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孩子喜歡玩遊戲,怎麼辦?

悅雨育兒


孩子為什麼都喜歡會一種特殊語言的人。笑聲,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合作與勇氣。

為什麼總有一些人,孩子們比較喜歡。而總有一些人和孩子在一起總顯得很尷尬。孩子喜歡的人中都有一個共同的技能,會玩遊戲。想讓你的孩子更喜歡你,做父母的應該瞭解為什麼孩子喜歡遊戲?從我們自己的親子關係說起,畢竟孩子是自己的。和自己的孩子親子關係更好,是我們的願望。

遊戲是兒童的一種特殊語言,兒童在遊戲中表達極其豐富的內容,比如負面情緒,比如對愛的渴望等,並且藉由遊戲來滿足和發展自己。會玩遊戲的父母,他們能夠和孩子建立親密的聯結,去喚醒和打動他們。今天我們所說的遊戲力,並不僅僅是做遊戲,而是指以遊戲的方式、以遊戲的心態、以輕鬆幽默的互動,幫助大人和孩子建立親密聯結,獲得共同成長。

想要孩子更優秀,離不開父母的成長。父母的成長,絕對不僅僅是學習一點育兒知識,更重要的,是我們用全部身心去陪伴、感受一個小生命的活潑與趣味,去和他們進行心連心的溝通,促進彼此的覺醒。教育,是一個靈魂點亮另一個靈魂,當我們對一個生命充滿敬畏和感激,對一個以個體存在的人充滿了尊重與呵護,我們和孩子之間就會少一份矛盾,多一份默契。

遊戲力養育方式的價值。

遊戲對於我們大人來說,只是一種娛樂和消遣,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遊戲是他們的天性,也是獲得成長的主要方式。每一位父母,想必有過對孩子無可奈何的時刻,孩子變得不可理喻,好話壞話說盡了就是不聽。並不是孩子不聽話不配合,而是我們沒有找到和他們建立聯結的有效方式,因此陷入了抱怨和指責的怪圈。這時,如果有一種方式能夠解救我們,無疑就是遊戲力。遊戲力的價值,可以分為三點來論述。

第一個價值,就是培養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讓他們充滿活力與能量。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會隨著孩子成長經歷著聯結-斷裂-重新聯結的過程。和孩子保持親密聯結的父母,善於滿足孩子的內心。當然這不意味著孩子所有的行為都可以接納,而只是說,我們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去引導。推薦和孩子,做一些簡單的遊戲就好,比如抱抱遊戲、追逐遊戲、木頭人、捉迷藏遊戲等等。

遊戲力的第二個價值,是使孩子更易於理解周圍的時間,培養自信和力量,並遵守一定的社會規則。遊戲中的孩子和父母是平等的,他們之間互相尊重且彼此聯結,能讓孩子擁有力量感。孩子的自信力,來源於孩子能夠擁有基本的生存需要,也來源於孩子可以堅持自己的想法,可以對別人說“不”,還包括在這個世界中尋找自我歸屬感。這一切都可以在遊戲中充分滿足。遊戲力的價值,在於讓孩子獲得力量感和自信心,同時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規範自己的行為,避免了家長阻止孩子而孩子激烈對抗的局面。

遊戲力的第三個價值,是讓孩子從情感的受挫和內心的無力感中,得到康復和撫慰。在遊戲中,我們的心和孩子的心,已經緊密地聯結在一起。如果大人放下疲憊的心,放下內心的浮躁和不耐煩,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會在孩子各種讓人苦惱的行為背後,找到很多有趣又有效的遊戲方式。

遊戲力可以幫助父母和孩子建立深度的親密聯結,尤其是在面對親子分歧時,遊戲力能使父母更理解孩子,而孩子也更樂於與父母合作;遊戲力還可以使孩子獲得自信,擁有力量感,幫助孩子戰勝負面情緒,修復受傷的心靈;獲取認知和技能,提升綜合能力,培養堅定和樂觀的品格。遊戲就是孩子成長最基本的形式。

本文觀點來自臨床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博士的著作《遊戲力》的第一部分。笑聲,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合作與勇氣。


牽手教育



快中考了,這個是很為難,還是和孩子坐下來好好的溝通,對症下藥,成熟的孩子還是能醒悟的,如果成績已經實在太差,那就好自為之,順其自然吧。還有一種方法,如果孩子讀書是有天份的,中考考差了,可以徵詢孩子的意見想辦法再讀一年中復,會有很大效果,我們有熟人的孩子就這樣做了。不過說句實話,節骨眼上孩子沉迷遊戲的,估計成績都是很一般的,成績優秀的不大會。


青青河邊遊


我家孩子今年上一年級,原本上幼兒園就給他了一部舊手機,經常用來聽故事或者聽英語磨耳朵,本來一切挺好的。

但今年暑假時加老家偶爾在家人的手機上發現了一款小遊戲,當時想著反正放假偶爾玩一下也沒事,連續玩了幾天,結果越玩越上癮,並且還無師自通地在自己手機上找到了很多小遊戲,以至於每天早上起床就抱著手機玩,當我想去制止的時候孩子已經很困難了,不過還好很快就回自己家了。

回家之後我直接把他手機沒收了,就把手機放到客廳茶几上最顯眼的位置,出來進去一眼就可以看到,但誰也不準玩,如果需要做作業需要我看著,做完再放回去,中間也有忍不住叢偷偷玩的時候,發現後我批評了了他,堅持了大概一個月時間就不再玩遊戲了。

現在又把手機還給了他,但也僅僅是用來做作業,並且因為對手機不關注了,反而經常找不到手機。

所以要讓孩子不玩遊戲,最好做到以下幾點:

一、如果孩子之前不玩遊戲,就一定不要去接觸,這個必須引起重視,千萬不要以為偶爾玩一下沒事,稍不注意孩子就會沉迷於遊戲;

二、如果孩子孩子沉迷於遊戲,就直接制止,不用商量作業寫完再玩什麼的,直接切斷最好,當然這是需要時間的,不要指望說今天不讓孩子玩了,孩子就直接不玩了,中間家長一定要監督孩子;

三、給孩子找一些比遊戲更為好玩的事情,讓生活充實起來,比如多運動什麼的,總之就是把孩子注意力從手機上拉回來。

當然,我說個直接制止的方法是針對小一點的孩子,而如果是青春期的孩子家長要更講究策略一些,否則很容易引起孩子反感。


雙寶媽育兒


叛逆且貪玩的年齡,越是不能用過激的辦法去解決,我小的時候,打遊戲從早玩到凌晨四點然後睡一個小時,又接著起來玩,就這樣孜孜不倦,時間久了,在遊戲裡面也是處處碰壁,玩的沒意思了,就回歸到正常了,可能您小孩跟我當時差不多,生活缺少關愛,然後學習壓力又大,還學不好,所以才到遊戲裡面去找釋放壓力的方式,找一種解脫。

您也不用去打罵他,遊戲是會玩膩的,路是他自己選的,您可以和他溝通一下,多聽,少說,聽聽他的想法,說不定就能找到辦法了。


緣來是你吶呢


這個簡單,自己家電腦的話,去營業廳設置時間限制,或者找找維修電腦的,在電腦安裝一個軟件,你用手機能控制掉線那種。不過這個只是一個辦法,我小時候不上學,去遊戲廳,我媽抓到我就暴揍一頓,反正這個東西說服教育是沒用了,要麼忍,要麼殘忍!


主播小景同學


怎麼樣處理孩子玩遊戲🎮,現在應該視頻和朋友圈看到孩子們都在玩手機📱玩遊戲🎮,其實家長也很痛苦😖,沒辦法👐,二胎放開後孩子多了,又要工作,又要看孩子,又要洗衣服,做飯,還要輔導孩子作業,哪有時間去關注孩子太多,只有讓他看電視,玩手機老實一會,1,我們家二胎家庭,老大一年級,老二11個月,沒有老人固定幫忙看孩子,2,老大就喜歡看電視,玩手機,迷戀上了吃雞遊戲🎮,3,老大現在上一年級了,我們也是在控制玩遊戲時間,4,怎麼辦呢,我有一次狠狠的打了一頓,打得我自己都心疼,一次長記性了,5,通過很打一頓後開始協商,寫完作業獎勵玩1-2小時,6,處理孩子玩手機因人而異,男孩女孩教育的方式方法不一樣,家長們的觀點也不一樣,孩子不能慣著,傳統和現代教育結合起來,老一輩的一些方式方法也可以借鑑一下。棍棒出孝子,嚴師出高徒。


2019日馬半馬完賽230


我家還是是很喜歡看電視,我如果直接關掉,硬不讓她看,她會很不高興還會跟我發脾氣!後來我發現我孩子是吃軟不吃硬的。我就說“姐姐,走!爸爸帶你去超市買好吃的!”或者說“我帶你去個地方,很有意思!”……反正就是找些她感興趣的,分散她對痴迷電視的狀態!我小孩這樣方式挺有效的!就是我們大人好累啊!


F7時尚


孩子迷戀遊戲,可能是家長缺乏有效陪伴造成的。親身經歷:從孩子兩歲多開始一直帶她看各類繪本書籍,如果睡前不看書是決不肯睡的,別說玩遊戲,連手機電視都不看;但是前段時間天天加班,沒空帶她看書,她還不識字,就只能看電視,慢慢也有上癮的趨勢。趁著過年在家,絞盡腦汁帶她看書、玩遊戲、做吃的,她又可以幾天不開電視了。所以,家長要好好陪孩子,共勉。


二孩寶媽的日常


我也是家長,其實給人做家長挺不容易的。

有人說,16歲叛逆云云,我覺著吧,關係融洽,“叛逆”不算多大事兒,等過了那個倔勁,他自己就消停了;關係不和,別說“叛逆”了,傷害自己和別人都是有可能的事。

玩手機遊戲不停,不上學,不工作,宅在家只玩遊戲啥都不管,飯還不肯好好吃,這是在和誰“嘔氣”呢吧,額。。飯誰做的?

既然都在家閒著,那就家務活輪流幹唄,他不上學,父母也別工作了,都在家宅吧,把夫妻兩口子治病養老的錢留下,剩下的做生活費,按最低消費攤在每個月上,看看能挺幾年?!

生活費數額有限,家裡有幾個人就幾個人輪流買菜做飯收拾家,除了太老和太小生活沒法自理的,都排上班,幹完正經家務事兒,遊戲隨便玩兒,看看能耗得過錢?還是能耗得過時間?還是能耗得過人的耐心?

看誰先受不了!

這孩子現在這樣,和家長在前16年裡相處細節沒處理好有很大關係,父母要開始反思自省了,改善親子關係是第一步,關係和睦了什麼問題都好解決。

上面那個辦法只是關係重建前的試驗手段。至於說溝通麼,溝通是雙方都有說有聽,是互相交流想法,一方說個沒完,另一方聽不進去,叫“說教”,和溝通差的“十萬八千里”了。


阿娥你好


這個問題,大部分跟家長有關,如果家長愛玩兒遊戲,跟孩子說不要玩兒,對這裡不好那裡不好吧啦吧啦,是沒有說服力的,什麼時候教孩子都是言傳不如身教。如果不想孩子玩兒遊戲,首先從自己做起。

我們家兩個到目前為止,還不愛看電視、不玩電子遊戲、不怎麼看手機。

我們家電視孩子在家時一般是不開的,都是孩子上學後,老人才看的。跟孩子一起看一般一年兩次就看個十一國慶閱兵和除夕春晚。

電腦我們也儘量不在孩子面前用,用也是來做工作相關的內容,電腦上沒有遊戲,更不可能在孩子面前玩。

手機呢,我能做到在孩子面前少用,爸爸有工作要處理,老人不看電視已是難得所以老人看手機沒辦法避免,但是我們家所有的手機、pad都沒有遊戲。因為小朋友成長,會用手機給他們記錄一些視頻片段,他們會看到,所以很喜歡翻手機相冊。但也不會看很久。

我們家除了老師要求的英語聽力,也不用電子設備給孩子學習。我覺得電子設備上能學的,通過看書、上課、實踐之類的,都能掌握。

偶爾帶他們去影院看個電影,純放鬆,也好跟小夥伴有個談姿資,並不想通過電影教育他們什麼。那種連續的動畫片什麼的我們家都沒看過。

前段時間學校測視力,兩眼視力一樣,都合格無需矯正。小朋友也比較乖,上課注意力也不錯。

如果說孩子已經喜歡上了電子遊戲,那麼硬生生阻斷是很難受的,想通過給孩子講道理而改變也幾乎不可能,想想大人什麼道理都懂,想要不玩兒遊戲都很難,何況小孩子呢,不要高估更不要考驗孩子的自制力。

可以帶孩子去多參加戶外活動,小朋友都喜歡戶外遊戲,一般不會拒絕,或者報個他感興趣的興趣班。把玩遊戲的時間用其他的興趣填滿,慢慢淡忘掉這件事。

習慣都是慢慢養成的,想要改變會比較難,但只要做就會有效果,家長們加油,孩子們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