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今年的考研錄取名額增加20萬人,將達到110萬人,對於研究生本科化,你有何看法?

快慢有序


對於研究生本科化或者說本科生不值錢了的說法都不是很準確,整個社會的知識能力的提高是社會進步的體現,上次本科生擴招,就是順應咱們國家包括製造業產業發展對於專業人才的巨大需求,同時也推動了城市化進程,進入新世紀以來咱們國家持續穩定高速發展的人才基礎毫無疑問是本科生擴招;現在國家發展又進入了發展模式變革的時間點,新的發展模式對人才有新的需求,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服務相關專業和以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和學前教育、k12階段教育相關專業為代表的(新冠疫情更加清晰的顯示出了他的重要性)城市基礎服務相關專業都有巨大需求,和以往相比這種人才需求在知識結構上更加聚焦,需要在這些領域的某個垂直細分領域有深入瞭解,比如人工智能方向,本科階段只能寬泛的學習人工智能學科的相關理論、技術和方法,具體人工智能技術在醫學或者其它領域的垂直研究和應用則是在研究生階段完成,而且研究生階段導師負責,不是大水悶灌,而是精細化培養,更有利於高等級人才的迅速成長。

國家教育政策的變化都是經濟發展模式的變化在教育的投射,只有順應這種變化,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成就自我。


孫教授講專業


每年中國的研究生錄取人數在60萬左右,我們拿剛剛結束的2020屆考研初試來看,2020年考研初試報名人數破天荒的突破到了400萬,可以說是達到了一個十分恐怖的數據,似乎給人一種錯覺那就是大學的畢業生裡面一半都在考研,而400萬人裡錄取60萬人,這個招生比例似乎也很高,但是事實真的這樣嗎?

  首先研究生按照入學的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全日制研究生, 一種是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在職研究生。這種這種研究生佔總體比例的多少那?粗略統計大概在總體錄取人數的三分之一。

  而這種研究生雖然近幾年來錄取方式與全日制想相同,但是社會認可度卻十分悽慘,簡單的來說,在就業市場上,大部分的企業還是會承認專科生的大學生身份,但是他們不會承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研究生身份,雖然國家已經下發過相應的文件來支持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業,但是實際上並沒有什麼用,畢竟招聘崗位是企業創造的,國家並沒有辦法強制要求企業去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

  除去這三分之一,我們的錄取人數現在還剩下40萬人,這四十萬人裡面,我們又可以分為兩部分,一種叫做學術學位碩士,也就是學碩,另一種叫做專業學位碩士,也就是專碩。

  簡單的介紹一下二者的區別,從培養方式來看,學碩普遍三年,專碩普遍兩年,研一的時候二者並沒有大的區別,都在一個教室裡上課。而研二的時候,學碩就開始進入實驗室搞科研,發論文,研三的時候準備畢業答辯,讀博的讀博,工作的工作,這種碩士才是我們普遍思維中認識到的碩士,也就是讀書,做實驗,發論文,搞研究。

  而相反專業碩士到了研二,就會直接進入到專業對口的企業工作實習一年,然後直接畢業,比較直觀的例子就是醫生(當然這個舉例不是很恰當,但是比較淺顯易懂。)所以這種碩士,實際上是直接對口工作市場的,他們並不會在實驗室裡搞研究,畢竟國家現在缺的是能把知識應用到實處的高等人才,而不是僅僅會考試發文章的高等人才。

  而教育部的通告也明確的提出了,這次的擴招,以專業碩士為主,18.9萬里面,除去專業碩士和非全日制碩士,真的學術碩士可能連五萬人都沒有。而且那20萬的學術學位碩士裡面,至少有10萬的崗位是留給推免生的(也就是保送生),留給報名的那400萬人的位置,其實只有10萬。

  好,現在我們來做個簡單的加減法,10萬學位位置,加上20萬的專碩,實際上這400萬報名的人裡面,最終能夠成功考上的研究生的也只有30萬人而已,就算擴招著18.9萬人都是學碩,也僅僅都不到50萬,更不用說這裡面還要去掉很大一部非全日制研究生。至於那些說什麼擴招會讓不喜歡學習的學生考上研究生混日子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研究生的考試跟高考完全是兩種概念,先不說筆試過後的面試就可以刷掉很多隻會考試沒有學明白知識的考生,筆者甚至可以拍著胸脯保證只要能通過初試的學生,就算他以前確實在混日子,當他進入到複試的那一刻,你也就沒有資格在說他混日子了。

  所以實際上,研究生的擴招並不會造成研究生“爛大街”,因為跟需求的基數相比,這種擴招實在顯得太微不足道了,相反這種學習和企業對接的模式會變成一種更加良性的循環,畢竟經過了一年社會的歷練在投入到社會,比從學校了直接扔到社會,要靠譜的多。

  所以,無論研究生怎麼擴招都不會造成高學歷者氾濫的情況,默默無聞,才是這個社會大多數的真實狀態。

(數據為了便於理解,皆選取臨近便於均分的整數,具體數據參考官方文件)



其實我是哦然


在2月28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會議上,正式提出今年碩士研究生擴招規模同比增加18.9萬人。這對於340萬研究生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

據統計,2019年研究生招生錄取人數91.7萬,今年擴招18.9萬,意味著今年的研究生錄取人數將近110萬。那是不是意味著研究生教育本科化呢?其實,這是不可能的。


首先:無論是在校生人數、畢業人數,還是招生人數,研究生都遠遠低於本科生。

目前,我國在校研究生人數286.4萬人,畢業生人數64萬人。2020年預計招生110.3萬。

而本專科在校生人數3031.5萬人,畢業生人數870多萬,招生人數914.9萬人。當然,這其中有近一半的專科生。即便如此,本科生的在校人數、畢業生人數、招生人數也要遠遠高於研究生。

以2019年為例,全國高考總人數1031萬人,其中本科錄取人數453.64萬人,本科錄取率44%。從畢業人數來看,2020年本科畢業生人數也要達到430多萬人。這樣看來,每年錄取本科生人數可以說是研究生錄取人數的4倍,由此可見,說因擴招導致的研究生教育部本科化,是站不住腳的。

其次:受條件制約,研究生不可能大規模擴招。

雖然早在2017年1月,教育部明確提出: “保持研究生培養規模適度增長”,但是,受條件的制約,研究生是不可能大規模擴招的。今年研究生擴招是考慮到畢業生人數多,再加上受疫情影響,不少中小企業停工停產、縮減招聘人數等原因,為了緩解就業壓力而採取的干預措施。


研究生擴招還要考慮到高校的辦學承載能力,比如硬件設施、軟件實力等。全國現有研究生導師44萬左右,碩士授予點1.2萬多個。如果研究生招生人數過多,高校承載能力有限,必將影響研究生的質量。再者,如果盲目擴招,某些專業人才飽和,供過於求,那麼,即使研究生畢業也很難找到工作。因此,今年的研究生擴招是在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在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前提下,經過認真研究,科學決定擴招規模。

第三:研究生擴招和高考不同,研究生擴招只是某些地區,某些專業擴招。並非所有高校,所有專業。今年,研究生擴招的重點是向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擴招的重點主要是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民生急需領域。擴招目的主要是培養社會急需人才,以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專業學位為主。研究生擴招主要集中在臨床醫學、公共衛生、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專業。


因此,不能因為研究生擴招,就簡單的斷定研究生教育本科化。無論怎樣擴招,保證研究生的培養質量這一宗旨不會變。在這一宗旨的指導下,受制於各種條件,研究生大規模擴招就不可能。


靜靜助學


首先這個提問就錯誤百出,今年考研錄取名額新增18.9萬,不是20萬,你這隨口一說憑空就多增了1.1萬。2019年研究生錄取人數80萬,今年新擴招18.9萬,加上之後也不足100萬,你這隨口一說又增加了11萬人,對於考生和家長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誤導,實在是不負責任!

從數量上說研究生本科化還為時過早,看兩組數據,2020年研究生報考人數341萬,加上保研人數錄取人數約100萬。2020年6月份將會有874萬大學生畢業,也就是說每8.7個大學生有一人有機會讀研究生。而我國的本科率才4%,所以有機會讀研的人數仍舊是少數。


從質量上來說,研究生培養的確有本科化的趨勢,28日的會議中提到,經精準測算全國有44萬左右的研究生導師,1.2萬個碩士研究生學位授予點。以錄取100萬研究生來計算,意味著平均每個研究生導師能夠招收2.3個人,三年就是6.8個人,如果再加上博士,平均每位導師名下有10位學生。可想而知,這個壓力還是很大的。如果沒有時間指導學生,那必然是放養,質量下降也是正常的。

研究生擴招是好事,但相應的資源配置能不能跟上?有沒有足夠的研究生導師來指導?如何在擴招的情況下保證研究生培養的質量不下降,這些問題還需要仔細商討。


考研小秘書


首先,糾正一下,教育部官宣2020碩士研究生擴招18.9萬人,而不是增加20萬人,提出問題應當嚴謹一些才好。

其次,“研究生本科化”的提法不客觀。理由如下:

(1)國家教育發展到一定階段,需要提高研究生培養比例。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發展,我國教育事業獲得了持續快速發展,尤其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高校擴招以來的二十多年間,高等教育事業可謂是飛速發展,高等教育普及程度不斷提高。1998年,我國高考錄取新生108萬人、錄取研究生7.3萬人;2019年,我國高考錄取新生820萬人左右、錄取研究生91.7萬人。

另一方面,有關高校近年來新增碩士培養點也越來越多。這樣的教育發展趨勢,尤其是研招報考人數逐年大幅增長,不難看出,隨著物質生活條件的極大改善,青年學子對提升自己科學文化素質的願望越來越迫切,對於參加研究生培養的需求越來越大。順應高等教育發展良好態勢和廣大考生參與研究生培養的殷切期待,需要擴招研究生。

(2)本科生、研究生招收比例並不高。

上年度全國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共計91.7萬人,2020年擴招18.9萬人,總計也才招收110.6萬;而上年度全國高校招收的本科生約450萬左右,這樣算來研究生與本科生之比為1:4,加之招收的研究生中還有一部分系從專科學歷招進來的,研究生與本科生的招錄比會被進一步稀釋。在挖挖機看來,研究生招生數達到本科招生數的三分之一以上,方才可以視為研究生本科化。

(3)人工智能、集成電路、臨床醫學、公共衛生服務管理等專業領域,亟需高層次的專業人才,需要加大研究生培養力度,以順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這次擴招的研究生重點向這些專業領域傾斜,而不是普遍均衡擴招。

(4)中西部和東北高校近年來新增碩士培養點相對較多,需要補充生源促進發展,需要培養更多的研究生來促進這些地方的發展,這也是本次擴招研究生重點傾斜的原因所在。

此外,個人認為,擴招與調整研究生的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結構比也有很大的關聯性。本次擴招主要以專業學位為主,重點是培養應用型高層次從才。

綜上,2020年國家擴招研究生到110萬人,是有側重、帶傾向的擴招,而不是盲目的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遠不是題主所稱的“研究生本科化”。


教育挖挖機


今年的考研錄取名額新增加18.9萬人,去年除推免生外,研究生錄取72萬,

再加上推免生、保研生,擾統計局統計,2019年研究生教育招生達91.7萬人,那麼,今年擴招後,研究生錄取人數可達110.6萬人。

編輯搜圖

那麼,研究生擴招是否就意味著研究生本科化了呢?

小徐老師認為並非如此,相對於大量的本專科生來說,研究生比例僅佔不足十分之一。

據統計局統計,2019年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91.7萬人,在校研究生達286.4萬人,而普通本專科招生914.9萬人,在校生則高達3031.5萬人。從這比例來看,研究生人數相比本專科錄取人數還不足十分之一。

從這一點來看,在我國研究生學歷還是比較稀缺的,其含金量也不會因為今年的擴招而有太大的降低。

由此可見,很多人認為的我國此次研究生擴招會造成研究生本科化的說法也不會發生。

一、從國際環境來看,歐美國家的高學歷人口占比遠遠超過我國,我國高學歷擴招勢在必行。

據國際數據最新統計,全球16個國家25-64歲的青壯年中,大學生所佔比例,俄羅斯為54%,加拿大為48.3%,日本佔40.3%,而中國25-59歲人口中,擁有大學學歷的僅佔18%。

再相比研究生學歷,歐美佔比同樣遠超中國,拿美國來說,自2000年來,25歲及以上人口中,最高學位為碩士的人數翻了一番,博十學位持者者人數也增加了1倍以上。而我國本來研究生錄取人數基數就小,擴招也是為了適應國際高學歷發展的趨勢。


二、從社會需求來看,研究生學歷的專業知識水平更高,更能適應複雜的工作環境和對專業知識的要求。

我國本科99年有一次大的擴招,極大地滿足了社會各企事業單位對高學歷、高專業水平人才的需求,然而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有些高新專業領域所需的人才亟需提高知識含量,因此研究生擴招也就成為趨勢。

從今年研招擴招專業向服務國家戰略專業,如人工智能,臨床醫學等專業,也體現了這些行業對高學歷人才的渴求。

總之,研究生招生依然是為滿足社會對高水平專業知識人才的需求而進行的選擇性考試,從今年報考341萬人,僅錄取90.9萬來看,報錄比僅佔3.34:1,競爭依然激烈,而從近兩年,教育部對高學歷人才的質量要求不斷提高來說,考上研究生後拿不出像樣的科研成果,掌握不了真才實學,同樣也畢不了業。無論從哪一點來說,研究生學歷和本科學歷還是有一定區分性的。


指尖教育帝國


老穆並不認同研究生本科化這一觀點。

研究生是研究生,本科生是本科生,兩者有著較大的區別。

再者,每年新招研究生人數與新招本科生人數,在數量上,也有著很大的差別。

2019年,研究生招生人數為91.7萬,2020年國家決定擴招18.9萬,兩者相加,共110.6萬人。


2019年,全國高考報名考生人數1031萬人,本科錄取率為44%,本科錄取人數為453.64萬。

兩者一比較,每年新招本科生人數是研究生人數的4倍,如此算來,研究生並沒有因為擴招而本科化。

再者,儘管研究生進行了擴招,但這並不是普遍擴招,而是有傾向性地擴招。

【1】擴招的專業偏向臨床醫學、公衛、集成電路類專業、人工智能類等專業。

【2】擴招偏向專碩,而不是學碩。

【3】擴招偏向中西部和東北高校。

綜上所述,今年的研究生擴招並沒有本科化,相反,它是更加專業化。

朋友們,你們覺得呢?


老穆說語文


有好多人都認為現在985,211出來的好搶手,但你們殊不知這種情況都是公司,社會造成的,形成思維定式,以前看出身,現在看學校,難道真的只有985,211出來的人是人才其他的學校出來的不是嗎,難道只有985,211出來的能給你們帶來效益嗎?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例:一個公司老總聘用普通大學的人才,需要的錢又少,這個普通大學出來的人才,因為有人賞識,感恩而拼命為公司產生效益,就不算感恩,為了工資普通大學的人才也會為公司帶來更多效益;反觀名校出來的,你拿聘用普通大學的工資,人家都不願意來,就算來了,也得把他們當“爺”一樣的供起來,請問那個公司老總願意請個“爺”。其實這些老總找名牌大學的人,根本不是看重他們是人才,專業學的厲害而是品牌效應,他們的品牌就是“985,211”,這跟買東西認名牌一個道理。公司花了品牌的錢,請的這些人,沒給公司帶來等量的收益,最後裁員的都是這類“985,211”這些所謂的品牌出來的,被外界看到,都是這麼傻眼的“985,211”出來的,然後被外界瘋傳連“985,211”都沒工作,好好學習,其實都是人自己造成的,和學校好壞沒關。先別急著反駁我,仔細想想吧!



今年的考研錄取名額增加20萬人,將達到110萬人,有人說研究生本科化,我非常不贊同。

1.兩者的考試方式不同

本科生考試是不需要複試的,完全的應試考試,而研究生還需要經過非常嚴格的複試,包括筆試、英語口試和專業面試,需要考察學生的綜合素養與實踐能力。

2.學習方向不同

研究生學習的方向更明確,更具有指向性,有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之分。而碩士研究生考試時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又分為學術碩士和專業碩士。本科生沒有這麼複雜的分類,學習的科目也比較寬泛。

3.錄取人數比例不同

2019年研究生預計招生91.7萬人,加上國家準備擴招的18.9萬人,共110萬人,而2019年本科錄取率為預計為44%,這中間有這麼大的差額,怎麼能說研究生本科化呢?

結束語:不管是本科還是研究生,都是國家培養人才的需要,我們沒有必要來討論這個問題。再今年疫情影響,國家會需要更多的人才,研究生主要傾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主要是偏重臨床醫學、集成電路等專業。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養方式是不同的,本科生是通識教育,是需要對一個學科大類進行表面瞭解,研究生則是針對某個領域中的一個小方向進行研究,進行精分細分。現在本科生的數量不斷增多,研究生招生人數增多是很正常的,但研究生中也分為全日制研究生、在職研究生,全日制裡面還有專業性研究生和學術型研究生,每一個大類都適合不一樣的人群,如在職研究生比較適合邊工作邊上學的人,學術型研究生適合希望以後進行深層次學術研究的人等等。所以研究生並不會逐漸本科化。

我國以前是小學、初中義務教育,現在變成小初高義務教育,伴隨著我國的發展越來越好,有可能會像北歐四國等地區一樣對大學學習也變成義務教育。對教育加大投資力度,雖然短期不太容易不見效,但是長期進行下去可以逐漸影響幾代人。

研究生越來越多,讓很多人都知道學習是永無止境的,不是到達某一個階段的就止步不前。高中的時候經常會在作文裡寫社會是一個大染缸,只有自己不斷融入其中,才會飄然出絢麗的顏色。高學歷的人不斷增多,證明這個國家的走向,逐漸從溫飽走向科技大國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