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寫材料要先完成再完美

先完成再完美


寫材料要先完成再完美

有同道中人總結,寫領導講話稿要堅持“速度第一、完美第二”的原則。

我也總結了一句話:寫材料,要先完成再完美。

這兩句話,所講的適用範圍不一樣,意思其實差不多,是同一個意思的不同表達。

我認為,“先完成再完美”這一原則適用於所有機關文稿,甚至寫科研論文、文學作品以至於所有文章都適用,儘管科研論文和文學作品並不特別強調寫作速度。堅持這一原則,至少有三大好處:

一是有助於文思的連貫、文氣的暢通。寫文章,最好是先醞釀成熟,然後一氣呵成。如果想一想、寫一寫、改一改,思路斷了,氣也斷了。這樣斷斷續續寫出來的文章,往往盡是些疙疙瘩瘩,念起來磕磕絆絆。回過頭來,要耗費不少時間和氣力,才能把脈絡疏通、把氣息接上。

二是有助於提高寫作效率、爭取工作主動。

新聞界有句行話:“今天的新聞是金子,昨天的新聞是銀子,前天的新聞是沙子。”一般情況下,新聞價值與時效性是成正比的。機關文稿的時效性雖然不像新聞稿那麼強,但很多稿子是受命寫作,需要限時完成。被領導“催稿子”是機關工作一大忌,交稿時間應當比領導要求的時限適當提前,但也不宜提前太多。箇中玄機,我就不明說了,寫材料的人都知道,不足為外人道也!

如果寫材料的過程中追求盡善盡美,勢必會降低效率。如果領導急起來,把交稿的時間提前了,你交不出完整的稿子,寫了半拉的稿子質量再高也沒有用。反之,你把一篇已經成形但還欠打磨的稿子交上去,同時向領導彙報說正在抓緊修改完善,領導肯定不會有意見。

三是有助於從整體上提高文稿質量。有些人寫材料,習慣於寫一部分就掉回頭看一看,甚至“十步九回頭”。從動因上看,這樣做是為了防範錯漏、確保質量。實際上,好的動機並不一定能達成好的結果。一篇文章是一個整體,邊寫邊改邊校對於提高文稿質量固然有作用,但解決的是局部質量問題,起的是“小作用”,與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行為有些相似。把文章寫完了,再回頭看,不僅可以從小處看、從細部看,更可以從整體看、從全文看,“大洞小洞”一起補。特別是文章中的很多大問題,比如篇幅控制、詳略把握、觀點呼應、前後照應等方面的問題,從局部看是看不出來的。

質量和效率是寫作的兩大目標,不可偏廢。但慢工才能出細活,質量和效率不可避免地會發生衝突,一下子很難做到兩全其美,這就需要靈活把握、統籌協調,在對立中追求統一。從寫作過程上看,應當效率優先、快中求好,追求又快又好;從寫作結果上看,則應當質量第一、好中求快,追求又好又快。當然,無論如何追求效率、追求速度,都不能放鬆文稿質量要求,要自覺做到“草稿不草率,初稿不粗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