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你們覺得末流二本考研考好的985有可能嗎,是不是隻要初複試分數高就可以了不看本科背景?

mengchuan


非常有可能。

頭條中有不少的人,不知道抱著什麼心理,在給一些本科背景出身不好的考生狂潑冷水。這些人彷彿把自己當成了考官,秉持著三六九等的不平等出身論,肆意用輕飄飄、不負責任的言論詆譭著萬千學子的努力和付出。

學歷歧視有沒有?有,但不是主流。

我身邊很多人品學術雙一流朋友,任職於各所大學,其中不乏985、211學界大腕,各種著名學者稱號,他們對於門下弟子的接納,很多都抱有一種非常開放的思維,唯德唯才不唯出身。

其實你可以觀察一下,反倒是排位越高的大學,學術越牛的大腕,對三六九等、條條框框等外在的東西看得越輕。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已經很牛了,不需要太多外在的東西來增高他們的“段位”了。

我所供職的學校和學院,學校品牌不突出,有一本也有二本專業。最近幾年,學生考研熱很盛行,其中不乏考上北大、清華、浙大等諸多985名校的學子,對於這些學生而言,本科學歷沒有對他們的深造造成任何障礙。

我們學院同樣每年要接受很多考研調劑學生,有研究生也有博士生,我觀察過這些學生的學術背景,很多都是來自於很不出名大學的二本或三本專業。我們學院排名其實並不差,但同樣被很多申請調劑的同學“放過鴿子”,為什麼?因為這些同學同時報考了好幾所調劑院校,人往高處走,肯定是要擇高枝而棲,他們沒來,證明他們選擇了更好的學校而棲,這是件好事。

我自己的一個考官經驗,只要你初試成績足夠高,名列前茅而不是在錄取邊緣線徘徊,你的本科背景就不會對你造成多大障礙。因為國家為了確保教育公平,從上到下都是這樣一個錄取精神和原則:如果一個學生初試成績夠高,複試卻被刷下或者初試、複試成績都高,最終卻沒有錄取,考官和學校需要給出格外過硬的理由,要能經得起任何的質疑。為了確保實現這一點,複試過程全程都要錄像。

考慮到人文社科的學科特點,考生在複試的時候一般都能答出個一二三四,很少會出現全程一言不發,一問搖頭三不知的情形,這樣前提下,初試成績很高複試卻被刷下,我覺得這種幾率是很小的。考官需要給出經得起社會質疑和推敲的硬核理由,這個理由也是個難題。

所以,如果考生有志向,你只管努力和耕耘,其餘的不必多慮。


孫衛華


並不是。

而且事實上很多985學校都會優先選擇自己學校的學生或者說一些更好的學校。

在我有考研想法的時候,諮詢過考上985 211的學長學姐,也去過考研分享交流會,以下只代表我個人的看法。

我們學校是一所普通的一本理工科大學,本人理工科專業。我們這個專業只要成績在系前百分之三十,就能保研本校。但是事實上很多成績好的學長學姐都會去選擇更好的學校讀研究生。

曾經有一位學姐跟我說,我們這種非985 211的學校的本科生,去他們學校,有的比較德高望重的導師都不會正眼看你一眼,除非你真的相當優秀。本科學校的好壞仍然會作為一個評分標準,這就好像哪怕你讀完了研究生,用人單位仍然會在意你的第一學歷,這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說有時候可能複試成績確實很好,但是如果導師很介意你的第一學歷,那麼我覺得還是比較困難的。所以關鍵還是看導師怎麼想。

不過只要你足夠優秀,也不是不可能的。加油哦!


小青哥Jie


這是很多考生都比較關心的問題之一,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來回答一下。

首先,考研本身是一次公平的競爭,對於普通本科高校的學生來說,如果自身的學習能力比較強,也完全可以選擇重點大學,甚至是所謂的名校。

考研的過程分為初試和複試兩個階段,考生最終是否能夠被錄取是初試和複試兩個階段成績的綜合評定,而普通高校的本科生通常都比較擔心自己的複試環節。實際上,複試本身的標準和流程都是非常嚴格的,整體的規則並不會偏向於重點大學的學生,所以普通高校的本科生在面對複試環節的時候,應該建立起應用的自信。

按照歷史經驗來看,確實很多重點大學的本科生會有更好的表現,原因主要是重點大學本身教育資源比較豐富所帶來的差距,比如很多重點大學的學生在本科期間就有機會參與到一些課題組中,這個過程會積累一定的科研經驗,一些比較突出的學生還會基於這些科研經歷而發表學術論文等等。另外,還有不少重點大學生的本科生會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一些高級別的專業比賽中,這些原因都會導致重點大學的本科生在複試時有更多的優勢。

對於普通高校的本科生來說,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備考計劃,如果擔心自己在複試階段沒有優勢,那麼首先應該把初試發揮好,如果在初試期間能“搶分”成功,那麼在複試的環節會有更小的壓力,同時也能夠表現出自己較強的學習能力。

最後,不同高校和專業的複試流程是不一樣的,也有不同的規定,所以應該按照具體的要求來制定複試計劃。

我從事互聯網行業多年,目前也在帶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我會陸續寫一些關於互聯網技術方面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

如果有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問題,或者是考研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或者私信我!


IT人劉俊明


作為二本大學老師,我有個學生初試395分還是被985高校刷掉。建議普通二本考研時選擇211高校,技能提升學校層次、考的難度又不是太大,性價比比較高。名校在複試時,是較為看重本科背景的,畢竟如果我們是考官,也會選擇名校的學生。

1.考研的目的是什麼?換個城市、換個學校、換個專業

有些人嚮往大城市,卻在本科時並未如願,所以很多同學考研是為了去大城市,這樣讀研期間可以有更多的實習機會,畢業後發展空間也更廣。

多數同學考研是為了換個好學校,為自己鍍鍍金,有了名牌大學的光環,以後求職的時候是巨大的加分項。所以不少同學即使底子不太好,也會報考985和211高校。

還有一些同學是為了換專業,比如我有學生化學專業的,就是喜歡中文,所以跨專業報考了名牌大學中文系。考研是一個讀自己喜歡專業的好機會。


2.考研錄取過程中,初試分數無法控制,但是複試分數是可控的

考研初試的公平性還是很高的,當然也有一些學校因為故意壓分而被學生詬病。一般來說,初試分數線會略高於國家線,能夠進入複試的同學大概是錄取人數的1.2倍。

但是在複試過程中,各科目是由諸多老師根據學生的筆試和麵試的表現來打分,大家在打分過程中也會有一個商議的過程。

在複試中,老師們有些也會詢問學生的本科背景,而且其實本科對同學們的影響還是很大的。考試者的知識積澱、邏輯思維能力、學術科研能力,與自己本科階段學校的層次有很大的關係,這一點老師們其實很容易看出來。

筆者研究生是985高校,老師們後來也提到,複試的時候,名校學生的優勢還是很明顯的。這個優勢不光是本科學校的牌子,也是本科期間名校所給予他們的良好薰陶和知識積澱。


3.對於考研來說,如果不是非執著於名校,那麼211院校足夠了

對於考研的人來說,對自己有充分的認知,然後根據自己的底子確定合適的考研目標,這一點至關重要。

比如如果你的英語和政治、數學等公共課的底子過差,那麼完全不建議考985。比如筆者考研時,英語一80分,政治78分,有些複試時遇到的同學,英語和政治都在65分左右,公共課的差距很大。而且個別名校對單科的分數線也比較高,比如北師大的對外漢語專業英語單科線有時會定在70,非常高,如果專業課底子不好,那麼就不要挑戰太好的學校。

對於考研來說,孤注一擲並不是最明智的選擇,考上最為重要。對於多數人來說,雖然讀研期間的學校好壞很重要,但如果不是本專業排名數一數二的學校,那麼211和985沒有太大的區別,也就是說,如果你非要報考本專業排名第一的學校,那麼你可以報。但是如果不是,那麼報考211就可以了。

211學校本身也很好,沒有必要非得985,讀研也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而已,並非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讀研的時候,雖然學校牌子很重要,但是211學校,對於普通二本學校的學生來說足夠了。而且讀研也只是新的起點,並非終點,所以不要太糾結。

讀研不管去了哪所學校,入學後的努力更重要。我有學生在本校讀研,雖然學校是雙非,但是讀研期間發表了多篇高水平論文,然後考博時去樂非常好的學校。也有同學是在985讀研,但是畢業後找到的工作一般。所以,不管你去了什麼樣層次的學校讀研,都要好好努力,永遠記得,你後天的努力程度,比學校層次更加重要。

在複試時,雙非的學校確實不佔光。筆者有個學生考研報考知名985,初試395分,複試還是被淘汰了,然後去了一所還不錯的211,也是很好的結局。在複試時,如果雙非學校的同學扎堆報考某個專業,那麼學校老師在複試時還是會有所選擇的,可能最多在這個學校錄取1-2人。


有些人說歧視本科學校對學生而言不公平,但是設想假如你我是考官,同樣分數的兩個學生在你面前,一個本科是雙非,一個是211或者985,你會選擇誰?結果可想而知。


考研不易,祝願同學們都如願考入理想的學校,加油!


考研東住佛小仙女


大家好,我是樂校遙。

我的觀點是,即使你是一個末流的二本的一個院校的學生,只要你願意努力腳踏實地的去做事情的話,無論是考985還是留學,都是有機會的,只要你符合他們的這個條件,他們就會不以出身論英雄。



末流的二本考研考的985是有可能的。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你知道考研,其實他本身也是一次提升的過程。有沒有這種的學校歧視,其實這個的話他不是說看學校的,更多的是看老師,你所考的這個學校的這個專業的老師,他有沒有這種偏見。



總體來說為什麼大家會有這個觀點,會擔心,有焦慮感,覺得我的這個本科經歷比較差,考一個好的這種研究生院校的話會受到一些影響,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高校的老師,包括我們自己其實也能夠想象得到,就是你本科的一個院校的整體實力,其實他也是表徵了你整個學校的學生質量。換句話說,從大部分學生的個人素養來看,肯定是名校會好一些。大家都從高考過來的,它本來就是一個篩選機制,學習能力強的人,他會有一個進到較好的院校學習的機會。


但是這也不是說我們普通的這個院校學習能力就不強,學生質量就很差,他其實是個相對的概念,因為你到了學校之後,這個學習的自主性是非常重要的,你可能在高考的時候發揮得非常好,成績也很優異,但並不代表你在沒有人約束的情況下,依靠自己的一個自律的能力就能取得一個很好的成績。



只要努力就有收穫,這一點亙古不變。其實你也講到了一個前提,就是說如果你的初試和複試的成績都很高的話,我覺得你完全沒有必要擔心這個問題,因為你的這個成績的話,他其實是體現了你是有這個實力的,說明你在學術研究或者學習能力方面是通過審核的、能經得起考驗的。那麼會不會說出現那種初試和複試的都過了,但是最終還是被刷下來的可能呢?基本上的話是不太現實的,因為如果你複試的成績也很高的話,現在的成績都是公開透明的,他是沒有理由刷你的,唯一的可能就是說如果你的評審老師在複試的時候,問了你關於如何學習做研究的事情,然後可能你的一個回覆不是讓他們很滿意,或者他們覺得你可能只是有這種的應試的能力,但是沒有獨立思考思維的話,可能你的複試成績不是很高,那麼有可能會把你給pass掉,但是如果你的初試和複試的成績都很高的話,這個是完全沒有必要擔心的。



我其實特別能理解你的這種心情,因為我自己本身的一個學習經歷,能夠讓我體會到你這種感受。但是反過來想,985院校的話全國才有多少,大部分的院校的話,大家的實力的話可能會有差別,但是說有很大的一個懸殊的話也不太現實,相信你也知道有一個二八法則吧。教育科研資源的這種分佈的話還是集中在頭部院校,那他們這些學校要招研究生的話不可能是隻針對自己的本校學生。他既然是面向全國的招生的話,他就已經考慮到了給一些可能本科出生不是特別出彩的這些學生一次自我提升的一個機會。他們也再做二次篩選。因為你也不能保證說你這本科的幾個院校很優很優秀很出色,你就一定是一個科研能力很強,適合做研究的一個人,所以總體來說的話,其實沒有必要擔心太多。



我能看得出來,其實大家很大的考研的同學都有這種心理,覺得我本科的院校不好,然後我想追求一個好的,有發展潛力的院校去做進一步的提升。但是為什麼會有這種焦慮,其實並不是說老師們的歧視,而是不自信 這種不自信很大程度上來自自己的實力。所以我們還是要更多的關注自己有沒有這種的一個學習能力或者是有一個耐心而且自律的習慣能夠幫助你順利拿下這個初試進而是複試,最終考入理想高校。


樂校遙


這是兩個問題,一末流二本考985可能與否?,二,是否用看本科背景?。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二本學生每年逆襲考上985的大有人在,所以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不要小覷自己,也不要高估別人,堅持不懈認真複習,終能見到勝利的曙光。

再就是考985學校,本科背景是否受影響,研究生招生分初試和複試,初試只要成績好,並且單科都過線,就可以參加複試,沒人會因為本科不好不讓你複試,所以初試沒有本科背景一說。

複試大多學校是公平,公開,公證的,但複試時考查的知識比較全面,有時還會涉及到本科時的科研經歷,所以在複習的同時一定要學好本科的所有課程,這才能順利通過複試,有很多一般院校的學生,僅為考研而上學,放棄考研非考課程的學習,其實是造成普通院校考985比較難的一個原因。


樂遊易海


只要你的專業課不錯,也讀過一些論文,具備科研精神,可以不看本科背景


用戶1097433911779


不是一點希望也沒有,而是難很難,研究生考試分筆試和麵試,初試成績佔百分之六十左右,複試佔四十,


翰墨榮華


完全有可能的,加油!努力就好了,別管其他人的想法,肯定要比其他一本211的困難一些


小軍老師


有,看你是不是真正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