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調查」中小企業疫情創變樣本:我們如何在自救中實現重生?

「調查」中小企業疫情創變樣本:我們如何在自救中實現重生?

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整個國家帶來巨大影響。中國經濟最活躍的一份子——中小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現金流儲備不足、延遲復工、經濟生活的停滯、線下消費幾近冰凍。

過去一週,我高密度地訪談了全國各地、各個行業的50多位企業家。我發現,面對疫情,中小企業家的商業智慧和創造力被徹底激發出來:他們敏銳地捕捉新的市場需求,高效地應用現代化通信工具,靈活地整合各種社會資源和生產要素,充分挖掘自身潛力,快速地進行著商業創新和商業迭代。

一位受訪的企業家朋友說:“疫情既是挑戰,更是機會,也是一次大洗牌。我們現在的應對,足以保證我們度過疫情。同時,我們也為疫情恢復後的重啟,做了充分的準備。”

今天,我們先從火鍋、兩輪車和中藥配方顆粒談起。

「调查」中小企业疫情创变样本:我们如何在自救中实现重生?

火鍋外賣:一個新商業物種的正式登場

前兩天,看了場直播,一位財務專家說,近期,他調研了上百家中小企業,現金儲備能夠撐三個月的企業不到20%。於是,他得出結論,疫情過後,中小企業必須要吸取教訓,在日常經營中,要高度重視現金流儲備,6個月的現金流儲備是及格線,12個月的儲備是健康線。

乍聽起來,財務專家的建議非常合理。可是中小企業的真實情況又是什麼呢?

張洪森是重慶一個火鍋連鎖品牌的老闆,在重慶最熱鬧的商業中心江北觀音橋,他經營著三家火鍋店。

“這怎麼可能做得到?對於中小企業,尤其是我們這樣的餐飲企業來說,能夠有三個月的現金儲備,就算相當不錯的了。我們這行,只有1個月的現金儲備,甚至靠貸款和融資撐著的企業,比比皆是。中小企業應該增強抗風險意識,道理沒錯,但是,如果要求每家賬上都趴著6個月或12個月的現金,既不現實也不可能。這麼多錢,趴在銀行,啥也不幹,本身不就是浪費嗎?對中小企業而言,風險實在太多,防得了這個,防不了那個。要是靠防就能防得過來的話,我們就不是中小企業咯。”張洪森說。

重慶是火鍋之城,大大小小的火鍋店近3萬多家。無論是高檔的商場,還是普通的住宅樓下,火鍋店隨處可見。對於生活在重慶的人們來說,一個月吃一頓火鍋,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一週去一次,甚至兩三天必須得吃一次火鍋的,也大有人在。在重慶,沒有什麼事情,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解決不了,那就再來一頓。

疫情之前,火鍋外賣已經零星地存在於火鍋行業之中。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海底撈的外賣。作為火鍋之鄉,重慶火鍋行業只有不多的幾家火鍋店一直在嘗試火鍋外賣,但影響都不大。

「调查」中小企业疫情创变样本:我们如何在自救中实现重生?

老王在全國各地有百餘家火鍋連鎖店,在重慶的直營店有十餘家。老王說:“重慶人喜歡喝酒,喜歡朋友們一起吃火鍋的熱鬧氣氛。火鍋不僅吃味道,更吃個氣氛。在家裡吃火鍋,無論是餐具、器皿,還是火候,根本達不到要求。疫情之前,我們店裡的生意好得很,根本看不上外賣那點渣渣錢。”

老王的一番話,代表了包括張洪森在內的眾多重慶火鍋從業者在疫情到來之前對火鍋外賣的的態度。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老王和張洪森都意識到,渣渣錢也是錢,碎銀子照樣能救命。

劉云云家的火鍋店是典型的夫妻店,開在自家小區的樓下,七張桌子,白天做棋牌室,晚上做火鍋店。在重慶眾多的火鍋店裡,劉云云家的生意算不得火爆。因為一家五口的生計,加上在英國念研究生的兒子的學費,都來自這個小店,所以,夫妻倆格外用心。因為食材新鮮、價格公道,火鍋店在小區裡有一眾固定的食客。偶爾,也有外面的客人專程前來品嚐。

深夜裡,從劉云云家火鍋店裡飄出的火鍋香味和吆五喝六的划拳聲,是重慶這座山城最本真的煙火氣。疫情爆發後,火鍋店的生意一下子就沒了,棋牌室也不準開了,劉云云著實慌了神。

就在劉云云犯愁的時候,被疫情封閉在家中的食客也開始犯愁,他們的火鍋癮上來了。小區裡的一位老顧客給張云云打來電話,讓同住一個小區的劉云云給她家送一盆火鍋來。於是,大年初二深夜12點,劉云云和老公一起,悄悄地把一盆火鍋端到食客家,誤打誤撞地成了疫情期間第一批嘗試火鍋外賣的從業者。

一傳十,十傳百,從大年初三開始,就不斷地有人打電話給劉云云,讓她送火鍋外賣。“剛開始的幾天,稍微遠點的地方,我老公開車送過去。但是,沒過幾天,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電話多到接不過來。從早晨8點開始,電話就沒停,我們根本忙不過來。我和老公商量,只做附近幾個小區的生意。其他地方的生意,我們做不了。”

疫情這段時間,劉云云家火鍋店的外賣營業額,是以前堂吃生意的三倍。“訂單每天都在漲,我們根本招架不住,我累得快散架了。有顧客主動建議我們漲價,我老公堅決不同意。他說,我們做餐飲生意,掙錢養家沒有錯,但是絕對不能發國難財。”

看著夫妻店的火鍋外賣做得風生水起,張洪森耐不住了,“對我們連鎖火鍋店來說,員工工資、房租成本、食材、日常費用是最大的成本。春節前,我們儲備了大量食材。疫情一來,沒了堂吃,這個損失不得了。我粗略算了一下,如果未來三個月沒有收入,我的這三家店恐怕就撐不下去了。

必須要先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能談未來。

2月10日,張洪森的外賣正式啟動。從第一天的幾單生意,到第二天的十幾單,一週後的2月17日,單日接單已經超過190單。“這是個非常驚人的數字!”張洪森說,“在正常時期,我的一家單店,日均接單最多也就是這個水平。更關鍵的是,我們看得見,火鍋外賣上漲的趨勢非常顯著。我已經動員完成隔離的員工儘早恢復工作。有外賣生意的收入,我這三家店撐過疫情期,應該沒有問題。”

「调查」中小企业疫情创变样本:我们如何在自救中实现重生?

當然,張洪森也遇到很多挑戰。比如,由於外賣騎手太少,導致物流費用大漲,甚至加價之後,也沒有騎手接單。無奈之下,張洪森只有發動自己的員工去送外賣。儘管如此,由於訂單量過大,用戶還是會有抱怨。另外,由於外賣生意是新業務,張洪森和他的員工們都沒有經驗,在服務上和菜品準備上也有不足。所以,推出外賣後的一週時間裡,平臺29條評論中,用戶給了4條差評。

“差評裡,有的抱怨送達不及時,有的抱怨菜品分量不足。”張洪森說,“對於用戶反映的問題,我們每天都會在工作群裡,通告所有的夥伴,馬上糾錯,及時迭代。我們的學習能力、糾錯能力和更新能力非常強。這一輪的火鍋外賣,我們不僅僅是當成現在的生意。我們相信,隨著疫情結束,火鍋外賣也會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商業形態。我們要在這個階段,打造出外賣的品牌,建立起外賣的運營體系。

就在2月17日這一天,順豐重慶公司的負責人通過微信找到張洪森,希望和張洪森就火鍋外賣達成一個合作協議。

滕滕藝凡是廈門一家火鍋店的投資人。她投資的火鍋店是著名火鍋品牌的連鎖店,開在廈門最高檔的商場。“疫情之前,我們就有火鍋菜外送。”所謂火鍋菜,是按照比例,把各種火鍋食材一起煮熟後,以整份的形式外送給食客。

疫情開始後,火鍋菜的外賣量大增。“商場已經停業,好在我們平時就是靠中央廚房供應,所以,中央廚房擔負起外賣的職責。”滕滕藝凡說。春節期間,由於食材配備不足,火鍋外賣不提供點餐服務,按照套餐銷售,2-3人份,或者4-5人份,由店裡統一配菜。“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特殊時期,我們確實沒有足夠的人力來支持點菜。”

楊老六是重慶一家火鍋店的老闆,因倡導非油碟的健康原味火鍋,在重慶火鍋行業享有盛名。楊老六認為,火鍋外賣只是暫時滿足了一部分用戶的口腹之慾,它對口味和體驗的傷害非常大。在疫情結束後,他也並不看好這個市場。

老王旗下的火鍋店在疫情期間,是火鍋外賣積極的支持者和參與者,“以前,我一直覺得外賣是渣渣錢,真幹起來,才曉得,完全就是個金礦。火鍋外賣,作為火鍋行業的一種全新業態,一定會得到快速發展。我們的預判是,疫情過後,在重慶,單店火鍋外賣金額可能會達到20%甚至30%。其他城市的連鎖店,我們希望把這個比例做得更高一些。”

這兩天,老王正組織公司所有的資源,一邊全力保障疫情期間火鍋外賣體系的正常運轉,一邊在為疫情結束後的火鍋外賣市場做準備。

“誰的準備越充分,誰考慮得越細緻,誰起步得越早,誰就有可能抓住這個新興的細分市場。在做了一週左右的火鍋外賣後,我們已經非常明顯地發現,火鍋外賣絕不是火鍋店的線上版,它更像是一種完全不同的商業形態。這種差別,有點像電影院門口的迷你卡啦OK跟傳統卡拉OK的區別。迷你卡拉OK看起來和卡拉OK很像,其實根本就不是一家人。火鍋外賣看起來好像把堂吃的火鍋送到家裡吃,好像差不多,我個人覺得,它們照樣不是一家人。火鍋外賣是完全不同的一門新生意,我有一種非常強烈的預感,誰最先找到其中的奧妙,誰就有可能在即將到來的市場中分得最大一杯羹。”

在視頻通話中,老王和我說這番話的時候,興奮之情溢於言表。“火鍋行業的一個新的時代正在到來,我已經站在一個新時代的門口。留給我們準備的時間不多了,我們必須要在疫情最後的這段時間,抓緊所有時間,全力以赴地做好充分的準備。”

「调查」中小企业疫情创变样本:我们如何在自救中实现重生?「调查」中小企业疫情创变样本:我们如何在自救中实现重生?

專注才能聚焦,聚焦才能專業,專業才能生存

上海有一家非常地道的蘭州牛肉麵館,是我平時常去的店。前兩天,我在微信中問老闆,怎麼應對疫情?對未來,會感到焦慮嗎?

老闆的回覆很有意思:“有啥好焦慮的?我們做小買賣的,靠手藝吃飯。疫情遲早會結束,只要疫情一結束,大夥兒還會來我這兒吃麵。總不會,疫情一過去,大家就跑到隔壁去吃麵吧?我跟我的女人開了十多年麵館,從來沒給自己放過假。這一次,就當把過去十年的假全補上了。”

徐洪軍是一家初創公司的創始人。公司成立於2017年11月,2018年開始正式運營。在此之前,徐洪軍是摩拜單車的聯合創始人,主要負責硬件研發和製造。在共享單車大戰期間,徐洪軍和他的團隊積累了豐富的自行車行業供應鏈管理和實戰經驗。

他的公司成立之初,一家全球知名的共享出行公司主動找上門,希望徐洪軍的團隊能夠在非常短的時間內,為他們提供一批數量巨大且有競爭力的兩輪產品。從設計到提交產品,徐洪軍的團隊完美地完成了客戶的要求。

一時間,全球各大共享出行公司的訂單紛至沓來。他們先後為美國的Lime、西班牙的Reby、瑞典的Voi、德國的Dott等多家全球知名的共享出行公司提供了電動滑板車、共享電助力E-BIKE、傳統軸傳動自行車等多樣化解決方案。“純粹從生意上看,這些訂單當然都是好生意,我們的營收和利潤都非常好。”徐洪軍說。

2019年底,疫情暴發前三個月,徐洪軍召集公司核心團隊,開了一整天的閉門會議,會議的主題是:如果公司只能再活一個月,我們到底該做什麼項目?

對於召集這個會議的原因,徐洪軍是這麼說的。“我們公司成立的目的,是希望為城市的短距離交通提供更高效的兩輪出行方案。公司成立之初,為了生存,接了很多外包設計和服務訂單,昏天黑地地忙了一年多。當我靜下心,回顧公司成立以來我們做的事情時,我心裡開始發慌。團隊每天都很忙,看起來,我們做了很多項目,但是,捫心自問,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到底是什麼,公司要往什麼方向走,連我自己都開始變得不堅定了。”

「调查」中小企业疫情创变样本:我们如何在自救中实现重生?

經過激烈討論,大家從公司正在進行的二十多個項目中選出一致認可的項目。徐洪軍親自拍板,停掉其他項目,把所有資源都集中在這一個項目上。

正是這次具有決定意義的戰略聚焦,使得疫情來臨後,徐洪軍很快就從短暫的慌亂中抽離出來。在疫情期間,多個投資人都問過徐洪軍同一個問題,疫情對公司上半年的業績有影響嗎?

徐洪軍的答案非常明確:當然有影響。但是,徐洪軍接著補充說,疫情帶來的機會要遠比風險大得多。

當下,他們的主要市場是歐洲。三個月前的戰略調整,使得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和資源,完成全新的產品設計。“和主要競爭對手的產品相比,我們的產品比他們酷多了,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價格要比他們便宜一半。”徐洪軍驕傲地說。

目前,全球兩輪車的生產基地在中國。由於疫情影響,誰的產品都到不了歐洲。整個歐洲兩輪車市場,已經開始出現大規模短缺。兩輪車行業的從業者都知道,一旦疫情結束,歐洲市場的報復性消費需求一定會急劇增加。

在這個過程中,誰的供應鏈管理得更好,誰的產品設計更有利於產能爬坡,誰的效率更高,誰的產品就會最快到達歐洲,誰就能吃到歐洲市場反彈後的最大一塊蛋糕。

“一般來說,一輛自行車需要一兩百個零件才能組裝完成,而徐洪軍的產品,只需要十幾個核心零部件,這是我們在設計階段就非常重視的問題。別人要管理一百多家供應商,我們只需要管好十家供應商就可以了。我們的供應鏈管理難度,遠低於競爭對手,效率遠高於對手,產能爬坡也容易得多。當疫情結束,歐洲市場一旦重新激活,我們的產品一定能最早到達歐洲。”徐洪軍非常篤定地說,“也正因為這樣,疫情期間,我們公司新一輪投資的各種準備工作已經緊鑼密鼓地全部完成,這兩天就要籤正式協議。在疫情期間,我們還能夠以一個比較高的估值完成新一輪融資,這不是因為我們運氣好,只是因為我們迴歸到企業本質,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

疫情給了所有創業者一個難得的機會,讓大家停下來,重新審視和思考企業的未來和方向。

“這次疫情,給我最大的體會就是,無論對企業還是個人,無論在特殊時期,還是在平常歲月,專注和聚焦,都是頭等大事。專注才能聚焦,聚焦才能專業,專業才能生存。”

「调查」中小企业疫情创变样本:我们如何在自救中实现重生?「调查」中小企业疫情创变样本:我们如何在自救中实现重生?

一場疫情,竟然成了中藥配方顆粒的春天

郭雲旗曾經是電腦報集團旗下《大眾網絡報》的總編。6年前,郭雲旗辭職,和父親一起,開了一家中醫館。郭雲旗一家世代行醫,傳到他父親這一代,已經是第五代。得益於郭老醫生的精湛醫術和郭雲旗的精細運營,他們的中醫館已經發展成一個頗具規模的綜合型中醫館。

得益於郭雲旗多年的互聯網行業從業經驗,早在幾年前,他們就開始進行網上診療。

“中醫不是講究望聞問切嗎?”我好奇地問。

“沒錯,中醫的診療手段分為望聞問切四個步驟。但是,你需要清楚的是,並不是所有的中醫診斷,都必須要完成這四個步驟。另外,每個醫生擅長的領域不同,各自看病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就我父親來說,他更擅長望,一般的病,通過望和問,他基本能把病情摸到八至九成。”郭雲旗說。

網上診療還有一些非常特殊的應用場景。郭雲旗說:“有位老病友,在我父親還在公立醫院上班的時候,就開始吃我父親的藥。她得了肝癌,西醫的診斷是還有半年時間,碰上我父親後,已經吃了九年的藥,現在還活得好好的。這個病人,住得很遠,來我們店裡一次,得花大半天的時間。因為是長期病人,我父親對她各方面的情況都很熟悉,所以,通過網絡視頻,瞭解一下現在的情況,我父親就可以給她開方,用不著她每次都跑到店裡來。另外,還有一些病人,跟我們不在一個城市。比如,延安的一位帕金森病人和烏魯木齊的一位尿毒症病人,都在服用我父親的藥,他們的情況更特殊,根本沒辦法來。”

疫情開始後,根據政府要求,民營醫院和個體診所全部停止營業。郭雲旗的顧客們雖然可以通過線上診療,繼續請郭老中醫看病,但是問題來了,可以看病,不能熬藥。

“在中醫領域,熬藥是個非常專業的工作。一副藥裡,有的藥先熬,有的藥要後下。比如,有的藥揮發性較強,熬太久,藥效就揮發了。我們醫館有專業藥師,我父親開的方子,全部在醫館中,由藥師熬製,然後放進真空包裝,提供給病友。”郭雲旗說,“在這一塊,我父親一直很堅持,我們的顧客也很認可。”

事實上,中醫製藥有八種方式。傳統的湯劑熬藥,在專業術語中,稱為飲片。飲片是療效最好,也是被採用最多的一種製藥方式。

「调查」中小企业疫情创变样本:我们如何在自救中实现重生?

這些年,包括三九、華潤在內的眾多大型醫藥集團,一直在推廣中藥配方顆粒。所謂中藥配方顆粒,就是將傳統單味中藥經過提取、分離、濃縮、乾燥、制粒、包裝等生產工藝,加工製成統一規格、統一劑量、統一質量標準的一種新型配方顆粒。中藥配方顆粒在中國臺灣、中國香港、韓國、日本等地發展很快,但是在中國大陸的推廣非常慢。

郭雲旗曾向郭老中醫建議,藥房裡進一些配方顆粒,至少可以給顧客多一個選擇,但都被郭老中醫以有損療效為由否定了。

疫情期間,由於藥房關門,藥師回家,無人熬藥。對一些需要常年服藥的老病人來說,斷藥是非常要命的事情。跟著郭老中醫服了九年中藥的肝癌病人,在視頻裡淚眼婆娑地告訴郭老中醫,家裡的湯劑已經斷藥,這幾天,她感覺渾身不舒服,完全沒有安全感,郭老中醫終於意識到中藥配方顆粒的重要性。

郭雲旗說:“前幾天,我已經和三九集團聯繫,希望先進一批配方顆粒應急。疫情結束後,我們醫館將全面引入配方顆粒。我自己也打算去日本等地跑一趟,向同行們取經。”

郭雲旗的很多中醫同行,在疫情期間,也開始引進中藥配方顆粒。一場疫情,沒想到竟然成為中藥配方顆粒全面推廣和普及的催化劑。

丘吉爾說過,永遠不要浪費一場危機。在疫情剛開始的日子裡,對於疫情之後的中國經濟,我曾憂心忡忡。在做完一輪訪談後,我開始變得樂觀起來。從短期看,中小企業面臨的現實困難史無前例,但是,正是這史無前例的困難,在中國的各行各業,激發出無窮無盡的創造力。這種創造力,使得中國經濟在疫情之後,必將爆發出更加驚人的力量。

對此,我充滿期待。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调查」中小企业疫情创变样本:我们如何在自救中实现重生?
「调查」中小企业疫情创变样本:我们如何在自救中实现重生?

·關於開展“全國企業防疫攻堅戰優秀故事展播”活動的通知

·關於開展全國企業防疫法律知識競賽的通知

·關於開展“全國防疫攻堅戰最佳惠企金融機構”評選的通知

「调查」中小企业疫情创变样本:我们如何在自救中实现重生?

本平臺尊重文章原作者的辛勤勞動和原著版權,如您對我們的文章存在異議,歡迎後臺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回覆處理。

在這個時代,我們以傳播信息、分享知識為已任。

微信關注中國企業報公號:zgqybnews,關於財經你想知道的這都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