麻繩捆住,叫“捆腿繩”,防止靈魂到處跑,去不該去的地方。這些處置完後,就該“入練”(把去世的人抬進棺材內)了,入練後一般來說棺材板都放在堂屋正門囗,外邊搭建靈棚,靈棚內正中放一張老式八仙桌,上面放置去世老人的大幅相片,相片前擺上供品,靈棚前兩側用白紙黑字寫成大幅輓聯,放上哀樂,此時,莊嚴肅穆的靈堂就落成了。最後在靈棚前鋪上一領草蓆,供來客和街坊阾居來弔唁時瞌頭時作鋪墊……


若要問年輕人這些事務還懂麼,還參與麼?我的回答是現在的年令大的人也是從年輕人走過來的,也是在多次參與其中才逐步積累豐富的經驗的,並且我也目睹了現在二十多、三十多歲的年輕人也積極的參與到處置此類事務中,相信他們會在老一輩的傳幫帶影響下,逐漸也能熟悉這些辦喪事的流程,為眾鄉親解燃憂。使事主能相對安心一些。


生活味道ABC


陝南漢中寧強地區。老人去世後燒落氣紙!壽衣一般單數。窮七件。富10件。不窮不富穿九件。一般九件多。都是兒女提前買好。老人落氣後由親戚鄰居。先用清水淨身。幫老人搽身體。然後將衣服一件件套起來。有的還會有棉襖。一般都是絲綢料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