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如果華為用上自家的HMS會有多少國內軟件開發企業支持?

彥尋520


對於國內市場你可以這麼理解,hms就是華為應用市場加上華為的出廠預裝軟件。以及把這些串在一起的通行證體系。

所以,即便不用華為的sdk,你覺得國內軟件,用戶規模超過一萬的有幾個不支持華為的?最多是我上華為應用市場但不走華為的通行證和支付唄。

國內手機行業從來也沒依賴過谷歌的那一套啊。

那國內軟件在國外上hms要怎麼搞呢?要麼用本地化做好的版本重接一下hms的sdk,要麼就是拿國內接好華為的版本把本地化內容替換上去。還有一些產品可能啥也不用做。

大部分中輕量級的產品……接sdk熟的人可能需要花……一兩天時間?對於有些公司來說……可能也就幾個小時時間把語言包提換一下?

對hms有威脅的其實主要是youtube在內的google的東西不能用。其它軟件的適配不是太大問題,只要華為能供量誰不想要?


三世蝴蝶


非著名程序員:換個角度看世界,另闢蹊徑,提供新思路,優質的回答。

首先,我想講的是,大家應該搞清楚什麼是 HMS ?HMS 的作用到底是什麼幹什麼的。因為大家瞭解了這些,才懂得國內軟件開發者或者開發企業會不會支持,需不需要支持?

什麼是 HMS ?

HMS 是華為終端雲服務(Huawei Mobile Services),HMS 包含一整套開放的 HMS Apps 和 HMS Core、HMS Capabilities、HMS Connect,以及相應的開發、測試的 IDE 工具。HMS Apps 包括雲空間、智能助手、應用市場、錢包、視頻、音樂、閱讀和生活服務等組成的核心應用。這也意味著華為成為繼蘋果、谷歌後全球第三家擁有自己移動生態服務的手機廠商。


說通俗來講,HMS 就是提供手機的基礎服務,有了它之後,可以打造基於手機的生態,從而可以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務。


其實,這個在國內來講是不需要的, 這個大家都懂,每個手機廠商,手機系統都不需要,因為,國內都各自為戰,有著自己的應用市場,什麼軟件隨便下。

為什麼需要 HMS ?

HMS 說白了是為海外市場準備的,因為 GMS 不讓華為手機用了。自從 GMS 服務(谷歌移動服務)遭斷供,華為海外市場明顯受挫,使用 HMS 替代 GMS 也屬無奈之舉。


不讓華為使用 GMS ,這就意味著,谷歌生態下的,谷歌系列的軟件都不能用了,因為谷歌的軟件都是基於 GMS 。 比如:不能安裝 Google Play、youtube、google瀏覽器、google 地圖等,你想一想,國外的海外市場,不想國內一樣,到處都是各家的應用市場,可以下載軟件,國外基本是就是 iOS 的 AppStore 和谷歌的 GooglePlay 。這就相當於海外用戶買了華為手機,沒地去找軟件用了。


所以,華為必須打造自己的 HMS 生態。這樣,用戶買了華為手機,可以直接在上面找軟件使用了。


目前的情況

最新的消息顯示,現在HMS生態開發者已經有了130萬,AppGallery應用商店有5.5萬個App上架。但是相比Google Play 中的290萬個App,差距還很大。


所以,華為離自己的生態的打造還有很遠的路要走,重點是HMS 生態上必須有優質的,習慣於海外用戶使用習慣的軟件才行。

對於國內開發者是利好的

其實,上面說了, HMS 對於國內用戶的影響很小,有沒有都不影響正常使用。關於 HMS 的支持來講,對於國內開發者走向海外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畢竟,海外市場的用戶,買華為的話,下載軟件只能在 HMS 上了,那麼就意味著可以幫助國內開發者走向海外,多一個展示的機會啊!



所以,我認為,國內開發者,如果想走出國內,走向海外,這是一個機會啊,對接啊,支持啊,多好的事。


去年一年,華為手機的出貨量可是 2.4 億啊,華為手機市場份額位居全球第二,你品,你細品。


非著名程序員


    相比華為的“鴻蒙”系統,華為的HMS服務可能是頭等大事,畢竟關係到生態問題,生態建好了,也就可以順理成章的推出鴻蒙系統,才能進入良性循環。餘承東也透漏,首先推出開源安卓+HMS,後續推出鴻蒙+HMS。

    HMS有什麼用?

    HMS(Huawei Mobile Service)華為移動服務,為手機提供基礎服務,包含一整套開放的HMS App和開發國內根據,包括了雲空間、應用市場、華為視頻、音樂、生活服務、地圖等核心應用。

    目前,華為的HMS,全球註冊的開發者超過了130萬,接入HMS Core的應用數量超過了5.5萬款。很多國內的軟件開發企業也加入了HMS開發者行列。

    HMS和GMS

    華為推出HMS的主要目的仍然是為了替代谷歌的GMS。

    首先,我們要知道國內用戶手機幾乎不用GMS,原因大家都曉得,這裡就不多說了。但是海外用戶是無法離開GMS服務的,沒有 GMS授權,意味著不能安裝google應用市場、youtube、google瀏覽器、google地圖等,可以說智能手機相當於功能機了。由於谷歌停止了對華為的授權,華為手機不能安裝GMS,導致海外銷量下降。

    不過HMS完全替代GMS,還是有很長的路需要走的,畢竟生態的建設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完成的。後續推出的鴻蒙系統,“HMS”生態才是關鍵所在。


    HMS走向海外

    雖然,華為早在去年的開發者大會上就發佈了HMS,昨天才首次宣佈HMS走向海外,希望全球各地更多的開發者能夠加入到HMS生態建設中,打造“自研芯片+鴻蒙OS”的新體系。

    此外,華為還啟動了10億美元的“耀星”計劃,吸引更多的開發者加入到HMS,開發基於HMS的App。

    HMS更多的意義在於海外市場,希望能夠通過自己構建的HMS對抗谷歌的GMS。那麼HMS在海外能夠成功嗎?這就得看國內開發者、國外開發者是否能夠支持HMS,建立完整的生態,而且軟件系統,強者恆強,就像國內的微信,至今類似微信的軟件都沒有活路。


    總之,生態是最強的技術壁壘,不會有一日建成的長城。谷歌用十幾年打造了安卓和GMS,華為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了自研體系,已經是非常了不起了。對於華為的HMS,在1~2年內可能比較艱難,但是隨著HMS的技術迭代,國內、國外開發者的支持,相信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替代GMS。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可以多多點贊哦,也可以隨手點個關注哦,謝謝。

Geek視界


感謝您的閱讀!

被谷歌給“禁止”使用GMS服務,華為很無奈,也很憋屈。HMS是華為向世界宣稱——我們能夠做到除安卓和蘋果之外的,第三大生態!

HMS服務是什麼?有人認為這是鴻蒙系統的簡寫,這方面很遺憾得告訴你,並不是。實際上,你在華為應用商店,已經可以找到HMS,它的意思很明確,英文解釋為Huawei Mobile Services,華為移動服務。它是華為自研應用和服務能力,聚合全球開發夥伴共同構建的應用生態系統。

其實它囊括了應用和服務兩個方面,也就是說我們所見到的華為智能助手,華為應用商市場,華為錢包,華為音樂等等都屬於其中的內容。


如果我們說的再清楚一些,HMS是華為為了擺脫沒有GMS的尷尬,也是為了擺脫GMS服務禁錮的影響。

那麼,我們說說,HMS出現的好處——

  • 建立全新的華為生態,它和谷歌其實是類似的,甚至於華為是打造了屬於自己的服務生態。
  • 能夠更好的超脫GMS所帶來的限制,能夠讓華為在國際競爭中不處於劣勢。
  • 華為打造HMS最主要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建造自己的生態,更是為了能夠在推出鴻蒙系統的同時,完成自己的生態建設。為鴻蒙系統的出現而打下基礎!

很顯然只要華為HMS服務能夠獲得消費者認同,國內手機廠商將會,依照HMS打造不同的APP市場,各大企業不但會支持,而且會協助華為打造屬於中國的鴻蒙系統,天下之事皆為利行,這方面各大企業自然不能免俗。


LeoGo科技


在國內華為應用市場其實就是屬於HMS的一部分,而且EMUI 10也已經內置了HMS的簡單的功能。比如你在華為的應用市場搜索HMS,會發現已經安裝了HMS服務,打開後發現,其實是華為的賬戶服務,和HMS的地圖啊啥的沒有什麼關係


所以,HMS主要是為了解決海外的生態問題,而不是國內。國內沒有HMS的必要,而海外HMS的必要性很大,所以華為的HMS我覺得不是為了國內,而是為了海外。

國內的生態其實和谷歌沒有太大的關係,國內本來就不能用谷歌任何服務,所以谷歌的GMS在國內一點用都沒有。國內用不了谷歌的郵箱、看不了YouTobe,也用不了谷歌地圖,所以國內沒有HMS的土壤


而海外不一樣,海外沒有GMS,在一些國家就寸步難行,谷歌地圖和YouTobe等GMS組合內的套件在海外幾乎是壟斷的地位,所以GMS主要是為了海外市場。在海外的一些國家,例如和中國的環境類似的國家,可以通過HMS推動本地的開發者加入華為的HMS應用市場。

而且HMS還涉及地圖、YouTobe這些應用,這些應用是很難被本地開發者替代的。所以對於華為來說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種方式是和非谷歌的當地地圖供應商合作,另一種方式是推動某些應用替代,所以這也是我要說的國內軟件企業的機會。


國內軟件企業最大的機會應該是,藉助華為一個國家一個國家大市場,抱團扶持海外這些國家本國的開發者。比如抖音快手替代YouTobe,百度搜索替代谷歌搜索,高德提供導航、淘寶一個國家一個國家打下本地市場,這是非常好的機會。

所以,我覺得,華為的HMS對國內的知名軟件開發企業來說也是很好的抱團出海的機會,國內的軟件開發企業從戰略上不應該忽視。


IT老菜鳥


華為的HMS最終會成功的,原因很簡單,有國內市場支持,國外政府未必不支持。

華為HMS在國內,無論是從輿論還是從規模,應該都會得到軟件企業的支持,尤其是大企業,輿論影響很大的——無論花粉還是自來水,一句不愛國,夠大企業喝一壺的,大企業支持了,一些別的小公司更支持,因為有資金補足,技術上又不難,為什麼不做呢?而且政府未必不做引導,所以華為背靠國內市場就能活,而且活的還不錯。

關於歐洲,歐洲政府未必想看到谷歌,蘋果美國企業的一家獨大,未必不想用華為來制衡谷歌,這從歐洲經常收谷歌的什麼數字稅收就能看出端倪,所以華為的HMS不能說得到歐洲的支持,但是不反對應該是行的通的,還有HMS是華為和歐洲一家企業共同合作的。

背靠國內市場,生存沒問題,歐洲餐食一點,谷歌、蘋果就小一點。

至於非洲、東南亞、南亞一些市場,華為的技術領先,想打開市場,榮耀價格戰就能打下一片市場,華為能在中國幹到第一,在國外未必搞不到其他手機廠商。


海鷗77400380


HMS,是華為帝國在其生態鏈佈局的一步大棋!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得從老美的實體清單開始講起!


什麼是HMS,為什麼會有HMS?

我們都知道華為在海外有一定的市場佔有率,可是自從老美將華為列為實體清單後,其海外手機賴以生存的谷歌移動服務(GSM,Google Mobile Service)無法使用,意味著谷歌全家桶應用(谷歌地圖、谷歌搜索、YouTube、谷歌商店等)無法在華為手機安裝。要知道這些應用在國外的地位,就相當於國內的微信、百度高德地圖、優酷愛奇藝等,這對華為海外業務線無疑是致命打擊!

沒了GMS功能的華為海外手機,相當於沒有靈魂的軀殼,又怎麼可能在海外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呢?


為應對這一被動趨勢,華為開放了自己的HMS(Huawei Mobile Service),其基礎應用包括華為雲空間、華為應用市場、華為錢包、華為視頻、華為音樂、華為閱讀、華為主題和生活服務等組成的核心應用。

會有那麼多的軟件開發企業支持HMS嗎?

目前越來越多的應用已經選擇了接入HMS,畢竟華為手機的市場佔有率在那裡放著。我覺得華為除了要做好市場應用質量的把關之外,更要做好推廣,完善各類基礎設施。從目前現狀來看,只能說是支持者越來越多,但是想要獲得更多軟件開發企業的支持,仍需要時間的沉澱,畢竟想要改變人類長期養成的習慣還是比較難的,如果看不到顯著的優點更是難上加難!


走向海外,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企業開發者的支持,更需要實打實的產品,需要貼近當地用戶習慣!


我看HMS

個人認為華為海外手機市場若想靠得HMS來取代GMS,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除了你要有一大批華為手機超級粉之外,還有面對各種「本土化」。Google系應用的地位,我想目前在國外用戶的心中是很難撬動的,就像國內想取代微信社交地位一樣難。「強龍不壓地頭蛇」,想想當年國內的滴滴、Uber之戰,無奈於水土不服,最後Uber只能黯然離場。國貨當自強,希望華為的HMS有更好的發展!


一個程序員的奮鬥史


如果華為用上自家的HMS會有多少國內軟件開發企業支持?HMS依託大量華為手機用戶基數,這裡面蘊含著無限的商機,國內軟件開發企業為何不去支持呢?

今天華為的發佈會餘承東介紹了華為HMS。HMS將進入到安卓手機裡,在華為的手機上正式替代GMS,不但是在國外市場,國內市場也將會裝載HMS,裡面的服務和內容對用戶來說相當有用。HMS包括以下應用程序和服務:

HUAWEI AppGallery(華為應用商店)

HUAWEI Browser(華為瀏覽器)

HUAWEI Mobile Cloud(華為移動雲)

HUAWEI Themes(華為主題)

HUAWEI Music(華為音樂)

HUAWEI Video(華為視頻)

HUAWEI Reader(華為閱讀器)

HUAWEI Assistant(華為助手)等等。

還可以利用依託HMS Core可以快速構建優質應用,比如支持在手機、平板、電視、車機等多平臺上用華為賬號登錄應用;獲取時間、地理、活動等情景感知能力;數字版權保護;線上快速身份驗證服務;遊戲服務;運動健康服務;定位服務;機器學習服務;近距離通信服務;全景服務;安全檢測服務;統一掃碼服務;快應用、地圖服務、廣告服務、應用內支付服務等等,可以說涉及到很多難以想象的方面。


這一整套今後可能還會繼續增加,提供給開發者構建各種各樣的應用和服務,在HMS體系內滿足世界各地多樣化定製化的需求。目前已經設立了10億美元的基金,召集全球各地開發者圍繞HMS生態進行開發,並且已經在全球170多個國家實施為共計5億多用戶服務,一旦成功HMS谷歌GMS的競爭態勢將會相當明顯。

而在國內HMS同樣將會得到更多人的應用,預計華為手機在國內用戶份額將達到50%,一旦HMS在國內使用,也將會有幾億華為用戶,這裡面具有巨大的商機。各種各樣的應用集成以及廣告,是很多廠家必然角逐的寶地,自然會有更多軟件開發商為華為生態、或商家服務進行開發。有錢賺的地方,自然就有人匯聚。


更多分享,請關注《東風高揚》。


東風高揚


如果華為用上自己的HMS,相信國內幾乎所有的軟件開發企業都會進行支持,都會進行適配。

華為體量大

華為已經連續幾年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保持第一,在2019年手機出貨量也達到了第二,超過蘋果,僅次於三星。華為手機2019年在中國的出貨量為1.4億部,加上前幾年的積累,在中國能有三四億的用戶。

面對這三四億的市場,相信國內任何一個軟件開發公司都不會放棄。即使龐大的微信,前幾年一直因為指紋數據存放問題,沒有為華為手機開通微信指紋支付,最終微信也答應了華為的要求,將指紋數據存放在本地,不上傳雲端。所以,其他軟件開發公司更不會不去適配華為的HMS。

搭HMS的“順風車”進入海外

國內很多軟件只是在國內有市場,在國外的市場很小或者壓根在國外沒有,像YouTobe、推特、谷歌瀏覽器、谷歌應用商城、谷歌地圖等軟件幾乎全球的每一個國家都有市場。這些軟件之所以可以遍佈這麼多的國家,正式因為GMS的存在。

國內的軟件開發公司也可以通過適配HMS,進入海外的市場,進一步發展自己的規模。目前,國產的軟件只有“抖音”在海外做的比較火,曾經也在國外熱度排名達到前10名。



華為的扶持計劃

華為在2020年終端產品發佈會上啟動了“耀星”計劃,拿出10億美元鼓勵開發者適配HMS的軟件。



華為開放多項服務

華為目前開放了14個GMS Core能力、51項服務、885個API基本情況,為開發者提供圈場景的能力開放,開發者只需要集成HMS SDK即可使用華為的多個開放能力,大大降低了適配難度,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開發者適配HMS,同時也會有更多的開發者願意去適配HMS。


叫獸科技說


國內的生態建設問題不大:

1.大家常用的APP,不會超過十個;支付類,聊天類,新聞類,購物類,導航類,視頻類,訂票類,娛樂類。基本都被國內的巨頭互聯網公司把控,在華為的HMS上開發一個問題不大,如果是國家戰略的話,配合是肯定的!

2.華為的主要問題在國外,國外的消費者是否喜歡,國內的軟件巨頭是否支持,這就有待商榷了!如果國內的巨頭,搭著華為的平臺構建的新生態鏈成功了,那麼大家都分杯羹,都會不錯的,這條路比較慢,也比較難!如果華為能說服國外的開發者或者公司加入陣營,相對來說更好操作一些!難度要小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