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崇禎帝的一生,實是:“不是亡國之君的亡國國之君”

歷史上的崇禎雖是亡國之君,但世人對他的評價還是極高的,把他奉為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典範。

崇禎帝的一生,實是:“不是亡國之君的亡國國之君”

事實上,縱覽崇禎皇帝的一生,他在位十七年勤政愛民(是明太祖以來罕見的勤政之君)、生活節儉(吃穿都不講究),實在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可是僅僅是勤奮對於一個皇帝來說遠遠不夠,他本有機會挽救大明王朝於水火之中,可惜由於其生性多疑、剛愎自用終歸還是無力迴天。

崇禎帝的一生,實是:“不是亡國之君的亡國國之君”

1644年,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對京城步步緊逼的時候,平日裡高高在上、心狠手辣的崇禎皇帝做出了一系列失常的舉動。

崇禎十七年三月,大順軍攻陷大同,北京危急,崇禎帝急召吳三桂火速領兵前來保衛京城,把整個明朝的命運都押在了擁兵自重的吳三桂一人身上。十五日,大學士李建泰投降,李自成率部將北京城團團圍住,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被困京城的崇禎皇帝一如既往的召集大臣開著會商討抵禦清軍和農民軍的辦法,可是此時的明軍早已在喪失了戰鬥力,所謂的良策也多是些老生常談的話。

崇禎帝的一生,實是:“不是亡國之君的亡國國之君”

崇禎帝聞群臣所言多是些廢話,悲嘆道:“吾非亡國之君,汝皆亡國之臣。今日至此,群臣何無一人相從?” 太監曹化淳則說道:“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崇禎聽完此話後便不在言語,行為舉動反而變得失常了起來,“上或憑几而聽之,或左右顧而哂之,或斟茶,或磨墨,皆親手自為之。如忽忽無緒然,非平時莊涖景象也。”總之,此時的崇禎皇帝已經到了發瘋的地步。

崇禎帝的一生,實是:“不是亡國之君的亡國國之君”

三月十七日,農民起義軍開始圍攻京城,崇禎帝站在高處遠望著城外的戰火,仰天長嘆。當有太監勸說皇帝投降時,崇禎一劍將其刺死,大呼:“內外諸臣誤我,誤我!”崇禎皇帝在外自言自語半天后悻悻的回到寢宮寫下詔書,將妻妾子女紛紛召來,簡單叮囑了兒子們幾句派人將他們送出宮外,而將那些妃嬪則悉數砍死,可以說此時的崇禎皇帝心理防線已經全面崩潰。於十九日拂曉,選擇在景山的一顆歪脖樹上自縊身亡,年僅33歲,而臨死之前身邊也僅有太監王承恩一人陪同,實在是可憐兮兮。

不得不說,崇禎帝的一生是個悲哀,他是一個勵精圖治、志向遠大的明君,卻沒有治國之謀和馭人之術,在位17年還錯誤百出,這樣暴躁的人怎麼可能挽救國家於危難之中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