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你是怎樣理解有人說的人生三個階段:生存、生活和生命?

張文鈞


生存就是要活下去,這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也就是說吃飽了不餓,穿暖了不冷。這應該是戰爭年代人們理想中的生活!這個對現在人來說,是遠遠的不夠了!

生活又高了一個層次,吃飽穿暖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的生活需要了。人們既要有豐富的物質生活,還要有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娛樂、休閒、旅遊。是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了!!

生命的價值在於創造。人們滿足了自己的生活以後,就要為社會創造價值。為更高的理想去奮鬥,為人類做貢獻!要達到這一步就要不斷的努力,不斷的進步才可以!!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對生存、生活、生命的理解!





油城紅柳


人生意義的第一個層次是“生存”。在“生存”這個階段,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追求經濟的獨立。這是比較偏向物質方面的。譬如,中國八年抗戰勝利以後,當時流 行“發國難財”,很多人追求的是所謂的“五子登科”:要有個房子,要討個妻子,要生個兒子,要買個車子,銀行要存點銀子。經過大半個世紀,現在人們的追求 已經不一樣了。很多受過很好教育的人,不管是男性、女性,對是不是要生兒子,看得不像以前那麼重要。不過,房子、車子、銀子還是現代人非常迫切需要的。

當 然,各個不同的時代,各種不同的人對於人生有不同的選擇。面 對“生存”階段可能遭遇的困難,我們應當持什麼樣的態度呢?現在有許多年輕人一進入社會,只要找到安定工作以後,就希望馬上享受。這樣的態度比較危險。我 建議一種比較健康的態度,就是不要一開始就奢求,我們希望的是明年比今年好一點,後年再比明年好一點,逐漸地好。一下子追求到極其豐富的享受,這裡面是有 很大風險的。一旦你的工作有了問題,或出現其他差錯,你整個就處在困難之中了,你的人生就可能整個地完了。所以我們在追求經濟獨立的過程當中,態度很重 要,我們希望能逐漸地好,踏踏實實地、很穩健地走人生道路。這也是我的一種人生的經驗。   

我們在追求經濟獨立的過程中,還有一個問題就 是父母的意見很多,他們會要求你學這學那,學些你可能不怎麼喜歡的專業,而你又不能不聽。但我告訴你們,越是現代化的社會,父母越應該尊重孩子自己的選 擇。我們有些父母在這方面做得不大好,常常給孩子很多的壓力。有人採取兩全的辦法,就是兼顧雙方。我想你們大概都知道臺灣歌手羅大佑。他過去為了滿足父母 的願望去學醫,當他賺了錢之後,三十多歲就不再管父母的意見了。我要去過我自己的生活,我走我自己的路。這樣的人比較少,這些人都有很強的個人能力。一個 人的人生要真正幸福快樂,就是要走自己的路。這條路不一定賺錢,也不一定能有很好的地位,但他心甘情願,因為這樣過一輩子他認為值得。 現在這個社會,假如我們不管家庭背景如何,沒有太多的牽絆,那麼我們的選擇範圍簡直太廣了。人多半重視 經濟,可是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有人對物質反而很輕視。在臺灣甚至有女孩子,在大學畢業以後,跑到山林裡過起了陶淵明似的生活。所以,現在的人有太多 的可能性,不一定非要那樣的生活。你可以拒絕現代文明,不見得人人都追求金錢。

金錢真的萬能嗎?事實上,有人擁有財富卻活不下去,其 中有一條,因為缺少人生的意義。所以我們講人生的意義,是希望我們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時候,在意義或理想的召喚下,能夠使我們的生命活躍起來。一個人活 著,有再多的財富,有再大的名氣,到了一定階段,你受了挫折,你都有可能活不下去。如果你有意


願風載塵001


我個人理解:生存、生活與生命大致是談及人的身心靈三個層面。

1.生存:物質生理層面,這是底層最基本需求,存在的基礎;馬斯洛需求理論的生理需要

如呼吸、水、食物\t、睡眠等;以及安全需求如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資源所有性、財產所有性等。

2.生活:情感心理層面,這是中層需求;馬斯洛需求理論的情感和歸屬的需要如友情\t、愛情、\t性親密等,以及尊重的需要如自我尊重、信心\t成就、對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等。

3.生命:思想靈魂層面,屬於高層需求,如馬斯洛需求理論的求知需要和審美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如道德、創造力、自覺性\t問題解決能力等。

馬斯洛認為,人類具有一些先天需求,人的需求越是低級的需求就越基本,越與動物相似;越是高級的需求就越為人類所特有。同時這些需求都是按照先後順序出現的,當一個人滿足了較低的需求之後,才能出現較高級的需求,即需求層次。

另外,各種基本需要的出現按照一般是按照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的順序,但並不一定全部都是按照這個順序出現。


草創君


生存,生活,生命。每個人都為了生存而拼搏,為了生活的更好而努力,為了生命有質量而賺更多的錢。《易經》說“尺蠖之屈,以求進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為了生存,就要適應各種生存的環境,為了生活,就要能屈能伸,不能一條道跑到黑,為了生命,就要順應自然。總之一句話,要想辦法多賺錢,如果沒有錢,生存就是苟活,生活就是煎熬,生命就沒有價值,年輕人還是努力賺錢。


劉井隆


我是站在一個已經步入社會的從業者角度來看的:

一、生存:當你從學校畢業尋求第一份工作,不從家裡拿生活費,在第一家公司拿到薪水時,你會明白生存就是要保障你的吃住行無障礙。或者說你頻頻求職失敗,有了未找到工作前的那份焦慮,生活費還需要從家人那裡獲取,你也會明白何為生存。

二、生活:當你在所處的環境中學會分享喜怒哀樂,並不因為一些內外在因素而患得患失,你就學會了生活。生活需要你用心去發現周圍的美好,做一個正能量的自己。

三、生命:它是我們來到世間領悟生活的最終意義。看盡繁華,體驗過人間疾苦,歷盡滄桑後的一種明白。直至最後,你懂得了生存、生活、生命三者密不可分,你與自己、他人、世界和諧相處,也會努力實現自我價值,去貢獻自己僅有的一點力量。

人生的這三個階段,是必經。這一個“我”在這三個階段裡是不斷地重生再重生,感悟再感悟。


橙七說說看


生存 

生,即生命;存,即存在。我們的生命怎麼持續地存在下去就是生存。我們肉體的生命的存在,嚴格說和畜生沒多大的區別。  我們為了生存,要藉助物質條件,要從自然界索取,所以我們要學會和自然相處。這就出現個問題,我們選擇什麼生存方式和自然互動,如果不當,就會有很多生存的危機。  

生活  

比生存再高一層,是價值的體現,生命的展現形式有很多種,有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人作為生命體,肉體是物質的,心靈是精神的。生活必然包含這兩部分。  經濟學裡面的問題就是人的物質問題,如GDP、CPI等等,都是國家社會發展物質生活改變的指標。反過來,精神生活的內涵就應該更豐富了,我們可以追求科學、藝術、倫理等。但是很遺憾的是,物質生活的進步改善比較容易評價,而精神領域的成果不容易被直接看到。只有物質、心靈同步發展了,生活方能幸福快樂。

生命  

人作為一種高級生命體,和一般動物不一樣,人有價值。動物不會思考,人會思考生命怎樣有意義,該何去何從,怎樣讓自己價值發揮最大。主體是內心的感受,肉體也會有感知。人的生命的核心價值一定不在於物質的獲取,而是在於心靈的成長。心靈的提升,心含慈悲,愛他人,愛大地,關愛一切生物。我們的境界就不一樣,就會更智慧。


伊家先生


人的一生何其短暫,不過幾十年的光景。何為人生?誰也給不了準確的答案。

哇哇。。。。隨著響亮的啼哭聲,我們來到了這個絢麗多彩的世界,從一個不會走路,吃穿住需要父母的孩童,慢慢變成自己能照顧自己的大人。父母從我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教導我們這個社會的生存法則。我們也不斷的在適應著生存法則,我們也改變不了大自然的生存法則。我們人類在不斷進化適應著生存法則。更何況動物呢,不斷逃離著捕食者的殺戮,它們這也是在適應著生存法則。只有生存才有希望。

我們長大了能獨立了,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柴米油鹽醬醋茶這就是生活。我們在茫茫的人海中,就像一葉扁舟,為我們生活而生活。為我們的工作奔波而生活,為我們的孩子學習成長而生活,為我們的致愛而生活,為我們的父母健康而生活。生活中包含著生存,生存滋養著生活。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是一首歌或是一首詩,生活是我們人生的道路。

生命。何為生何為命。佛說:善念轉生,惡念毀滅。這就是生吧,我們或許真的有前生,生一直是未解之謎。有著不同的傳說和信仰。世界萬物都是生,遵循著大道法則。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我們是從何而來?我們解釋不了的生。聽天由命,命中註定,我命不由天,這追溯到五行八卦的起源,古人試著以五行之氣人的生辰命理,來測算著自己的命運,這有種說法窺探天機。生之源命之本。命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命也可以理解為機會,我們有好多機會,又能把握住幾次機會。一生中又有幾次機會。這就是命。我們離不開生命。甚至還想著怎麼延續生命。

生存,生活,生命,多麼簡單的詞彙,可有那麼的讓我們難以理解。


飛騰自我彪


總體來說是人生經歷的感悟!

人作為高級動物,生存是第一要義,是生活和生命的基礎。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們對生存的重視程度是不一樣的。離我們較近的上個世紀,貧窮的中國人大多都生存上掙扎,戰爭、飢餓、天災……對生存是一種考驗。尤其是抗美援朝讓我們新生的中國生存了下來,贏得了自我發展的良好環境。

在快速前進的四十年中,我們創造的財富越來越多,生活質量大大改善並提升,從生存跨越到了生活,體會生活的意義。

生命在人剛出生和在自然規律結束的時候,會提及,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大多在一定年紀都會思考人生一場的得與失,總結生命的真諦。


瀟瀟柳岸雨未歇


此三階段,是從物質與精神層面來劃分人類,生存與生活者多,生命者少,只因高處不勝寒!

生存單指:

生命活著的一種屬性,你是活著,不是死了,物質匱乏到只能勉強生存,因此,生存是低級的狀態。

而生活:

這涉及社會學層面的東西,是人類的生命在生存過程中的各種活動體驗及感受,你可能幸福,也可能不幸,你或喜或悲,它不僅僅是經歷,還有內心深處的感覺,物質條件不錯,準備追求精神層面的東西,生活屬於中級狀態。

生命

一切來自於大自然,或許人造的各種有機生命體,甚至也許科技發展,我們甚至對生命的概念也會跟著改變,包括我們單獨的意識體,各種無機智能系統。生命是一種實現自我價值的使命,屬於精神層面,是高級狀態,能在此狀態者寥寥無幾!



當代曹植


從生物的角度來講,我們和一切的生命體一樣都有著頑強的生命力!我們每個人生下來都有活著的慾望,例如:餓了會哭、不舒服了會鬧等等。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第一步就是“生存”。當我們慢慢長大了,我們會選擇學什麼專業、找什麼工作、到哪裡發展、交什麼朋友、和什麼人共度一生?這些構成了我們日常的方方面面,我們也有了選擇的能力。有歡樂、有壓力、有幸福、有遺憾……所有這一切,組成了我們的“生活”。有的人匆匆來到這個世界,還沒有把周圍的一切看清楚就匆匆離去;有的人體驗了幾十載的春華秋實,或許平平凡凡、又或許轟轟烈烈;不管怎樣,他們都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了自己的腳步,證明自己曾經來過,可能只是刻在某處的一個名字,也可能是流芳百世的美麗傳說——這就是“生命”。

從發展的角度來講,我們慢慢長大成人,準備離開那個養育我們十幾年的溫馨港灣,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撐起一片新天地的時候,我們一樣會經歷這幾個階段。先通過自己已經具備的能力解決生存問題,不斷努力拼搏,一步一步向前發展;等到有能力喘息一下,抬頭看看周圍的時候,很多人開始考慮這是否是我想要的生活,有人會更換跑道,也有人會保持不變,無論何種選擇,這就是你的“生活”。還有一些人,在成長的階梯上越爬越高,他們開始看到更多的人,發現更多的問題,他們已經不在滿足於自己的個人成就,而是希望能夠作出更大的貢獻,實現更大的價值,昇華“生命”的意義。

從思維的角度來講,“生存”還停留在自我的維度,“生活”已經到了大我的維度,而“生命”已經到了無我的維度,您細細品味一下,有道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