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建安風骨:說不盡的風骨,掩不住的才情,那個熟悉又陌生的曹操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三國那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曹操永遠是焦點,也永遠是話題。他是世人眼中的奸雄,千古難尋的英雄,不畏生死的義士,才華橫溢的文士,心懷天下的丈夫。年少時的曹操是自卑的,閹宦之後的身份,讓他在和袁紹這些世家子弟在一起的時候,總感覺自己要低人一頭,原因是曹操很自卑。因此曹操一直很發奮、很努力,企圖用自己的努力,來贏得世人的尊重和這個世界對自己的認同。

建安風骨:說不盡的風骨,掩不住的才情,那個熟悉又陌生的曹操

董卓進京,天下大亂,面對殘暴無情的董卓,曹操選擇了行刺。這件事並不像曹操自己說起來那樣輕鬆,事實上曹操隨時都有身首異處、殺身成仁的危險,那麼曹操為什麼會選擇這樣做呢?這似乎與他奸雄的身份並不相稱,因為在這個時期,曹操也是個熱血青年,匡扶漢室振興曹氏是他的理想,他急於建功立業,讓世人認同到自己。

今天讓我們換一個角度,通過曹操自己的文學作品來認識一下曹操,這個飽受爭議的人物,還原他在歷史上的本來面目,看看他的一家之言。

薤露行:憂國憂民的仁人志士,心懷天下的不屈之人。

曹操最先進入我們的視線之內,是他與何進參謀政事,投靠外戚是不得已而為之,為了獲得進身入仕的機會,曹操不得不委曲求全,依附於何進這個看上去威武雄壯,實際上短視無能的屠夫。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

建安風骨:說不盡的風骨,掩不住的才情,那個熟悉又陌生的曹操

面對東漢末年的亂局,曹操憂心忡忡,莫名的悲愴,他把矛頭直接指向了漢靈帝,這位東漢第二十二位皇帝。如果沒有漢靈帝選人用人方面的不妥,也造不成東漢末年外戚干政、宦官專權等種種亂象出現。

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強。

猶豫不敢斷,因狩執君王。

建安風骨:說不盡的風骨,掩不住的才情,那個熟悉又陌生的曹操

何進本是屠夫出身,沒有什麼能力,又沒有什麼見識,卻想憑藉誅殺宦官,而謀求自己地位的穩固,簡直是自不量力。正是因為何進的猶豫不決,才給了宦官們機會,讓以張讓為首的十常侍挾持皇帝外逃。

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

殺賊不成,反受其害。何進沒有除掉官宦反而被官宦所殺,這就是德不配位的必然結果。對於何進之死,曹操是有所深思的,為高位者不能當機立斷,猶豫不決則必受其亂,同時會給天下帶來無窮無盡的災禍。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

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

建安風骨:說不盡的風骨,掩不住的才情,那個熟悉又陌生的曹操

沒有何進的愚蠢,就沒有十常侍亂政,董卓進京的悲劇發生,董卓比十常侍更殘暴,比何進更果斷。他不僅殺死了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為天子,為了躲避諸侯的兵鋒,還一把大火燒掉了東都洛陽。

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

建安風骨:說不盡的風骨,掩不住的才情,那個熟悉又陌生的曹操

熊熊大火燒掉的不僅是宮殿,而且摧毀了東漢最後的尊嚴,天子淪為階下之囚,百姓們無家可歸,從洛陽到長安的路上,一路上屍骨遍地、哭聲震天。

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建安風骨:說不盡的風骨,掩不住的才情,那個熟悉又陌生的曹操

此時的曹操心中莫名的悲愴,作為漢室之臣,作為愛國者,他對於眼前的一切,痛心疾首又無可奈何,這個時候的曹操把自己比做微子。雖然自己由救國之心,無奈自己和微子一樣,並不被人信任和倚重。

蒿里行:懲奸除惡的關東義士,逐利無德的誤國罪人。

董卓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天下諸侯的反感和憤慨,這其中首舉義兵之人就是曹操。對於四世三公的袁紹、袁術兄弟,曹操心中還是充滿了期待,對於關東諸侯的愛國之心,他最初也沒產生過懷疑。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建安風骨:說不盡的風骨,掩不住的才情,那個熟悉又陌生的曹操

人馬是聚集到一起的,但人心卻難以聚集在一起,大家開始各自考慮各自的利益,而不想去討伐董卓的事情。一個利字,讓諸侯們自相殘殺起來,還沒開始討伐董卓,便發生了內亂。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建安風骨:說不盡的風骨,掩不住的才情,那個熟悉又陌生的曹操

四世三公的袁氏兄弟走在了最前面,袁術在淮南自稱皇帝,而袁紹則私自制造玉璽,擁立傀儡皇帝。曠日持久的戰爭,讓戰士們的鎧甲都生了鏽跡,百姓們也在戰亂中流離失所、死傷無數。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

建安風骨:說不盡的風骨,掩不住的才情,那個熟悉又陌生的曹操

對於眼前發生的這種現象,是曹操所始料未及的,他本來認為諸侯齊聚、人心歸一,則討董有成、興漢有望。但實際上,對於百姓們而言,帶來的卻是更大的災難。想匡扶漢室、安定天下,靠這些有名無實的諸侯是靠不住的,恐怕只有靠自己了。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從這一刻起,曹操也下定了決心,要和這群逐利無信的人決裂,開始去追尋自己想追求的東西。漢室天下如何可匡扶則為之,如不可匡扶則我自取而代之。

苦寒行:善戰而不好戰,生於亂世唯有以戰止戰,圖強謀存而已。

袁紹是曹操統一北方的最大障礙,在官渡擊敗袁紹後,為徹底消滅袁紹的殘餘勢力,徹底統一北方,曹操又發動了這次苦寒之地的戰爭。戰爭的對象是高幹,袁紹的外甥,一個投靠自己又反叛的無信之人,曹操不打算再給他機會。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

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

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建安風骨:說不盡的風骨,掩不住的才情,那個熟悉又陌生的曹操

頂著凜冽的寒風,北上太行討伐背叛的人,冒著滿天的風雪,做那個逆風雪而行的人。戰爭是殘酷的,也是無情的,只有身處其中的人才最有發言權。曹操是個善戰而不好戰的人,戰爭的目的是為了不在發生戰爭,聽上去似乎自相矛盾,但是以戰止戰才是曹操真實的想法。

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

建安風骨:說不盡的風骨,掩不住的才情,那個熟悉又陌生的曹操

如果可以曹操並不想打仗,但是面對高幹的背叛,他已經別無選擇,實際上,曹操更想回到自己的故鄉,在哪兒可以做到了無牽掛,但是自己已經身不由己,如果那樣做的話,只會帶來更大的煩惱。

水深橋樑絕,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

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飢。

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

戰爭從來就沒有真正的勝利者,士兵們和百姓們都是深受戰爭迫害的人。諸侯們於亂世之中為了逐利而毫不顧及人的性命,而我發動戰爭卻是為了終結這個亂世,換來天下一統的太平日子。

建安風骨:說不盡的風骨,掩不住的才情,那個熟悉又陌生的曹操

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才能磨礪人的不屈性格,這個時候的曹操已經不在是那個哀怨的年輕人,他相信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把握自己的命運,統一北方的大業指日可待,士兵們不用為了生死而擔憂,百姓們也不用為了生計而發愁。

步出夏門行:北征烏桓,一統北方,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北方的烏桓是曹操統一北方的最後障礙,它和南方的荊州劉表、江東孫權一樣是曹操的心腹之患,而這個時候的曹操已經不在年輕,對於出征烏桓還是南征荊襄,曹操還有些顧慮和擔憂。

  • 豔:南征和北伐,曹操的面臨選擇。

雲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

臨觀異同,心意懷猶豫,不知當復何從?

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曹操最初打算南征而不是北伐,他的內心有猶豫和顧忌,我們每個人都會面臨選擇,曹操也不例外,面對統一北方、根除隱患,和南征荊襄、統一天下,不同的誘惑,不同的選擇。

建安風骨:說不盡的風骨,掩不住的才情,那個熟悉又陌生的曹操

曹操也迷茫和困惑了,他想在大海邊放鬆自己的身心,找到那個自己的答案。這個時候郭嘉的建議,讓曹操堅定了北伐烏桓的信心,避免了自己同時陷入南北夾擊的窘境。

  • 觀滄海:下定決心,北征烏桓,統一北方,根除隱患。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曹操在出發前,登上了碣石山頂,居高臨下的視角,讓他有了俯瞰全局的能力。只有心中有希望的人,才能看到最美的景色。曹操登高望遠、臨海遠眺,此刻曹操在感受大自然生機勃勃的同時,自己統一北方的思想也更加強烈。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建安風骨:說不盡的風骨,掩不住的才情,那個熟悉又陌生的曹操

有什麼樣的胸襟,就有什麼樣的見識,曹操看到的景色和他人一樣,但是感悟卻大有不同。曹操有宏偉的政治抱負,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有充滿信心的樂觀態度,他從大海聯想到日月星河,聯想到浩瀚星空,對於此次出征烏桓已經抱定了必勝的信念,可以說未戰而先勝的氣勢,已經讓曹操贏得了這次戰爭的先機。

  • 冬十月:歸途和去路並不相同,井然有序的生活已經回來。

孟冬十月,北風徘徊,

天氣肅清,繁霜霏霏。

鵾雞晨鳴,鴻雁南飛,

鷙鳥潛藏,熊羆窟棲。

錢鎛停置,農收積場。

逆旅整設,以通賈商。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出發前充滿信心,凱旋後不忘夙願。曹操本來不是個好戰之人,其目的無非要終結亂世,如今北方已經平定,社會秩序也在一步步恢復之中。農民們可以耕種,商賈們可以經營,百姓們安居樂業的好日子馬上就要到來了,國家統一、政治安定、經理繁榮的理想將要實現。

建安風骨:說不盡的風骨,掩不住的才情,那個熟悉又陌生的曹操

此刻曹操儘管在軍旅之中,但他的心已經在思考如何實現自己心中的藍圖,如何構建那個自己理想中的社會了。自己本來不願意做個軍事家,是自己的政治訴求只能通過軍事行動來達成目的罷了。

  • 土不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黃河南北民風自然不同。

鄉土不同,河朔隆冬。

流澌浮漂,舟船行難。

錐不入地,蘴藾深奧。

水竭不流,冰堅可蹈。

土隱者貧,勇俠輕非。

心常嘆怨,慼慼多悲。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建安風骨:說不盡的風骨,掩不住的才情,那個熟悉又陌生的曹操

北伐烏桓成功之後,曹操回到了冀州,發現黃河南北存在很大的差異。在袁紹統治下的河北,民生凋敝、社會秩序混亂,由此看來民風不僅和水土有關,更是和統治者有直接的關係,戰國時齊國孟嘗君治下的薛地就民風彪悍,當時司馬遷到實地考察時,就不僅發出了感嘆,相信此時的曹操也有類似的感悟和心聲。

  • 龜雖壽:人生而有命,命有盡而志不絕。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曹操這時已經不是青春少年,他知道生命是有限的,這是人必須正視的客觀規律,在這一點上,他比始皇帝嬴政、漢武帝劉徹這兩位偉大的君主更能接受現實。

建安風骨:說不盡的風骨,掩不住的才情,那個熟悉又陌生的曹操

生命有限,但志向不會因此而變得模糊,心存天下、救國救民從來都是自己的初心。如今儘管自己年事已高,但幹一番事業的心,從來沒有消沉過,因為還沒有達成最終的目標,封侯非我願,但願四海平。

詩中有史,史中有事,事中有人,人生有志。說不盡的風骨,掩不住的才情,那個熟悉又陌生的曹操,在我心目中的形象變得越來越清晰起來……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