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短視頻軟件是否正在毀掉中國部分的年輕人?

用戶61403323


要有區別看待短視頻給青年人的影響。

1、對於有些人來說(不限於年輕人),有正常工作,因為短視頻而影響了正常的工作與學習,那短視頻對這些人一定是消極的影響,說“毀掉”也不為過。

2、但如果透過短視頻火熱現象看到其背後的邏輯,就不會這樣認為了。短視頻作為一種工具,它跟其他任何網絡社交手段或平臺並沒有原則區別,甚至可以將這種工具發揮應有的作用,成就自己,而不是“毀掉”自己。

從本質上看,短視頻依然是網絡平臺的流量抓取或聚集,而背後是人的心理品質中的注意力抓取。能夠將人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邊,也就是自身帶著流量(想某些明星或大V,或者是網紅),那麼或者商業變現或幫助其他人都可以通過這種平臺實現。


3、另外,即便是不做視頻播放,僅僅是“刷”短視頻,其實我們也不能否定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知識或見識,甚至瞭解新聞動態。


當然,在短視頻轟擊下,多數人是很容易一刷就刷1個小時以上,而停不下來。如果由此耽擱正常工作與學習,甚至影響健康(頸椎病與眼睛受損),那隻能說是處於被“毀掉”的範圍了。


心理沙盤女王



01

我記不清這是第幾次從手機中卸載某音短視頻了。

只需要短短几個小時,我就能刷到好聽的歌曲,有趣的視頻,以及我喜歡看的一切一切。

然後呢,我自以為掌握了全世界,但很快就發現,什麼也沒有記住,而時間卻在悄悄的溜走。

此刻的我,彷彿晚清時沉浸於鴉片的菸民一樣,眼神空洞,意志消沉,一瞬間總有徵服世界的慾望,卻沒有做小事的行動。

我想,行屍走肉,也不過如此。

何止刷視頻,玩網遊,打麻將,喝酒吹牛,看爽文小說,當時帶給我的感覺的確是一個比一個爽,但過後卻是無盡的麻木。

我想,這就是所謂的垃圾快樂。

可惜的是,越來越多的人正沉浸於這種快樂中無法自拔。


02“垃圾快樂”,榨乾時間,摧殘身體

大家可能都有這種體會。

男生跟三五好友擼串喝酒侃大山,7,8個小時老老實實坐在凳子上,不覺得乏味,那一瞬間,世界都是我們的。

女生捧著IPAD,刷電視劇一夜都不眨眼,世間最帥的小鮮肉彷彿唾手可得。

但讓你讀一本書,5分鐘就混混欲睡;讓你去跑一會步,還沒換上跑鞋,就心生退意。

細思極恐,垃圾快樂正在偷走我們的時間,我們卻渾然不覺。

刷了一夜的手機,但你讓我說記住了什麼,我好像也說不出來;喝了一夜的酒,吹了一夜的牛,除了頭痛欲裂,也沒有剩下什麼。

玩了一個月的遊戲,面對鏡子中眼圈黝黑,蓬頭垢面的自己,也很想問一句,我在幹什麼?

垃圾快樂,耽誤了時間,影響了身體,得不償失,甚至還能要命。

在重慶沙坪公園,一男子和三位牌友打麻將,因太久沒有胡牌,突然胡了一把“槓上開花”,終因情緒起伏太大導致過度激動,引發身體異常反應而當場死亡。

儘管醫務人員及時趕來搶救,最終還是無力迴天。

儘管這只是個別現象,但垃圾快樂的惡果,無時不在向我們傾訴。

短暫的愉悅過後,是更大的空虛和消沉,而要消除這種感覺,則需要更加強烈的快感。如此惡性循環,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沉浸於垃圾快樂而很難自拔的原因。

魯迅曾說:“生命是以時間為單位的,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等於慢性自殺。”

外國一名遊戲玩家Hakoom曾憑藉“全球擁有最多白金獎盃玩家”創造吉尼斯世界紀錄。

在十年時間內,他不“眠”不休通關數千款遊戲、獲得一萬座金盃,據說一週遊戲時間達到120小時以上。

我只想說,這不是垃圾快樂,這是用生命在維繫的快樂。連他的家庭醫生都說,因為長期的睡眠不足,Hakoom的肝臟已經達到了人體的極限。

每週120小時,十年時間,大概6萬個小時。按照格拉德威爾“1萬小時定律”計算,本應為世界訓練出一位同時掌握6項大師級技能的偉人。

而這裡,卻只出現了一位骨灰級的遊戲者。


03“垃圾快樂”,磨滅意志,喪失精神

在經濟學中有一種最基礎的理論,就是成本和回報的關係,即性價比。

而像刷手機、玩遊戲這種行為,無疑是性價比最高的活動,因為它用最低的成本,獲取了最大的精神快樂。

偶爾為之,放鬆精神,無可厚非。

但長此以往,任何諸如學習,鍛鍊等短期內無法看到收穫的東西,終將被放棄。一旦我們習慣了在瞬間獲得快樂的方式,任何高成本的獲取都將被舍離。

這才是垃圾快樂的恐怖之處。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場景:

明明打算要讀一本書,要去聽一會課,結果心裡想,我最後再刷一條視頻,最後再看5分鐘電視劇。

結果,這一最後就是幾個小時,即便心理無數次的掙扎,但似乎都被短暫的快樂所矇蔽。

最後,往往都是以“算了,明天再幹吧”收尾。

如果無數個這樣的明天加在一起,我們就沒有明天了。

曾經一位公號運營者說過:“這是一個看短視頻都恨不得用2倍速的時代,肯花5分鐘讀完一篇公眾號文章的都是英雄。”

而垃圾快樂成癮導致的悲劇也屢見報端。

據媒體報道,江蘇一位29歲的男子因終日沉浸於看直播,從日均打賞幾十元最終發展到數萬元。

積蓄花完後,挪用公司公款930萬元打賞,並瞞著妻子與女主播線下幽會,最終被判刑,妻子也與之離婚。

就像一個要減肥的人,在炎炎夏日,幾塊錢一罐的冰可樂唾手可得,但一飲而盡過後,除了嗓子感受那一瞬間的冰涼後,沒有任何的益處。

而你會發現,已經越來越難忍受喝白開水了。

前不久參加了一個同學聚會,整晚上大家聊的話題,幾乎都是:

某某男星如何如何;某某女性又跟誰出軌被記者拍到;以前的某個同學居然買了一棟別墅;我聽說誰誰離婚了。

大家都樂此不疲,彷彿不八卦點兒東西出來,都不好意思說話。

晚上我回到家,靜靜的躺在床上,回憶我今晚究竟得到了什麼,是友誼的延伸,知識的增長,見聞的提升,還是心靈的洗滌。

都不是,我經歷了一晚上的垃圾快樂。

叔本華曾說:“意志是一個強壯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

垃圾快樂對人的傷害,絲毫不亞於毒品。它的厲害在於,你感覺不到它的傷害,當你感覺到時,恐怕已無力抗爭。


04“垃圾快樂”,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日本雜物管理專家山下英子曾寫過《斷舍離》一書提出:

斷等於不買不需要的東西;舍等於處理掉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離等於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

對於垃圾快樂,我們更要 斷!舍!離!

規劃時間,只留下最關鍵、最有用、最最需要的部分。

遊戲、電視劇等等可有可無打發時間的活動通通可以捨棄。

遺憾的是,有多少人從這關就敗下陣來,覺得生活裡如果沒有了這些打發時間的東西,生活將失去色彩,雖然知道這些東西沒什麼用,但就是捨不得。

這其實是弱勢文化的體現。

就像電視劇《天道》中,王廟村作為最貧困的貧困村,居然修了一座教堂。

村裡有很多基督徒,整日幻想主能給自己帶來美好的生活,但卻沒有人想付出絲毫的努力來改變現狀。

這種思想就是弱勢文化。

弱勢文化對於人們來說十分輕鬆,懶庸的躺著玩遊戲,看電視,毫無困難,屬於易用的消遣。

與此對應的是強勢文化,類似於精英與世俗。

強勢文化訓練過程艱辛,成才不易,一旦訓練出來就是強者。

這也就是當初差不多的兩個人,為什麼隨著時間的推移,差距逐漸增大的原因。

蔡康永曾說:“我鼓勵大家做一個冷淡的人。在不重要的人和事上,我們都需要努力的做一個冷淡的人。”

多數有短暫快感的東西,一刻都不能嘗試,切記,一刻都不能。

當你的意志無法完全掌控你的行為時,就不要對自己太有信心。

新媒體作家粥佐羅曾在《學會寫作》一書中提到:

“在這個世界上,天才和智力不足的人各佔1%,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我們既做不到不寫不練就能一鳴驚人,也不會持續訓練卻沒有進步。”

換句話說,只要堅持,就會進步;經常讀書,能讓你變得聰明。

經常跑步,能讓你變得健康。

能一蹴而就,從來就不是你成功的捷徑,唯有沉積內心,厚積薄發,才能保持持續的動力。

夥伴們,最短的路,從來就不是正確的路


窮Sao


隨著這幾年我接觸了越來越多的零零後,我開始覺得不太對味了。這些孩子有一個肉眼可見的趨勢,那就是變得“傻白甜”。我的小表妹總是拉著我看B站上的沙雕視頻和抖音上的網紅直播。不得不承認,當今的大眾娛樂十分反智,遊戲、綜藝、明星、美妝,好像哪兒哪兒全是這些東西。人的耐心消耗殆盡,沒有人願意看超過5分鐘的視頻。微博上毫無營養的垃圾熱搜,小鮮肉和美圖濾鏡。

當年我們的父輩也曾經擔憂我們天天看電視玩電腦能不能把腦子玩壞了,事實證明還行吧。但是到了零零後這裡,我是真的不確定了。


一倒影影視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張小凡。對於這個提問我有不一樣的看法。我個人覺得短視頻軟件對於我們年輕人根本就不存在毀滅之說。返之,我倒覺得這正是社會進步的體現。具體我給大夥說下我的觀點。

第一,短視頻的出現是因為我們太過“無聊”。現在不管是70後還是00後,大家都在刷視頻,這已經成為社會一種常態。這很正常,因為只要是個人都會無聊,這是人的天性。所以“刷小視頻”正是解決無聊的好辦法。而且這些視頻軟件會根據你的年齡段,興趣愛好,給你推薦你喜歡的內容。不同年齡段,不同性格的人在裡面可以找到不同的樂趣。所以刷小視頻既可以獲得快樂,又不違法,還不需要充錢,何來毀滅之說。

第二,“小視頻”是社會進步的體現。為什麼很多家長說和自己孩子都有代溝?其實就是因為社會進步了,說白了就是時代不一樣,孩子在追求新事物,而父母一直在用著“老觀念”。大家可以想想,我們父母小時候玩的是什麼玩具?現在孩子玩的又是什麼玩具?70後和80後代溝是最小的,因為那時候是改革開放初期,都不富裕,70後玩的玩具和遊戲跟80後基本是一樣的,到90後就有轉折,生活條件慢慢開始好起來,到現在00後,七八歲的孩子都可以用英文跟人打招呼。我們再回頭看看我們父母七八歲時候在幹嘛?放學回家去背柴,去地裡找豬食,小河裡拿魚摸蝦各種……說明什麼?這就是社會進步的力量,而社會進步會促使人也在跟著進步。“小視頻”裡面很多東西除了搞笑以外還有很多“正能量”,也可以發表評論,交友,曬自己作品等等有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現在年輕人思想活躍,想象力最豐富,有好奇心,追求新事物,這本就是年輕人的優點,也是創造力的源泉。所以這樣沒什麼不好。

第三,說小視頻會毀掉現在年輕人的人,只能說明是我們沒有正確引導好孩子。現在通常用的視頻軟件裡面內容都是“綠色”“健康”無害的,在裡面除了能尋找到“快樂”以外,還可以獲得很多知識,增長我們見識,豐富我們生活。但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也容易讓人沉迷,浪費光陰,玩物喪志。這就需要我們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理智的運用。

這世界本就是美好的,同時也是充滿誘惑的。所以個人覺得,與其說“短視頻軟件會不會毀掉現在年輕人?”還不如說在“誘惑”面前該怎麼正確引導。毀掉孩子的不是“短視頻”而是陷入“誘惑”後的無法自拔。我是張小凡,歡迎各位關注,評論交流。謝謝大家








張小凡說


我想題目大概想表達的是,現在的部分年輕人,為什麼不讀書,不學習,而是選擇肆意消磨自己的時間在沒有意見的事上。

我想說的是;短視頻不會毀掉年輕人,抖音不會,愛奇藝不會,B站也不會。

真正毀掉一個人的是,無法從更有意義的渠道,來度過自己的青春年華。

抖音的初衷是打造一個利用‘碎片化’時間的平臺。

那什麼是碎片化。

在你排隊的時候,公交車站等車,等女朋友下樓的時間,這樣的碎片化場景很多,不做過多的贅述。

當碎片化的時間變成一種行為上的日常,大腦成癮之後,你就可以隨處可見到處都在刷短視頻的年輕人。

其實不止短視頻,遊戲是,看小說是,所有能讓大腦成癮的都會毀掉一個人。

畢竟,多數人更願意選擇從短暫的收益裡獲得快樂,而不是從長遠的學習裡找到樂趣。

長期接受碎片化的知識,也只會讓自己變得越來越浮躁,甚至沒辦法靜下心來讀一本書。

世界上沒有速成大法,只有水滴石穿的堅韌和勇氣。

我希望他們可以放下手機,是自然來一次親密的擁抱。

我希望他們可以不依賴各種速成大法,而是在安靜的圖書館,獨自專研。

我希望他們保持好奇心,每天除了刷短視頻,可以真的不以功利為目的去開發自己的小愛好。

我希望他們熱愛運動,在城市之間來回穿梭,在山地中自由攀爬。

當上述都可以實現,就算有再多的短視頻,再多有趣的內容,也不會出現題目的擔心和憂慮。

最後用魯迅先生的話結尾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

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

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野狼12321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短視頻大部分以娛樂吸引眼球為主,迫使很多年輕人沒有了學習工作的興致,空閒時間或者說閒暇的所有時間都用在了這個上面,其實我們還是要反思的,反思什麼樣的內容什麼樣的形式能促進所有的都向好的發展,因為短視頻而失去生命的年輕人也不是少數,需要社會各個單位也需要我們每個人正確對待自己的時間和人生。把精力放在生活和家上面,只有這樣才能健康的發展有一個不一樣的人生。


會飛的UFO愛好者


抖音不會毀掉年輕人,頭條也不會,愛奇藝優酷芒果臺,都不會的。

真正毀掉年輕人的,是他們無法從更有意義的渠道,用更有意義的方法度過自己的青春年華。

我希望他們親近自然,每天工作學習之餘,有那麼一個小時躺在草坪上望著藍天。

我希望他們熱愛運動,有空脫下職業裝,騎著自己的山地車在城市邊緣穿梭探險。

我希望他們保持好奇心,每天除了刷知乎,可以真的不以功利為目的去開發自己的小愛好。

我希望他們除了去網絡空間互撕,可以真的有渠道讓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從而減輕焦慮不安。

我希望他們可以不為了錢去學自己並不喜歡的CS,可以有心愛的人,攜手探索這人生。

當上述得以實現,我相信就算我們有一百個抖音,就算它們全部流量充沛用戶爆棚,我們也不會再有題主的疑問和擔心。

因為生活本身就已經那麼豐富飽滿,生活之大,大過網絡。

然而,

當他們只能沉浸於這類泛娛樂或者純娛樂的虛擬歡樂窩,再無其它選擇時,他們才會被毀。

那時候,不是抖音,也會有別的音,或者別的酷,別的奇藝;沒有B站,也有C站。

而且,沉迷網絡的反面,或許就是極端。我們已經見證了。


淘麥麥電商部落


就我個人而言不存在毀掉中國年輕人,段視頻只是時代進步的一種方式。每個時代都會有他新穎獨特的產物,就像80 90年代時期出現的電玩遊戲是一樣的,他們的初衷都是為了給不同時期的人們提供一些娛樂方式與放鬆。而當今社會發展趨勢段視頻是個很不錯的平臺與發展,他不僅僅提供娛樂更多的是學習新的知識與社交交流,讓不同領域的人在不對等的成次進行溝通學習是個很棒的事情,我說的也僅僅是個片面還有很多好的東西




我是你的傑哥哥


我覺得短視頻不是正在毀掉中國的部分年輕人。

短視頻在成就了很多年輕人的基礎上,毀掉了很多缺乏意志力和自制力的年輕人。因為看短視頻是觀眾們自願去看的,不是被逼的。毀掉自己的不是短,而是年輕人禁不起考驗,控制不了心裡的慾望。刷抖音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生活習慣。為什麼這麼說呢?

1、有很多用努力苦心專研的視頻作品上熱門火了之後,人也火了,本身視頻已經帶來了流量收益,人火之後又可以開啟電商、直播,可以說是一石三鳥。

2、部分毒雞湯肆掠影響了一些人的價值觀和態度,很多人在雞湯的影響下,把自己投入到積極充滿能量的狀態中,實而卻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人。成功學不適合所有人,大部分人都得靠腳踏實地。

3、在懂得利用段視頻的人手中,它是財富和人氣,在懂得學習的人手中,他可以幫助我們,也是我們足不出戶看世界的寶物。在不懂得適可而止和控制,沉迷其中不可自拔的人手中,便是摧毀人們上進和意志力的有害之物。

......

存在即是合理。


安雨點


我想題目大概想表達的是,現在的部分年輕人,為什麼不讀書,不學習,而是選擇肆意消磨自己的時間在沒有意見的事上。


我想說的是;短視頻不會毀掉年輕人,抖音不會,愛奇藝不會,B站也不會。


真正毀掉一個人的是,無法從更有意義的渠道,來度過自己的青春年華。


抖音的初衷是打造一個利用‘碎片化’時間的平臺。


那什麼是碎片化。


在你排隊的時候,公交車站等車,等女朋友下樓的時間,這樣的碎片化場景很多,不做過多的贅述。


當碎片化的時間變成一種行為上的日常,大腦成癮之後,你就可以隨處可見到處都在刷短視頻的年輕人。


其實不止短視頻,遊戲是,看小說是,所有能讓大腦成癮的都會毀掉一個人。


畢竟,多數人更願意選擇從短暫的收益裡獲得快樂,而不是從長遠的學習裡找到樂趣。


長期接受碎片化的知識,也只會讓自己變得越來越浮躁,甚至沒辦法靜下心來讀一本書。


世界上沒有速成大法,只有水滴石穿的堅韌和勇氣。


我希望他們可以放下手機,是自然來一次親密的擁抱。


我希望他們可以不依賴各種速成大法,而是在安靜的圖書館,獨自專研。


我希望他們保持好奇心,每天除了刷短視頻,可以真的不以功利為目的去開發自己的小愛好。


我希望他們熱愛運動,在城市之間來回穿梭,在山地中自由攀爬。


當上述都可以實現,就算有再多的短視頻,再多有趣的內容,也不會出現題目的擔心和憂慮。


最後用魯迅先生的話結尾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

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

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